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云纺创建及其对近代云南经济发展的意义

2021-12-13 02:49:10陈帆昆明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品牌研究 2021年19期
关键词:纺织厂经济委员会棉纱

文/陈帆(昆明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云纺承载了云南几代人的记忆,现为云南纺织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其前身是云南全省经济委员会纺织厂,坐落于当时昆明市南郊玉皇阁(螺蛳湾),至今已走过80多个春秋,作为一名云南人,回溯云纺的创建,探求其对近代云南经济发展所作的贡献,对我们铭记历史、文化传承、经济建设都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关于近代云纺的研究,目前主要是围绕棉货进口对近代云南纺织业的影响、云纺历史贡献方面的研究,其中,历史贡献方面仅涉及近代云南纺织业的发展和解决军需民用方面[1][2],总结不够全面。本文在上述研究基础上,对云纺的创建、云纺对近代云南经济发展贡献进行全面总结,进一步完善内容。

一、云纺创建的历史背景

云南山地与平原交错,其地理条件不适宜种植棉花,因此几乎不产棉花。人们生产生活所需的棉货,基本仰仗进口供给,特别是滇越铁路通车后,由于运输便利,棉货进口量呈现常年入超态势,给云南的经济发展带来严重影响。从1927年到1931年云南棉货进口贸易情况中可见一斑。棉货是近代云南对外贸易中主要的进口货物,也是人民生活的必需品,主要包括棉花、棉纱和棉布。下面分析棉花、棉纱与棉布的进口情况,并对棉货在近代云南主要进口货物中的占比进行分析。

(一)1927年至1931年云南棉花的进口情况

棉花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农作物之一,其含有的棉纤维能够制成各种规格的织物,具有较高的经济利用价值。我国是世界上棉花产量最高的国家之一,产区主要分布在新疆棉区、黄河流域棉区、长江流域棉区三大区域。从产区分布可以看出,适宜种植棉花的田地,需要地表平整无沟坎,而云南山地与平原交错,各地土质情况不一样,并不适宜种植棉花,因此云南省历年来几乎不产棉花。

近代云南对棉花的需求,基本都是依靠进口解决。当时云南进出口货物的关口主要有三个,分别是蒙自关、思茅关和腾越关。从表1中能看出,1927年到1931年云南省三关的棉花进口货值显示,蒙自关因滇越铁路通车带来的运输便利,此关的进口货值呈逐年增长趋势。腾越关的棉花进口货值,五年来并没有太大起伏,但进口货值在三关中最大,最高时达到315,159的货值。思茅关则呈现逐年递减趋势,截至1931年只有78,717的货值。从进口总值比看,棉花在进口总值百分比中只有1931年为16%,其余4年都只是缓慢增长(表1)。

表1 《1927年—1931年各关棉花进口数值(单位:海关两)》[3]

(二)1927年至1931年云南棉纱的进口情况

棉纱是由棉纤维经过纺纱工艺加工而成,属于纺织品中的半成品。棉花是棉纱的主要原料之一,从上述中了解到云南省棉花基本是依赖进口解决需求,所以棉纱问题的解决也是如法炮制。由于滇越铁路运输规模大、成本低,且不受气候条件限制,因此进口棉纱大量涌入云南市场。进口棉纱的特点是质量好、价格低,相比运用进口棉花通过手工工艺加工而成的棉纱,不如进口棉纱耐用,价格也相对较高。两相比较,人们更愿意选用进口棉纱织布,所以进口棉纱的市场占有率极高,进口量极大,如此进口棉花相对较少。从表2的全省棉货进口总值中可见,云南省对进口棉纱依赖的程度比进口棉花的程度深。棉纱在进口总值百分比中,最高时占75.2%,最低时也占29.5%,而棉花最高也才达到16%,足以证明,棉纱的需求比棉花的大(表2)。

表2 《1927年—1931年各关棉纱进口数值(单位:海关两)》[4]

(三)1927年至1931年云南棉布的进口情况

棉布是用棉纱经合股加工后成为棉线,再通过加工处理织成布,属于纺织品的成品。棉布可用来制作各种衣物,并且工业和军事等方面也被广泛应用。棉布不仅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基本用品,更是重要的战略物资。

表3显示,近代云南在棉布方面的进口种类包括:本色棉布、印花棉布、漂白或染色棉布三类,其中蒙自关对本色棉布、印花棉布两类的进口数量最大,在三关中居首要地位。腾越关与思茅关无大增减,进口不多。

另外,从表3中还可看出,棉布进口的数量与棉纱相比略低,原因是当时云南省手工织的棉布比进口的棉布物美价廉,所以棉布入超的情况没有棉纱的严重,这在一定程度上使本省的手工纺织业得到了发展。

表3 《1927年—1931年各关棉布进口值(单位:海关两)》[5]

(四)1927年至1931年云南棉货的进口情况及其存在的问题

对外贸易,是一国或一地区同其他国家或地区交换商品、劳务和技术的活动,由进口和出口两部分组成,其中运进商品的国家或地区称为进口;运出商品的国家或地区称为出口。从表4可看出,近代云南在对外贸易中的主要进口货物有棉纱、棉布、棉花、煤油、人造靛、烟草、米等,其中棉花、棉纱、棉布又统称为棉货(表4)。

