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与农村习俗的有效整合探究

2021-12-10 08:58陈玉勇
天津教育·上 2021年11期
关键词:语文阅读初中

陈玉勇

【摘  要】语文作为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艺术,一向在基础教育教学活动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阅读作为其核心环节,地位更是不容忽视。然而,当前阅读教学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以农村最为严重。对此,必须将民俗文化融入其中,优化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结构。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农村习俗;整合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1)31-0099-02

A Probe into the Effective Integration of Chinese Reading in Junior High Schools and Rural Customs

(Putian No. 12 Middle School, Chengxiang District, Putian City, Fujian Province, China)CHEN Yuyong

【Abstract】As the unique language art of the Chinese nation, Chinese has always played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basic education and teaching activities. Reading, as its core link, cannot be ignored.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in reading teaching, the most serious in rural areas. In this regard, folk culture must be integrated into it, and the structure of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in rural junior high schools must be optimized.

【Keywords】Junior high school;Chinese reading;Rural customs;Integration of inquiry

一、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不想读

学生阅读积极性不足是阅读教学活动中暴露得最为明显的问题。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农村初中生经常表现出对读兴趣不足,不愿在语文课堂上听教师讲解传统文化、民俗故事。不仅如此,他们的独立人格意识逐步形成,正值叛逆阶段,往往在教师引导阅读时表现得十分抗拒。久而久之,不仅影响着学生自身的学习质量,还削弱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形成恶性循环,严重阻碍学生后续的个人发展。

(二)学生没得读

语文是一门复杂的综合性学科,仅仅读教材文章无法达成最理想的学习效果,对学生综合素质的促进作用也是十分微小的。这便要求教师应适当拓展一些课外素材。但是,农村的学习资源是有限的,无论是经济文化建设还是教学硬件设施都在不同程度上落后于城市,这便使一些学生虽然有读的欲望,但没有读的空间、没有读的选择,阻碍了教学活动的推进。

(三)学生主体地位缺失

学生主体地位缺失是导致其积极性不足的关键原因,也是造成教学低效的核心原因。目前来看,仍旧有一些语文教师局限在刻板的思維中,一味地根据自己的经验向学生灌输知识内容,并不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这便导致学生只能机械性地接受,没有独立的思考空间,无法获得良好的阅读感受,逐渐丧失读的兴趣。

二、整合农村习俗对语文阅读教学的意义

(一)丰富教学内容

优美的自然风景,原生态的生活气息,传统的文化与宝贵的历史人文情感,一同构成了独具特色的农村风俗。这些洋溢着地域特色的民风民俗,无一不透露出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表达了语文知识和情感的多元性。如果能将农村习俗融于语文教学活动中,必然能进一步丰富内容,帮助学生在更深的层次上感受文化、发展素养。

(二)提高阅读能力

阅读本身就是一个相对开放的自主学习活动,是学生站在客观的角度上根据主观体验理解文章的行为。也就是说,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性的阅读空间,并帮助他们以更活跃的思维感悟文章。或者可以说,学生能通过阅读获取到的知识应该是无限的,这便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将课程局限于教材之内,而是要适当地借助外部素材进行延伸,而阅读教学与农村习俗的融合可以达成这一目标。

(三)培养情感态度

观察目前的初中生,他们中的大多数对农村生活、农村文化存在偏见,认为农村是落后的、是不进步的,认为其习俗与文化是无价值的。这种偏见严重阻碍了他们文化意识的形成与完善,制约了他们综合素质的提升。对此,将农村习俗与阅读教学结合在一起,能于潜移默化中将农村文化渗透到学生的生活中,逐渐改变他们的刻板印象,培养其正确认知文化多元性和生活多样性的情感态度,促进其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

三、初中语文阅读整合农村习俗的具体策略

(一)教师以身作则,带领学生阅读

教师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更是他们生活的领路人。语文也不仅仅是一项枯燥的学习活动,而是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对此,教师必须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形象,进而以榜样力量带领他们开展多元阅读。这也就意味着,无论在语文课堂上还是在现实生活中,教师都应保持阅读,以自身的行为影响学生,进而在课堂授课时旁征博引,向他们传递而更多的情感与文化,包括农村习俗。如此,在潜移默化中为其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他们不自觉地进行阅读,了解习俗。

(二)重视课前预习,鼓励自主学习

课前预习是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十分关键的一个环节。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是直接对教材文章进行讲解,学生自主阅读机会很少,思考空间也稍显不足。对此,教师应正视课前预习的重要性,提前布置预习任务,让他们自主读文章并记录下自己的感受。如此,通过提前预习,学生对文章背景、作者经历以及其中蕴含的人文色彩、习俗信息均能形成一定的了解,自然可以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快速进入角色,实现高效学习。同时,教师还可以在布置预习任务时指出相关的习俗文化,要求学生先了解该习俗、再读文章,从而实现习俗与文章的深度融合,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

(三)创设文化情景,调动阅读热情

情景的创设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相对真实的情境能为学生的深入理解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越是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学生的积极性越高,学习效率也会随之增高。对此,在引导阅读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等工具呈现民俗故事,营造相关文化氛围,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调动他们读相关文章的热情。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讲述自己知道的习俗,打造开放性的分享空间,为学生的情感渗透、思维碰撞做铺垫,进一步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以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春酒》一课为例,在带领学生读文章之前,教师可以讲述莆田市农村人民初一拜祭祖先,初二“不相往来”,初三迎年,初八夜半点烛烧香、初十邀饮春酒、贺“玉皇至尊”神诞的春节习俗,并通过多媒体工具播放相关的活动情景,调动他们的热情,让他们在了解家乡春节风俗的同时对其他地区的春节故事产生好奇。进而,在读教材文章时,学生就会表现出更高的积极性,获得更理想的学习效果。

(四)融入小组合作,促进探究交流

新的课程改革强调:“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当今社会也更加需要具有自主能力、合作意识的创新型人才。因此,在授课时,教师可以尝试弱化自己的影响,将学生按能力水平的差异打乱分组,布置与文章内容相关、涉及农村习俗的探究任务,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分析文章、挖掘风俗文化和人文情感。如此,在思维的碰撞中,学生不仅能围绕问题主线梳理出文章脉络、多元把握作者思想感情,还能形成一定的合作意识,这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大有帮助。

总而言之,在初中语文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大胆创新,积极转变刻板的思想观念,正视农村习俗对传递文化的重要意义,适当引用、适当借鉴、多元整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给予最合适的指导,在相对自由的基础上鼓励他们自主学习,在讲解基础文化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深度提高其能力水平,并将情感教育渗透其中,促进其核心素养的提升,从而实现教学成效的最优化,为农村初中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陶忠德.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与提升策略[J].甘肅教育,2021(06).

(责任编辑  王小飞)

猜你喜欢
语文阅读初中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路径探究
浅析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功利性问题
阅读反思:新的小学语文教学视角
联系式教学法在历史与社会课教学中的运用
音乐快乐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