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立
(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吉林 四平 136000)
在我国文化与全球文化交流持续增强的进程中,越来越多人对我国茶文化产生了兴趣。与此同时,我国民众也期望将本国茶文化传播到全球。英语是茶文化向全球传播中必不可少的载体。近几年,多数民办高校开设了茶艺英语课程,但教育指导效果与理想目标差距甚大,主要原因之一是教育指导模式较为滞后。因此,从混合式教育指导模式的应用入手,研究民办高校英语教育指导中茶文化的融合非常必要。
在民办高校英语混合式教育指导模式应用前,教师应全面了解大学生对于茶文化的学习需求,便于保证课程设置科学性,提高英语课程教育指导质量,促使学生最大限度掌握与茶文化相关的词汇知识,为学生茶文化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提升提供帮助。通过对当前学生需求进行调查,得出大约90%的学生希望将茶文化融入到英语教学中,且认为茶文化与英语的融合对于自身未来就业具有较大帮助。同时50%的学生认为自己在英语方面的最大劣势是“听力”和“口语”,希望通过茶文化与英语教学相融合的学习方式掌握扎实的行业英语语言应用能力以及英语人际沟通能力。
茶叶是我国上古时期母系氏族公社时期流传而来的自然赠礼,最早描述于《神农本草经》,最初为药用。进入魏晋南北朝时期,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出现频次不断增加,由此形成了日益丰富的茶文化。茶文化以茶圣陆羽著作《茶经》为中心,在儒家、佛教、道家文化中均有渗透,比如,道家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的自然观、佛教“禅理”、儒家“君子天人合一”等均与茶文化“茶道”不谋而合。
英语语言是一种携带社会、人文色彩的非物质存在,是文化的一种,也是文化传播的载体。将茶文化教学融入语言教学中,可以促使英语教学与茶文化教学相辅相成,满足提高民办高校英语教学文化底蕴、交流传播传统文化的双向需要。
根据对学生需求调查结果,教师可以利用“一带一路”战略推进茶叶贸易全球化契机,增加茶文化英语实践类课程。并以公共基础英语教育指导进入尾声为节点,开设专门的茶文化英语课程,持续38个课时。同时依托线上平台,增加茶文化在英语听、说、读、写基本技能综合训练中的占比,拓宽学生知识面。
在课程内容方面,教师可以贯彻职业能力本位观,将英语教育指导内容与实际工作内容相结合。整个课程的教育指导与实践紧密围绕茶文化宣传工作,组织学生扮演茶文化宣传者或者茶艺服务者的角色,促使其在扮演角色过程中体验英语专业知识、技能与茶文化有机融合过程。同时利用线上平台,为学生“打包”分享茶艺英语词汇及相关术语,比如,coarse leaves(粗茶叶),first infusion of tea(头道茶),fried tea(煎茶),perfumed tea(香片)等。同时为大学生在线分享与茶相关的接待礼貌用语、咨询服务用语使用视频。如:
a.Do you like your tea strong or weak?(你喜欢浓茶还是淡茶?)
