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同留
(信阳农林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在整个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进行武装斗争、开展土地革命是党的最重要的政治任务,因此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的建设也主要是围绕这项政治任务展开的。鄂豫皖苏区早期党的建设工作积极围绕党的主要工作展开,构成了以加强党的思想建设为根本,以强化党的组织建设为保证,以夯实党的作风建设为保障的“三位一体”的党组织运行机制。
1.1.1 借助报刊进行宣传教育 在中国共产党的革命话语中,苏维埃革命不仅是一场武装革命、政治革命,还是一场思想革命、社会革命,因此对群众宣传革命理念,改变苏区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思想教育落后的状况,是革命的题中应有之义。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理论宣传工作,重视宣传阵地和宣传手段,从党的百年发展轨迹中,我们不难发现,中国共产党一直非常重视自己党报党刊的建设工作,因为这是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最好渠道。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除了中央苏区创办的《红色中华》等机关报,其他各根据地根据实际情况,也创办有自己的报刊。鄂豫皖苏区创办的《列宁三日刊》《红旗报》《党内生活》《工农兵》等,在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加强党员的思想学习,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上起到了巨大作用。鄂豫皖根据地各级党组织对于办好党报党刊工作非常重视,如鄂东北特委指示宣传刊物定期出刊,篇幅要短,文字要浅而通俗,内容要实际,忌空泛论文等。皖西北特委也强调党报的内容必须有很正确的指导性与最大限度的通俗化具体化群众化,使它能真正深入到劳苦大众中去。
鄂豫皖苏区时期我们党在发挥党报党刊对广大党员干部和革命群众的教育作用方面所作出的努力着实令人欣慰,在这一方面就连国民党蒋介石也为之折服,他曾经谈到,“匪区里面最紧张的,就是教育!最有纪律的,就是教育! 最有精神的,也就是教育!而我们现在各地方的情形却不然,比方崇仁地方,所有的高小学校就完全停下来了,土匪他们什么经费可以少,教育经费一定要筹到,我们却反而要常常拿教育经费来做旁的用”[1]。但是,如果深入考察中国共产党在教育方面的作为,可以清晰发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们党在教育方面投入的经费并没有像蒋介石所说得那样多,但是也正如蒋所言,我们在教育上取得的成效确实是非常大的。鄂豫皖苏区时期通过创办报刊等方式提升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的思想素质,提高了党员干部的思想理论水平,坚定了革命初心,增强了革命勇气。
1.1.2 结合实际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鄂豫皖苏区时期我们党十分重视对党员干部和群众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采用了多种途径和方式来抓思想政治教育。在日常工作、讨论文件、阅读报刊、识字运动、会议、斗争和个别谈话中,始终注意加强对新党员的教育,提高他们的政治水平。为了大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随着鄂豫皖苏区的发展,各级党员教育机构相继开班,如创办了列宁小学、夜校、团校等,举办各种短期培训班,随时随地开展对党员和群众的教育培训,并为党员提供学习材料。同时,坚持依靠党支部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规定每半个月开一次支部会,每周开一次小组会,纠正一切错误倾向,介绍实际工作的经验,发表党员对党的意见,等等。
毋庸讳言,我们党在夹缝中成长,固然存在某些缺陷。如在苏区政权建设上,由于鄂豫皖苏区教育文化水平落后,民众很难从理论上了解党的思想体系,为保证党的力量发挥,又必须短期内达到一定的党员覆盖,因此对党员的质量很难提出更高的要求,出身贫寒、忠诚老实几乎是高标准了。作为一个工人阶级政党,大规模发展普通工农尤其是工人入党,提拔他们充实领导部门是中国共产党明确自己阶级属性的必然要求。为此,党组织投入相当精力,通过开办党校、举办训练班等形式来提高干部素质,以确保在敌我斗争异常残酷的情形下,根据地的军民仍能怀揣理想投身革命,坚定初心,斗志昂扬。
1.2.1 建立完善党的基层组织 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基层组织尤其是支部建设工作,在鄂豫皖苏区建设初期,发展了一大批党支部,基本涵盖了县、区、学校等。支部是党的基本组织,是群众中的核心。若是没有健强的支部,则党的一切上层都是空虚的。同时,在建设党支部方面,中国共产党也是十分注重程序和纪律的,这一原则在中央苏区的中共建设中,基本得到贯彻。当时对发展党员态度十分认真,红四军第三纵队政治部在1929年编印了《党员训练大纲》,明确了发展党员的具体标准:分别从家庭经济背景、待人做事和思想上考察其是否具备资格。经过严格考察之后,若基本符合入党条件,即由党组织按照谈话、讨论、通过等程序予以发展。
此外,健全党支部生活也是鄂豫皖苏区早期党建的重要内容。1929年12月鄂豫边第一次区代表大会通过了《组织问题决议案》,提出党要健全支部生活。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则提出了支部生活的具体要求,党委成员都要参加支部生活,定期举行支部会。支部生活的健全对于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构建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2.2 积极发展党员,壮大革命队伍 政党的组织力量虽然不能单纯用数量衡量,但一定成员的覆盖仍然是必要条件,因此,在一定时期内,发展党员数量也是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一种方式,只是在发展数量的同时仍坚持质量保证。尤其是在大革命失败后,鄂豫皖地区党组织重点发展新党员。比如鄂东北各县党组织积极执行省委关于在各县各乡极力整顿我们的党,发展我们的党,洗刷一切动摇犹疑的小资产阶级分子,把广大的勇敢的忠实的工农分子吸收入党的指示,发展了 1000 多名新党员,其中农民占比超过89%。豫东南各县党组织执行省委关于应积极发展我们的组织、切记从斗争中发展组织的决议,到 1929 年 2 月,党员发展到 800 余人。
事实上,一定数量的党员是组织发挥作用的首要前提,党员质量则是决定组织坚强与否的重要因素。共产国际和中共中央曾指示要把苏区党锻造成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后来在不少地方出现发展党员只重视数量而忽略质量的情况,可以想象,短时间内在狭小的地区迅速发展众多的党员,质量不高是必然的。为此,中共鄂豫边第一次全区代表大会作出的《组织问题决议案》对党员入党手续进行了明确的界定,强调在审批过程中要经过候补期的考验。在此基础上,筛选排查出不少不符合入党条件的人,并及时清除出党,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党员的整体素养和质量,虽然减少了数量,但是这对于提高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增强党组织战斗力都意义重大。
