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融媒体中心应用体系研究

2021-12-11 11:03边振虎李国辉
中国广播 2021年8期
关键词:县级融媒体中心智慧城市媒体融合

边振虎 李国辉

【摘要】县级融媒体中心是党的基层舆论阵地,具有贴近基层、贴近群众的天然优势。本文分析现阶段县级融媒存在的问题,对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进行综合应用体系研究,并从内容供给、技术支撑等诸多方面提出解决方案。

【关键词】县级融媒体中心   媒体融合  智慧城市

【中图分类号】G220   【文献标识码】A

县是我国基层治理最重要的行政单元。县级融媒体中心扎根基层,是信息资源、传播资源、文化资源、商业资源的重要集聚平台,在发挥好思想引导、舆论引领作用的同时,也应更好发挥文化服务、社会服务、商业服务等重要作用,更好服务于政务管理、基层治理,更好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福祉。①

近年来,全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发展迅猛,媒体融合速度不断加快,宣传舆论阵地不断拓展,主流媒体传播力影响力持续提升。但由于全国各县(市)经济条件、社会发展、舆论生态、传播技术存在较大差异,各地县级融媒建设发展并不平衡。具体表现为机制僵化、经费紧缺、技术薄弱、政策脱节、人才奇缺等方面,一些区县简单复制同行经验,致使多县模式单一雷同、创新不足,内容生产力匮乏,同质化竞争加剧,自身“造血”功能严重不足,直接影响和制约了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建设发展。

“媒体融合关键在融为一体、合而为一。”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不是简单的媒体相加,也不仅是要求硬件建设,而应是“以互联网为平台、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新媒体化为方向、以融合创新为手段、以舆论引导为主责、以服务群众为宗旨”。②笔者认为,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要下好改革先手棋,打好发展组合拳,走出一条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深度融合的特色发展道路。

一、从“相加”到“相融”,推进县级媒体深度融合

建设县级融媒体中心,是党中央高屋建瓴、审时度势的决策部署。面对互联网掀起的媒体革命和传播方式、舆论生态发生的重大变革,如何坚守最基层的舆论阵地,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是县级融媒体中心责无旁贷的使命担当。

县级融媒体中心普遍存在底子薄、人才少等基礎问题。一些县级融媒体中心搭建了自有平台、开通了App,但资源有限,导致没有用户、缺少流量,其舆论传播力和引导力大打折扣。要推动整个县(市)范围内的政务、服务乃至商务资源聚合并配置到融媒体平台,才能使融媒体中心建设行稳致远。

要锻造一支适应新传播体系的全媒体队伍,必须以深化改革破解发展难题,从“相加”到“相融”,全面打通媒体融合的“经脉”。

一是着力破解体制机制壁垒。打破各自为阵、各守一方的媒体界线和部门壁垒,建立适应移动互联网传播的组织架构和工作机制,形成集约高效的内容生产体系和全媒体传播链条。县级融媒可以广播电视台为主,整合县域内其他媒体,同步组建融媒体中心和广电传媒公司,由融媒体中心统一领导、分别运行。相关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按照内部绩效考核办法自主统筹发放。将原广播电视台的广告经营部分进行剥离,与融媒体中心彻底脱钩,成立全资国有公司——广电传媒有限公司,纳入国有企业的监督管理和考核,实行企业化管理,实现业务流程和经营模式的重构。

二是重构采编审工作流程。媒体融合实质上是机制改革,重点是流程再造。要从采编审工作流程上进行重构和再造,对新闻选题统一策划,采编人员统一调度,各类媒体一同运营,推进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有效整合,构建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多端发布的融媒体生产架构,一套人马、一个出口、同一口径的三级审核编发体系,让广播、电视、报纸、网站、手机客户端、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同频共振,实现媒体融合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到“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的转变。

三是推进薪酬分配和绩效考核机制改革。在融媒体中心建设中,要科学设置内部管理体系,精简机构,因事用人,打破原有格局,重新设岗定责,一体化运作、全媒体传播。推行干部竞聘上岗、职工双向选择,切实打造集责、权、利于一体的新闻团队。要改革完善薪酬分配体系,打破绩效工资分配中的“大锅饭”和“平均主义”,坚持以岗定责、以岗定薪,人随岗走、薪随岗变。

