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
(信阳农林学院 工商管理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1)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新时代乡村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农产品地理标志,是标示农产品来源于特定地域,产品品质和相关特征主要取决于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人文因素,并以地域名称冠名的特有农产品标志。
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加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业发展被列为加快农业转型升级、培育提升农业品牌的重要内容。2018年到2021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持续聚焦农产品地理标志,助推乡村振兴。通过全国地理标志查询系统可知,截至目前,河南省已成功申请160个农产品地理标志,这些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的影响力在逐渐扩大,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业产业化发展。因此,培育一批地理标志农产品知名品牌,正成为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发力点,充分体现了农产品地理标志在乡村振兴中的战略地位[1]。
为规范农产品地理标志的使用,保证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品质和特色,提升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2018年2月,我国颁布施行了《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办法》。2009年,开封西瓜、延津胡萝卜、开封菊花、杞县大蒜、漯河麻鸡等五种农产品成为河南省首批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实现了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零的突破。此后,河南省农产品地理标志从无到有,从有到多,数量持续增加,种类逐渐丰富。
2010年和2011年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数量分别是18个、20个,登记数量实现了快速增长。2014—2016年,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数量有所减少。从2017年起,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越发重视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工作,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数量从2017年的19个增长到2020年的41个,登记数量增长了一倍多。2009-2020年这十二年间共计登记了160个河南省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规模不断扩大。
河南省地理标志农产品涵盖的种类丰富,结构多样。2009年,河南省地理标志农产品主要涉及水果、蔬菜、畜禽等农产品种类。随着地理标志农产品登记数量逐渐增多,登记保护的地理标志农产品从水果、蔬菜、畜禽等扩展到水产品、中草药、粮食、豆类、坚果、薯类、茶叶、烟叶、花卉等农产品品类。这些地理标志农产品与居民日常生活联系紧密,既保障了居民对高品质农产品的日常需求,也促进了特色农产品产业的发展。
不同种类的地理标志农产品的数量有显著差异,地理标志农产品结构多样。其中,蔬菜和水果占比达到一半,是河南省申请数量最多的农产品;其次是中草药材,说明河南省有丰富的中草药材,可以以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为契机,引领河南省中草药材高质量发展;再次是薯类、粮食、豆类等农作物,应该以地理标志农产品为着力点,引领河南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接着是水产品、畜禽、坚果等农副产品,宜打造高品质农副产品,提高居民生活品质;而茶叶、花卉等附加值较高的农产品,申请登记地理标志农产品的数量最少,说明高附加值农产品的发展有待提升。
河南省农产品地理标志分布于河南省18个地级市,但农产品地理标志在各地市之间分布不均衡,差异显著。从整体来看,东部和西部城市农产品地理标志申请数量多于南部和北部城市。洛阳市以26种农产品地理标志居于河南省首位;商丘市以15种紧随其后;三门峡市、南阳市、平顶山市分别以14种、12种和12种,位居河南省前五位;驻马店市、郑州市、开封市农产品地理标志数量分别为11种、10种、10种,它们都是河南省农产品地理标志发展排名靠前的城市;新乡市、周口市、安阳市、信阳市、鹤壁市、许昌市、焦作市、济源市、濮阳市、漯河市的农产品地理标志申请数量均不足10个,特别是焦作市、济源市、濮阳市、漯河市申请登记的农产品地理标志少于4个,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工作相对滞后。
2021年6月,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对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进行评估,信阳毛尖在参评108种茶叶中排名第三,品牌价值71.08亿元;桐柏玉叶茶排名第76位,品牌价值11.97亿元。由此可见,河南省不同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之间的价值差距明显。2021年5月9日,在第五个中国品牌日上,灵宝苹果、正阳花生、柘城辣椒、杞县大蒜等四个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入围地理标志区域品牌100强。目前,河南省已经登记申请了160个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但是只有四个品牌入围地理标志区域品牌100强,说明高价值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较少,绝大多数品牌价值较低,也体现了河南省不同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存在明显的价值差距。同时,中草药和花卉等高附加值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知名度不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因此,需要扩大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的知名度,提升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品牌价值。
