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瑜虹
摘 要:“饭圈文化”具有排他性、阶层性、组织性、规范性、利益性。随着“饭圈文化”的盛行,在大学生中产生了盲目崇拜,扭曲主流价值;耗钱费时,增重负担;“信息茧房”制造了人际孤岛;言行失范,引发网络暴力等不良现象。高校辅导员应当丰富知识储备,坚持正确价值导向,积极走近学生;动态掌握,精准施策,课内课外多渠道并举,强化学生自主判断;协同联动各方,实时关注学生新动态,从而践行立德树人使命,正确引导、培养新时代的大学生。
关键词:大学生;高校辅导员;“饭圈文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38-0089-03
“饭圈”始于2005年“追星元年”的《超级女声》,到2018年,刷量控评、“人肉网暴”、倒奶“打榜”、天价应援等乱象层出不穷。2021年6月,中央网信办启动“清朗·‘饭圈’乱象整治”专项行动。据新浪微博对粉丝的调查发现,粉丝中近80%学历为本科及以上。辅导员作为高校立德树人的中坚力量,弄清饭圈现象并积极发挥作用很有必要[1]。
一、“饭圈文化”的由来及特性
“饭圈”是粉丝追星后自发形成的团体,具有排他性、阶层性、组织性、规范性、利益性。粉丝们通过寻求同好加入各偶像的饭圈,与“散粉”划定界限,并产生特定的“饭圈”文化。由于这种文化未被所有人认可,被认定为亚文化的一种。“饭圈文化”衍生出“zqsg”(真情实感)、“爬墙”(喜欢另外一个偶像)等带有隐语含义的饭圈用语,强化了饭圈的排他性。饭圈由“粉头”主宰、“大粉”操控,“普通粉”具体执行,具有鲜明的阶层性。“饭圈”根据粉丝的特长将其归类为“全能型”(擅长图文、视频剪辑、摄影、海报制作等)、“控评型”(负责控制各类社交平台的评论区);根据工作安排又分为宣传组、外拍组、后援组、财务组等,内部分工明确,极具组织性。根据偶像行程,“饭圈”内部也会制订对应工作日程,并及时公布各类活动的开支明细,具备团体规范性。在新型选秀类节目中,为了提升自身偶像的影响力,粉丝们买热点、花钱投票的现象屡见不鲜。为了体现偶像的人气,粉丝会花钱买专辑、写真杂志、各类代言产品;偶像也通过赠送见面会门票、线上线下互动等方式回应粉丝。在互联网技术加持、粉丝情感维系下,“饭圈文化”逐渐“野蛮生长”。
二、“饭圈文化” 对高校学生的影响
随着新媒体技术和互联网大数据发展[2],新时代的大学生除了课业外,在时间、精力、金钱上存在一定富余,为大学生追星提供了客观基础。大学生追星具有一定的正面作用,正能量的偶像会对粉丝起到引领、激励凝聚的作用。大学生正处于人格独立的摸索阶段,偶像的正能量行为会对学生起到行为引领、示范的作用,如偶像积极投身公益志愿服务,粉丝们也会自发参与其中。但“饭圈文化”的流行也滋生了各种“饭圈文化”乱象,这些“饭圈文化”乱象给大学生造成了诸多的负面影响。互联网的崛起为各种娱乐讯息的收集、团体运作提供了技术渠道,也推动了偶像与粉丝间的双向互动,极大地增强了“饭圈”的吸引力。加之,随着各大娱乐媒体的大肆渲染,大学生的注意力被更多地卷入偶像“饭圈”。
(一)盲目崇拜,扭曲主流价值
近年来,随着娱乐行业的门槛降低,偶像群体也鱼龙混杂。部分偶像依靠庞大的“饭圈”刷流量、买热搜,不再专注于文艺创作,甚至出现争番位、耍大牌、违法乱纪等不良行为[3]。在光环效应的滤镜下,粉丝们甚至会认为这是新潮、有个性的做法。对于各种诸如偷税漏税、酒驾等违法乱纪的行为,粉丝群体不但充耳不闻,还试图为其“自圆其说”,拉低了粉丝对道德和法治的认知底线,扭曲了大学生粉丝的主流价值判断。
(二)耗钱费时,增重负担
“饭圈”内的粉丝如果只是享受“饭圈”福利,不消费、不参加后援,就会被部分“饭圈”粉丝针对;成为一名忠实的粉丝后,若没有继续“奉献”,同样会被踢出“圈”。在此类风气的影响下,部分大学生会熬夜为偶像投票,并号召身边亲朋好友为其偶像投票;甚至去做多份兼职来购买偶像周边、专辑、代言产品。此类活动耗钱费时,使学生没有多余的精力和时间学习,长此以往,会加重学生生活负担,降低学生学业成绩。
(三) “信息茧房” 制造人际孤岛
