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雅
近年来,随着内部审计在民营企业集团风险防范和内部控制等方面的作用逐渐凸显,内部审计的地位不断提高。民营企业集团开展内部审计的意义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
民营企业集团大多具有经营规模大、经营地域分散、业务领域广泛的特点,不利于民营企业集团加强内部控制,同时也加大了企业的经营风险。但集团可以通过制定规范的内部审计规则形成完整的责任管理体系,帮助下属单位加深对于集团总体目标的理解程度,进而明确本单位的职能定位,这对于企业集团加强内部控制具有重要意义。需要注意的是,明确的权责划分可以减少下属各单位经营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同时帮助各单位提高风险控制能力,进而提高整个集团的风险管控能力,防范经营风险。
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可以帮助企业集团发现其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能够准确地对各下属单位的实际经营状况与预期目标之间的差异进行量化分析,进而促使本部门积极查错纠弊。此外,企业集团依托相对独立的内部审计对下属单位全过程经营管理活动进行检查,进而评价经营业绩,客观反映相关的财务与非财务信息,为管理层决策提供依据,有助于提高决策的效率和质量,最终实现提高整个集团经济效益的目标。
现阶段,民营企业集团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对于那些整体规模相对较小、资金实力有限的民营企业集团而言,其所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更大。一方面,国家对于民营企业的扶持政策的全面落实需要时间;另一方面,开放包容的市场环境使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因此,很多民营企业集团选择将内部审计作为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手段。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集团以自身实践证明:通过完善自身内部审计制度,发现集团存在的问题进而加以改进,可以达到改善集团经营状况、提高集团市场竞争力的目的。
民营企业集团主要表现为家族企业的形式,这决定了民营企业高度扁平化的管理结构,大多数民营企业集团主要被少数个人或者家族所控制,存在着管理制度落后、股权过于集中等问题。受此影响,有的民营企业集团即使有完整的部门设置,但在实际内部审计执行过程中也很难实现预期的审计目标。特别对于家族企业集团而言,集团的一些重要职位存在亲属关系,职业经理人的相关权力受到限制,企业受到的内外部监管十分有限。即使企业已经达到了一定规模,但集团内部审计仍然是形式大于实质,其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一方面,受集团组织结构的影响,内部审计工作缺乏独立性。另一方面,集团内部审计往往被置于边缘地位,并未得到治理层重视,审计部门不具有权威性,这就导致审计部门不能实现与业务部门的有效沟通。除此之外,部分民营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在部门设置上存在缺乏科学性的问题,有的民营企业集团只是设置了财务审计处,无法真正起到分离财务与审计业务的作用,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被大大削弱。
与国外的审计思想相比,国内审计思想存在滞后性。国内内部审计主要分为财务审计和经济效益审计,不能深入把握财务数据与企业经营管理的关系,缺乏宏观意识。而国外的内部审计思想早已从单一的财务审计转向经营管理审计。这一点在我国民营企业集团内部审计上体现更甚,民营企业集团在执行内部审计业务时仍然是以财务报表审计为主,极少能够追踪到企业生产经营环节上来,内部审计的范围十分有限,这也使审计结果缺乏准确性和时效性,无法真实反映民营企业集团的内部控制状况,企业集团很难通过内部审计对下级单位进行全面监督,从而很难发现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从三大审计的地位来看,政府审计具有强制性和法定性特征,社会审计主要由专业性较强的会计师事务所负责,与这两者相比,内部审计的分量相对较轻,利益相关者更重视政府审计和社会审计,这也导致了企业集团内部审计方法的落后。从发展时间来看,民营企业集团的内部审计呈现出起步较晚、审计方法落后的特点。民营企业集团开展内部审计时仍然以传统的审计方法为主。实际上,随着民营企业集团发展壮大,经营业务愈发复杂,如询问法、观察法、函证法、监盘法等传统的审计方法,已经难以胜任企业集团的内部审计任务,致使内审工作效率低下,且内审结果缺乏准确性。从内部审计制度上看,我国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缺乏相应的法律制度作依据,民营企业集团受制于经济状况,在没有法律强制约束时执行内部审计往往会考虑成本问题,导致内部审计方法落后,无法充分发挥审计工作的效力。
民营企业集团在人力资源建设上大多面临“先天不足,后天畸形”的窘境。一方面,民营企业集团受资金、企业文化以及治理层能力等因素影响,在人才吸收培养上存在诸多问题。企业受资金限制,为节省成本,并不重视对人才的招收培养。且民营企业集团大多为家族式企业,受企业文化的影响,相关人才缺乏归属感,甚至从事与专业不匹配的岗位,限制了人才发展。这些都是导致民营企业集团缺乏专业人才的原因。另一方面,民营企业集团在人才建设上往往只重视财务、采购、营销等方面人才,这也导致民营企业集团缺乏具备复合型相关技能的人才。
