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声声伴童年

2021-12-12 12:39魏明月
初中生学习指导·作文评改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那曲声声唱戏

魏明月

在最后一声蝉鸣中,我想起了我的童年。(开篇点题,引起回忆。)

我的童年是在一个宁静的小山村中度过的。那里的夏天并不炎热,四处都是绿树林荫,随时能品尝到西瓜的清香和杨梅的酸甜。这滋味混在傍晚青瓦房顶飘出的袅袅炊烟中,不时就进入了我的梦乡。(环境描写突出了小山村的宁静与清幽。)

常伴着的,是阵阵蝉鸣还有爷爷咿咿呀呀的唱戏声。(过渡自然,由蝉鸣引出对爷爷的回忆。)

爷爷爱喝酒,快到饭点就开始呼唤奶奶打酒。若两人相安无事,奶奶便轻声说上他几句,再打来一碗自家酿的酒摆在桌上招呼爷爷喝;若两人吵了架,奶奶是断然不会搭理他的。爷爷自认理亏,也不恼,自己拿上酒碗慢悠悠地打着酒,再慢悠悠地回到桌边,将酒往桌上一摆,自顾自地喝上几口,再喝上几口,直到碗见底,脸上沾染了醉意,走回屋中就开始唱戏。

他在灯下有一搭没一搭地做着动作,平日里如铁一般僵硬的他因喝了酒而柔软起来。舞了一会儿,爷爷才开始哼曲,声音低不可闻,配合着他那滑稽却柔美的动作,往往博来奶奶一笑,我也在一旁笑。

后来我问爷爷,那曲有没有词,爷爷笑着说:“怎么可能没有词,只不过一辈辈传下来,早已不完整了……”爷爷的话多起来,但那曲却引得我没心思听爷爷的话,只想一窥千古的韵味。

爷爷亦说书。只不过,我觉得他说书与唱戏并无二致:说到兴起总归要起身在原地给我比划两下,然后一发不可收,直到奶奶来叫他到地里去干活。爷爷冲我一笑,挤挤眉眼:晚上继续。总之,我是读懂了的。

我也曾嘗试跟爷爷学习说书,只是那时年幼,没耐心,也不大灵光,往往学上几个动作就跑远了,或是记不得那些动作,总之一团糟。爷爷看了只是无奈地笑,目光里流露出我不懂的悲伤。

我也曾缠着爷爷学唱戏,爷爷一下一下地用手指敲着桌沿,那曲子便一段一段地出现在房间里。我也敲,但从未成曲,桌子硬,几下工夫就逼得我停下手,眼巴巴望着爷爷灵活地敲着。(通过写爷爷唱戏、说书,体现爷爷的多才多艺。)

后来,我长大了,觉得这些东西不入流,便不听也不看了,人也叛逆起来,与爷爷的关系越发紧张。于是,见他的机会少了,我和他,似乎成了两个熟悉的陌生人。

今年回老家过年时,一日路过大厅,爷爷正在给弟弟唱戏。年幼的弟弟一如当初的我,坐在那很是认真地看着爷爷的一招一式,两只眼睛舍不得离开半寸,手轻轻地拍着附和。爷爷在笑,弟弟在笑,我躲在门外,哭得无声。(弟弟的笑与“我”的哭形成鲜明对比,写出了作者的愧疚、苦闷之情。)

在这喧嚣的尘世,在这惊醒的午夜,我终是想起了,在阵阵蝉鸣中的小山村,唱声声戏曲的爷爷。爷爷,请您再唱一曲,这次,我会认真地听……(结尾点题,首尾呼应,再次表达了对爷爷的怀念之情。)

【总 评】  文章笔触细腻,立意别致,由蝉鸣引出下文,通过回忆爷爷喝酒、哼曲、说书的情景来表现爷爷多才多艺,流露出“我”对祖孙相伴的快乐时光的怀念之情。结尾处描写弟弟认真听戏的情景,运用对比手法,表达了“我”对爷爷的愧疚。

(讲评教师   刘  剑)

猜你喜欢
那曲声声唱戏
插秧有感
那曲“雪热巴”舞蹈的本体特性及艺术价值研究
姥爷的唱戏机
姥爷的唱戏机
偶感
2016年7月西藏那曲持续性降雨天气过程分析
那曲河边
论提高那曲职业教育发展的几点思考
母亲唱戏
收集秘密的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