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海燕 张丹
【摘要】“生活靠劳动创造,人生也靠劳动创造。” 劳动是一切财富、价值的源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人世间的一切成就、一切幸福都源于劳动和创造;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实现中国梦要靠一代代人的努力奋斗。”但部分群体劳动能力有限,比如智障生由于大脑受到器质性损害或由于脑发育不完全,从而在生理上和心理上存在各种障碍,生活劳动能力也受到了限制。因此,在特殊教育學校开展劳动教育,对智障生实施劳动观念、劳动技能的培养,使其能立足于社会,成为合格的劳动者,则是目前最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我们对韶关市特殊教育学校的智障生开展了劳动教育的策略研究。
【关键词】智障生;劳动;劳动教育;智障生劳动教育
一、相关概念
(一)智障生
智力障碍学生简称智障生,指的是由于大脑受到器质性损害或由于脑发育不完全,从而造成认知活动的持续障碍以及整个心理活动的障碍的一类学生。
(二)劳动
站在哲学的角度,劳动是主体、客体和意义的内涵集成体。劳动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主要是指生产物质资料的过程,通常是指能够对外输出劳动量或劳动价值的人类运动,劳动是人维持自我生存和自我发展的唯一手段。按照传统的劳动分类理论,劳动可分为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两大类。劳动是人类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在商品生产体系中,劳动是劳动力的支出和使用。马克思下了这样的定义:“劳动力的使用就是劳动本身。劳动力的买者消费劳动力,就是让劳动力的卖者为其提供劳动。”
(三)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是指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养成劳动习惯的教育活动,是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
(四)智障生劳动教育
是指对那些在发展期间智力功能明显低于常态,同时伴随适应行为方面的缺陷的学生,实施的以促进学生形成劳动价值观和养成劳动素养为目的的教育活动。
二、开展劳动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实现学生缺陷补偿、促进发展的需要
智障生大多是大脑受到损害,在智力发展上存在一定障碍的学生,其智力水平比同龄人要低,自身发展的速度也比同龄人缓慢,一般还会伴随着适应行为方面的障碍。这部分学生大多无法独立完成煮饭、洗衣服、乘坐汽车、购买东西等行为,还会畏惧和他人交往,更有甚者连个人的一些简单生活都不能自理,如洗脸、更衣、进食、开盖子等。以上障碍不仅限制了智障生与其他社会群体的日常交往,还阻碍了个体自身的生活和发展。而研究发现,如果增强智障生的动手和动脑能力,那么它们的生理缺陷也会得到相应的改善,而劳动技能的培养和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因此,对智障生实施劳动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满足学生个体生存、实现价值的需要
一个人要在社会上生活、生存,必然是以通过劳动来创造价值条件为基础的。拥有怎样的劳动观念、劳动技能和劳动能力会直接关系、影响到智障生回归社会中是否能独立的生活和生存的质量。因此,我们更需要培养智障生拥有正确的劳动观、服务观,掌握基本的自理能力和创造价值的劳动技能,让其成为自强自立、残而有为,能融入社会的合格劳动者。在特殊教育学校对学生实施劳动教育,努力将学生培养成为热爱生命、人格健全、自尊自信、具有一技之长的合格劳动者,不仅能让学生有信心、有能力回归社会,服务社会、服务他人,还能让学生通过参与劳动创造出劳动价值,从而获得社会和人们的尊重、接纳、理解、包容和帮助,为智障生更好地享受社会进步的成果奠基。
(三)适应教育改革发展、时代进步的需要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要提高残疾学生的综合素质就要注重潜能开发和缺陷补偿,培养残疾学生积极面对人生、全面融入社会的意识和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进一步加强残疾学生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培养。”在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强调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把握育人导向,遵循教育规律,创新体制机制,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同年7月,教育部出台了《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主要面向学校,重点针对劳动教育是什么、教什么、怎么教等问题,细化有关要求,加强专业指导。而关于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多次强调。例如,在2018年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更是明确了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目标。综上所述,劳动教育的实施已处于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亮眼”位置,不仅是对学校在培养时代新人方面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更是对学校落实劳动教育方面提出了新目标、新课题,具有重大的时代价值和鲜明的现实针对性。
(四)促进特教学术研究、辐射带动的需要
目前,在特殊教育学校开展劳动教育,对智障生实施劳动观念、劳动技能的培养,使其成为合格劳动者,有尊严有质量地生存备受越来越多的学者、一线教师所重视。但从认识的角度、研究与实践起来仍遇到很多的困惑与困难,存在科学体系未建立,教育活动内容范围狭窄,策略方法单一等问题。通过我们的调查还发现,在特教领域中,有关对开展智障生劳动教育策略方面的研究少之又少。因此,立足本区域实际,对韶关地区的智障生开展实施劳动教育策略的研究,不仅可以填补韶关地区特校进行劳动教育策略研究的空白,还可以促进韶关县市区特教学校的创新改革及内涵发展,更可以为广东省的其他特教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研究提供可借鉴的依据和参考。
