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河山 黎忠欢 唐茜铭 吕朝晖
(桂林理工大学旅游与风景园林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0)
南岭桂北地区是指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主要是包括桂林市、柳州市和柳州地区,这是一个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有鲜明民俗风情的地区,特别是瑶侗苗民族茶俗,据史料记载始于唐代,据史料记载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桂北民族油茶2008年入选第二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1年6月10日入选国务院公布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这是南岭桂北美食油茶制作技艺首次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
瑶侗苗少数民族寨民每天早餐都要“打油茶”,有的家庭甚至三餐离不开油茶。油茶原料均采自大瑶山基地选用清明、谷雨时节采摘的茶叶,在茶锅内放少许猪油烧热,放入姜、蒜及泡好的茶叶稍炒,随即将其捶茸,捶好后,加水烧开熬至出味,用竹漏斗把茶水分别滤入碗中,撒入盐、葱花、香菜末、米花、脆果、排散等配料即成,有“一杯苦、二杯呷(涩)、三杯四杯好油茶”之说。非遗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民族智慧的象征、民族精神的载体,油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沉淀了民族当地百姓的深厚的文化记忆,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精神,因此对油茶文化的弘扬传播及开发创新非常有必要。通过对不同民族分布状况、饮食类型、风味异同等特点进行田野调查,针对目前不同民族现有油茶产品开发体系和产业发展现状进行研究,以评估其资源保护状况和实现产业化应用发展的条件,结合旅游开发,对不同民族传统油茶的口味及销售模式创新运作的机制与途径,提出美食旅游产业推向全国,向全国人民展示桂北油茶的文化内涵及其体验旅游生命活力,从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自身健康,追求养生。桂北民族油茶史料证实油茶史跨越了食物的物质属性,人们从最初的解渴和充饥、果腹演变为当地民族礼仪制度的组成部分,油茶文化反映了民族精神,从解渴、果腹到养生族群符号习俗变迁,油茶显示出同民族之间区别的一种文化界定。但油茶工艺构成主要原料还是茶叶、姜、蒜、葱,配以各自独特的制作工艺,“打”出来的油茶色泽金黄,香味萦绕,喝后更是提神醒脑,口内生津。油茶具有健胃消食、提神醒脑、驱寒祛湿、滋阴壮阳、强心解痉、保健抗癌、排毒美容、清肠减肥、延年益寿、预防疾病等保健功效。据统计关于油茶,仅恭城区域瑶族田野调查,2013年12月统计数据,全县90岁以上老年人1025人,百岁以上老人33人。2014年,恭城瑶族获得“恭城油茶·长寿密码”“中国长寿之乡”称号,谐称的“长寿文化”成为桂北恭城的新名片,油茶很好的保健功能让人们把制作体验到喝油茶看成养生的重要手段,喝油茶成为新一代健康饮食潮流。
随着民族油茶风靡八桂,越来越多的游客前往桂北少数民族区域品尝体验油茶,带动了油茶店逢勃发展,据了解,目前桂北区域市县部分地区每条街上都有油茶店,不少上点规模餐馆都会同时引入油茶作为餐品特色,带动了人气,带动了所有油茶糕点小吃及菜品生产发展,给当地的群众提供了就业创收机会,仅在恭城县区油茶食品点心加工的从业人员就有600多人。除此之外,油茶的品牌效应,带动了生姜、大蒜、茶叶等农副产业发展,据数据统计,2012年恭城县区接待游客数量人数突破100多万人次,实现社会旅游经济收入达人民币7.45亿元。
桂北瑶侗苗民族油茶以独具特色的风味而名声远扬,人们可以通过油茶文化了解民族饮食距今1000多年的历史和传统文化。瑶侗苗少数民族油茶不仅仅只是一种独具特色地方小吃,它更是民族地区寨民们生生不息精神寄托和精神托付,它将各自民族地区的传统风俗、社会生活和民族特色紧紧联系在一起。经过1000多年的历史传承与弘扬沉淀,它的食法在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中的变化就是一种向往幸福的变化,其意义不仅仅是起初为了果腹、养身、保健,而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热爱的情感表达。作为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油茶技艺,经过民族族民的世代相传,沉淀了当地百姓的深厚的文化记忆,蕴含了丰富的民族精神,这种民族精神即为族群符号,是族群们尊老敬老、待客礼仪、婚姻礼俗、祭祖祭神等重要内容,是民族之间支系区别文化界定及一种美食文化和民族品牌。
随着桂北油茶产业的发展,相关油茶的商品也层出不穷,而目前在全国流通的油茶产品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浓缩油茶”版本,有粉状、膏状、液状各种版本,工业化的生产,防腐剂的添加,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不知道工业生产化油茶的养生效果还保留几分,便利与养生,能否两全其美。我们一直在思考:创新油茶产业如何突破性解决浓缩方面的问题,如无锅气味,色泽不黄润,原料更生态,养生更全面,喝着更健康,操作更方便,更省时,更省人工,政府机制如何解决技术扶持、设备扶持、原材料扶持;市场营销方式如何选择,灵活依市场特点合作方案,合作方式多元化,产品代理,实体餐饮加工厂等。创新油茶产业融合旅游开发就是指将民族特色油茶美食文化产业与旅游活动相结合,品尝油茶美食养生消费,从而达到宣传民族特色美食养生文化产品为主要内容,以游览民族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为辅助内容的特色乡村旅游。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与价值开发,它不只是简单的美食特色旅游,更是一种高层次的养生文化产业富民旅游。美食文化产业与旅游活动相结合,对于提升民族文化习俗经济价值重大,促进旅游美食产业发展,无疑有着积极的意义,一定会形成乡村振兴富民旅游又一个开发热潮。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并指出乡村的产业与文化振兴的重要地位。其终极目标是提高村民的幸福指数。乡村旅游作为将产业与文化进行有机融合的形式,已经成为了一种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也是提升乡民与外来游客幸福感的一个重要途径。“食”作为旅游六要素之首,素来为游客们所关注。桂北区域政府出台相关扶持当地产业的政策和方针,为特色美食油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和保障。还有科学技术方面的因素,油茶机和浓缩油茶技术的出现,从生产上提高了油茶的产出效率,也改善了油茶的携带性,不再局限于“现打现饮”的局面,使得消费者方面对油茶产生了更大的需求,实现产业振兴。
南岭桂北民族地区乡土油茶饮食与养生旅游研究内容,以瑶侗苗民族油茶为例,跟随旅游响誉全国走向世界的恭城瑶族油茶、三江侗族油茶、灌阳油茶、金秀瑶族油茶、龙脊苗侗油茶等风味各有所长,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和经济价值意义,通过风味对比,创新研发工艺优化技术模式,达到传统有效产品示范推广,为桂北民族油茶实现产业化生产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为下一步生产研发与销售解决更多乡村闲置劳动力,带动就业,帮助贫困户稳定脱贫并开发该区域独特魅力乡土油茶养生旅游,感受南岭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振兴美食油茶文化,推进休闲养生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