河南省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众多,但是对于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发展还处于探索阶段,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生产者和经营者存在对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重视不够,保护意识不强等问题[2]。农业生产者大多未接受过高等教育,文化水平不高,未能认识到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经济价值,享受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溢价的收益不明显,加上政府对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的宣传不够,导致他们缺乏保护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热情。同时,农产品地理标志作为一种区域集体权利,归属于该地区所有生产经营者集体所有,而不是个人所有[3]。部分生产者和经营者为了节约生产成本,降低了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品质,损害了品牌美誉度。在农产品市场上,农产品地理标志滥用的现象时常发生,存在一些经营者冒充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进行销售,坑害消费者的现象。如在信阳毛尖春茶上市时,一些经营者用外地的茶叶冒充信阳毛尖进行销售,一方面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另一方面损害了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的市场美誉度。
农产品销售是促进农民增收、改善民生福祉的基本前提。大多数地理标志农产品具有地域性强、季节性强、保鲜期短等特点,农产品短时间内集中上市,一旦出现销售不畅,农产品生产者将面临亏损。地理标志农产品大多通过农贸市场或批发商销售,销售渠道单一,有时面临着高产而不增收的窘境,影响了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者的积极性。同时,供需信息不对称直接影响了地理标志农产品的销量,供大于求的情况时常出现,也挫伤了农产品生产者的积极性。在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生产中,通常以家庭为单位,生产主体规模小,缺乏议价能力,只能被动接受批发商的定价。地理标志农产品无法发挥促进农民增收的功效,也直接影响了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者的积极性,不利于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可持续发展。
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产业,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河南省虽然是农业大省,但受传统的小农经济农业生产方式影响深远,地理标志农产品种养殖规模小,缺乏统一的质量标准和技术要求,地理标志农产品产业化发展水平低。首先,河南省农业龙头企业虽有一定的发展规模,但规模大、竞争水平强的龙头企业较少。多数农业企业规模较小,带动作用不明显。农产品盈利水平低、人才不足等都限制了地理标志农产品企业的发展水平。其次,企业和农户之间利益联结不紧密,多数企业与农户之间仍是松散的买卖关系,没有建立共享利益、共担风险的紧密联结机制。具体表现为当农产品价格上升时,农民跳过企业直接销售,当价格下跌时,企业不按约定价格进行收购,两者的利益均得不到保障,影响了农业产业化发展。最后,农产品产业化发展资金投入不足。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资金以农民自筹为主,投资金额少,金融机构大多不愿给予周期长、利润低、风险大的农业企业贷款。同时,政府扶持资金相对有限,只向个别重点项目发放补贴资金,大多企业得不到资金扶持,不利于农业产业化发展。
乡村振兴靠产业,产业振兴靠品牌。河南省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众多,但大多数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建设投入不足,品牌宣传和推广力度不大[4]。河南省各地市之间申请登记的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数量差距悬殊,洛阳市成功申请了包括孟津梨、孟津西瓜、洛宁金珠果、上戈苹果在内的26种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而漯河市只申请登记了2种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两者之间相差十二倍。不同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知名度差距较大,品牌价值差距明显。有些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享誉全国,有些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则缺乏知名度。如在茶叶类地理标志农产品中,桐柏玉叶茶、固始皇姑山茶,无论在品牌知名度还是在品牌价值方面,都与信阳毛尖差距明显。部分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宣传力度不够,推广力度不足。农产品地理标志申请登记成功后,通常只发布一条简短的新闻报道,没有通过其他形式和方法进一步提高知名度,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的经济价值也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地理标志农产品中的生鲜农产品具有易腐蚀变质、不易保存等特点,从产地采购、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直到消费的各个环节都需要在低温环境中进行。尽管农村基础设施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水平滞后,大多数地理标志农产品在运输途中没有全程处于冷藏状态,冷链断链现象时常发生,致使冷链各环节无法完整衔接,直接影响了地理标志农产品最终送达消费者手中时的产品品质。尽管各地政府加大了对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但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在质量和数量上发展仍然相对滞后,冷藏车及冷库建设水平无法满足地理标志农产品冷链市场的需求。同时,冷链物流园区相应的物流节点建设滞后,农产品运输设备比较落后,冷链物流实际应用率不高,立体仓库、温控仓库等现代化仓储设备较少,智能化冷链系统规划应用较少等,都是当前河南省地理标志农产品在冷链物流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瓶颈。
