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兰意
(沈阳师范大学,辽宁 沈阳 110034)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的发展始终在经济领域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的召开,为农业农村的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即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决策。此项决策正是基于我国现阶段实际发展的需要而制定的,由于我国农村人口占全部人口的40.42%,同时农村人口流失严重,故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业农村现代化不仅符合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还是集体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需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保障新型农产品在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加强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为国家的现代化强国目标提供基础,进而为脱贫攻坚打牢基础,实现措施与成果的有效衔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作为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乡村的振兴离不开与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相互连结、相互促进。因此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一体推进尤为重要。
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关系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由最开始的“艰难调整”到如今的“实质性改善”,2017年,党的十九大正式把我国的城乡关系推进到融合发展的阶段。随后中央一号文件对乡村战略的实施进行了部署,并出台了一系列城乡融合发展的体系制度。城乡从打破二元结构到融合发展需要把重心放在何处?即“县城和乡镇”,这正是由于县域在城乡间独特的身份,能够在资源配置、管理等起到统筹全局的作用。因此,加强县城的综合服务能力,实现城乡间功能的互补,不仅体现着国家治理水平,还体现着国家对基层百姓生活的关注。
在2035年之前,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城乡发展的差距会在城乡融合发展中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得到进一步缩小。城乡的融合离不开二者的互联互通,但也离不开统一的引导。执政理念的转变为城乡融合保驾护航,新中国成立以来城乡由最开始的对立走向现在的融合,离不开政策的推动。21世纪以来,一系列农业支持保护政策的出台,加大了农业投入的力度,改变了国民收入分配的格局,与此同时,农村社会事业在财政的支持下有所发展,城乡统一的政策初步建立,农民收入的增长开始超越城镇居民。城乡内部能量的裂变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基础,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即是实现融合发展的内在动力机制,只有在农业农村现代化一体推进的过程中才能保障乡村的振兴。城乡融合机制下各类要素的流动也起着重要作用,生产要素的流动不仅是缩小贫富差距的必然因素,还是城乡间互通的必然因素,只有在融合中发展才能发挥各方面潜能,推动农业农村的现代化。
当今社会的良性发展在于现代化水平的提高,我国基础农业的进步即依赖于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现。我国进入新时代,随之而来的就是最大短板的暴露——农业现代化水平较低,因此,这为我国的现代化进程提出了挑战。为了应对挑战就需要为农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因此创新发展就需要贯彻在农业领域,随着国家对科技创新领域的重视,农业技术方面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机械应用等逐步取代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
乘着创新的“东风”,农业技术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机器在代替人力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引起了一些问题。资源的浪费、生态的破坏等。如何在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兼顾社会资源问题成了重要话题。因此,农业生物信息技术需要解决的问题就在于此,种业的自主创新就尤为重要,无论是良种的培育还是前沿学科的应用,都是目前农业发展的重点。智能化时代的到来为农机的改良提出新的挑战。加快农业机械化、智能化是一大重点,不同于资源的充分利用,设备领域的更新换代更需要技术支持的领域。如何向农村普及农机技术,并且让农民接受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这不仅仅需要国家的资金支持,还需要政策和宣传的倾斜。不能在智能化的时代让农村地区的人口掉队,要将智能化研发、创新性革新与农民的经济利益紧紧相连。信息化数据资源整合程度不够高。农业信息技术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推手,农业数据的应用与推广才真正体现着数字时代的深度与广度,2018年,我国农业领域数字农业的增加值达到了行业内7.3%,正是如此,农业现代化也迈向了新的台阶。市场经济下,资源的整合和配置离不开相关云平台的搭建,云平台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不仅推动着农业资源的整合,还是国家信息化程度提高的体现,无论是区域间,还是部门间的信息流动都对农业现代化的推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随着第三产业在全球范围内经济领域的异军突起,互联网的作用也越发明显,在农业领域表现为农产品电商的兴起。农产品的交易由传统的线下模式转变为线上模式,这样便捷的模式为农产品市场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交易的过程变得方便快捷,直接推动了农产品的生产,同时市场的加速运转带来了经济效益的提高;电商的推广,实现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融合,如今的脱贫攻坚与精准扶贫工作步伐日趋笃定,电商环境下的农产品交易在为小农户带来收益的同时推动着农业现代化的进程;电子商务的应用会倒逼农业的转型升级,在经济效益的吸引下,特色农业农产品的发展迎来了春天,无论是乡土特产,还是创新的品牌与产品,都会为农产品交易补充动力,并且随着转型后的产品占据相对较大的市场份额,也会带来生产领域的进一步变革。
