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政-企”融合视角下民办高校众创空间建设研究

2021-12-13 20:20:34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众创民办高校学院

陈 橹

(广东培正学院外国语学院,广州 510830)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社会各界掀起了众创空间的建设热潮[1]。高校众创空间属于新兴事物,目前理论界对于高校众创空间的研究较少,主要关注高校众创空间的建设意义等,对于当前高校众创空间的发展背景、建设现状、影响因素、建设模式等探究较少,特别对于民办高校的研究更少。广东培正学院是国内民办高校较早探索众创空间建设的高校,也是广东省首批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于2013年建设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园。近年来,通过与政府、企业等进行广泛合作,学院目前已建成校内和校外众创空间,在运营和管理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1 高校众创空间存在的意义

众创空间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提供了前期的资源平台,提高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激情,同时也促进了高等院校进行教学改革,无论是导向、结构或者在内容上鼓励高校向创业型大学靠拢,提升高校的科研转化水平;通过创新创业提高改善大学生素质,激发大学生创造能力,把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以创业带动就业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对解决目前大学生就业困难有一定的帮助。

从相对具体的内容来看,众创空间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可以分为四个方面。第一,是政策机制的设立,众创空间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必然产物,是高校、政府、企业协同育人的必要载体[2]。社会各界关于众创空间建设的意义和价值是持肯定态度的,这是建设众创空间的基础。第二,教育观念的改变,众创空间直接改变了传统的高校教育,是一种更为融合的教育,基于“校-政-企”协同下的众创空间,其形式多元化、特色化更为突出和鲜明,具有免费性、全员性、开放性、创新性等特点。第三,社会环境的变革,众创空间能承担部分的企业转型,改造部分的落后产能,通过资源的整合,降低了创新创业的门槛,通过创新创业驱动产业的升级。第四,多种平台的出现,通过整合大学人才资源、政府政策扶持、企业市场资源,开发了企业孵化器、孵化苗圃、智造空间、科技园等创新创业平台。

2 民办高校众创空间的发展现状

目前,各高校众创空间的发展有很大不同,特别是民办高校,目前,仍有一部分民办高校还没建立众创空间。有些高校众创空间建立得比较早,发展比较成熟,如广东省在2015~2018年评选出了40所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其中如广东培正学院、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广东工商职业学院都是民办院校,其共同特点是创新创业教育走在了前列,较早根据学校特色打造专属的众创空间,极大地激发了大学生的创业创新热情。

但是由于民办高校自身的特点,其众创空间的发展与建设普遍存在以下短板。第一,服务的配套,目前的配套基本无法保障其健康稳定的发展。创业团队培训、项目运营、园区管理等相关内部保障措施有待进一步完善。第二,与校外企业的项目对接不够,能与市场有效结合,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含金量高的项目不多,实质运作项目较少且成活率低。第三,项目特色不明显,各民办高校结合自身的办学强项、专业特色与地方经济协同发展而构建“校-政-协”同的众创空间非常少,大部分还没把自己的特色融入到众创空间的建设中。

3 基于“校-政-企”协同的民办高校众创空间的建设思考

3.1 政府是建设众创空间的政策制定及资源整合者

3.1.1 政策鼓励 国家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对于高校大学生而言,最重要的活动是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活动激发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使创新创业在互联网方面得到迅速发展。教育部和科技部出台的《关于加强高等院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的若干意见》,促进了产研学的融合[3]。

各地方政府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众创空间发展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7号)相关规定,充分利用现有创新政策工具,挖掘已有政策潜力,加大政策落实力度,形成支持众创空间发展的政策体系。政策的指导思想是为创业者提供低成本以及专业化的配套服务,通过激发创业者的创新活力,调动社会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服务产业升级,激活实体经济,发展新动能。其焦点集中在新能源、新技术、“互联网+”、现代服务业等领域。

3.1.2 资源整合 各地方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文件,利用行政手段整合社会各界资源建设众创空间。由政府主导,通过系列活动将学校、企业、社会机构等单位有机结合起来。如粤港澳大湾区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对接洽谈。该项目通过“2+4”系列活动来整合创新创业资源,围绕“互联网+”创业大赛省赛和项目对接活动,安排多层次的同期活动,如“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创新创业成果展”“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辅导报告”“高校双创板”等,共同做好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工作。

3.1.3 服务推动 政府是众创空间服务建设的主要推动者,服务的范围广泛。一是为创客提供合法经营所需系列程序的一站式办证服务;二是可以联合各银行为创客提供小额贷款或者免息贷款,增强初创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三是落实创业人员的培训经费及其他创业服务,强化众创空间服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构建良好的人才储备,提高众创空间服务效率。