凯斯·R·桑斯坦在《信息乌托邦》中指出,在互联网信息激增的时代,人们根据个人喜好和需求选择信息,建构自己的信息舒适圈,陷入“信息茧房”,致使信息封闭引发认知与思想的封闭[4]。偶像“饭圈”的各类信息大量占据“入圈”大学生的视野,耗损他们对其余信息的注意力。他們不再关注校园各类信息,与同学室友也疏于沟通,甚至会因为“强推”偶像失败、与同学所喜爱的偶像不同而引发交往危机,形成人际孤岛。
(四)言行失范,引发网络暴力
“饭圈”的“信息茧房”致使入圈大学生缺乏了自身的理性思考和自主判断,引发了“羊群效应”。正如勒庞在《乌合之众》中所述:“群体中,有意识的人格消失,无意识人格得胜,感情与思想因暗示、相互传染而走向同一方向。”[5]长期沉浸在“饭圈文化”当中的个体自主意愿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被“饭圈”“粉头”“大粉”等意见领袖的思维驯化、裹挟,出现“饭圈极化”现象。为了维护偶像的形象,在“控评”“反黑”中往往容易引发粉丝的不良言行,形成网络暴力,扰乱公共秩序。
三、高校“饭圈”现象中辅导员的应对策略
在笔者“我是谁”人物竞猜团体辅导中,绝大多数女生仅以“某偶像女朋友”一条讯息,即可被同学猜出,从中可窥见高校大学生追星的火热程度。辅导员作为高校思政工作的中坚力量,陪伴学生时间最长、管理事务最直接,在饭圈文化风靡校园的情况下,更应成为大学生的知心朋友、指导者和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本文认为,辅导员应做好以下几点,以此合理引导学生的追星行为。
(一)丰富知识储备,坚持正确价值导向
大学生正处于“拔节孕穗期”,极易受到外界影响。高校辅导员不仅需政治素养高、价值导向正、工作本领强,还需融会贯通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各学科知识。辅导员要善于从社会学及传播学的角度分析“饭圈文化”在大学生群体中盛行的缘由,从管理学和心理学的视域分析“饭圈”的运作方式,从语言学与文化学的视角思考“饭圈”特性,便于更全面地理解“饭圈”学生的所思、所言、所行,在工作中应做到有的放矢、有效育人。面對当前的“饭圈”乱象,辅导员应保持警醒,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合理引导学生。首先,辅导员要善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通过思政课程与各类党团思想教育、主题活动、专题讲座、实践活动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学生增强自我甄别判断能力,从而避免被饭圈中的不良价值观念所影响。同时辅导员应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偶像观”,从偶像“推崇、崇敬”的本源词义着手,引导学生喜爱各类正能量的爱国偶像、奋斗偶像,塑造有大情怀的“大偶像观”。
(二)走近“饭圈”学生,动态掌握精准施策
适度追星可以起到正向激励和丰富学生业余生活的作用。辅导员需要精准掌握所带学生是否存在因追星而高额消费、言行失范、无故旷课的现象,通过走进课堂、走入宿舍等方式,多与同学们交流,积极走近“饭圈”学生。由于娱乐信息与学生喜好的易变性,此项工作需动态跟进。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可通过课堂互动、课外谈心谈话、判断学生的宿舍布置是否有偶像周边产品、掌握学生网络动态、倾听学生们的反馈等渠道综合掌握学生情况,在此基础上,与学生进行深度交流,采取学生自主叙述与自评形式,精准把握学生的思想行为动态。在具体的教育中,辅导员必须遵循精准原则,做到因事而化、因材施教,对于其中存在的扰乱社会秩序、言行失范等不良行为,必须旗帜鲜明地从法律、公序良俗等层面予以纠正,对其进行正确引导,督促学生改正;对于因情感缺失、学业压力大、不善交际,期望通过“饭圈”找寻出口的学生,则要春风化雨式地从学习生活情感上予以关怀;对追星过程中的不理性行为,应做好教育和引导工作。由于对偶像的情感依赖所产生的不理性行为的纠正需要一个过程,辅导员需动态关注并不定期进行回访跟进,以确保教育的成效。
