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幼儿思想纯洁、天真活泼、好动可爱,因此,大多数人会认为与其一同成长的幼儿教师一定会是积极向上、阳光乐观的。其实,相较于其他教育职业,幼儿教师的心理障碍问题更加应该得到关注。因此,应有效解决幼儿教师的心理问题,降低这些不健康因素的负面影响,给幼儿的学习与生活铺平道路。
【关键词】幼儿教师;心理障碍;幼儿园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1)31-0166-02
Caus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Early childhood Teachers' Psychological Obstacles
(No. 1 Kindergarten of Gaotai County, Zhangye City, Gansu Province,China)ZHAO Xiaoying
【Abstract】Children's thoughts are pure, innocent and lively, active and lovely, so most people think that the early childhood teachers who grow up with them must be positive, sunny and optimistic. In fact, compared with other education professions, the psychological barrier of early childhood teachers should be paid more attention.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effectively solve the psychological problems of early childhood teachers, reduce the negative impact of these unhealthy factors, and pave the way for children's learning and life.
【Keywords】Early childhood teacher; Psychological barrier; Kindergarten
一、幼儿教师心理障碍的成因
(一)外在因素
近几年,由于受到一些外在因素的影响,幼儿教师队伍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乐观。长期以来,幼儿教师承受巨大的工作压力,心理在不停发生变化,产生了明显的职业疲惫感。首先,社会对幼儿教育的高期望、家长对幼儿教育的高要求、幼儿教师的高付出与低回报的失衡,易引发幼儿教师的心理问题。特别是辛苦的劳动成果得不到外界的认可,易使幼儿教师产生负面心理,出现消极对待工作的情况。其次,家长对幼儿教育的高要求超出了幼儿教师的承受能力。比如,家长将孩子视为宝贝,不允许孩子受一点委屈。当孩子向家长投诉教师,家长便立刻向幼儿园讨说法,从而使幼儿教师受到领导的责罚。特别是部分家长抓住幼儿教师的“弱点”,提出一些过分的要求。当要求得不到满足,这些家长便用激动的情绪、坚决的态度责难幼儿园,使幼儿教师责任意识过重,心理压力巨大。再次,幼儿的态度、语言及行为反应能引起幼儿教师的心理变化。部分幼儿行为异常、不听管教,让幼儿教师过度劳心伤神。久而久之,幼儿教师会出现抑郁、焦虑等不良症状,使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越来越差。特别是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对幼儿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使幼儿教师不得不加强学习,努力提升专业能力。此外,一个幼儿教师一人多岗,要教不同学科的知识,而且要负责诸多幼儿的学习与生活,很难及时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二)个人因素
首先,幼儿教师扮演的社会角色较多,易产生过多的忧虑和自责,心理压力会随工作量和難度的增加变得越来越大。其次,幼儿教师的身体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带病工作的现象较为普遍。比如,在长时间的工作中,幼儿教师的声带负荷越来越重,都有嗓子沙哑的病症。最后,幼儿教师要将更多的业余时间放在幼儿的素质发展和能力构建上。由于教授不同学科的知识、工作中常常会遇到各种意外情况,要求幼儿教师必须具备深厚的知识功底和丰富的工作经验,否则将很难及时、准确地处理问题,不仅会受到领导的责罚,而且也会产生严重的挫败感。如果幼儿教师的自我情绪调控能力薄弱,则会在遭受挫折后易失去职业信心。再加上部分幼儿教师缺乏职业规划和目标,对教师身份的认知存在障碍,其心理和价值观念必然会受到冲击,从而难以获得积极的学习与工作动力,使负面心理问题日渐突出。
二、解决幼儿教师心理障碍的对策
(一)构建幼儿园文化,加强制度指引