3.2 企业是建设众创空间蓬勃发展的助推器

3.2.1 校企项目的推动 高校众创空间的企业大部分是初创,初创企业要尽量避免含金量不高、发展通路短、资金流动性差、链条过长、抗风险能力低、投资大等项目[4]。校企合作的优势是企业可提供较高等级,或者提供根据高校专业特色和地方经济相结合的校企合作项目,不仅包括具体的创业项目(规避上述低等级的创业项目),也包括实践实训平台(学生通过仿真式或体验式创业)等。

3.2.2 线上平台的提供 企业在服务平台信息化建设上有其独特的优势,在平台设立上借助数据库、实验实训平台、仿真中心等方面的建设,实现众创空间服务优化的基础,保证服务的可持续性目标,减少运营成本。首先,平台能提供项目的评估和确立,根据企业运行规则评估项目的可操作性,确保众创空间能在科技成果转化、技术创新、市场运营等方面提供服务。其次,设立项目监管及协调机构,众创空间除了基础的服务外,进一步衔接高端服务,如资金对接、专利申报、企业导师等,保证高端服务的可靠性。在项目监管和协调过程,促进众创空间、外部企业、内部孵化企业的反馈沟通,减少信息交流反馈产生的不利影响。

3.3 民办高校是建设众创空间的主体

民办高校在众创空间的建设中应该积极加强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组织落实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方案,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广东培正学院为打造民办高校“创新创业”特色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3.3.1 建设众创空间的活动场地 民办高校众创空间的场地建设经费多来自于学校自筹或校友捐赠,可以根据学校特色来打造“小而精”的众创空间。广东培正学院自2012年起,创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包括校内园区和花都园区。花都园区设置了教室、学术会议室、报告厅、谈判室、综合实训室、小微企业办公室等,园区采用综合实训和孵化器运作方式,为大学生初始创业者在场地、通讯、网络等硬件设施上给予扶持,提供政策指导、人才培训、创业培训、创业能力测评、政策咨询和创业信息等多类创业服务。自开园至2019年12月,共有66支团队入驻孵化,已有18个创业项目完成工商注册。同时,学校联合区内七所高校组建“花都地区高校大学生创意、创新、创业联盟”,共同打造“校-政-企”交流合作的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平台。

3.3.2 建立完善的众创空间管理制度 制度建设是众创空间正常运行的保障。广东培正学院为保障众创空间的顺利发展,先后制定了《众创空间管理制度》《创业导师管理制度》《种子基金管理办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等相关管理文件。

3.3.3 建立交互生成的学习、孵化平台 广东培正学院联合地方政府引进SIYB课程(大学生版)和KAB课程,为大学生提供免费培训,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通过创新创业实验班、培训主题系列活动、线上模拟公司实训、线下全真企业实战、区内创业团队孵化、区外植入市场形成了交互学习平台。同时,联合企业共建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学院与百度云智学院、云宏等公司合作,通过创业知识讲授、案例学习和模拟创业,使大学生视野开阔,从而达到启迪创业意识的目的。在项目的孵化方面,学院分为两大类,一是通过引入有资金、货源、团队条件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到园区落户,园区给予配套的创业服务的自主孵化项目;二是通过参加“真实企业运营体验”实训,学生团队直接将所运营的创业项目转变为落地创业项目,实现公司化实体运营的体验孵化项目。

3.3.4 推行创业导师制度 学院充分利用政府和企业资源,加强对众创空间创业团队的指导,建设完善的创业导师制度[5]。学院推行“三导师”制度(专业指导教师、企业导师、创业校友导师),通过引进、调整和补充机制优化创业导师队伍结构。创业导师不仅来自高校,也来自企业、政府及社会机构,涵盖社会各行业的精英,能对大学生创业提供充分的指导。

3.3.5 构建“一站式”服务平台 通过联合工商、税务、财务、经济法规等相关职能部门构建“一站式”创业登记服务,为学生提供创业办证咨询服务。利用现有大学生创业资金支持政策,筹建融资“绿色通道”,帮助入园的大学生创业项目以最快的速度和最优的条件获取所需的资金,提高办事效率。

4 结 语

高校众创空间是学生创业实践的主要场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项目孵化器功能,促成高校学生创业成果转化,造就符合时代要求的、具有创新精神、创造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在知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改革高等教育体系,从探索知识到提升创新创业能力,是努力的方向与存在的依据,民办高校众创空间的建设任重而道远。

猜你喜欢
众创民办高校学院
初等教育学院
重庆科技学院“众创之家”简介
众创空间向“专业化”升级
商周刊(2018年14期)2018-07-14 02:41:10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学院掠影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众创时代到来,杭州准备好了吗?
杭州科技(2015年2期)2015-02-27 15:27:25
莫借众创空间之名装神弄鬼
民办高校“脱困”要多从自身找原因
教育与职业(2014年4期)2014-04-17 09:06:16
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思考
河南科技(2014年16期)2014-02-27 14:1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