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怀芹
摘要:环境监察是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关键之一,但基层环境监察工作仍然存在一定局限从而影响执法力度和实际效果。基于此,本文通过对环境监察工作困境的分析,提出了环境监察开展对策。
关键词:基层环境监察;现实困境;监察对策;
引言:基层环境监察是直接有效的生态环境执法工作,在生态环境部门统一领导下展开工作,是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举措。但目前受到环境监察任务繁重,执法工具落后等影响,工作成效落后于经济发展,急需改进和完善。
一、基层环境监察工作的现实困境
(一)环境监察法律法规及制度不够完善
在不同地区环境监察受重视程度不一致,如近几年受雾霾天气严重影响,京津冀等城市生态环境越来越受到重视,而其他很多城市只是雷声大雨点小的走形式,在生态环境管理上为经济发展让路,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同时环境监管相关法律制度落后于经济发展,并未融合新型产业和企业的污染问题,在环境监察执法中出现无法可依的局限,影响执法工作开展。此外很多监察人员对于新型产业疏于了解,不了解污染源,对一些监管手段不灵活掌握,造成工作中发生疏漏。还有法律条款里对于实际污染细节有漏洞之处,如常见的异味扰民,而条款里对于现场确实有异味而又监测不出超标因子没有明确规定以致无法实施环境执法。又如有的重点污染企业为防止其偷排等污染行为要求其装监控来达到监察目的,这个也视为法律欠缺条款之处。
(二)技术、设备虽有提高但仍不能满足实际监察需要
如今科技快速发展,越来越多先进技术及设备应用于生产生活中。环境监察工作信息化水平虽也有一定提高但仍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如新推出的移动执法软件,程序内容呆板不灵活,不能真正应对实际监察中的各种情况以达到上传真实明朗的效果。又如查清污染源在设备建设上还不到位,实际监察中经常遇到空气污染的案例,可到了现场靠鼻子闻都未必找到,尤其是味道没有了更无处可寻了,这也是环境执法中难以解决和困扰的问题。
(三)忽略合作监察执法及缺少鼓励群众参与监督
环境监察执法工作虽然由监察部门主要负责,但也需要得到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的支持和配合,才能推动工作的开展。但各部门配合不密切,缺乏协同配合机制,存在互相推脱、不配合的问题,造成环境监察部门单打独斗。群众的力量不调动起来就常导致知而不报,而监察部门查不到或拿人钱财放任不管
(四)监察人员品德问题也是最主要的问题
德能兼备,德是人的灵魂主导人的行为,能力不足可以通过学习努力提高,但德缺失则如车无马达,所以监察人员德的提高最为紧要,而多年的实际工作中体会最深的就是监察队伍人员德不足!所以监察工作一直处于上有政策下有失策之中!
二、基层环境监察工作的开展对策
(一)完善监管法律法规条例及相应制度
在执法工作中,合理分配监察人员的决策权和执法权,保證权责对应,让监察人员明确自身工作职责,在执法过程中严格遵守相关法规制度,按照规范流程执法。定期反馈监察案例至立法部门,不断完善相关法律,针对法律法规条例存在的漏洞予以完善,如现场有异味又监测不出超标因子、新兴产业的新污染因子等漏洞。执法人员需要密切关注相关法律法规的发布,熟悉新型行业和产业的污染源,加强对环境监察法律条例的规范细则的学习。基层监管部门需要定期组织监察人员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学习,接受系统性培训,集中分析经典案例,对当地重点监管行业和企业进行梳理,监察人员做到对当地高污染企业了如指掌,对相关法律条例熟记于心,保证专业素养和熟练程度便于监察工作的开展。另外根据当地重点监察行业和企业,监察人员需要视情况选择合适的监察手段,提高取证效率。如根据物质守恒原理,随机抽查目标企业的排放端,提取排放污水、淤泥等样品进行检查,以化学检测结果为依据排查企业偷排行为,提高环境监管的准确性和及时性。针对废气污染行业,则依据活性碳更换周期筛查企业是否偷排废气。若企业原材料、生产量均无明显变化,但活性碳长期未更换,怀疑为偷排废气,进行突击检查。根据污染源特征选择合适的手段进行筛查,能够提高筛查效率,及时准确地发现违规行为。
(二)积极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
监察部门需要积极申请财政补助,采购先进设备辅助执法工作[2]。在现场执法过程中,为了规范监察工作需要积极利用监控摄像设备对现场进行拍摄,详细记录执法过程,作为法律依据严惩违规违法行为。另外要更加重视先进智能设备的使用,如采购无人机设备,借助于无人机设备进行夜间突击检查、信访采证、应急突发事件、定位污染源等特殊工作,能够达到人工监管无法达到的效果,第一时间捕获现场影像资料和取样,且操作简便,成本低廉,反应灵活,具有突出优势。对于监察移动执法软件,监察部门应当积极参与开发商的开发计划中,收集一线监察人员的使用体会,形成完整的意见和开发意向,积极和开发商沟通,进行联合开发,不断完善软件程序的功能,提高软件程序和一线工作的适配度。
(三)积极推动各部门的协同配合
监察部门需要积极协同各方力量,共同参与环境监管,提高环境监管效率,保护生态环境。尤其是交管、工商、公安、城市管理部门等机构,通过各部门协同配合,提高环境监察效率和执法力度,形成分工负责、统一监察的局面。在各部门协同配合支持下,整合社会资源,充实监管力量,更有效执行环境监察和执法,共同完善环境管理体系。另外要积极动员群众的力量,开通社会监督渠道,让群众参与到环境治理工作中,对于提供重要生态环境监管信息的群众,真正给予奖金鼓励,提高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扩大环境监察信息的来源,同时也制约了监察部门工作不力的问题。
(四)不断提升监察人员思想品德
多方面的开展思想教育,树立以贪为耻,秉公执法,小到拿一包烟,收一分钱都要追究其责,各种形式让不知廉耻之人无地自容,彻底打击贪念,真正让监察人员守岗尽责,保护生态环境。
结论:综上所述,基层环境监察工作主要面临环境监察法律法规制度不够完善、技术设备不满足实际监察需要、忽略合作监察执法及缺少群众参与监督、监察人员品德问题的现实困境。因此环境监察执法还需要不断完善监管法律法规条例制度,灵活变换监管手段,积极引进先进设备和改进技术,积极推动各部门的协同配合,鼓励群众参与监督,不断提升监察人员思想品德,提高监察执法效率,取得更理想的环境监察成绩。
参考文献
[1]王锐.推进我国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几点思考[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21,41(04):4-8+40.
[2]胡静.我国环境行政命令实施的困境及出路[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5(01):8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