b.I prefer strong tea.(我喜欢浓一点的茶。)
在上述内容分享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贯彻实用、够用方针,与茶馆实务工作者联系,搜集与茶文化英语解说相关的素材。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民办院校学生生源质量不高,英语基础较为薄弱,听说能力处于较低水平,且存在一定的畏难情绪,课堂参与主动性较弱。因此,在相关素材搜集过程中,教师应避免选择文章过长、对话难度过大的内容,优选趣味内容,保证对话长度适中,以便激发并维持民办高校生学习茶文化英语的兴趣,为大学生更好的掌握茶艺英语知识提供依据。
民办高校英语存在词汇冗杂、句法过多等问题,传统教育指导过程较为单一重复,无法吸引学生参与兴趣,此时,将丰富的茶文化知识作为背景前提,促使大学生主动融入到英语学习过程中,就成为保证并提高民办高校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教师应正确认识当前民办高校英语教学状况不容乐观的现状根源,将英语语言所处茶文化环境融入到课上学习氛围中,带动大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英语学习活动中。线上线下对比法是现代教育指导体系中出现频次较高的一种方法,教师可以将其应用到英语语言学知识与茶文化的融合教学中。首先,教师可以将前期准备的学习资料上传到线上平台,要求大学生在PC端、移动端自主完成线上学习,对于自己不理解的内容则可以记录后在课上寻找答案。例如,通过线上分组的方式,要求大学生进入场景开展模拟活动,一组在西方传统下午茶场景中进行模拟,另外一组则在中国传统饮茶场景中进行对话。
其次,在线上分组模拟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把模拟场景中细节为对象,坚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方针,创设真实的教育指导氛围,进行线下讲解,便于大学生更好的认识到中方、西方茶文化的差异。比如,对中西方茶文化中易混淆单词下午茶——“Low tea”/“High tea”、红茶——“black tea”,若单纯从字面上进行英语单词翻译,就演变为“低茶”/“高茶”,与实际含义差异较大,此时,教师可以从中西方茶文化差异入手,要求各组分别从互联网中寻找相关词汇发展背景、演化过程以及实际含义等内容,在集中讨论的基础上在线下汇报。
最后,教师可以与其他小组分别进行汇报内容的评论,在评论过程中积极引导,提高学生对英语词汇的理解水平,为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奠基。同时教师可以对茶文化英语重点、难点进行剖析,在进一步强化课前线上基础性内容的同时,集中讲授学生在汇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促使民办高校生在掌握知识点的同时可以学会发散思维。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从茶文化背景入手,鼓励学生在课下利用互联网平台主动搜集并查阅相关资料。比如,给视频资料配音、模仿听力原文与之“PK”等,逐步丰富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并持续强化学生语言输入与输出训练,奠定大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并提升基础知识。
在理论知识教学的基础上,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线上线下工具拓展茶文化英语融合空间。比如,利用互联网平台,引导大学生开展不同类型茶文化主题的“英语角”,并连线外教,邀请外教就“英语角”中“茶歌”、“茶艺”、“茶道”等发表意见。通过大学生与外教线上沟通,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走出去”、“引进来”实践机会,突破地域空间限制,为大学生个人综合能力提升提供保障。
根据史书记载,我国茶文化发展历史久远,涉足了多个文化领域。从物质文化领域上来看,茶文化特指与茶具、茶叶相关的文化;从精神文化领域上来看,茶文化涵盖了茶道、茶艺、茶文学等。通过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中推动英语与茶文化融合,可以激励大学生主动进行茶文化的中国化诠释,为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提升提供良好机遇。同时潜在提高学生文化素养,促使其成长为当代中国发展所需的高素质实用型英语人才。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进程中,中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信息交互范围日益扩展。茶文化不单单具有中国元素,而且涵盖了西方元素,是一种全域性文化。在此背景下,利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育指导手段,推动英语教学与茶文化的融合,可以汲取全球各国形成的各具特色茶文化精华,带领大学生深层次了解茶文化中蕴含的英语应用价值。进而促使大学生主动在茶文化、英语语言教学活动之间建立关联,驱动民办高校英语教学多元化发展。
跨文化交际特指两个差异较大的文化体系内不同个体之间的信息交互,是两种文化的传递。整个传递过程需要以语言为基础,只有掌握两种语言背后的相关文化,才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而通过将英语与茶文化融合教学扩展到线上线下,可以促使大学生全面了解中西方茶文化差异,在学习西方茶文化的同时,探索本国茶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渠道,对不同国家语言文化具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切实提高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综上所述,茶文化是中西方文化交流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内容之一,为加速发展我国民办高校英语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助力。在民办高校英语教学中融入茶文化,可以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对英语语言文化交际价值的认识,锻炼大学生英语实践应用能力。因此,教师应立足于现有英语教学体系,从线上、线下混合视角出发,开发茶文化英语素材,创新茶文化英语教育引导方法,循序渐进地激发大学生对于我国传统茶文化的认知,并鼓舞其自主投入到传统茶文化的学习与跨语言传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