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体育教育专业高素质实用技能型人才培养中教学方法的创新应用

2021-12-12 10:07陈利艳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1年10期
关键词:创新应用高素质人才培养

陈利艳

摘  要:高职体育教育专业是培养体育教育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充分适应和引领现代体育教育改革的关键力量。为全面提升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需要以促进学生全面成长为指引,优化师资结构,构建“能力复合型”“素质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方案,以充分适应高职体育教育人才培养的现实需要。本文以高职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为研究对象,探寻高素质实用技能型人才培养中教学方法的创新逻辑、创新体现,并提出相应策略。

关键词:高职体育教育;高素质;实用技能型;人才培养;创新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39-0101-03

当前高职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存在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薄弱、体教融合经验不足等诸多问题,直接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基于此,为推动高职体育教育专业实现高质量发展,高校需要充分把握体教融合的时代机遇,构建体育技能与体育知识协同并举的育人体系,有力破解高职体育教育的发展困境。

一、高职体育教育专业高素质实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创新逻辑

在“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体育教育专业亟待深化教育定位、彰显专业育人的技能特征与办学特色。为此,高职院校要以培养高素质实用技能型人才为导向,精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拓宽学生的知识结构与成长维度,促进学生充分适应体教融合的未来就业场景。

(一)适应体教融合趋势的客观要求

高素质实用技能型的高职体育教育人才是现代体育职业教育成熟发展、合理建构的必然结果,也是有序推进体教融合、中小学体育改革的关键主力。高职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以体育教育教学、体育健身指导和体育裁判等为主。在传统高职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由于学校单一重视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片面强调学生对竞技运动知识与系统技能的培养,难以有效适应体教融合的全新教学环境,影响了相关人才的就业质量。因此,在培养高职体育教育专业人才时,高校应确定高素质实用技能型的人才培养定位,将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促进学生全面成長放在核心位置,坚持从“体”为主导向“体教一体”升级,采用“依学设课”“个性从教”育人方案,引入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升该专业学生对体教融合的理解与认识,更好地引领和推动体教融合发展[1]。

(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内在诉求

积极构建高素质实用技能型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指引高职体育教育专业发展方向的重要体现,也是增强专业人才竞争力的核心要求。传统高职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对单一,与社会实际需求之间的差距较大,易引发人才培养与实际需求的“供需失衡”。因此,在创新高职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时,学校应以职业化培养、个性化成长为育人目标,严格依据高职体育教育专业的育人需求,综合未来相关岗位的工作需求,充分做好毕业生就业意见的反馈工作,培养学生形成较高素质,并且熟练掌握体育教育领域的实用技能,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2]。

(三)促进专业高质量发展的实现需求

在传统高职体育教育专业育人过程中,由于偏重运动技能、体育理论教育,忽略了对健康知识、文化素养的有效孕育,加上部分课程缺少智慧化、创新性改造,影响了高职体育教育专业的良性发展。因此,面对新的育人场景,高职体育教育专业应精准把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契合点,坚持以培养高素质实用技能型人才为导向,通过为学生呈现智慧化、动态化的学习资源,促进学生充分适应智慧教育场景,构建与人才需求相匹配的专业链,更好地发挥职业教育的人才供给优势,培养学生形成必要的体育素养与多元技能[3]。

二、高职体育教育专业高素质实用技能型人才培养中教学方法的创新意蕴

基于专业育人特性,在培养高素质实用技能型的体育教育人才时,需要积极凝练体育精神、体育文化和职业精神,深度融合思政教育、体育文化和爱国情怀等内容,积极诠释文化育人、启智铸魂等育人理念,通过创新人才培养进程中的教学方法,积极塑造有独特影响力的校园文化,实现高职体育教育与体育文化启迪、人才培养的一体融合。

(一)塑造深度课堂:以“高素质”为主线,引入深度教学法

为促进高职体育教育专业精准对接学校体育教育、服务和引领体育教学高质量发展,高职院校需要充分依托高职体育教育体系,以“高素质”为主线,积极引入深度教学法,全面提升人才培养效能[4]。一方面,教师应关注学生所需要掌握的专项技能、职业技能和综合素养,将体育职业教育的素质要求充分融入日常教学,全面增强学生的职业认同感,筑牢人才培养基础;另一方面,要以学生未来工作任务为基础,以体育教育专业的特殊性为导向,将体育核心技能、专业知识教学相融合,打破以学科知识逻辑、完整体系为主要内核的传统课程结构,综合学生的个性认知差异,推动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教学的有序整合。