表4 《五年间主要进口货及其百分比》[6]

数据中显示,棉货的进口量在所有主要进口货中占比最大,1927年棉货进口为73.4%,居主要进口货第一位,只有1931年棉货进口百分比最低为46.8%,其余年份均保持在65%以上。这些数据表明云南省的进口数量大于出口数量,而对外贸易应该要有来有往,保持平衡,如果进口大于出口则表明入超严重,后果是导致云南省的经济衰退。

二、云南纺织厂创建过程

为了改变云南经济不断恶化的状况,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振兴地方实业,1934年缪云台向云南省政府建议设立云南省经济委员会,并由云南省经济委员会筹办云南全省经济委员会纺织厂,简称云纺厂。后因云纺厂生产规模无法满足民需,又创建裕滇纺织股份有限公司,两厂共同为解决云南面临的经济问题助力,云南解放后合并成为云南纺织厂,现为云南纺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创建云南全省经济委员会纺织厂

20世纪初,云南的纺织业还处在手摇纺纱机、木织机的手工机器纺纱阶段。滇越铁路通车后,大量外国的棉纱、棉布进入云南,由于手工纺纱成本高、质量次,进口棉纱逐步取代本土的棉纱,而手工棉布因具有比进口棉纱美观实用的特点,使云南手工纺织业得以发展。自此以后,云南陆续有了手工织布工厂,如昆明市手工的织染工业,包括兴发织布厂、艺兴织布厂、顺兴织布厂等17家[7],但是,手工纺织的产量并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1934年,缪云台到上海考察后,认为云南省的资金、原料和人力有发展纺织业的优势,遂提议建设云南省的纺织厂。同年9月10日,缪云台代表云南富滇新银行与上海永安纺织股份有限公司的代表郭顺签订合约,创办云南全省经济委员会纺织厂。合同中约定资本总额为国币50万元,云南省政府认购51%股份,其余49%由人民自由认购。缪云台代表云南省方面先行交股款10万元,郭顺代表永安纺织有限公司购股4万元,作为发起资金置办机器设备,不得作为他用,且购买器械需由双方会同后向外国厂家接洽办理,以价廉物美为宗旨。同时,上海永安公司极力提供技术帮助,并于1935年8月,派上海永安纺织公司技术人员朱健飞来昆明,参与建设云南历史上第一个纺织工厂。

厂房建设用地及机器设备方面,云南省经济委员会及昆明市政府以每亩新币445.23元,购买昆明市南郊玉皇阁(螺蛳湾)85亩土地作为建厂厂址。耗时两年多,建成具有能容纳10000锭纺纱机全套设备的厂房一幢,建筑面积4800平方米;能容纳192台布机设备的厂房一幢,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纺织车间皆为锯齿状屋顶、水泥地坪。云南全省经济委员会纺织厂的机器设备,由上海永安公司协助缪云台购进英、美制造的纺织机械设备。云纺厂共有纺纱设备5200锭,织布机100台。云纺所购的机器设备和建造厂房使用的钢筋、水泥及大部分办公用品都是欧美制造。

云纺首次招收工人200名,其中女工150名,男工50名。工作时间实行三八制,即三班轮换八小时工作制。1937年8月18日纺织厂正式开工生产,同年12月15日正式营业。主要产品是棉纱和棉布,并将棉纱的商标定名为“碧鸡”,棉布商标定名为“金龙”。

(二)创建裕滇纺织股份有限公司

抗战开始后,沿海各省先后沦陷,国内纺织事业几乎完全停顿。沦陷的各省人民陆续迁徙来滇,人口增加,棉纱和棉布需求量激增,供不应求,价格暴涨。云南作为大后方,军民衣被是重要的物资,由于云南纺织厂的规模有限,产量不多,云南省政府决定扩充本省的纺织工业规模。

1938年,云南省经济委员会与中国银行、香港交通银行三方协商,以发展云南纺织业调剂纱布供求为目的,三方合资创建裕滇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同年的12月,三方代表召开创立会,决议决定由三方集资国币600万元,收购湖南衡中公司25000锭纺纱机器。公司资本总额为国币4000万元,分为20万股,每股2000元,全部收足后开始营业。裕滇纺织公司的厂址设于云南纺织厂的西侧,每亩为国币510元,购买农田185亩多。1940年6月正式试车生产,1940年7月1日裕滇纺织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缪云台任裕滇纺织公司董事长。

(三)云纺的诞生

云南全省经济委员会纺织厂和裕滇纺织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后,由于机器设备的投入,棉纱和棉布的产量之高超出人们的想象,从表5中可看出,1937年到1947年云南纺织厂即云南全省经济委员会纺织厂,出产的棉纱产量合计2130281米,棉布产量合计363810米。1940年到1947年之间,裕滇纺织厂主要出产的棉纱产量合计859818米。与手工纺织相比,两厂的产量成几何倍数的增长,纺织已经从传统的手工业走向机器工业(表5)。

