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引复位固定术联合坚固内固定术治疗口腔颌面部创伤性骨折的效果分析

2021-12-13 05:19王立志张智星马远征李子阳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1年21期
关键词:颌面部创伤性口腔

王立志 张智星 马远征 李子阳

(河南省鹤壁市人民医院口腔科 鹤壁458030)

口腔颌面部创伤性骨折是指在暴力打击、交通伤及坠落伤等超出自身骨骼承受的最大强度外力因素下,引起的面部骨骼完整性破坏或连续性中断,导致咀嚼功能及面部骨质结构受损[1],若骨折碎片、异物等阻塞呼吸道可造成呼吸窘迫甚至窒息休克,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手术是目前治疗该病的重要手段。传统坚固内固定术以三维稳定性为原理,选择相应的小型钛板进行固定,以此维持上下颌稳定,减少骨折移位,改善血液供应[2],传统坚固内固定术虽在复位方面取得一定成就,但口腔固定时间较长,导致手术后张口受限,无法正常进食与沟通,不利于术后愈合。牵引复位固定术是以力学中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为基础,再施以重力牵拉作用于患处,能够有效缓解创伤部位的紧张与回缩[3],利于术后正常生活,并通过调整牵引角度,缩短矫正骨折移位,以此达到复位和固定的双重目的,有效预防和矫正面部挛缩和畸形。因此,为减少正常组织损伤,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本研究将两种方案联合应用于口腔颌面部创伤性骨折患者中。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并批准,纳入我院2017年6月~2020年6月接诊的85例口腔颌面部创伤性骨折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男29例,女13例;年龄29~45岁,平均(34.87±4.96)岁;病程4~11 h,平均(7.39±2.14)h;创伤部位:颊部16例,眶部11例,颧部9例,其他6例。观察组男31例,女12例;年龄30~47岁,平均(35.04±4.58)岁;病程5~13 h,平均(7.53±2.01)h;创伤部位:颊部17例,眶部10例,颧部11例,其他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符合口腔颌面部创伤性骨折诊断标准[4]且经影像学检查、临床症状确诊;患者及家属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首次进行口腔颌面部创伤性骨折手术。排除标准: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存在麻醉禁忌者;存在精神障碍性疾病者。

1.2 手术方法 对照组行坚固内固定术。通过影像学仪器,了解患者骨折范围、程度等实际情况,明确手术区域和切口大小后,常规进行消毒麻醉及铺巾。手术前利用牙弓夹板固定骨折部位,再逐层切开皮下组织,骨折端充分暴露术野下。依据患者骨折类型,转孔后选择相适应的小型钛板固定,并予以止血处理。确定复位效果是否满意,若满意则使用氯化钠溶液清洗创面,逐步缝合切口,若不理想则再次校对。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牵引复位固定术。先行坚固内固定术,操作如对照组,然后以骨折附近正常骨作为牵引发力点牵引骨折片趋向正常位置移动,达到骨折块可恢复正常生理功能位置处固定。两组患者均于术后5个月评价治疗结果。

1.3 观察指标

1.3.1 手术相关指标 记录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张口度、骨折愈合时间。

1.3.2 生活质量 于手术前后,使用健康简易生活量表(SF-36)通过精神健康、生理功能及躯体疼痛3个维度进行生活质量评价,每个维度100分,评分越高生活质量越佳。

1.3.3 并发症 记录患者手术期间炎症反应、神经损伤、口臭及咬合紊乱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 手术后,观察组精神健康、躯体疼痛、生理功能评分均较对照组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分,±s)

表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分,±s)

注:与同组手术前相比,*P<0.05。

躯体疼痛手术前 手术后对照组观察组组别 n 精神健康手术前 手术后生理功能手术前 手术后42 43 t P 48.69±7.62 49.07±6.39 0.249 4 0.803 7 66.25±8.37*87.62±9.41*11.053 6 0.000 0 50.34±9.20 49.71±9.84 0.304 7 0.761 3 67.58±10.20*86.45±11.54*7.980 8 0.000 0 45.28±8.63 45.39±7.12 0.063 8 0.949 3 67.54±9.69*85.86±10.33*8.428 5 0.000 0

2.2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对比 观察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张口度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对比(±s)

组别 n 住院时间(d)手术时间(min)张口度(cm)骨折愈合时间(d)对照组观察组42 43 t P 14.15±3.16 9.54±1.68 8.369 5 0.000 0 70.36±6.28 67.03±4.10 2.901 4 0.004 8 2.73±0.49 3.74±0.68 7.870 0 0.000 0 134.72±6.18 83.62±4.25 44.319 3 0.000 0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对比 观察组炎症反应、神经损伤、口臭及咬合紊乱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对比[例(%)]

3 讨论

口腔颌面部创伤性骨折对面容和功能损伤性极大,口腔损伤可引起患者张口受限,引起咀嚼和吞咽困难,严重时可造成营养不良,且由于口腔颌面部血管丰富、神经聚集,骨折后疼痛症状明显甚至继发感染[5],同时面部损伤影响面部五官及个人外在形象,导致生活质量水平下降。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后精神健康、生理功能及躯体疼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坚固内固定术的三维稳定性较高,能够有效改善骨折端力学环境,减少面骨移位,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进而促进成骨细胞及破骨细胞繁殖,加速骨折端愈合及口腔功能恢复正常,有助于患者恢复进食,补充营养物质,提高生活质量。牵引复位固定术可为骨折端提供支撑力,有效提高内固定术稳定性,预防牵引松动,提高坚固内固定术优势,并以正常骨为牵引点,有效避免机体排斥力过度强烈,降低机体免疫反应,缩短骨折愈合时间,避免长期颌间活动限制引起咀嚼功能萎缩及语言障碍等。两种方案联合可有效促进患者康复,改善生活质量。王卓为等[6]学者也指出,单用坚固内固定术具有不稳定和口腔卫生差的劣势,联合牵引复位固定术有益于恢复口腔功能,弥补单用坚固内固定术劣势,进而提升生活质量,改善预后,与本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而本研究通过记录术后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等指标可为两种方案联合取得最佳疗效提供有利证据,值得临床推广。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咬合紊乱、炎症反应、口臭及神经损伤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坚固内固定术利用微型钛相容性较好的优势,可与骨面密切接触,降低骨折端移位和骨折断裂发生概率,进而减轻炎症反应。在牵引复位固定术的辅助下,以正常骨为牵引点可进一步提高坚固内固定术的稳定性,提供良好支撑力,有效调整并恢复颌周肌力,改善咬合功能,并保持良好的口腔微环境,改善口腔环境卫生,同时可降低机体排斥力,调节机体免疫反应,有效缓解神经损伤。两种方式联合可有效减轻术后并发症发生,提高手术质量。而术后面部形态恢复情况也是评价手术效果的客观性指标,而本研究未对其进行针对性探讨,可能造成结果出现一定偏倚,后续研究将弥补上述不足进一步探讨。

综上所述,坚固内固定术在牵引复位固定术辅助下可有效提高咬合稳定性,改善生活质量水平,提高手术效果,预防并发症发生。

猜你喜欢
颌面部创伤性口腔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颌面部间隙感染诊断中的应用
全凭静脉麻醉和静吸复合麻醉对颌面部手术患者HR、MAP、MMSE评分的影响
三减三健全民行动——口腔健康
分析舒适护理在创伤性骨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右美托咪定抑制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
孕期口腔保健不可忽视
口腔健康 饮食要注意这两点
膝关节创伤性多发韧带损伤中后外复合体重建的临床疗效
胸腔镜手术对创伤性血气胸患者临床指标的影响
儿童常见的口腔问题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