为缓解幼儿教师的心理障碍问题,提高幼儿教育水平,幼儿园必须着手构建园内文化,打造温馨、和谐的育人环境。当前为了缓解幼儿教师的各种心理问题,首先要解决幼儿教师职业压力的一个重要外部因素,也就是合理的社会期望。衡量教师成果的具体指标不能指片面地以教学为衡量标准,而应当引导社会对教师做一个全面且合理的定位。社会风气的变化也会对幼儿教师之间形成一种外部环境,良好的工作环境以及完善的制度是促进幼儿教师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良好的幼儿园教学环境中,教师就会自然而然地表现出高度的自信,并且将教育视为热爱的事业。首先,要将国家的宏观政策作为指导思想,逐步完善教育管理制度。通过给予幼儿教师足够的尊重,提高幼儿教师的经济待遇,逐步缓解幼儿教师的不平衡心理。其次,要正确处理家长与教师、教师与教师之间的矛盾问题。通过本着公平公正的态度,坚持化解矛盾的原则,解决内部冲突。同时对于幼儿教师的违规行为要严肃处理,绝不姑息。最后,要注重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及时开展各项培训活动。对于能力不足的教师提供及时的培训学习机会,对于素质高、能力强的教师给予物质奖励。
(二)及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幼儿园要结合实际情况,对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进行检测,并及时开展心理健康、政治思想教育。只有消除幼儿教师的心理障碍,提高幼儿教师的工作与生活意识,才能让幼儿教师认识到自身的使命和职责,以更加积极阳光的状态对待工作。首先,幼儿园要提高对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视度,加强对幼儿教师教学状态的分析和教学能力的检测。然后结合分析与检测的成果,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活动,加强专业技能和心理健康知识的渗透。通过与幼儿教师进行正面的思想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及提出的建议,在最大限度上满足他们的需求。其次,幼儿园要推进心理教育体系建设,提高园内工作人员的心理和思想素质。一方面,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完善开展心理健康、思想政治教育所需要的基础设备,保证健康教育的质量和效率。另一方面,要聘请一些有资历的心理专家来幼儿园亲临指导,帮助幼儿教师解决心理和思想上的问题。
(三)加强自身学习,积极调解心态
现阶段,幼儿教师主要存在自卑感明显、焦虑情绪严重、工作压力大、攀比心理强以及人际交往能力弱等情况。要想解决这些心理问题,需要幼儿教师的自我觉知和学习。只有认识到内在因素的作用,实现自我调节和积极调适,才能从根源上消除心理障碍。首先,幼儿教师要本着对自己负责、对幼儿负责的态度,时刻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只有养成健康的体魄,乐光向上的生活态度,才能为教育注入更多能量,才能为幼儿成长提供助力。因此,幼儿教师首先要注意饮食问题,保证身体所需要的营养。同时要注重参加体育锻炼,提升自己的身心素质。其次,幼儿教师要正确、客观地认识自身职业,树立崇高的人生价值观念。通过本着全心全意服务幼儿教育的态度,将精力和心血投入幼儿教育中,不断创造价值和实现自身梦想。再次,幼儿教师接受思想政治教育,逐步拓宽自身的格局。通过放宽心胸和控制情绪,向身边的人传递更多正能量,不断让师表形象发光发热。最后,幼儿教师要加强与领导、同事、朋友、家长的沟通。及时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并进行积极的改正,从而更好地適应岗位工作与日常生活。
三、结语
综上所述,幼儿教师心理障碍问题不容乐观,需要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为了让幼儿得到更好的教育,幼儿园与家长要给予幼儿教师更多支持与理解。同时,幼儿教师也要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通过寻求科学的解决方法,及时清除不良的情绪,不断将欢乐传递给幼儿,让幼儿快乐、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张二凤. 幼儿教师心理压力及其来源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 2016.
[2]许慧芳.幼儿园新教师心理问题的成因与干预策略[J].广西教育,2019(15).
[3]周龙梅.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应对措施[J]. 甘肃教育,2019(23).
作者简介:赵晓英(1981.12-),女,汉族,甘肃张掖人,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幼儿园教育教学。
(责任编辑 李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