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青冢草连绵

2021-12-10 06:40钱国宏
祝您健康 2021年12期
关键词:青冢和亲王昭君

钱国宏

到内蒙古去旅游,王昭君墓是绝不该错过的。

早在中学时代,我就读过唐代大诗人杜甫赞许王昭君的诗句:“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对这位史上传奇女子怀有深深的敬仰。据史料记载,2000多年前,王昭君,一位南国的红装女子,深怀民族大义,毅然抛弃优越的宫廷生活,越关山走朔漠,远嫁塞外匈奴族首领呼韩邪单于。作为和亲使者,她接受胡俗,传播汉习,辅王哺幼,扶正祛邪,促进了民族统一与文化的大融合,在史上留下了“昭君出塞”的美谈。她在世期间,胡汉团结和睦,国泰民安,“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忘干戈之役”(《汉书》),呈现出安居乐业、国泰民安的和平景象,一个弱女子,竟为黄河两岸的人民带去了60年的和平!难怪后世一直铭记着这位红颜女子的不平凡的功绩,彪炳史册,流芳百世!

一座微型汉代宫阙建成了昭君墓景区的大门。我们从“宫门”进入,整个景区便投入眼帘。昭君墓规模宏大,整座墓园占地3.3公顷,中间是平整的石板路,两侧分列着各种石兽。中心线上依次排列着各种雕刻精美的碑亭,亭内耸立着一块巨大的石碑,碑文是1963年董必武先生参观昭君墓时题写的:“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词客各抒胸臆懑,舞文弄墨总徒劳。”董老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和高度,肯定了昭君“和亲使者”的历史功绩。再往前行是昭君的石像,一位天生丽质的美女,衣袂飘飘。步移景异,往前豁然开朗,石板路正中,耸立着一尊高约4米、重约5吨的呼韩邪单于和王昭君并马齐行的铜像。王昭君温柔秀丽,柔中带刚;呼韩邪单于威武粗犷,意气昂扬。夫妻俩并驾齐驱,迎着朝阳前进,象征着胡汉和平友好、共同发展。雕像的底座刻着蒙汉两种文字:“和亲”。

我们在雕像前留了影,便往前行。眼前现出一座高耸的青色大土丘,这就是著名的“青冢”。

王昭君逝世后,后人出于对她的敬仰,在大黑河南岸建起了一座衣冠冢。它背靠大青山,紧傍黄河水,巍然耸立于呼和浩特市的南郊。这座33米高的古墓在蒙古语中被称作“特木尔乌里琥”,意即“铁垒”。它有两个特异之处:每年秋冬两季,四周草木皆枯,唯有昭君墓上青翠依旧,于是后人称之为“青冢”;昭君墓具有三种不同变化,“晨如峰,午如钟,酉如纵”,一日三变,景色各异!

我们从古墓侧面的台阶登上了墓顶。整座大墓呈台体状,墓顶建有一座凉亭。墓地东侧是历代名人为昭君墓题写的碑文,西侧是王昭君的塑像。登上墓顶,凭栏远眺,这一侧,连绵不断的阴山山脉横贯东西,势如伏虎!那一边,整个呼和浩特市尽收眼底,一览无余!此时正值中午,阳光明媚,直视无碍,蔚蓝的天空中,朵朵白云极富诗意!阳光下,昭君墓上草色青青,生機盎然!

这虽是一座衣冠冢,但在世人的眼中,它却异常高大、雄伟!望着中线上的王昭君塑像,我的脑海中蓦然闪过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先生的一段话:“王昭君已不再是一个人物,而是民族友好的象征;昭君墓也不再是一座坟墓,它是一座民族友好的纪念塔!”诚哉斯言!

(编辑    姚宇澄)

猜你喜欢
青冢和亲王昭君
征怨
昭君戏中王昭君与刘文龙故事合流现象研究
浅论王昭君诗词中“怨”的艺术特征
清明祭
兵不厌诈:和亲公主是间谍
明妃王昭君
试析十六国北朝和亲的特点
丝绸之路上的和亲
贺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七十周年
《王昭君变文》与唐咸安公主关系论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