(二)打造实践课堂:以“强技能”为导向,完善实践教学法

为全面提升高职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综合技能,高职院校需要以“强技能”为育人导向,通过开设系统化、高质量的体育实践课程,完善实践教学法的应用体系,充分彰显高职体育教育的人才培养优势。其一,积极改善高职体育教育专业的办学条件,通过在校内搭建相对真实的就业环境、体育教学训练场馆,充分激发高职学生的成长动力。其二,要根据高职体育教育专业的具体设置、办学情况,汇聚优质职业体育教育资源,通过践行技术引领、文化教育深度融合的教学理念,搭建校企协同育人平台,建立高水平学科群、专业群[5]。其三,要注重体现创新应用的职业特色,构建“体育课堂+俱乐部”一体联动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设置多元主体共育的人才培养体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社会实践场景,充分利用社会实践课堂,全面释放高职体育教育专业的办学活力,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三)打造智慧课堂:以“创新型”为重点,融入智慧教学法

在智慧育人场景下,为全面提升高职体育教育人才培养质量,高职院校不仅要做好体育知识与智慧技术的一体融合,还要强化职业精神在人才培养中的价值引领优势,通过引入智慧化、数字化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创新理念与智慧素养。首先,高职院校要以智慧教育为方向,以数字化专业群建设为延伸,发挥现代智慧教育技术及方法的应用优势,积极链接高职体育教育资源,开展微课教学、混合式教学,建设智慧高效、深度有效的体育教育课堂。其次,推动智慧技术与体育教学深度融合,建设在线精品课程,充分发挥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优势,录制课程学习视频课件,为学生创造身临其境的智慧学习环境,提供优质在线学习体验,促进高职体育教育专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最后,以混合式教学模式为延伸,制作微课程,实现体育教育内容的“全景化”呈现,精选体育课程“知识点”,引入问答、演示与反馈等多元环节,积极构建动态、立体和开放的体育教学形态,有效服务学生多元化的体育学习诉求。

三、高职体育教育专业高素质实用技能型人才培养中教学方法的创新体现

在全新育人场景下,高职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逐渐从单一人才目标向市场化、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升级。为全面提升人才培育质量,需要坚持高职教育与体育人才深度融合发展理念,积极探寻高职体育教育的薄弱环节,凸显育人与教学的协同导向,通过围绕人才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专业实际等综合因素,积极践行“学训一体、体教融合”的办学理念,培育一批文化素养扎实、职业能力强和综合素质高的实用型技能人才。

(一)紧扣职业育人的“高素质”导向:整合优势育人元素,构建职业教育新体系

为全面提升高职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培养质量,高职院校应根据专业育人特征、社会需求等具体情况,整合跨学科、社会实践课程、学校特色课程等资源开发与制作的教学资源,充分满足高职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与实践需求的个性化诉求[6]。一方面,高职院校要以共享教育资源理念为基础,凸显专业集聚优势,通过打破学科融合界限,共享优质体育教育资源,构建密切协同、高效融合的“集群式”体育教育专业机制,在充分把握学校体育学、体育心理学等基础知识教育要求的前提下,搭建专业课程教学平台、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积极融合体育运动、体育营销和健身指导等多元知识,夯实高职体育教育专业资源体系。另一方面,要以完善师资教育体系为保障,以体育教育专业“高素质”人才培养要求为导向,融合高职体育教育人才培养的个性规律,通过引入具有较高体育水平、体育能力与专业知识的复合型职业人才,积极培育“双师型”名师,优化高职体育教育师资结构,充分挖掘学生的成长潜能,培育卓越的“体育工匠”。

