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君妹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内科 洛阳471000)
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病率、致死率较高且逐年增长。胃癌的常规治疗方式有根治性手术、化疗、靶向治疗等[1]。对于术后复发或无法手术切除的晚期胃癌患者,目前主要采用化疗治疗,可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替吉奥、阿帕替尼均为临床常用的化疗药物,具有一定的效果,但目前对于一线化疗失败晚期胃癌患者尚无标准的化疗方案[2~3]。基于此,本研究以替吉奥治疗为对照,分析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对一线化疗失败晚期胃癌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炎症介质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8年3月~2019年3月一线化疗失败晚期胃癌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观察组男34例,女16例;年龄42~74岁,平均(61.82±6.37)岁;病程1~6年;平均(2.62±0.25)年;Ⅲ期28例,Ⅳ期22例;复治18例,初治32例;病理类型:黏液腺癌3例,管状腺癌9例,高分化腺癌1例,中分化腺癌13例,低分化腺癌24例。对照组男33例,女17例;年龄43~78岁,平均(61.67±6.18)岁;病程1~6年;平均(2.70±0.19)年;Ⅲ期30例,Ⅳ期20例;复治19例,初治31例;病理类型:黏液腺癌4例,管状腺癌8例,高分化腺癌2例,中分化腺癌14例,低分化腺癌2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胃癌规范化诊疗指南(试行)》[4]中胃癌诊断标准,且经细胞学、病理学检查确诊者;预计生存期>3个月者;近3个月内未接受化疗者;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者;存在阿帕替尼或替吉奥化疗禁忌证者;存在精神、沟通障碍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口服替吉奥胶囊(国药准字H20080802)治疗,患者体表面积<1.25 m2,剂量为40 mg/次;患者体表面积1.25~1.50 m2,剂量为早40mg/次,晚60 mg/次;患者体表面积>1.50 m2,剂量为60 mg/次,早晚各1次。14 d为一个疗程,疗程之间休息14 d,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帕替尼,口服甲磺酸阿帕替尼片(国药准字H20140103)500 mg,可根据患者耐受性逐渐增加剂量,1次/d,14 d为一个疗程,疗程之间休息14 d,连续治疗2个疗程。
1.4 评价指标(1)肿瘤标志物水平: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测定两组糖类抗原199(CA199)和癌胚抗原(CEA);(2)炎症介质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3)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两组治疗2个疗程内不良反应(手足综合征、蛋白尿、血压升高等)发生率。肿瘤标志物及炎症介质水平测定时间均为治疗前及治疗2个疗程结束后。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肿瘤标志物水平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CA199、CE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肿瘤标志物水平对比(±s)
表1 两组肿瘤标志物水平对比(±s)
组别 n CA199(U/ml)治疗前 治疗后CEA(μg/L)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50 50 t P 75.62±6.25 75.73±6.21 0.088 0.930 30.25±5.15 42.52±7.52 9.519 0.000 35.36±5.06 35.73±5.12 0.3364 0.717 10.26±3.54 16.88±3.74 9.090 0.000
2.2 两组炎症介质水平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IL-4、IL-10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炎症介质水平对比(pg/ml,±s)
表2 两组炎症介质水平对比(pg/ml,±s)
组别 n IL-4治疗前 治疗后IL-10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50 50 t P 8.46±1.25 8.50±1.32 0.156 0.877 3.15±1.09 5.74±1.64 9.300 0.000 22.46±3.73 22.94±3.86 0.632 0.529 8.73±2.02 12.62±2.46 8.642 0.000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例(%)]
胃癌是一种常见的胃黏膜上皮恶性肿瘤,由遗传、幽门螺杆菌感染、饮食方式或胃部疾病(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息肉等)等多种因素引起,早期无明显症状,进展期可出现体质量下降、食欲下降、上腹不适、吞咽困难等症状,到晚期可造成营养不良、贫血、呕血、黑便等症状,对患者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5]。因此,采用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尽早控制一线化疗失败晚期胃癌患者病情较为重要。
目前,晚期胃癌患者的常规治疗方式是化疗,可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阿帕替尼与替吉奥均为常用药物[6]。其中替吉奥对晚期胃癌疗效确切,且安全性较高,但单药疗效有限[7]。阿帕替尼是一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晚期胃癌患者疗效确切,可有效控制患者病情[8]。阿帕替尼可通过竞争性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酪氨酸ATP结合位点结合,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信号传导过程进行有效阻滞,从而降低患者炎症反应,改善患者症状;通过抑制其磷酸化作用,抑制血管生成,降低促血管生成因子信号;同时还可通过抑制干细胞生长因子受体与血小板生长因子受体β,从而起到有效抗肿瘤、抗血管生成的作用,改善患者肿瘤因子水平。且阿帕替尼在用药后可快速代谢通过尿液或粪便排出,故安全性较高[9]。因此,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可起到更有效的抗肿瘤、抗血管生成及抗炎作用,更有效地改善一线化疗失败晚期胃癌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炎症介质水平,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较高[10]。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CA199、CE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且IL-4、IL-10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而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未见明显差异。这提示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可改善一线化疗失败晚期胃癌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炎症介质水平,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可改善一线化疗失败晚期胃癌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减轻机体炎症反应,安全性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