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幼儿阶段教育的核心在于关注幼儿生命成长、关注幼儿在园内的成长质量,彰显人文关怀理念。幼儿管理中的人文关怀对于幼儿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幼儿园园长及教师应积极树立人文关怀理念,将人文关怀渗透至幼儿管理的各个环节,通过全方面的影响促使幼儿健康快乐发展。本文将结合教学实际,系统探讨幼儿管理中加强“人文关怀”的重要策略。
关键词:幼儿管理;人文关怀;素养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35-016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35.083
作者简介:余晓丽(1980.5— ),女,汉族,甘肃张掖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在幼儿教育改革过程中,人文关怀已经成为教育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理念,它要求在教育管理过程中以人文精神为思想内核,重视幼儿的生存与发展,在管理目标、师资队伍建设及教育活动等方面都应当顺应幼儿发展本质需求,因此人文关怀对于幼儿管理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增强园长及教师人文关怀素养
智慧教育才可培育出智慧的人才,只有智慧的教师才能够促进幼儿智慧成长。幼儿园园长及教师的教育智慧应尊重幼儿生命、个性及智慧发展需求,使幼儿教育能够呈现出开放、创造与自由的状态。幼儿园园长与教师是实现幼儿人文关怀教育的关键,幼儿阶段的人文关怀需要依托教师所开展的生成性教育活动及园长的人文关怀理念才可有效落实,所以必须要增强园长及教师人文关怀素养,从人文知识与精神层面加以提高。
(一)丰富园长及教师人文知识
人文知识主要涉及人文领域中的基本知识,如教育心理学、文学、法律、政治及历史等。优秀的园长及教师不会满足于已经拥有的专业知识,而会利用点滴时间克服困难继续学习,使自己能够拥有更加开阔的视野。在新时代背景下,园长及教师的学习方式及内容极其丰富,如既可以向书本学习、向网络学习、向生活自然学习等,只有最大限度拓展学习途径,才能够在幼儿管理过程中彰显人文关怀。人文领域所涉及的每种知识都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当园长及教師掌握哲学与道德知识时,他们才会树立正确的人文关怀教育观;当具有丰富的艺术知识时,他们才可以更好地引导幼儿发现美、欣赏美、感悟美与创造美;当具备丰富的法律及政治知识时,他们能够意识到自己角色的定位及作用,在幼儿管理活动中尽职尽责;当具备丰富的历史知识时,他们能够从历史经验中提炼智慧,继而增强自身的人文修养,在幼儿管理中渗透人文精神。实际上,幼儿教师在人文知识引领下,他们本身将会逐渐趋于完善,同时也会在幼儿管理过程中尽显人文观念。
(二)培植园长及教师人文精神
园长及教师除了需要掌握丰富的人文知识外,还应当从中汲取营养,慢慢培育自己的人文精神,使自己能够逐渐形成完善的教育人格。新时代幼儿教育的根本目标在于认识并解放幼儿,园长及教师应具备一双洞察幼儿内心的慧眼,关注幼儿成长过程中的感受,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园长及教师应具备责任心,自觉为幼儿的成长发展做好每一件事情,坚定信念将幼儿教育事业摆在崇高地位。面对世俗的影响,园长与教师应具备一颗平常心,遵守幼儿发展规律与客观事实,不可过分高估自己,凡凡事积极主动,尽力而为,从容自信参与工作并享受教育所带来的快乐及荣誉感。园长及教师只有用阳光的心态采取积极的措施影响幼儿,实施人文关怀教育,才能通过自身的人文精神潜移默化影响幼儿,让他们能在人文精神之下获得发展。
二、确定幼儿管理中的人文关怀取向
(一)加强幼儿管理科学性
幼儿园在管理过程中,只有确定了人文关怀的管理目标,才能够吸引具有活力的优秀教师,进而促进人文关怀在幼儿教育中的落实。幼儿园的管理目标主要涉及常规管理目标及教育目标,其中教育目标是实现育人活动的重要指导标准,常规管理目标则是对各项活动予以管理。各项目标在设计时应以人文关怀精神为出发点,常规管理目标应以教育目标的实现为核心。当人文关怀管理目标确定时,需要加强对目标进行规划,使其层层分解形成科学完善的目标管理体系。如目标实施的阶段时间、目标实施所涉及的具体内容、目标实施所需要的人员等,尽一切可能为实现目标而不懈努力。如根据幼儿管理总目标,将其细分为长期与短期目标,使每位教师都能够具有明确的目标。
(二)以自律快乐成功为核心
人文关怀不仅涉及幼儿的发展,同时也涉及具体落实的教师。幼儿教育作为人文关怀精神的净土,只有当教师积极开发教育资源与完善自身,才能够在培育人文精神的过程中滋润幼儿心灵。幼儿园需要打造科学的管理制度。幼儿教育作为启迪智慧与唤醒心灵的重要工作,园内的管理应摒弃传统的管理模式,使幼儿管理工作能够在约束中有自由,有紧张的状态却不失舒适,以最大限度激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激情,通过潜移默化的人文关怀激发幼儿的创造性。
三、在幼儿保育环节内彰显人文关怀理念
(一)园内一日活动体现个体差异性