民营企业集团家族式的发展模式是影响内部审计工作独立性的一道屏障。民营企业集团集中的股权结构往往使企业出现大股东“一股独大”的现象,实际控制人对内部审计重视程度不足,将会极大弱化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在这种情况下,提高内部审计独立性,首先有赖于企业治理层重视,企业治理层可以考虑通过牵头推进内部审计工作,以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
保证内审部门的独立是保证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前提条件,民营企业集团本就具有一定的规模,可以单独设置审计部门来专门负责集团审计工作,并保证使审计部门独立于财务部门之外。此外,要保证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可以从集团总部选择正直、责任心强的审计人员加入审计部门,保证任用的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不存在相关的利益关系。
民营企业集团开展内部审计,不应仅仅是对企业经营结果即财务数据的审计,更应着眼于企业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始终,对下属各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起到监督作用。而只有全方位的审计,才能把控下属各单位生产经营环节存在的问题,起到相应监督作用。这就要求民营企业适当扩大内部审计范围,把企业各单位生产经营活动作为审计对象,对企业集团进行全方位审计。全方位的审计不应只是事后审计,还应当包括事前和事中审计。因此,民营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工作不应仅在某一重大项目或业务活动完毕后进行,而应在项目或活动开始前全程参与,并贯穿于项目活动的始终。因此审计人员工作应包括:项目开始前评估项目的可行性和合法性,项目进行中审查是否出现违规行为,项目结束后检查结果是否符合预期并对出现的差异进行原因分析,并及时总结相关工作,反馈给管理层和治理层。
审计方法的优劣关系到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落后的审计方法不仅会影响内部审计的进度,还会降低内部审计的质量,致使集团内部审计结果的可信度降低。作为达成审计目标的途径,审计方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民营企业集团在正视内部审计作用的同时,应充分认识到传统的内部审计方法已不能胜任“大智移云”时代企业实际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大数据对内部审计的冲击,人工智能技术将会替代部分或全部的审计工作。因此,我国民营企业集团内部审计方法的改革迫在眉睫。审计方法的优化应着眼于民营企业集团的发展实际,结合现行的先进内审技术,并顺应内部审计发展的趋势。审计方法的优化是以建立高效的审计信息化系统为基础的,只有这样,集团内部审计人员才能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经营管理审计和审计综合判断方面,才能进一步提高审计效率和审计质量。民营企业集团要做到与时俱进,顺应内部审计的发展潮流,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方法。此外,在借鉴国外民营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经验成果时,应考虑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与国内的宏观环境,不能生搬硬套外国企业的内审经验。
民营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的结果直接受内审人员素质的影响。同时,内部审计队伍的胜任能力也决定了内部审计工作能否充分发挥其效力,进而决定内部审计工作能否得到集团重视。民营企业集团的内部审计具有特殊性,是集财务、审计、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高强度工作。而现阶段国内不少民营企业集团内部审计队伍缺乏符合此专业要求的审计人员。民营企业集团要真正意识到打造高质量内部审计队伍的重要性。提高民营企业集团内部审计队伍胜任能力的具体措施包括:第一,构建严格的审计人员选拔机制。第二,积极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机制。要加强对内审人员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培训,包括对新会计准则及内部控制制度学习,帮助其敏锐感知外部政策环境的变化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第三,建立合理的激励考核机制,鼓励集团内部审计人员提高其专业素质,如参加注册审计师、注册会计师等资格考试,主动与外部审计专家学者交流等。对内部审计人员的选拔和考核应包括三方面:一是审计专业素质;二是交流能力;三是实际审计经验。此外,民营企业集团可以考虑外聘具有行业经验的内部审计人才,以此提升内部审计队伍的胜任能力。
内部审计作为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民营企业集团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同时也能为政府审计和社会审计工作提供相应支持。而随着民营企业集团的不断发展,对内部审计的质量要求将会越来越高,且“大智移云”等新技术也在不断冲击传统的审计方法和审计手段。综上所述,我国民营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的改革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