三、对智障生实施劳动教育
对智障生实施劳动教育,就是要结合智障生的身心特点,教育智障生认识到劳动创造人、劳动创造价值、创造财富、创造美好生活的道理,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掌握基本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学会劳动服务;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引导智障生领会劳动最光荣、劳動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做到辛勤劳动、诚实劳动,为其今后回归主流社会有尊严、有质量地生活,创造与实现生命的价值奠定坚实基础。具体策略包括:
(一)培养学生正确劳动观念
作为特殊教育学校,我们对智障生实施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让他们能回归社会,成为能被社会所接纳的自食其力的合格劳动者。然而,目前由于多方原因,对于智障生实施劳动教育的开展情况及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在大部分学校的课程建设中,劳动与技术课程常常被大家所忽视,加之缺乏相应的经费、场地以及师资力量,劳动教育未有系统的、较为科学的计划安排,也没有相应的评估。有的学校甚至仍存在把劳动当惩戒的手段,劳动多教育少,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对学生进行劳动习惯及劳动观念的培养。因此,针对学生存在的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等问题,我们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学科渗透、主题班会、思政课堂、传统美德教育、校园宣传、道德讲堂、国旗下讲话等途径,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和学会劳动的必要性,知道什么是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劳动态度,不断增强劳动意识,从而逐步培养起良好的劳动习惯,积极学习劳动技能,懂得能成为“自食其力”、能为他人服务、为社会服务的合格劳动者就是“最美的”“最光荣的”。
(二)提升学生生活劳动技能
生活劳动技能作为个体在社会上生存的必备能力,不仅是智障生赖以独立生活的技能,更是其在社会有尊严生存,能享受到社会劳动成果的根基。实施劳动教育不仅能补偿智障生自身的缺陷、矫治身心发展,还能挖掘智障生存在的潜力,转变劳动观念,帮助其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改变步入社会后的生存现状,从而促进其更好的发展。劳动教育对促进智障生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在对智障生实施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可以以“生活劳技”“生活适应”“家政服务”课堂教授为主要,以综合实践活动、校园劳作、家务劳动、社区服务等活动为辅助,把劳动教育与学科教学、德育教育、技能培养、艺术培育、社会实践、家校联动等相结合,并将提升学生的劳动技能与潜能发挥、回归主流和生存发展有机联系,着力培养学生掌握多项劳动技能,如打扫、清洗、收拾整理、烹饪等。
(三)整合学校家庭社区资源
在目前的家庭教育中,人们常常忽视对学生进行体力劳动和生产劳动的教育,大部分家长过分溺爱孩子,一手包办孩子们的衣食住行,出现很多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现象,孩子们严重缺少劳动和锻炼的机会;而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融合共育层面,更多的是“单打独斗,各自为营”的局面,严重缺乏“协同育人”的整合机制,从而导致劳动教育独特的育人价值在家庭中被软化,在学校中被弱化,在社会中被淡化,反而出现“1+1<2”的效应。长此以往,不仅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极其不利,更是对学生今后融入社会有质量的生存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在培养学生正确劳动观念、提升劳动技能的同时,我们要注重加强学校、家庭、社区三方的合作,提高让学生服务学校、服务家庭、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从而形成良好的劳动观念和价值取向,为学生回归社会积极参与工作和劳动,创造劳动成果提升生存质量奠基。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个地区和学校开始重视将生产劳动与学校教育相结合,并在实践育人上得到了积极的成效。但同时我们也要清晰认识到,劳动教育在我国教育中还是存在着严重缺位的现实,中小学生的劳动教育情况依然不太乐观。热爱劳动、尊重劳动、智慧劳动、适度劳动、享受劳动等劳动价值观在每一位学生头脑中、心目中、行为中仍未生根至深。而相反,好逸恶劳、嫌贫爱富、厌恶劳动、规避劳动、不劳而获等不良异化现象的劳动价值观却仍有存在,这些都是有悖于党和国家的教育政策、方针的,也不符合教育的根本任务,长此以往,对中小学生的生存发展是极其不利的。因此,对智障生实施劳动教育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需要大家长此以往,坚持不懈的努力,只有从思想上、行动上、形式上切实做好具体工作,智障学生才能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才能不断提升自身的劳动技能,也才能有尊严地在社会上独立生存,而真正的劳动教育才能在特殊学校落地生根,结出丰硕成果。
参考文献:
[1]李文会.劳动让智障儿童“美”起来[J].考试周刊,2017(66):21.
[2]丁志辉.智障儿童的劳动技能教育[J].文教资料,2013(28):139-140.
[3]肖雨洁.湖北省编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教材发展沿革与审视(1987年—至今)[D].湖北大学,2018.
[4]张守海.家校共建结构化育人机制——提高重度智障儿童生活适应能力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657:35-36.
[5]郭海光.以劳动教育为手段,促进智障儿童自理能力的提高[J].现代特殊教育,2011(1).
责任编辑 陈小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