世界上每一个幼儿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个幼儿都有朝着不同方向发展的可能性,为了在幼儿保育管理中彰显人文关怀理念,幼儿园应在幼儿一日活动内体现个体差异性。不同性格特征的幼儿在园内活动中会表现出不同特征。在就餐环节,每个幼儿就餐时长不同,所以幼儿保育教师应对已结束就餐的幼儿,安排其他具有意义的活动,同时也需要安排人员照顾仍在就餐的幼儿,保证他们能够具有稳定愉悦的就餐行为。在午睡环节,对于无法按时入睡的幼儿,不可任由他们在床上打发无聊时间,而需要及时给予关注,让他们能够在午睡环节获得安全、归属及爱的需求,利用爱去包容幼儿的一切,始终以积极心态去教育幼儿,绝不能以强制行为压制幼儿发展。
(二)园内一日常规体现人文关怀理念
幼儿园内所设置的一日常规应建立在师生、生生互动基础上,同时还需要尊重幼儿个性、满足幼儿身心发展的。幼儿园内的一日核心主要体现在生活及学习两个方面,所以教师要利用一日常规维持必要的秩序,通过渗透人文关怀理念使幼儿逐渐将一日常规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促使幼儿逐渐适应。根据幼儿自由发展的天性可知,若采取过渡的規则加以约束,不仅会扼杀幼儿的天性,同时还会降低一日常规教育效果。因此,在实施一日常规教育管理前,幼儿教师应以幼儿能够理解及接受的方式进行教育,允许幼儿犯错,使他们能够在足够的时间内将一日常规逐渐内化吸收,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幼儿在人文关怀良好氛围下健康快乐成长。
(三)园内保育需兼顾身心协同发展
健康不仅指身体健康,还包含心理健康内容,只有当幼儿身心协同发展,才不会引起心理或行为上的过度反应。如当幼儿心理健康状态良好时,他们便会食欲旺盛,参与活动积极性也会显著提高,否则将会引起失眠、状态不良等负面症状。积极的心情有时候更能应付身体的疲劳,由此可见身心健康协同发展对于幼儿至关重要。幼儿在园内生活及学习习惯的培养固然重要,但对于无法很好照顾自己的幼儿,教师应适当降低要求,给予他们更长的练习时间,只要在保护过程中兼顾身心协同发展,那么只需等待,必然会看到幼儿成长。
四、幼儿教学中落实人文关怀
(一)了解幼儿发展需求
了解幼儿的思维特征及发展需求是开展教育活动的基础,同时也是实现幼儿人文关怀管理的前提条件。教师应善于观察幼儿,认真倾听他们内心的声音。为了充分释放幼儿的天性,教师必须要学会控制自己,并将了解幼儿发展需求作为一项神圣的职责。如了解幼儿是如何观察世界、倾听声音、探究知识、对话交流的,当教师掌握这些要素后,不仅能够增强自身教育活动的针对性及有效性,同时也能够促进人文关怀教育理念的落实。只有教师理解幼儿生活学习过程中的一切言行举止,才能够真正实现“松绑”幼儿,促使他们在人文关怀教育活动下自由成长。
(二)创设人文关怀教育环境
幼儿管理过程中若想落实人文关怀理念,必须要积极创设人文关怀教育环境,使他们在环境内自然而然地获得发展。在创设人文关怀教育环境时,应当具备安全与健康、教育资源丰富及环境开放等因素。在安全与健康方面,人文关怀教育环境应远离各种危险与污染源,使幼儿能够在安全的环境内获得成长。如群体性活动时,应具备良好的通风条件及阳光充足,使幼儿能够尽享阳光;在教育资源方面,幼儿园应尽可能挖掘园内资源,为他们创设自然场地,如沙地、水池等,有些条件好的幼儿园还可以设置种植模块,使幼儿能够在园内近距离接触自然植物等;在环境开放方面,幼儿园内的所有区域都是幼儿能够自由进出的,教师应在全过程照顾好幼儿并保护好他们的安全,以此满足幼儿探究外部世界的需求。如园内的教育材料都是幼儿可以随手取用的,教师应及时给予指导与帮助,使他们在园内的探究活动得以开展与深入。
(三)潜移默化渗透人文关怀理念
幼儿教育改革过程中最核心的内容是教学方式的改变,教师应善于将人文关怀理念渗透到教学活动之中,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促使幼儿发展。在幼儿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以幼儿发展为出发点,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给予他们展示个性的时间与空间,努力让每位幼儿都能够感受到成功与满足。如借助游戏开展教学活动,使幼儿能够通过游戏逐渐控制自己的行为,理解与接收现实世界中所存在的规则,进一步发展与实现自我。此外,教师应积极参与教育活动,与幼儿共同完成知识探索过程,如共同参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活动,进而使自身的人文关怀精神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幼儿。在与幼儿共同活动过程中,幼儿会逐渐被教师的榜样作用所影响,所以教师应重视共同探究实践活动,适当为幼儿提供活动新经验,采取合理的指导使幼儿自主学习活动能够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幼儿管理中的人文关怀对于幼儿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幼儿园园长及教师应积极树立人文关怀理念,将人文关怀渗透至幼儿管理的各个环节,通过全方面的影响促使幼儿健康快乐发展。
参考文献:
[1]袁小芬.谈谈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运用[J].快乐阅读,2017(31).
[2]吕杨.浅析幼儿园管理中人本理念的运用[J].赤子,2018(6).
[3]蔡迎旗.“幼儿教育社会化”政策的解析[J].学前教育研究,2005(1). [4]梁军萍.教师素养的过程属性及其意义[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