1.3.1 坚持开展党风党纪建设 纪律严明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重要特征。鄂豫皖苏区时期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土地革命斗争中也深刻认识到,布尔什维克的民主集中制和铁似的纪律是无产阶级胜利的武器[2]。但是随着根据地的不断巩固和发展,党内也开始出现腐败的现象,比如,1931年5月,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颁布了《关于建立工农监察委员会》的规定[3]:工农监察委员会的组织,是专一来和一切苏维埃机关中的官僚腐化倾向斗争的,他的权限是揭发这些官僚腐化倾向。公布给工农大众知道,同时拟定惩戒办法,交政府采取执行。全鄂豫皖苏区设立工农监察院领导整个工农监察委员会工作,定额为二十人至三十人,候补酌量定若干人数。而且明确指出工农监察委员会及监察院,在鄂豫皖全区是独立机关,与各级苏维埃政府相并立,与苏维埃政府一同由大会选出,工农监察委员会必须与广大工农群众发生最密切的关系,要吸收广大工农群众的意见和吸收他们去参加监察的实际工作。
鄂豫皖苏区时期开展的党风党纪建设,对于建设廉洁奉公的革命干部队伍,巩固新生的鄂豫皖根据地政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造就廉洁奉公的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廉洁高效的苏区政权具有重要的作用。
1.3.2 始终坚持群众路线 在鄂豫皖苏区早期,苏区的党组织就对进行武装革命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比如提出了要获得更多量更广大的群众围绕着党,积聚更雄厚的革命势力[4],以坚固革命堡垒的具体要求,在这一方面和毛泽东同志提出的人民群众是真正的铜墙铁壁的思想是一致的。但在土地革命战争初期,大别山区的群众对与党的关系还存在模糊认识,为此边区党组织以“传播革命文化知识,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为主要手段,成功塑造了党的形象。此外,还建立了一套组织严密与面向群众相结合的监督机制,充分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比如鼓励广大群众积极揭发政府人员贪污浪费、官僚主义、消极怠工等问题。这种让广大群众参与进来的监督机制,既反映了边区政权的人民性,也是廉洁政治的重要环节,保护和激发了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对建设廉洁高效的边区政府具有重要意义。鄂豫皖苏区政权通过内部的监督机制和民众、舆论的外在监督,对权力腐败现象严加控制,为中国共产党廉洁政治、革新社会提供了成功经验。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建设期间,党组织通过加强马列主义革命教育,开办党务干部学校和党务训练班,创办党报、党刊等形式,对党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用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引导、教育、武装党员,在革命根据地形成了良好的氛围。党组织坚决服从中央决定,执行上级指示,体现了党对一切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鄂豫皖苏区早期我们党非常重视党员干部的培养,在发展党员、组织培养等各方面制定了许多有利措施,培养了大批的优秀干部。如鄂东北各县党组织积极执行省委关于在各县各乡极力整顿我们的党,发展我们的党,洗刷一切动摇犹疑的小资产阶级分子,把广大的勇敢的忠实的工农分子吸收入党的指示,到1929年10月,发展党员500 余人,工农成分占了 91%。 在鄂豫皖苏区建设过程中,党组织吸收发展党员也是重要的举措,通过宣传党的政策,审查整顿,清理出不少不符合条件的党员,净化了队伍,增强了党组织的战斗力。
自从有了共产党的领导,大别山区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经历了暴风骤雨般的大革命后,大别山区人民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带领下,形成了“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奋进、勇当前锋”的大别山精神,大别山区的人民同中国共产党一道,为了国家的利益、人民的利益不懈奋斗,激励着每一个从大别山走出的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不弄清这一点,便谈不上自觉地参加革命,更不用说领导革命。[5]鄂豫皖苏区党组织在加强党的建设过程中,突出党的政治建设,加强了党对根据地的领导,在武装起义后依托当地群众成立农民政府,为整个根据地的建设筑牢基础。此外,在鄂豫皖苏区推行制度建设,党在领导人民建立苏维埃政权后,共产党员占比较多,在选举过程中,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支持。一方面加强了自身的建设;另一方面加强了人民群众对政权的监督和约束,对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提供坚实保障,为后来苏维埃政权的巩固和发展都提供了有力支撑。
鄂豫皖苏区早期在加强党的建设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强力措施,也形成了重要经验,对于开展土地革命、进行武装斗争、巩固苏区政权发挥了重要作用。鉴往知今,开创未来,鄂豫皖苏区形成的宝贵经验不仅对当时产生重要作用,在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征程上我们依然需要加强党的建设,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作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是基于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得出的科学结论,也是被长期发展实践反复证明的科学结论。回顾历史,正是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我们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中国的命运真正掌握在中国人民自己的手里,这为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提供了基本条件。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们党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将马克思主义与革命实践相结合,探索形成了一套有利于革命不断向前发展的制度和政权组织,使得我们在极其严酷的白色恐怖之下生存、发展并壮大,这里面的原因固然很多,但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我们始终有中国共产党这个坚强的党组织,更难能可贵的是中国共产党始终注意加强党的自身建设,这是我们克敌制胜的法宝。回顾历史我们知道,百年来无数次的实践都证明了,只有始终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我们才能够勇往直前,才能够实现一个又一个伟大壮举。当下我们已经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完成了第一个百年目标,正在向着第二个百年目标迈进。越是在这样的关键时刻,我们就越应该自觉维护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中,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才能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胜利。