农产品地理标志不能仅仅停留在申请和使用方面,应提高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意识。依托地方政府、行业协会、生产者和经营者等,探索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机制,共同保护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通过开展普法讲座,提升农村居民对农产品地理标志的保护意识。通过电视、微信公众号、短视频、报纸等多种形式宣传保护农产品地理标志,引导农村居民投入到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工作中。同时,规范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生产经营,加强对生产经营者的管理,杜绝损害品牌美誉度的行为,提升品牌价值。加强对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监管,严肃处理滥用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生产者和经营者,维护品牌价值。农产品地理标志不仅能够促进特色农产品产业的发展,也能促进农村居民就业,提高相关从业者的收入,所以应提高农村居民对于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意识,促进农产品地理标志可持续发展。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高质量地理标志农产品的需求逐渐增加,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经营主体应拓宽销售渠道,满足消费者需求。从依靠单一渠道,转变为线下、线上多渠道销售地理标志农产品。如通过农超对接、企业团购等方式拓宽线下销售渠道;通过直播电商、微信平台、自媒体、社区电商、淘宝等方式拓宽线上销售渠道。同时,分析市场供需信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组织生产,合理规划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生产规模,避免出现农产品大面积滞销的情况,保障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者的利益,增强其生产积极性。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或行业协会等对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进行培训,提高农产品生产经营者的议价能力,让地理标志农产品不仅实现丰产,更要实现增收,保障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的利益。
在实现乡村振兴的过程中,需要以发展农村产业为着力点,利用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品牌优势,延伸地理标志农产品的产业链,推进地理标志农产品产业化发展[5]。首先,推动地理标志农产品龙头企业发展。龙头企业是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关键力量,农业产业现代化发展离不开龙头企业的支撑。河南省应重点培育龙头企业,给予龙头企业一定的资金和税收减免,扩大龙头企业的生产规模,提高龙头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从而带动农业产业发展。其次,完善企业和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以利益联结为前提,发展订单农业。农户为企业提供充足的农产品,保障农产品收购的稳定性。企业为地理标志农产品收购提供最低收购价格,当市场价格低于最低收购价格时,企业仍采用最低收购价收购,保障农户收益。最后,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政府应鼓励银行向优势农产品企业发放贷款,政府给予一定的利息补贴,支持农产品企业的发展。同时,设立农业产业化发展专项资金,扩大对重点项目的投入力度,给予农业企业一定的税收减免,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到农产品企业中,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品牌是产品核心价值的体现,是质量和信誉的保证。加强对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的建设力度,可以扩大品牌知名度,提升品牌价值,提高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村居民增收,满足消费者对地理标志农产品的需求[6]。焦作马宣寨大米从2010年成功申请农产品地理标志以来,大米价格增长30%以上,带动了以马宣寨大米为核心的企业族群的发展,提升了马宣寨大米的品牌价值,实现了当地农村居民的增收。河南省各地政府应重视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申请,通过对本地区农副产品的种养殖现状、品质特点、产量分布等进行详细调研,挖掘本地区特色农产品,积极申请登记农产品地理标志。同时,对于成功申请的地理标志农产品持有人,应给予一定的物质及精神奖励。通过举办地理标志农产品文化节、参加农产品推介会等形式,加大对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的宣传和推广力度,扩大品牌知名度,提升品牌价值。
构建地理标志农产品全链条冷链物流体系,提升地理标志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水平,实现冷链物流全程的无缝衔接,让冷链不断链,对冷链物流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首先,河南省应健全冷链物流标准体系,制定全链条冷链物流操作规范和技术标准,推广一批覆盖全链条的冷链物流标准体系,如农产品运输储藏温度标准、冷冻产品卫生安全标准等。从农产品的生产到销售的各个环节都应该制定相关的标准并确保执行,进而实现各个环节的冷链物流全覆盖。其次,促进包装箱、托盘等物流工具的标准化,以便冷链物流运作过程中的无缝衔接。依托公路、铁路、空运、水运等综合交通网络和区位优势,发展“高速+高铁+空运+水运”多式联运枢纽建设,提升河南省冷链物流发展水平。建设农产品产地仓,保障地理标志农产品从“最先一公里”到“最后一公里”全程处于冷链状态。最后,积极利用社会资金,解决冷链物流建设中资金缺乏等问题。同时,在农产品冷链企业的税收、贷款等方面给予一定优惠,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以冷链物流企业助推农产品冷链物流水平的提升。
综上所述,为推动河南省乡村全面振兴,应提高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意识,探索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机制;通过农超对接、直播电商等线下线上方式,拓宽地理标志农产品销售渠道;延伸地理标志农产品的产业链,推进地理标志农产品产业化发展;加强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建设,提高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构建全链条冷链物流体系,提升地理标志农产品冷链物流建设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