(三)课内课外多渠道并举,强化学生自主判断
由于高校大学生身心尚未完全成熟,缺乏自主判断能力,加之“饭圈文化”形成的“信息茧房”与“羊群效应”,导致不理性的行为常有发生。辅导员应当充分发挥思政课程的价值引领作用,让学生认识到非理性行为所带来的后果,认识到“饭圈”以外的个人价值,引导学生将奋斗定义为青春底色。辅导员应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与各类团体活动增进学生的人际交往技能,培养学生独立人格,打破人际孤岛;以各类优质的校园文体活动、专业实训、兴趣团体吸引学生更多的注意力,防范“信息茧房”。辅导员可组织学生开展诸如“我的自主”“我的是非观”等思辨类活动,帮助学生增强自主判断能力,杜绝盲目从众行为;还可举办各类讲座、榜样交流会、学习分享会等,以更加贴切现实的途径实现“饭圈”大学生的情感投射,达成正确的自我认识与实现;还应加强诸如暑期“三下乡”、服务地方等各类志愿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主判断力并实现个人价值。
(四)协同联动各方,实时关注学生新动态
在“大思政”的背景下,各高校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共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新局面。高校辅导员的九大职责涵盖学生在校学习、生活、工作等方方面面,这就需要辅导员能够协同联动各方,助力“三全育人”落地扎根。第一,在针对过度沉迷“饭圈”从而影响自身学习的学生的工作中,辅导员可积极与专任教师、教务、学工部联合,共同教育并引导因过度沉迷饭圈而荒废学业的学生;也可请同校的法学教授为学生讲述“饭圈”中虚假流量、抢占公共资源、网络暴力等不良行为,警醒“饭圈”学生注意言行规范,倡导理性的追星行为。第二,辅导员还应增强家校互动,了解饭圈学生是否存在因缺乏家庭关爱而向“饭圈”寻求情感寄托的情况,并积极寻找对策。第三,辅导员应通过学生工作网与各院系学生工作人员交流当前“饭圈”大学生的现状与合理引导的策略。第四,辅导员借助网络平台发起理智追星的倡议,建言娱乐平台与偶像规范行为。第五,辅导员应随时关注“饭圈”学生的思想动态,关注其所在“饭圈”的舆论走向,防范网络暴力与网络污名化,坚决杜绝学生产生各类不当的言行。
五、结语
“饭圈文化”是经济发展与网络繁荣共同催生的一类亚文化,对高校大学生犹如一把双刃剑。新时代的辅导员要坚持正确价值导向,动态掌握“饭圈”学生情况,精准施策,课内课外多渠道并举,善于协同联动各方,从而合理引导学生言行,践行立德树人使命。
参考文献:
[1] 微博明星,新浪娱乐,艾漫数据. 数据来自浪起花开,潮尽声存——来自浪起微博粉丝白皮书[EB/OL]. [2018-12-23]. http//sina. aiman.cn/second-pc.html.
[2] 张海燕,赵紫薇. 景观视域下的“饭圈”文化透视[J]. 阴山学刊,2021,34(04):53-58.
[3] 周宣辰. 协调、融合、共振:当代青少年“饭圈文化”的反思与引导[J]. 新疆社会科学,2020(05):124-132.
[4] 凯斯·R·桑斯坦. 信息乌托邦:众人如何生产知识[M]. 毕竞悦,译.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
[5] 古斯塔夫·勒庞.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M]. 冯可利,译.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4:5.
(荐稿人:申忠明,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胡甜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