二、内容为王、移动优先,树牢互联网思维和用户思维

互联网时代信息海量,但优质内容稀缺,能否吸引受众、留住用户,能否引领舆论、凝聚共识,最终要看内容。无论传播格局如何改变、传播技术如何创新,优质内容永远是根本、是灵魂,是媒体传播的“硬通货”、舆论场上的“硬道理”。

着力扩大优质内容生产。主流媒体的最大优势体现在内容的准确性、权威性上,要始终坚持内容为王,充分发挥自身的内容生产优势,在提高内容质量、增加优质内容数量上下功夫,用心用情创作有深度、有力度、有广度、有温度的内容,打造更多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并为群众喜闻乐见、网络刷屏热传的全媒体作品。

深化内容生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立足用户需求,适应传播趋势,通过媒体融合建设,持续增加新媒体内容生产,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个性化、对象化传播趋势,加快推进传统媒体向新媒体的内容转化,更多地运用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提升传播内容质量和传播水平。

坚守主流舆论阵地“最后一公里”。县级融媒处于“四级办广播电视”的最基层,是媒体融合的“最后一公里”。要使党和政府的声音及时传播到基层群众当中,县级融媒体中心就必须紧跟时代的发展变化,创新生产模式,再造生产流程,丰富表达方式,切实提高用户的点击量和关注度,持续增强群众的认同感和信任感,不断提升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掌握宣传舆论主动权,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在基层舆论引导中真正发挥主导性、关键性作用。

坚持移动优先。人在哪里,新闻舆论阵地就在哪里,媒体融合时代,得用户者得天下。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智能手机的全面普及,我国目前已有超过9.86亿的网民是用手机上网,未来舆论场的主阵地一定是在互联网手机端。融媒体建设的核心就是实现媒体的移动化传播,最根本的就是在坚持内容为王的前提下,实施移动优先策略,坚持不懈地进行移动首发探索,在移动传播上闯出一条新路。新闻产品优先在客户端上推送,聚焦社会热点,及时汇聚发布新闻资讯和便民信息。要不遗余力地做产品、做活动、做用户,抢占宣传舆论阵地,不断增加新媒体的用户量、点击率和黏合度,同时坚守媒体个性,生产出有地域性、差异化、对象感、符合全媒体传播特性的新闻产品。

强化互联网思维和用户思维。要顺应全媒体趋势、增强全媒体意识、把握全媒体规律,既要延续发挥传统平台和渠道作用,更要强化互联网思维,推动主力军全面挺进主阵地,让分散在网下的力量尽快上网。在内容生产上,要顺应互联网时代的信息传播规律,契合手机用户的阅读习惯,把受众需要什么与媒体生产什么结合起来,增强内容生产的精准性,增强信息传播的契合度,利用大数据分析,达到内容的精准推送。江苏邳州和浙江安吉融媒发展的经验,验证了媒体融合时代下用户就是市场、粉丝就是经济的论断。邳州银杏甲天下App装机量40万,占全市总人口数的四分之一,“两微一端”新媒体用户总数超过100万,直接经营收入占到了全台总收入的45%,间接收入达到了70%以上;爱安吉App安装量30万,注册用户十余万,占到了全县人口的三分之一,每天爱安吉的用户直接访问量达5万人次。

三、加快構建全媒传播体系,打造自主可控的融媒平台

当下,互联网深度嵌入百姓生活,而新技术异峰突起重塑了媒体生态,颠覆着行业格局和人们的认知。5G技术惠及整个社会,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多个领域,人工智能时代初见端倪,潜力巨大……这些在催生智慧广电、智慧城市建设的同时,也拓展延伸了县级融媒的发展空间。

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改革创新为抓手,实现资源集约、结构优化、差异发展、协同高效,形成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交融并存、网上和网下一体化发展的态势。要利用新兴技术和硬件设备,构建并完善智能化融媒体平台,实现报纸、广播、电视、网站、客户端等媒体资源一体化运作,优化策采编审新闻生产流程,从而构建“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多端发布”的全媒体矩阵传播格局。