表5 《1937—1947年“云纺”“裕滇”两厂产量表》[8]

云南解放后,昆明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于1950年3月8日派出两名军事代表,分别接收云南全省经济委员会纺织厂和裕滇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同年6月1日两厂合并,定名为云南纺织厂。

三、云纺创建的历史贡献

云纺的创建,使近代云南纺织实现了从手工业到机器工业的跨越,同时也增强了地方的财政实力;其还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和储备了人才,更是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一)开创了云南纺织工业

20世纪30年代前,云南只有手工木纺织机,没有现代纺织机器。滇越铁路通车后,棉纱通过进口或由省内转口进入云南,云南手工织布业兴起。以云南省腾冲县的手工纺织业为例,当时城乡的老百姓都会纺线织布,种类涉及织花布、手巾、袜子。原料采用进口棉纱,白布每年可产出四五万匹,花布年可产出千余匹,手巾每年可产出数千打,袜子每年产出千余打。这一时期产品有限,规模不大,都是小本经营。

直到1934年,缪云台建立了云南全省经济委员会纺织厂,云南纺织业开始迈入工业时代。据资料记载,当时云南全省经济委员会纺织厂拥有“纺纱机五千二百锭,小型纱机三百三十六锭,全部完成为一万锭;织布机六十部,全部完成为一百九十二部。”[9]裕滇纺织股份有限公司的“总厂分厂共有纱锭二万五千锭”。[10]这些机器是云南历史上规模最大、设备最新的纺纱机和织布机,机器设备投入使用后,从几乎不产棉纱到每年可产80多万吨棉纱,从过去只能依靠进口棉纱才能织布,到使用自产棉纱织布,这是云南纺织工业从无到有的历史巨变,这一巨变推动了昆明工业现代化进程,奠定了昆明工业布局和发展基础。

(二)增强了云南省财政实力

云南虽然地处我国西南边陲,但其不仅与越南、老挝、缅甸接壤,还通过湄公河与泰国、柬埔寨相连,自身拥有优越的对外贸易条件。1910年滇越铁路通车后,由于交通运输的便利,云南的对外贸易也随之扩大。

近代云南对外贸易主要的进口货物有棉花、棉纱、棉布、人造靛、煤油、烟草等,其中棉花、棉纱和棉布的进口量最大,例如1929年棉纱的进口占云南省主要进口货的52.3%。一方面,进口棉纱调剂了云南省棉纱的余缺,解决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中对棉纱的供求矛盾,实现了与周边国家的互通有无。另一方面,棉纱在主要进口货总量中处于绝对优势,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效应。由于出口常年跟不上进口的发展,这对云南的财政产生消极影响。出口的滞后将使国内资源外流、外债增加,最终影响财政发展。

对于贸易逆差较大的问题,近代云南创建云纺厂和裕滇纺织厂,引进先进的机器设备,积极扩大棉纱和棉布的生产,以此减少对进口的依赖,促进贸易进出口均衡发展,增强云南省财政实力。因此,两厂成为了云南省的财政收入重要力量,为云南经济社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三)进行了人才培养和储备

云纺非常重视员工文化知识方面的培养,建厂初期,由于招收的员工文化程度参差不齐,有的员工甚至不识字。为此,云纺建立了工友补习培训班、识字班等,为云纺培养了一支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同时,云纺的创始人缪云台还主张从云南省经济委员会下属企业的盈余中,筹措资金成立留美预备班,由云南省经济委员会拨出国币1900万元,其中包括1945年云纺厂和裕滇公司拨出的国币352万元,以此作为留美学生的生活补贴,为学生在预备班训练和在美国学习提供保障。1945年,裕滇公司总经理金龙章护送40名留学生到达美国纽约,让这些学生分别进入麻省理工大学、康奈尔大学、理海大学、芝加哥大学等高校学习。此外,云纺还是西南联大机械系、化学系学生的参观和实习基地。

云纺此举不仅为自己培养了一批具有先进思想的人才和骨干力量,还为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和储备了大批新型人才。

四、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变迁,云纺的发展日新月异,业务也更加多元,当年的云纺厂已发展为云南纺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她曾经的历史贡献,依然值得我们铭记。

猜你喜欢
纺织厂经济委员会棉纱
改革开放初期,南平纺织厂女工在纺纱。
单梳经编织物编织过程对棉纱毛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人棉纱市场展望:变局中寻求定局
半自动棉纱换壳机设计
欧亚经济委员会通过涉及玩具等的系列技术规范
玩具世界(2017年3期)2017-10-16 01:18:04
纺织蒸发式节能净化空调系统在“一带一路”沿线的应用
欧亚经济委员会运作模式
玩具世界(2017年3期)2017-03-09 07:03:37
国家发展改革委与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签署PPP合作谅解备忘录
棉锦交织双层布生产实践
纺织导报(2015年3期)2015-04-09 19:50:42
纺织厂空压管网的节能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