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量筒和水测物质密度的点滴收获

2021-12-11 20:10刘百川
安家(校外教育) 2021年51期
关键词:示数量筒橡皮泥

刘百川

摘要:实验探究是一种能够体现学科素养、活跃学生思维方式的科学教学模式。物理作为初中生的必修课,由于其逻辑性较强、实验性较强以及思维能力较强的特点,致使其对于初中生而言难度较大。经研究发现,实验探究的教学方法在初中物理教学的教学成效较为显著,其不仅能够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动机,而且能够增强初中生对物理知识的进一步掌握。因此,科学高效的教学模式才是促进学生对物理知识学习并掌握的关键。在初中物理的知识范围中,物质密度是是力学主要内容之一。基于此,本文将利用实验探究的教学模式,利用量筒和水测量物质密度,并记录实验收获。

关键词:量筒;水;物质密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进程,物质密度成为近几年中考物理的高频考点之一,为使初中生能够学习并掌握物理中物质密度的知识点,本文将采用实验探究的教学模式,探究物质密度。

[实验人数]

将班级学生均分若干小组,理想小组人数为4-6人。

[实验工具]

在实验前,按照小组数准备好与之同等数量的量筒、木块、大头针、橡皮泥以及两升水等实验工具,为防止意外发生,实验工具将准备多余两份。

[问题]利用量筒和水可测量漂浮(或悬浮)物体的质量。

[分析]由物体漂浮(或悬浮)的力学条件知:

F浮=G物

由阿基米德原理知:

F浮=G排

从而得出:

G物=G排

M物=M排=ρ水V排  (ρ水已知,V排可测)

[结论]

漂浮或悬浮的在液体中的物体,其质量的大小等于它排开液体的质量。

表达式:M物=M排=ρ液V排

[实验探究]如何利用水和量筒从而可知物体的质量?

[运用一]直接漂浮

[例如]将木块放于水中,如何测量木块的密度?(木块能够完全漂浮于水面上)

实验工具:木块(不吸水)、大头针、量筒、水

实验步骤:

(1)带领学生清点实验工具,并做好实验准备。

(2)在量筒中注入适量的水,并记录下体积V1。

(3)将木块轻轻放入量筒中,带领学生观察木块在量筒中的浮动情况,)记录下木块漂浮于量筒中的示数V2。(木块完全漂浮在水面上

(4)利用大头针使木块完全浸没于水中,并记录下体积V3。

(5)利用公式推导计算可得:M木=ρ水(V2 - V1 )

而V木=V3-V1

所以ρ木=  ×ρ水

实验讨论:

(1)实验过程中测量出的V2示数能否表示木块的密度?

答:测量出的V2的示数不能够表示木块的密度,木块只是漂浮于水面,并未涉及到密度的測量,因此不能表示。

(2)为何选用不吸水的木块,若木块均吸水,应怎样解决这一问题?

答:木块吸水会增加木块的重量,并且会减少水的含量,会影响实验最终的木块密度,若木块均吸水,可选择用薄膜覆盖木块,减少木块表面与水的接触。

[运用二]制造漂浮

[例如]如何测量橡皮泥的密度?

实验工具:量筒、水、橡皮泥

实验步骤:

(1)带领学生清点实验工具,并做好实验准备。

(2)在量筒中注入适量的水,并记录下体积V1。

(3)取一块橡皮泥做成空心,放入量筒中,使其漂浮。

(4)在橡皮泥完全漂浮于水面上时,记录下此时页面的示数V2。

(5)将橡皮泥缓慢投入水中,并记录下页面的示数V3。

(6)利用公式推导计算可得:

ρ橡皮泥=  ×ρ水

实验讨论:

(1)橡皮泥为什么要做成空心?做成实心的结果会怎样?

答:为精确测量橡皮泥的密度,做成空心才能够使橡皮泥漂浮于水面上。做成实心的,橡皮泥在进入量筒时,会逐渐沉到水底,不符合制造漂浮的实验要求。

[运用三]承载漂浮

[例如]如何测量小石块的密度?

实验工具:量筒、水、平底试管、小石块、细绳

实验步骤:

(1)带领学生清点实验工具,并做好实验准备。

(2)在量筒中注入适量的水,将平底试管放入量筒中,并记下液面的位置V1。

(3)将绑好细绳小石块缓慢放入量筒中,使其漂浮,记录下液面示数V2。

(4)拉动细绳将小石块缓慢拉出,并将平底试管留在量筒中,记录下此时的页面体积V3。

(5)利用公式推导计算可得:

ρ小石块= ×ρ水

实验讨论:

(1)实验过程中为何使用平底试管?其作用是什么?

答:平底试管是为了防止学生在放置小石块的时候对量筒底部造成伤害,或是防止小石块在实验中对量筒底部的磨损,影响实验的精确度。

(2)最终为何要将平底试管留在量筒中?

答:由于在实验开始测量时的体积是平底试管在量筒中的体积数据,为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度,最终要将平底试管留在量筒中。

[练习]

1.如何利用烧杯、水和刻度尺测一个长方体木块的密度。

2.如何利用量筒水量牙膏皮的密度。

3.如何利用量筒、水、平底试管测盐水密度。

分析:三个练习题与实验研究的三个实验理论相同,应按照相应的实验步骤进行测量,并精确计算出长方体木块、牙膏皮以及盐水的密度。

结语

由实验可得,密度不同的物体在水中的浮动状态各不相同,会产生直接漂浮、制造漂浮以及承载漂浮的现象。总之,通过漂浮(或悬浮),使物体的质量等于排开液体的质量,从而测出物质的密度,充分地体现了物理学转换思想的妙用,锻炼初中生的物理思维以及动手能力,促进初中生对于物理知识的进一步理解与掌握,逐渐提升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目的。

猜你喜欢
示数量筒橡皮泥
蒸腾作用
做个橡皮泥爸爸
例谈温度计的示数
借像皮泥
构建电路模式破解电学难题
色谱分析取样定量装置
台秤示数的最小值是出现在摆球的最高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