抢占传播技术高地。要紧盯技术前沿,瞄准发展趋势,加强对新闻传播领域新技术的前瞻性研究,决不能等待观望、被动应对。要充分用好信息技术革命成果,将信息通信、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方面的技术融入新闻信息生产、传播、互动、服务的全过程,加强5G、4K/8K、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在全流程各环节的综合应用。但同时要坚持技术为内容服务,注重适用管用、安全可靠。

县级融媒体中心是基层网络传播的重要载体,是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依托。主流媒体一定要搭建自主可控平台。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宋建武认为:“没有一个主流媒体自主可控的平台,就没有主流媒体的一切。失去了平台,就失去了话语权,失去了主流媒体在当地作为最有权威的信息枢纽的功能。”③实践证明,县级融媒中心要真正做大做强,必须要有自己的数据和用户,打造好自己的移动传播矩阵。

沉淀用户,必须要有自主可控平台。平台是载体,有平台才有用户。县域用户是当前移动应用最大的增量群体,只有坚持以用户为中心,以自主可控的融媒体平台为载体,整合资源、聚合功能、黏合受众,构建新型融媒平台,形成现代传播体系,才能牢牢把握生存和发展的主动权。例如,江苏省江阴市融媒体中心打造有影响力的全媒体矩阵,最江阴App下载量接近百万,高峰期的日活跃度达到15万人次,微信公众号粉丝超过65万,居全国县级媒体微信号百强榜第一。

四、深耕本土,走“新闻+政务、服务、商务”的融合发展之路

《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特别强调:“要增强主流媒体的市场竞争意识和能力,探索建立‘新闻+政务服务商务的运营模式,创新媒体投融资政策,增强自我造血机能。”作为基层主流媒体,县级融媒体中心最大的优势就是贴近基层、贴近群众,地域性、本土化是媒体融合发展的产业基础,丢失了这一“根据地”,任何形式的发展都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亦无立足之地。

要立足本土优势,连接用户需求。互联网时代,只要有网络,信息瞬间就能抵达任何一个角落、传播给任何一个用户,而用户也只会选择感兴趣的内容予以关注。因此,县级融媒体中心要充分发挥“本地新闻+”的优势,贴近用户需求,广泛聚合和有效运营各类本土资源,在做好本地新闻的同时,及时把地方的政务、服务、商务资源汇聚到自主可控的自有平台上,盘活县域社会资源,增强公共服务功能,实现从新闻宣传领域向公共服务领域拓展,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

要搭建好“新闻+政务、服务、商务”平台,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新时代的融媒体中心既要架起党和政府与群众沟通的桥梁,满足公众多样化需求,服务于智慧城市建设,降低人民群众参政议政、参与社会治理的门槛,又要拆除篱笆、建设新生态,在提供优质内容的同时开展“新闻+”多元业务,实现从新闻主业拓展为“新闻+政务、服务、商务”,从新闻媒体转变为服务社会治理和经济发展的枢纽平台,建立自我“造血”和“输血”的良性循环,不断强化基层主流媒体的权威性,提升媒体影响力。

注释

①赵乐韵:《推进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 更好服务基层社会治理》,人民论坛网,http://www.rmlt.com.cn/2019/0710/551563.shtml.

②谢新洲:《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四梁八柱》,《新闻战线》,2019年第5期。

③宋建武:《没有自主可控的平台,就没有主流媒体的一切》,《青年记者》,2019年第4期。

(作者单位:甘肃省敦煌市融媒体中心)

(本文编辑:黄一樑)

猜你喜欢
县级融媒体中心智慧城市媒体融合
贫困地区县级融媒中心解决方案
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路径探析
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核心问题与未来方向研究
苔花初绽放 未来更可期
智慧城市视野下城市规划创新探究
基于无线组网的智慧公交站点信息系统研究与实践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浅谈电视新闻的创新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实施三三战略 强化内容生产 推进媒体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