吴子刚
关注“课堂交流”,首先要区别课堂交流与“提问应答”之间的差异。从信息论的观点看,应答只是对发问的反馈,往往具有针对性(对准所问,言必及义)、简明性(应对清楚,要言不烦)、单纯性(囿于一次提问的局限)和相似性(不同人的应答,答案会大同小异)等特点。这与“课堂交流”相比有很大区别。后者是围绕某一中心或要求,谈自己的认识体会。它不仅在内容上有个体的独特性,真正能说出自己的感受;而且在形式上必须有相对完整的一段话,说得条理清楚、中心明确又具有说服力。这说明,“交流”更具有思维强度。但现在的实际情况往往是不加区分提问应答与课堂交流的根本区别。交流前没有以反复诵读、充分感悟的自学为基础,交流时学生也只能是简单应答,不能条理清楚地来表述自己的一个完整认识;而教师虽然不满意学生的表现,但往往不对学生的“交流”作导引,而是补充提问让学生不断应答。这样,在“课堂交流”名份下行的还是教师繁琐提问,学生简单应答之实。
关注“课堂交流”,关键在于教师要把握好课堂交流的意义和特征。只有这样,才能改变一些传统的课堂操作策略,使学生真正学会交流、提高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一、个体的自主性特点
课堂交流根本的问题是必须树立学生个体自主交流的意识,具有展示自我的自信和愉悦,克服传统提问学生应答时被动地接受教师考问的那种心态。这就要求教师须时时鼓励学生的独特发现,宽容学生的不同见解,积以时日,自然会使他们冲破思想牢笼,不再囿于老师的话。学生一旦从所谓“权威”的“公众套话”中解放出来,敢于用自己的话语来畅达自己的认识,才会真正显示出自我的生命活力。一位老师教《小猫种鱼》这一课时,要小朋友讨论怎样才能帮小猫收到许多鱼。课堂交流时,小朋友纷纷展示自己的才能,谈出来的设想令听课老师深为赞叹:
——“我觉得小猫可以用电网去打鱼,这样一网下去就会有好多好多鱼,说不定比种鱼还会收得快、收得多。”
——“小猫应当用养鱼的办法。挖一个很大很大的鱼塘,把鱼养在鱼塘里,会收到很多鱼的。我舅舅是养鱼的,我去过他们养鱼塘,哇,那塘里的鱼才叫多呢!”
——“我听爸爸说在火星上种什么就能收到什么,那小猫可以到火星上去种鱼,种成了,再把这种办法拿到地球上来,不是也可以种鱼了?”
——“我从《娃娃画报》上看到过现在有一种克隆技术,鱼身上有千千万万个细胞,每个细胞都可以克隆出一条鱼。这比种鱼的办法不是更好吗?”
二、多向的交互性特点
课堂交流的“交”与“流”,是课堂学习交往活动中的一种形式,客观上确定了具有多向的交互性特点课堂交流必然会在“交流”各方产生互动效应,或唤起认同,或触动联想,或产生争议,或激发疑虑……从而使交流的内容“增值”,更趋于丰富、生动、全面、准确和深刻,如此,方能极大地提高课堂的教学价值。这种多向的交互性特点,就要求教师能及时点拨提升交流过程中的种种交互功能,如:互补式作用(一方顺承另一方的意思说,对一方所交流的进行补充,深化了另一方的意思);正反式作用(一方对另一方的交流内容呈现一正一反,双方从正反两方面说,使交流内容相互衬托,交相辉映);相映式作用(指交流中一方与另一方说的各是一件事,各自具有一个完整的意思,而各方又能和谐地统一于一个题旨之中);争辩式作用(交流中一方的发言是对另一方的批评和否定,提出了另一种完全不同的观点,引发了争论)。这种种交流时的交互关系,可以最充分地体现出课堂交流的教学价值,也是教师在组织交流中必须精心引导的一个重要方面。如在一堂《小蝌蚪找妈妈》的语文课上,老师组织大家讨论:谈谈你对青蛙的了解。在课堂交流时,小朋友的发言就充分体现了这种多向的交互性特点:
生甲:青蛙会捉虫,是庄稼的好朋友。青蛙的叫声很好听,“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就像一位小歌星,我很喜欢青蛙。
生乙:青蛙是个运动健将,一蹦很高很高,跳高准拿第一。游泳更没得说,我知道青蛙还发明了蛙泳。
师:你们二位把青蛙说得那么好,真不错!可蛙泳是青蛙发明的吗?
生丙:蛙泳不是青蛙发明的,那是人游泳的姿势学着青蛙的样子,这就叫蛙泳了。青蛙的肉很好吃,我们家吃过好几回,我爸说,青蛙会捉蚊子,吃了青蛙肉,蚊子就不会来咬了。
师:你们有不同的看法吗?
生丁:我們要保护青蛙,它是人类的好朋友,一天能捉好多害虫,使庄稼得到丰收,怎么能吃青蛙肉呢?如果青蛙都被我们吃光了,那庄稼就全被害虫吃光了,我们没有粮食蔬菜吃了。再说,吃了青蛙肉,你又不会变成青蛙,蚊子怎么不敢咬你呢?
三、内容的完整性特点
课堂交流是向别人介绍自己某一方面的学习认识和体会,它必须具有完整性,如要说清楚“我是怎样认识的”“我这样认为有什么根据”“我还有什么新的发现或新的问题”等等,也必须做到中心明确、条理清楚、有理有据,才会有好的效果。如研读《小珊迪》这一课,老师在组织学生深入讨论“从哪地方可以看出小珊迪‘不是那种人”之后,不失时机地提出“小珊迪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在自读感悟的基础上,请看一位同学的课堂交流:“我觉得小珊迪是一个人穷志不穷的人。他穷得只能靠每天卖几根火柴为生,这能有多少收入?他是多么需要钱!可是,不是用自己的劳动换来的钱,他就是饿死也不会想得到它。在自己被车撞倒,生命垂危的情况下,还牵挂把应找还的零钱叫弟弟送去。当“我”去看望小珊迪时,小珊迪已快咽气了,但不能瞑目的是弟弟的生活……所有这些方面都说明了小珊迪人穷志大,年小志高,他的正直、诚实和善良使我十分感动!”显然,这样的交流,有头有尾,有论有据,有情有理,有血有肉,才是课堂交流完整性的体现。
在语文教学中学会课堂交流,不仅能带动学生学会读书、学会感悟、学会表达、学会运用,而且还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促进主体的全面发展。关注课堂交流,切莫等闲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