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舞蹈作品《追梦的土家人》音乐创作思路

2021-12-11 11:08:22邓聪
时代商家 2021年33期
关键词:配器土家谱例

邓聪

一、原创舞蹈作品《追梦的土家人》简介

2019年5月4日,每年一届的中央电视台《五月的鲜花》大型文艺晚会如期举办,湖北民族大学报送的土家族舞蹈节目《追梦的土家人》成功过审,笔者有幸参与此节目的创编工作并担任作曲。《追梦的土家人》展现的是土家族两个文化特色:高脚竹马和背鼓。高脚马是在土家、苗寨中盛行的一项民间传统的体育活动,类似于汉族的踩高跷,即两脚分别踏在两个竹马的脚蹬上,一步一步地前进、后退,但不同的是高脚马无需绑在脚上,而是在竹子下端,用棕绳和小竹片绑出适合脚踩的凹槽,用手握住竹子上端即可保持平衡,此运动深受本地青少年儿童的喜爱;土家背鼓,是恩施市建始县民宗系统、文化部门不断对民间“花锣鼓”“喜花锣鼓”“丝弦锣鼓”等多种鼓舞鼓乐表演形式进行挖掘、整理、创新而成,背鼓的“前身”就是当地的花鼓。本作品通过对这两种元素的融合,以热闹、欢快的情绪通过舞蹈的形式呈现给观众。

《追梦的土家人》以歌曲《龙船调》中的特色音程关系为旋律动机,以电子音效、中国民乐器和西方管弦乐的融合为配器手段创作而成。由于受晚会整体框架的限制,本曲的时长被规定在了100多秒,但整首音乐却须“五脏俱全”,合理分配每一种元素的时长并将其融合为一,是本次创作中的基本思路。本曲所用音乐制作软件为Cubase10 Pro。

二、《追梦的土家人》曲式结构

在经过和舞蹈编导的沟通协商后,最后确定音乐曲式方案为较为典型的三段体:段落I展现土家男子在高脚马上健步如飞的场面,段落II展现土家女子用背鼓进行表演的形象,段落III为两者相融合,展现土家族两种风俗一起联欢的场景。全曲在速度上呈递增状态,且调性上,通过不断向上转调来表达一种越来越激烈的情绪(详见表1),并在情绪最高点进行“强收”结尾。

三、《追梦的土家人》创作方案

在本曲的创作上,笔者为三个分段各创作了一段主题,虽全曲都是热情欢快的情绪,但仍选用了不同的配器方案以营造听觉上的对比感。

(一)核心乐器的确定

笔者从土家族音乐元素中特色较为突出的乐器中选择了两个类型,其一是土家族原生态唱法,该唱法表现力极强,无论是山歌、情歌、号子、祭祀等体裁的作品中,均有该唱法的运用实例。其二是土家族打击乐器,由土家族大堂鼓和背鼓小打组成,土家族大堂鼓是土家族打击乐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小至单人单鼓的“撒叶儿嗬”,大至场面宏大的节日、祭祀等活动,都离不开土家大鼓。在《追梦的土家人》创作中,笔者将这两种乐器贯穿全曲作为出发点,以其他乐器轮流交替出现作为音乐层次的支撑点,最终确定为本作品配器风格的基本方案。在创作前期的准备工作中,笔者进行了大量的采风、录音、素材遴选工作,最终依照乐曲速度将原生态演唱和大鼓的录音音频进行了剪辑和整理(如图1所示)。

(二)段落I(高脚马)创作方案

乐曲第一部分由引子和主题I组成,引子部分以小号为主奏乐器,由短暂的倚音和跳音为推动力,以弦乐断弓和大鼓作为伴奏乐器,意在营造欢快、俏皮的场景氛围,并引导出段落I的主题。(谱例1)

谱例1 以小号为主奏乐器的引子部分

在段落I的创作上,在分析了歌曲《龙船调》中的旋律发展规律后,笔者在本作品中选用了其中较为典型的主题元素,并在段落I中进行了变奏。(谱例2)

谱例2 主题I主题旋律以及配器方案

由谱例看出,笔者在前两小节用小提琴演奏主题,在重音中突出主旋律,旋律上借鉴了歌曲《龙船调》中的旋律走向,即以角音为起音,宫音为支撑,短暂停留在商音上,并在句尾回归徵音;后两个小节用呼应的手法对该乐句进行了扩展,并叠加了竹笛进行了色彩强化、加入了小号进行了节奏律动的强化,整个主题的音型较为密集,展现的是土家族在高脚马上追逐打闹的特色风俗,整体情绪以热烈、欢快为主。

(三)段落II(背鼓)创作方案

在段落II的创作中,笔者暂停了主题旋律的持续发展,以使听觉上得到缓冲,此段重点为展示土家族“背鼓”元素,既以打击乐的展示为主,其他乐器都更趋于背景化。(谱例3)

谱例3 主题II以打击乐为主的配器方案

在配器旋律层中,本段落仅以一句女声原生态高腔唱法为引,其它乐器更多的是将此段主题“无旋律节奏化”,弦乐组的快速顿弓与大鼓之间的错位对比使整体节奏感更有层次,同时也因为有弦乐群作为和声层的存在,使音响效果不至于单调,需要注意的是本段既然弱化了旋律线条,所以在和声配置上也不能过于复杂,只需用一个主和弦,把律动展现出来即可。