(二)突出人才培养的“实用”要求:优化专业教育结构,营造职业教育新生态

面对高职体育教育专业新的人才需求,高职院校应以培养高素质、实用技能型的综合人才为导向,融入体育教育规律,积极重构育人体系,推动高职体育教育体系实现内涵式发展。首先,构建“以专业为基础,以点带面”的育人模式,找准育人生态。学校要以高职体育教育专业为基础,引入与体育教育专业关联性强的知识内容,探寻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方向。面对新的体育职业教育环境,通过充分融入“体教融合”“体教强国”等时代需求,兼顾体育教育要求,积极向体教融合、体医融合和体产融合等多领域发展,鼓励学生关注体育经纪人、体育管理者及健身指导员等多种职业,增加学生的就业选择项。其次,构建“以特色为导向,全面布局”的育人模式,增强育人优势。学校要引入与体育教育专业相关的特色内容,探寻特色化的人才培养体系。通过深耕现有教学基础,突出育人特色,积极纳入新的体育教育要素,建设基于体育学科核心知识的学科群,全面拓宽学生的体育知识学习空间。最后,构建“以协同为动力,多元共治”的育人模式,提升育人效能。为全面提升高职体育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应以产教融合为育人方向,摒弃单一校方主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发挥用人单位、行业与学校等多方协同育人的优势,实现高职体育教育人才培养的理想成效。

(三)彰显专业育人的“技能型”特征: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把握职业教育新转向

高职体育教育专业应完善职业技能训练与实际育人需求的匹配度,通过增强学生的价值感、认同度,构建符合高职体育教育发展定位的人才培养机制,切实满足技能型人才的社会需求。其一,坚持以培养高素质实用技能型综合人才目标为导向,汇总“健康中国”环境下的人才需求,按照高职体育教育的特色、规律来稳步推进高职育人工作,促进学生在学习体育技能、塑造积极人格、学习态度指引和孕育职业精神等多个方面实现个性化成长。其二,调整和优化学生的培养重点,通过聚焦人才培养的职业导向,培养学生形成扎实、稳定的职业技能。高职院校要充分把握高职体育教育的发展趋势与内在规律,引入职业特色、职业信念和职业认同感,引导学生树立“技能报国”的学习理念,促进学生形成必要的敬业精神。其三,要充分利用各类赛事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技能。通过以“学生技能大赛”为机遇,组织学生认真备战,将竞赛精神辐射学生,增强学生对本专业学习的内在认同感,促进学生成长为适应基础體育教育发展的优质人才,真正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7]。

四、结语

传统高职体育教育专业教学对学生缺少必要的文化理念引导与职业精神培育,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全面成长。综合高职体育教育专业的从业方向、专业特色,在重构育人体系时,高职院校要引导学生参与各类社会实践,将工匠精神、职业素养、行业规范等文化内涵以合理的方式融入学生培养体系,充分发挥文化的育人功能,真正实现德技并修、文化育人的理想目标。

参考文献:

[1] 颜照坤,田鑫. 能力本位视域下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研究[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21):9-11.

[2] 彭庆文,王昌友. 基于终生体育服务的地方应用型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研究——以怀化学院为例[J]. 体育学刊,2018(04):105-109.

[3] 刘建兵,梁令,郑歌德,等. 高等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建设的实践探索:以首都体育学院为例[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9(04):340-344.

[4] 杜文娅,孙越颖,仇军,等. 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20(05):108-119.

[5] 胡永红,吴邵兰,艾安丽. 我国体育教育专业认证工作存在的问题与优化路径[J]. 体育学刊,2020(02):72-79.

[6] 卢竞荣,吴本连,周建新,等. 新《国标》下体育教育专业卓越人才培养理念及其创新途径思考——基于杭州师范大学案例[J]. 浙江体育科学,2021(01):58-61.

[7] 陈东. 高职学生体育运动训练教育创新实践——评《高职体育与健康教程》[J]. 中国高校科技,2021(03):109.

(荐稿人:张立国,云南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汪旦旦)

猜你喜欢
创新应用高素质人才培养
高素质农民走在振兴乡村的大路上
【陕西】旬阳市举办2022年第一期高素质农民乡村振兴培训会
2019年全国高素质农民发展指数(摘编)
中国现代工业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的创新应用
数字媒体艺术在虚拟展示空间中的应用探究
小学数学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整合问题分析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