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雅佳 何峰
(新疆农业大学,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2)
家庭农场是以家庭成员为劳作核心,规模化、系统化、商品化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进而获取收入来源的新农业经营模式。以家庭农场的经营方式能够有效提升农业经济收益,促使农业商品化,从而实现降低城乡经济差距的目的。家庭农场是把实现效益最大化作为发展目标,使农业不仅仅发挥保障功能,更是达到了向盈利功能的改变,摒弃了自给自足的经营方式,从而使农产品商品化,提高了农业发展的广度与深度。并且家庭农场相对于传统农业具有更专业的知识,更关注农产品的质量状况,政府更容易实施监督管理。
沙雅县地处天山南麓,塔克拉玛干沙漠北部边缘地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西南地区,阿克苏地区东南方位,东西横跨180km,地处E81°45’~84°47’,南北纵长220km,地处N39°31’~41°25’。总面积3.2万km2,在未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当中,有适合耕种的荒地约466km,适宜放牧用地约2133km2;塔里木河平沙地也可以用作建设人工草地;渭干河两岸有7km2左右的土地资源可以建设护牧林,开发为双层草地。在约518km2的耕作用地当中,中低产耕田约200km2。在约2427km2的牧草土地资源中,天然资源比重为99.96%。在约1543km2的林地中,用作农田防护林的土地约32km2,比重约为2%,灌木林比重约为22%,疏林占地比重约为16%。沙雅县总人口数量约为270000人,农业人口数量约为200000人,占比约为75%。
沙雅县为暖温带沙漠边缘气候,极其受塔克拉玛干沙漠与附近其它沙漠的影响,日照时间长,年平均为3030h,7月最长日照时间可至308h,日照均值为9.9h,1月最短为202h,日照均值为6.6h。沙雅县热量充足,平均气温为10.7℃,7月温度峰值为24.9℃,极端峰值为41.6℃,最低温度为-28.7℃。沙雅县降雨量小,年均降雨量为47.3mm,蒸发量为2000.7mm,是降雨量的42倍,夏季降水较多。此外,沙雅县干燥炎热,昼夜温度差别大,风向多为东北风。
结合沙雅县的情况,有关部门根据家庭农场认定标准做出以下规定。家庭农场经营者须具有本地户籍或者在当地住龄已达10a且进行农业生生产经营且积极参加本地公益建设;以家庭成员作为核心,雇工人数不大于家庭成员人数;农业经营收入为家庭总收入80%以上;经营用地为合法获得的集中连片,利用家庭承包或流转土地,流转合同合法且鉴证、备案,流转期限超过5a;经营者具一定农业技能,经过一定培训,生产经营达到一定规模且稳定发展;生产经营有相对完善的财务收支档案;生产经营具有一定示范作用,能够带动其他农户发展。
政府提出了新型经营主体培育行动、多种模式利益分享机制、指导提升发展水平、增加必要设施投入、新型专业农民培训办法等农业经营发展途径。
2.2.1 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制机制
开展各单位的业务融合,集中技术力量,确定重点经营主体,进行全方位的系统指导和服务,引导在良种示范、农机操作、统防统治、抗旱防涝、农资供应、产品销购、信息建设等方面发挥推进作用,为新型经营者提供方便快捷、卓有成效的专业市场服务。
2.2.2 完善经营扶持
各乡镇(管委会)积极协调把新农业经营者作为政府支持服务的对象,在农机设置、农作水利、高产建设和现代农业建设等方面着重进行扶持,积极争取农业现代化、系统化、产业化,构建支持资金优先考虑发展有影响力的家庭农场以及合作社,并且主动和相关部门对接协调。
2.2.3 经营指导
各乡镇(管委会)加大对新经营者的专业培养力度,将落实培养新经营者政策情况结合到绩效当中,并对新经营者培训情况进行公示。此外,镇政府对流转的土地采取了“合作社+农户”和“合作社+农户+企业”与“家庭农场”的模式,逐步形成新的种植管理体制,目前加入合作社的农户有4876户18615人。于2019年10月,合作社首次实现效益分红,向参与土地流转的农民发放了1357万元分红款,让广大农户获益。