(四)段落III(大联欢)创作方案

作为全曲的高潮段落,承载着将情绪推动到至高点的作用,在本段的创作思考上,笔者首先将乐曲速度进行了提升,其次将调性做了两次向上的转调,使其在情绪上更加强烈;为突出和之前两段的不同,在配器上使用了竹笛和圆号相继作为主奏乐器,并添加了新的人声元素,将情绪推至至高点。

本段落分为引子和主题两个部分,引子部分起到承上启下连接的作用,为和乐曲开始的引子作区分,故在此文中将其统称为连接句,连接句变化重复了乐曲引子部分的动机,并对其进行了小二度转调再现,区别是后两个小节的旋律有所变化,乐器换为竹笛,为之后的竹笛独奏做铺垫。在终止式的和声选用上,笔者大胆插入了一个重下属和弦来代替本应出现的重属和弦,以制造离调感和推动感,并在之后解决到了K46和属和弦,K46和弦的加入制造不稳定性的问题,延迟了属和弦的出现,使该解决更加完满,在现有已发行的国内各类型民族音乐资料中,此类将西洋和声借鉴到民族和声中的做法并不少见,在合理应用的前提下可以起到比较好的效果。(谱例4)

谱例4 连接句配器方案

在随后的主题部分,旋律由两个乐句构成,第一乐句由笛子演奏旋律,旋律动机仍然以角音为开头,以商音为半终止,并在乐句结尾处回到徵音,与之前不同的是在节奏上以附点音符加连音的方式作为新的节奏律动,与之前段落的节奏型作出对比,制造听觉新鲜感,调式上转到了bE徵调式,使音乐情绪继续保持推动力;小号、弦乐、和大鼓在节奏型上各自交错呼应,在土家族人声号子(音频图略)的叠加下,烘托出热闹欢腾、土家人追逐梦想的澎湃情緒,和弦的使用上,第四小节(全曲第28小节)重属和弦的出现增加了音乐动力,展现出更丰富的音响、更丰满的形象。(谱例5)

谱例5 乐段III主题第一乐句

第二乐句笔者再次进行了转调,全曲向上转为#F徵调式以到达情绪顶峰,主奏乐器由圆号和笛子交替组成,大鼓的节奏型更为密集,和弦配置上再次出现了重下属和弦到属和弦的解决,以制造离调色彩感和推动感(谱例6),并在随后两小节结束全曲(谱略)。

谱例6 乐段III主题第二乐句

(五)电子节奏合成器的使用

在全曲的配器中,除了上述传统乐器以及部分预录好的人声、打击乐音频文件以外,笔者在各个分段还使用了部分电子节奏LOOP作为辅助,素材取自于软件合成器音源“Stylus RMX” “Damage” “Shimmer”,此举是为了弥补单一大鼓作为节奏乐器的单调感,使全曲在打击细节上更为丰富、更具时代感。(如图2所示)

四、结束语

《追梦的土家人》在曲式结构上,三个乐段彼此独立,虽在整体曲风上趋于统一,但每一段音乐素材都单独表达一个独立的主题。音乐旋律上,属于“模块化”创作手法,作品风格主要以热烈、欢快为主,因此在后续段落的旋律发展中,本作品在尊重其核心音程关系的同时,也尝试发展新的主题,如在第三段大量运用了附点节奏,使其更加贴合本作品的风格;在配器上,选用了原生态高腔人声、土家大鼓、竹笛为主要乐器,辅以西洋管弦乐器的同时,加入了较多的电子音效,由于本作品的核心定位为土家族大联欢,因此在第三段同时运用了几乎所有乐器作为齐奏,虽有过分堆砌之嫌疑,但更适合本作品的思想表达。本曲以土家族音乐元素为引而创作,笔者希望借此拓宽对于少数民族音乐歌舞剧创作技法研究领域的关注,为现代土家族苗族地区的音乐创作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撑。

参考文献:

[1]刘阳,夏滟洲.舞剧《大梦敦煌》音乐主题研究[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9 (01):113-122.

[2]吴静寅.中国原创音乐剧的民族化道路探索[J].贵州民族研究,2015,36(12): 73-76.

[3]潘长瑜.谈土家族音乐调式及曲式结构[J].艺术教育,2017(03):88-89.

[4]王奇辉.试论现代作曲技法与少数民族素材的结合[J].艺术评鉴,2016(20): 68-70.

[5]田世高.论土家族的音乐风格[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學报),2002(04): 72-75.

猜你喜欢
配器土家谱例
“传术音乐”吉他教学(五)
乐器(2024年4期)2024-05-11 06:21:11
论豫剧唱腔中调式及调式运用分类与设计逻辑
春日景和
浅析《嘎达梅林交响诗》配器技法
草原歌声(2020年1期)2020-07-25 01:45:22
土家摆起来
民族音乐(2019年4期)2019-09-13 06:26:04
土家摔碗酒
民族音乐(2019年4期)2019-09-13 06:26:00
土家摔碗酒
配器课在师范高校公共课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北方音乐(2017年4期)2017-05-04 03:40:37
武侠意境交响化:阿镗《神雕侠侣交响乐》本体论
艺术探索(2017年2期)2017-04-10 08:04:06
土家美
民族大家庭(2015年2期)2015-08-21 07:5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