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文静
有幸听到吴县中学陆寒月老师的语法课:定语从句。听完总体感觉是他轻轻地来,静静地诠释,一节课的时间悄悄地溜走,却已深深地打动了我。寒月老师完全不像寒冷的月亮,更像温暖的太阳。他教态自然而亲切,娴熟而干练,驾驭课堂游刃有余,让人如沐春风。
我们今天示范课的主题是“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基于主题的单元整体教学目标设计”,其目标是研究新课标、新高考、新教材背景下的教学有效性,突出新课标理念,整体设计单元教学目标,加强对主题语境的理解和对主题意义的探究。因此我主要是从“主题教学”和“核心素养”两个方面来感受和学习陆老师的这堂课的。
说到“主题教学”,我真心想表白一下我们2020版的译林新教材,每一单元的内容都让我有种眼前一亮、耳目一新的感觉,每一个部分的每一段文字和语言都像是经过深思熟虑亦或是千锤百炼那般,让人不由自主的对编写者心生敬意。主题意识贯穿整个单元始终,以我们今天研讨的必修一第三单元为例,它的主题是交友。单元以美国诗人艾默生一首诗歌来开篇,阐释他的友谊观:The glory of friendship is not the outstretched hand, nor the kindly smile, nor the joy of companionship; it is the spiritual inspiration that comes to one when he discovers that someone else believes in him and is willing to trust him.友谊的光辉并不在于伸出的援手或者善意的微笑,也不在于陪伴之时的快乐。友谊是当一个人发现有人相信他并愿意信任他时得到的精神鼓舞。Reading是贴合青少年生活实际的交友困惑;Integrated skills是关于如何描写朋友的品质;Extended reading是改编自Francis Bacon的《论友谊》。那么在语法教学这个版块我们应该怎样合理地融入这个单元主题呢?
從设计思路上来看,陆老师整堂课呈现了1+3+1的完整结构。1,即一个简短的导入;3,是这堂课环环相扣的三个主体部分;最后的1,是一个回归式的复述概念。看似十分常规的视频导入,给我们引入了“友谊”的主题,在回答:“友谊对我意味着什么?”这个问题时,至少出现了3个定语从句;主体部分的设计基本遵从教材的步骤,但是把它从两个部分变成了三个部分,从exploring the rules开始,这一部分的语篇主题是:What is a real friend?让学生找出从句,并引入“先行词”、“关系代词”和“定语从句”的概念;完成后推进到第二部分working out the rules,通过以上语篇中获取的8个定语从句,带领学生了解在哪些情况下使用哪种关系代词;然后推进到第三层次applying the rules,这一部分设计了三个练习,都是关于“友谊”这个主题。第一个语篇节选自马克吐温的长篇小说《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描写了哈克贝利·费恩和黑奴吉姆之间看似不对等的友谊;第二个语篇是对李白和杜甫的伟大友谊的简短诠释;第三个练习是利用关系代词进行分句合句,4个句子每句都紧扣“友谊”这个主题。最后的一个1就是陆老师带领学生对定语从句里的一些核心概念进行一个回归式的复述。
从教学步骤上来看,陆老师的课符合从认识概念到运用概念再到回归概念的语法课教学模式,并且所选的习题能够与高考相衔接,但也考虑到目前只是高一初学的阶段,语法训练也把握了适度原则,尽量以简短的例句为主。
我们聚焦的另外一个重点是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它主要由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四方面构成。其中,语言能力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包括语言知识、语言技能、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语言知识是语言能力的基石,没有语言知识的铺垫,就无法实现语言技能的培养。语法是语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语言能力的载体,是形成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的途径。所以这就要求我们现在的语法教学既要着眼于某一内容,又不能仅局限于这一内容,教授语法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运用,发挥其交际功能。陆老师的这堂课比较注重交际性,任务的设计是从口头训练入手,从语法的实用性出发;语法课也要兼顾生活性,语言源于生活,语法规则服务于语言活动,陆老师在导入部分引导学生运用定语从句描述朋友以及利用定语从句介绍朋友的作业设计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陆老师设计的教学环节和一系列的练习以语篇为载体,内化语法知识,强化了学生的基本解题技能;有效地考查了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融合知识学习和技能发展,构建结构化知识,在学习和阅读中发展思维品质,形成文化理解,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交友观,从而促进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我们的这本新教材还有个特点:无论单元是何种类型的主题,都一定不忘在某一个环节融入中国元素,例如本单元最后的一部分Project给我们的一个短的语篇提及了中国两位最伟大的诗人李白和杜甫的伟大的友谊,并引用杜甫《春日忆李白》的诗句: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这些精巧的设计无一不在激发学生的文化意识和爱国情愫,虽然我们在学习和了解外国语言和文化,但我们同时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强大魅力。陆老师最令人赞叹的设计是利用了Project这一部分的素材,自行改编成了关系代词的语篇填空,与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为素材的练习放一起让学生完成练习与感受,同样是伟大的文豪,伟大的作品还有伟大的友谊,相得益彰。
国际惯例,最后需要在鸡蛋里挑一点骨头。在前面两个主要环节完成之后,我心生感叹,陆老师所用到的每一个语篇、每一个例句全部都凸显了“友谊”这个主题,最后在回归概念的部分却只是对working out the rules这一步的复述,这让我略显遗憾,同时也意犹未尽:回归概念除了可以是复述也可以是回归式的演练,这部分如果再找到一个贴合主题的素材那就能完美着陆,实现点睛与升华。
任何一堂课都是一种呈现,通过今天的学习与聆听,我更多感受到的是陆老师严谨的思维,敏锐的洞察力,强大的驾驭能力,以及对课堂良好的把控能力,陆老师这样的后浪与同行,让人倍感压力,但也激励我辈不断汲取新的能量,更新教学理念,在高中英语教学这条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稳,一辈子做老师,一辈子当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