2.2.4 设立各项补贴政策
政府结合农业经营管理状况,设立了各项补贴政策。土地残膜的回收补贴,农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残膜,残膜太多会直接造成土壤严重板结,因此实行残膜回收,以便利用;农业种植补贴,政府对作物如水稻、大豆等种植补贴进行标准调节,促进农机设施设备产业革新升级,以此推动农业经营机械标准化。至2019年,农机设施设备置办补贴将具体政策作用范围分为数10项大类40余项小类多至130多项品目,实行补贴的农业设施设备也都是被要求为绿色环保的农业机具;农机深松土地专项补贴,为施行区域内参与实施农机深松整地的农户(包含农场工作人员)、家庭农场以及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单位发放补贴;此外,还有草原专项保护补贴、耕作土地地力专项保护补贴、生产经营补贴、棉花售价补贴、轮作耕种停耕补贴、退耕还林补贴等。
近年来,沙雅县家庭农场的发展已从传统农业生产方式转变为家庭农场经营方式,目前更是结合了合作社、企业为家庭农场的发展开辟了新道路,为家庭农场的建设带来良好的收益,结合智慧农机的运用更是推动了家庭农场生产经济的飞跃。
截至2020年,沙雅县全县种棉面积达13.2万hm2,机采棉占85%左右,其中7.6万hm2为高标准农田。沙雅县以“棉花优质高产工程”为抓手,通过大力实施规模化、标准化棉田综合整治,借助南疆3.34万hm2高效节水增收试点项目契机,推动土地所有经营权向效益良好的合作社、企业、新型家庭农场等经营单位流转,改变了个体分散经营管理的传统方式,提高了棉花规模化、系统化、产业化程度。沙雅县实施家庭农场经营方式,踊跃尝试家庭农场开发新形式、新道路,至2019年,新建设家庭农场已达100户以上。通过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打破了以往传统小农户分散种植模式,阻碍沙雅县建设现代化农业的土地分散问题得以解决,提升了地区水土等农作资源的利用效率,棉花生产机械化程度大幅提升,集约化管理、标准化生产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逐步形成。
作为优质商品棉出产经营基地,近几年沙雅县加快高效农作示范产地建设,通过大规模土地流转,发展农户结合合作社模式为主、农户结合合作社以及企业模式、农户结合家庭农场模式等作辅助的多元经营方式,提升棉花出产水平。结合发展实际和产业优势,成立了畜牧养殖、智慧农机、农民互助、农作水利等专项合作社,农场通过农户结合合作社的经营模式,实现农业组织化,充分体现合作社的带动作用,夯实家庭农场与经济市场的对接,拓宽家庭农场增收渠道,充分发挥专项合作社在农户社会化进程服务中以及农业资金流通中的重要作用,努力更新创造农业技术服务单位等多种社会农业服务形式。在实施乡村发展战略方面,农民专项合作社能够发挥领航优势,加快乡村改革、提升农户经济收益,进一步推进乡村农业经济长效发展。目前,地区各类农民专项合作社已达3000多家,在农民专项合作社的引领作用下,农业衍生产品得以延伸,使乡村农业有效与市场衔接,形成生产、加工、运输、销售、服务的一条龙产业体系,创造一条适合乡村农业生产融合壮大的新道路,强化当地农业经济建设,实现乡村富强。同时,鼓励家庭农场引入企业标准化的生产经营模式,强化家庭农场建设举措。
今年大批智慧农机取代了人工作业,如卫星导航无人驾驶拖拉机配套的精量播种机使播种、铺设滴灌带、地膜和覆土一次性完成。实现规模化经营后,有利于各项先进技术加快推广,特别是智慧农机通过卫星导航规划好路线之后,可实现自动驾驶,一台智慧农机一天能播种土地6.67~8hm2,较过去播种效率翻了一番,作物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程度明显提高,农民增收更有保障。今年,沙雅县计划种植棉花1267km2,其中机具采收的棉花占比争取达到90%。为做好棉花播种工作,沙雅县提前调配农作资金款项,本县棉种、化肥等农作资金款项到位率达97%以上,机采棉种子播散机1428架,智能导航自助驾驶设备412台,保证棉花播种的质量和速度。
