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下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创新

2021-12-12 10:06郑军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40期
关键词:以学生为中心专业课就业指导

郑军

[摘           要]  在综合分析就业指导课教学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教学设计的创新策略,旨在对当前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有所启示。

[关    键   词]  以学生为中心;就业指导;课程创新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40-0014-0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高校就业压力不断增大,通过开设就业指导课来促进大学生就业已是高校提高就业质量的共识。目前学生普遍对就业指导的认识有两类:一类是“高校教师(辅导员)+讲座+就业中心”的就业指导模式,满足学生就业服务需求;另一类是学生“实习实践+专业培养+个性”形成自身职业意识。这两种认识也体现出“以教师为中心”还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差别。

一、传统就业指导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意识偏差

一些教师常抱怨,高校重视就业工作但不重视就业指导课建设,和其他课程相比较,就业指导课缺乏存在感;而学生对就业指导课又不太重视,作为通识课,且是考查课,学生愿意投入的精力少之又少。笔者认为,缺少常设机构(教研室)、管理分散、教师来源繁杂等是高校就业指导课普遍存在的问题,但课程对学生的影响,应与课程设计(人)相关,那些抱怨的老师也多坚持“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理念,即认为自己教的就是学生要学的,自己传授的知识,学生就理所当然要接受。

(二)教材繁杂,内容粗放,方式单一

市场上就业指导类教材繁杂,多数高校没有统一教材,教师凭借个人经验形成讲义来授课,还有一些高校则自己编写了就业指导教材,供本校学生使用,这样的教材注重实用性,就业心理、信息收集、简历制作、求职方法等内容比重大,而新的就业政策、职业能力测试、角色转换训练、就业项目(案例)等内容涉及不够。

课程内容粗放,适合大班施教,不利于个性的塑造和潜能挖掘。毕业生遇到一些复杂的问题就束手无策。

教学方式缺乏吸引力。受大班教学影响,教师大多是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学生则在下面昏昏欲睡。由于缺少分组讨论、游戏、角色扮演等实践教学方法的运用和有效考核评价,学生积极性不高。

(三)就业指导课与专业课脱节

就业指导课是一门提升学生职业认知和培养准劳动者综合能力的课程。学生需要通过对专业就业信息和个人情况的认知变化做出就业决策。就业课的教学大都集中在毕业前集中开展,不能长期贯穿,对学生影响力有限。就业课教师对学生所学专业涉猎较少,无法做精细指导,而专业课教师也少有在课程中植入更深的就业指导内容,造成专业指导与普遍指导的分裂,学生缺少专业和未来就业岗位衔接的指导。

(四)教师教研能力不足

就业课教师不但要理论扎实、政策明了,有人力资源管理背景,熟悉本校专业培养情况,还要掌握大学生心理。而现有队伍主要来自就业中心、学工辅导员、党团委副书记兼任,随着创业学院的建立,还增加了一些有“专业背景”的兼职教师。这些老师各有优劣,但整体因管理松散,交流学习时间少,投入教学的精力有限,使得就业课教学水平和教学方式常年不变,不能满足学生对该课程的期望。

(五)课堂教学环境发生变化

信息化时代的来临,让每一位面对“00后”学生授课的教师必须重新审视课堂教学的组织。大家對“00后”学生的共识:个性突出、网络依赖度高、更开放。由于校园网的发达,学生课内使用手机上网已成为普遍现象。就业课本就没有深奥的知识,一些学生甚至认为在网上看个职场电视剧,了解些就业政策,下载几份个人简历,就算做足就业准备了,听不听课没关系。

二、“以学生为中心”的就业指导课创新方案

(一)时代呼唤“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

美国教育家杜威首提“以儿童为中心”的观念,他主张发挥儿童为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作用,在“做中学”。与其相似,如果将教师和学生比成领导和下属,罗伯特·豪斯的路径—目标理论,认为领导者的主要任务是帮助下属达到他们的目标,并提供必要支持和指导。对于能力强的下属,指导式的领导则是多余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实质上就是要求教育者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需要等,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活动为主,教师只是帮助者。它是在新的社会发展和技术条件下,以整个社会为着眼点来看待教育,体现的是教育发展方向。当今社会信息发达,学生普遍“见多识广”,他们有自己的认识、判断、立场和观念,也有自己为人处世的方式。因此,给学生一些空间去发挥,调动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才是未来学习的常态。