重视思想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的一个重要特质。党员干部只有强化了理想信念教育,才能坚定理想信念,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经受住各种风险和困难考验,自觉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才能够在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上坚毅前行,建功立业。
党的干部是党组织的骨骼,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中,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对党的干部的思想教育。在鄂豫皖苏区时期我们党坚持用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战胜小资产阶级和农民的一切不正确的趋向,通过创办报刊等方式来对党员干部和革命群众进行思想引领,从而提高了思想认识水平,坚定了革命初心,增强了革命勇气。在新时代我们依然需要做好党的思想建设工作,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坚强的组织保障,才能够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艘巨轮破浪前行。
我们党来自人民、根植人民、服务人民,一旦脱离群众,就会失去生命力。[6]一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历史。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等重要思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7]鄂豫皖苏区地处国民党统治的腹地,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关乎着解放战争的进程,因而如何巩固并发展鄂豫皖苏区政权就显得至关重要。在当时复杂严峻的环境中,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党组织始终高度重视党的群众工作,放手发动群众,紧紧依靠人民,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形成了军民鱼水情的关系,巩固了鄂豫皖苏区政权。
中国共产党早期在大别山地区成功的革命实践充分表明,在任何时候都应该把人民群众的最高利益放在首位,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也正是党在鄂豫皖苏区领导革命武装战胜各种艰难困苦,最终取得革命胜利的关键。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也是我们党能够立于不败之地,获得人民支持和信赖的奥秘所在,也真正诠释了“党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始终保持血肉联系,是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8]。新时代,我们更应该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记初心使命,践行群众路线,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凝聚人心和力量。
党的作风建设关系到党的形象,作风优劣直接影响社风民风,对党和政府的公信力也会产生巨大影响。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着许多严峻挑战,党内存在着许多问题函待解决。尤其是一些党员干部中发生的贪污腐败、脱离群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必须下大力气解决。全党必须警醒起来。打铁还需自身硬。[9]执政党的党风问题关系党的生死存亡,鄂豫皖苏区早期党的建设表明,在巩固苏区政权方面,必须要有坚强的党组织,而强化作风建设则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举措,是保持党先进性的必然要求。坚持党的自我革命是我们党百年来取得伟大历史成就的主要经验之一,也是我们党之所以能够长期执政的重要法宝。新时代在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方面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应该看到,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各种弱化党的先进性、损害党的纯洁性的因素无时不有,各种违背初心和使命、动摇党的根基的危险无处不在。[10]因此,对于党内出现的作风问题,必须花大力气加强作风建设,毫不动摇地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切实推动党风廉政工作,在全社会营造风清气正的环境。
在鄂豫皖苏区政权建设的早期,我们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探索形成了加强党的建设的许多宝贵经验,为巩固鄂豫皖苏区政权,推进中国革命不断向前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深刻理解历史,才能准备把握现在,才能正确创造未来。鄂豫皖苏区早期党的建设历史实践中的经验,为新时代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在新的伟大历史征程上,我们党更应该居安思危,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自身建设,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坚定理想信念。始终站稳人民立场,适应新的历史方位,紧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各种风险和考验中始终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