有效应用网络信息技术,设置所需的基础设备,优化相关网络平台,让经营者能够通过网络掌握所需的资讯,把握市场经济动态。建设家庭农场与市场对接的桥梁,构建信息化经营模式,降低城乡之间的差距,让县乡也能够获取世界的信息,从而优化家庭农场建设。在我国农业市场经济体制下,必须掌握及时、可靠、精准的信息资源,才能够加速家庭农场的建设,为了满足建设的需要必须科学建立网络平台与信息系统,让家庭农场经营者能够通过系统了解市场农产品的各类信息,掌握消费者的购买需求,从而判断经营方向。家庭农场经营者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了解先进的知识技能,有助于经营者实现自我提升。
先进的家庭农场建设过程中大量采用有机堆肥,能够把废料转变成肥料,达到变废为宝的目的。结合我国家庭农场建设的现状,城市和农村地区存在大量腐殖质的生产废物,这些生产废物被随意处理、胡乱弃置,不仅占据了过多的土地资源,而且还污染水源、破坏水质,对环境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对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相关问题。家庭农场经营者在进行生产经营的过程中,应将腐殖质生产废物收集于同一位置,经过合理规划采用科学的处理方式,把生产废物转化为作物肥料,以此方式利用好家庭农场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有效资源。此外,还可以加强种植业和养殖业的联结程度,充分利用动物粪便对农作物进行施肥,实现种植、养殖合作共赢的发展目标。
4.3.1 文创发展的总思路
加强更新创造的发展意识理念,开创家庭农场建设文创发展新道路。沙雅县本身就是个旅游的好去处,灵活运用好地域特点,可以为家庭农场建设带来长足的发展。加强文化与农业的连接,建立农文互联的意识理念,建设农场核心区域,开办多彩的农场文化活动,刺激群众的参与意识,营造群众的农场文化体验氛围,展示“农文”魅力,以此提升人气。开发家庭农场文创展现模式,发现并利用农场的商业价值。另外,宣扬我国几千年农耕文化精华,展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突出体现沙雅县农作文化,将其融入到规划的农场景观建设之中,为游客提供文化观光的好去处,同时还可以开放农作体验项目,让游客感受劳作之美。家庭农场文创定位一定要准确,主体应明了,切实把握农业历史、当地农作特点、感知农业文化、强化农业知识、掌握农作技术,秉持生态为本、绿色发展的原则发展家庭农场文创建设。
4.3.2 科学规划家庭农场功能区
家庭农场的分区规划应把当地农业文化作为核心,有效结合家庭农场自身的资源条件,根据农场文创的建设理念结合自然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环保农业实现家庭农场文创建设,以此形成农、食、文、旅、商、科教一体的经营方式,利用农旅宣扬具有当地特色的农业文化,并实现一定的科学教育目的。家庭农场文创功能区可包括作物区、畜牧养殖区、树林观赏步道区、花卉赏玩区、静心垂钓区、农业科技展览区、农产品销售区、农作体验区等。总体而言,文创空间的规划应结合沙雅县农业文化特色、建设多彩景观层次,以此打造独具一格的沙雅品牌农场,在提高家庭农场的趣味性的同时,深化家庭农场的文化内涵,更能够有效刺激农场经济实现增长。
综上所述,沙雅县家庭农场在政策支持与人民配合下,实现了规模化、系统化、商品化的建设,使当地农业经济发展获得了一定的成效。结合合作社、企业的合作模式,极大程度刺激了家庭农场的建设发展,使家庭农场的发展更具广度、深度。为了使家庭农场进一步发展,可以考虑优化、完善网络信息平台,并做出相应指导,利用科学高效的分析计算手段科学发展农场经营建设。注重家庭农场的文创建设,打破传统发展的局限性,开发利用家庭农场的发展潜能,合理规划家庭农场更新建设,重视家庭农场的文化内涵以及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打造IP效应,实现农业文化、经济双丰收的盛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