(二)规范教材大纲,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

首先,在教材选用时,最好用教指委推荐的规划教材,保障政策方向和引用无误,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次,理论和实践比例适当,选用案例合理、实际,所做实践活动积极、阳光。最后,创新课堂互动模式,通过协作式、案例、小组讨论等教学形式的开展,鼓励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比如采用案例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关注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注重培养大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训练大学生建立一套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运用体验教学法可以让学生亲自感受职场中可能面对的各种问题,从而掌握相关的理论和实践;运用情境模式法,让学生亲自体验职场,从而自发地掌握就业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等。还可以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开展竞赛活动。如举办针对大一新生的大学生生涯设计大赛,创业人物、行业分析讲座;举办大三学生的创新创业大赛和毕业生的简历大赛、面试模拟大赛。通过这些竞赛促进课堂教学改革,加深学生对专业和学科特点的了解,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就业课与专业课相融合

在社会多元价值交织的复杂背景下,专业性与普遍性就业指导存在竞争,单纯依赖就业课对大学生进行就业引导的局限性日益突出。类似于思政课与课程思政的显性—隐性关系,高校就业指导的开展取决于就业教育显性—隐性课程协同作用,就业课与专业课就业指导需要融合开展来达到预期效果。专业课程可以结合专业今后适用工作领域、行业、岗位,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到学习这门专业课的重要性,学生受到专业课就业教育的熏陶,能更好地将职业生涯规划与学习目标结合起来。专业课教师在做教学设计时应探索和加入就业教育元素,促进学生未来就业创业目标的落实。

(四)提高教师职业指导技能,强化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成立就创业教育教研室,实现兼任教师的归属感,为便于管理,可以将教研室归入创业学院(中心)或就创业指导中心。安排专职教师1~2人,负责就业、创业课程的教学大纲、教案设计、教研室活动、课题讨论交流等一系列教学工作组织。既然以兼职教师为主体的师资团队现状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无法改变,那么提高兼职教师教学素质能力就至关重要。教研室可以通过统一大纲、集体备课、互评听课、讲课比赛、健全质量评价体系等途径提升教师教学技能,也可以让兼职教师队伍更规范。同时,注重就创业教师的培训也必不可少。为了让教师的指导技能及时更新,鼓励任课教师带队赴企业实践、挂职和参加职业创业培训班,到就创业中心轮岗当值,到招聘会现场与人社部门、企业HR互动交流,深入了解行业动态,及时掌握市场变化和最新就业政策。

(五)建設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利用大数据实现精准化信息服务

当今,互联网信息化已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课堂禁止学生使用智能手机已不现实,应因势利导,引导学生课内正确使用手机,形成线上+线下互动的课堂气氛。同时,通过微课、慕课等形式开展线上教育,构建“云课堂”,建设就业指导混合式金课。教师也可以将视频放到开放的课程平台,让学生有选择地学习自己感兴趣或有疑惑的课程,让就业指导更有针对性、更高效。通过在线答疑、小组讨论,满足学生、团队个性化指导需求。利用校园就业信息平台,主动推送就业新政、应聘技巧和一对一就业辅导等信息,为学生提供精准化就业指导服务。

就业指导课需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需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只有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教师发挥引导作用,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才能开拓创新,迎合新时代教育要求。

参考文献:

[1]李嘉曾.“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理论意义与实践启示[J].中国大学教学,2008(4):55.

[2]周芬芬.课堂教学改革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7):170.

[3]张彩艳.浅析“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研究[J].轻工科技,2019(9):189-190.

[4]刘文静.职业规划类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20(5):18-19.

[5]李达.体验式教学模式在当前高校就业指导课程中的应用探究[J].科技风,2020(13):92.

编辑 郭小琴

猜你喜欢
以学生为中心专业课就业指导
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模具专业课教学探索与实践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优化策略探析
英语笔记
职业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现状及对策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创新与优化分析
“以学生为中心”食品卫生与安全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
辨析判断“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标准应是教学质量
“以学生为中心”理念下的大学图书馆建设
如何给高职学生上好就业指导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