新时代的“三农”问题,不仅在于国内眼光的革新,还要放眼于国际环境,应对2个大环境的瞬息万变,要在更深的领域推进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必然离不开科技的支持。现代农业科技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农村劳动力短缺的难题,为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节省了人力物力,摆脱传统的耕作方式亦使得农产品的附加值有所提升,因此,只有搞好农业科技、搞活农业农村,才能发挥农业大国的优势,为乡村为国家注入创新的活力。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指出“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保障精准脱贫工作的展开。农村产业融合对农村产业的转型升级具有决定性作用,经济效益的实现同样是新时代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要求。因此,农村的产业融合是产业模式创新过程与生产要素优化过程的统一,创新作为产业融合发展的内核,必须始终发挥创新理念在产业融合方面的引领作用,同时发挥人才战略的优势,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进而推进农业农村的现代化。
制度作为根本,对农村产业融合起着基础保障作用。政府对农村的扶持与管控表现在各方面。产业融合对农业用地有着更高的要求,因此土地制度的完善、优化土地利用总体布局成为农村产业融合的重中之重。这就需要政府有所作为,科学统筹规划农业用地和产业用地,确保产业融合过程中产业用地资源的充足,避免产业用地的碎片化与无序化,科学规划用地。完善土地流转制度,由于产业融合的过程中,土地问题涉及多方利益,所以需要规范流转模式与程序,保证在法律制度的范围内合理运行。
金融制度为产业融合提供支撑和依据。由于产业融合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支持,并且运转的周期较长,而单单依靠农业产业的主体很难满足其金融方面的需求,因此需要进一步深化农村金融体制的改革与完善,依托农村信用合作社这一机构,构建更为完善的农村金融市场。这不仅利于融资问题的解决,也为农村经济带来活力,为农民的资金难提供帮助与扶持。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农产品的销售模式发生了变化,伴随而来的就是产业融合对市场信息时效性的要求。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的融合开始借助互联网、物联网获得长足的发展,但单一的产业间的连结不能最好的发挥这种融合的效益,因此,农村产业融合园区的建立作为产业融合的载体发挥着支撑性的作用。
农产品种植基地的合理布局为农村产业融合提供现实依托。特色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统一的规划和经营,进而创建高标准的产业园,来产生集中的效益。新的销售思路为农村产业融合提供方向。产业链的延伸有利于产业融合的进行,对于农村来说,地域狭小阻碍了方位布局,这时就需要借助产业链的优化来实现其与二三产业的融合,在提高产业化的过程中形成品牌效益。农业与生态旅游的连结为农村产业融合提供新的方向。农村生态作为“绿水青山”的一角,理应与“金山银山”相联动,农业农村的现代化离不开对农村生态环境的开发与利用,借助互联网的宣传效果,打造旅游与农业共同发展的新局面,实现一三产业的融合。
如何使我国从事农业研究的人才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是当前农村人才战略的一大重要课题。农业农村的现代化推进离不开群众,群众又离不开带头人,人才的吸引才能引导良性的发展。无论是现代农业科技还是互联网技术,都需要人才的帮扶,来教授相关知识。重视本土创新型人才的培育,加强农村教育,提升农业主体对产业融合促进经济收益的认知,引导其树立向现代化迈进的理念,并通过相关技能培训,培育新型农业人才。控制农村人口外流,吸引回流,需要政府给予帮助,通过创设人才培育方案,在税务缴纳、土地流转等方面提供优待,破解人才外流的难题。派遣和培育产业融合带头人,将高端人才资源投入到农村产业融合的领域,发挥人力资本的优势,为农村产业融合注入新生动力。
农民身份向农民职业的转变是新时代生产力下社会分工的产物,农民职业化作为农业农村现代化过程中的应有之义,这不仅仅是新发展理念的体现,还是精神文化角度有所提升的体现。习近平曾指出新型职业农民是实现农民职业精神与现代农业文化相融合的高素质、能力强、爱农业、有文化的主动个体。正是在精神层面的激励下,新型职业农民才具有创造物质实践方面的可能。
由于职业农民的培育面临数量上的人才荒、方式的欠成熟、成效检测的难以量化等难题,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路径也渐渐多元化,多维度挖掘吸引人才,与人才振兴战略相对应,深入发掘农村“内部”潜力的同时吸引外来的“有志之士”;创新培育内容,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将信息化融入农业农村的生产实践;改进统筹协调机制,优化整合培育资源,不仅需要发挥政府的核心作用,还要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监督机制。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改革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刻不容缓,着力突破人才瓶颈,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进而才能实现农村成为安居乐业家园的目标。
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一体推进,对国家、人民都具有实际效益,正是在错综复杂经济环境下进行的治理创新,党和人民的利益的统一。现代化不仅要求高精尖技术的开拓,更要扎根土地,让基层群众获得幸福感与满足感。城乡的融合不仅利于城乡间差距的缩小,还为农村提供着信息共享的渠道;农业科技的发展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体现;产业融合是经济发展不可回避的环节,固守传统不会进步,只有大力发展创新资源优势和人才战略才能保证现代化的合理推进,因此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推进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需要多方的努力,不容片刻倦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