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龙弟
摘 要
2021年嘉兴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引入了单元命题的形式。命题者遵循“异中求同,同中求异”的原则,基于双线构建“形散神聚”的命题单元;运用“单元双线”“文本关联”“读写一体”“学法渗透”的命题策略命制单元试题,凸显单元学习特质。单元命题形式的引入,可以促进统编教材的单元整体教学,实现教学评的一致性,同时也启发教师自己设计学习单元,拓展和深化课程学习,立足课程开发,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
学业水平 单元命题 试题设置
2019年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在《意见》的指引下,2021年的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出现了许多新的命题形式。浙江省嘉兴市的命题引入了单元命题的新形式,这在全国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中尚属首次。笔者结合本次命题谈谈单元命题的操作策略及启示。
一、命题单元的构建:双线组元的单元文本选择策略
单元的构建是进行单元命题的基础。与统编教材的单元一样,单元命题的单元构建也可以采用双线组元的形式,只不过这里的双线是指命题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言要素考查线。2021年嘉兴市的语文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卷是以“水文化的理解和传承”项目活动来构筑的,试卷的“学习实践二”采用的就是单元命题的形式。学习实践的主题是“文海遨游,探究水‘神”。围绕这一主题,我们选择了材料构建命题单元(见表1)。
1.异中求同: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的同一性
(1)所选文本要聚合在单元人文主题下。三个史料写的都是古人治水,三个名著片段写的都是渡水,绘本写的则是去看海,在内容上都与水有关,在主题上都与理想信念有關。正如在“任务一:补写单元导读,理解把握主题”中指出的这种同一性:“本单元的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人与水的关系。”这是单元文本聚合的人文主题线。
(2)所选文本要促进单元语文要素的学习。这是对单元文本形式同一性的要求。我们确定的语文要素是:“学习这个单元,要在熟读精思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关注阅读策略,把握文本特质,并能够从文中反复处、矛盾处发现关键语句,感受文章意蕴。”根据这一要求,我们有意识地选择有“反复处、矛盾处”的文本,来命制落实这一语文要素的试题。这是单元文本组合的语文要素线。
2.同中求异:文本内容和形式的独特性
(1)丰富文本形式。整个单元的文本主要有“史料”、“名著”、绘本故事,纪实和虚构,朴实与风趣,轻松与沉重,文本体裁和风格各异。就“名著”而言,就选入了纪实作品、神魔小说、童话式叙事风格讽刺小说三种特质迥异的文本。选择形式多样的文本,让学生有机会体验文本独特的语言艺术,培养学生丰富的语言感受力。
(2)丰富文本内容。即使同是“史料”,由于所选书籍不同,内容各有侧重。“钱王筑捍海塘”选自《宋史·河渠志》,侧重“河渠”的治理;“古人凿六井引水”选自《钱塘六井记》,侧重记述凿六井引水的事迹;“周忱治理松江”选自《明史·周忱传》,侧重在写人。上表中三个“名著”片段的价值指向也是不同的。就水的文学意蕴来说,“飞夺泸定桥”是现实之水,“唐僧坐法船渡流沙河”和“格列佛游泳渡海”都是想象之水,但三者都有“阻隔”之意。而同是想象之水,在《我想去看海》中又被赋予了理想生活的象征意义。文本内容的丰富,让学生充分感受与水有关的“人”精神世界与审美意蕴的丰富。
组元后的命题单元应该具有“形散神聚”的特征。这里的“神”就是单元双线,单元文本因为“神”而“聚”,成为一个整体;而“形”指的是文本的独特性,包括内容和形式,因为“形散”而丰富。
必须指出的是,虽然命题单元的组元理念与统编教材基本一致,但在具体操作上还须要考虑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的特点。因为相对于教材中的某一单元,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面对的是整个初中阶段的学业考查,所以其单元内容的涵盖面更广,综合性更强,文本之间的关联更有深度。
二、试题的设置:凸显单元学习特质
1.围绕单元双线的试题命制策略
(1)明确双线的命题。统编教材的单元导语一般分为两个部分,分别阐述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单元导语”就是单元学习目标,告诉学生学什么和怎么学,从而引导学生更好地开展单元学习,所以学生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单元命题也是如此,让学生明确单元学习目标。
正因为如此,我们的第一个单元学习任务就是“补写单元导读,理解把握主题”,希望学生通过阅读单元文本,“补写单元导语”,初步把握文本内容,理解单元“人文主题”(“语文要素”已提供),为接下来的单元学习指明方面。
本单元的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人与水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这个单元,要在熟读精思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关注阅读策略,把握文本特质,并能够从文中反复处、矛盾处发现关键语句,感受文章意蕴。
(2)紧扣双线的命题。单元学习的特质是让双线贯穿整个单元并始终引导学生的单元学习,因此,须要紧扣双线命题。
活动二:根据提示,用自己的话补全下面图表。(8分)
三篇文言文都是记述古人治水的,于是我们根据叙事文的“文本特质”,从“治理原因”“治理方式”“治理成果”三个方面抓住“关键语句”“理解文章内容”“感受文章意蕴”。并让学生比较课内的愚公形象,形成对古代治水人智慧和精神的深度理解,从而让学生从“文本内容”,走向“人文主题”。整个试题的设置紧扣了单元语文要素和人文主题。又如:
第5题.请你给绘本《我想去看海》结尾的插图补上一句话,并阐述理由。(5分)
第6题.“单元导读”告诉我们,阅读文本还可以关注矛盾处。请结合《我想去看海》这个文本设计一个问题,并给出答案。(3分)
这里的两个开放性题目,引导学生关注单元的语文要素“从文中反复处、矛盾处发现关键语句,感受文章意蕴”。第5题,儿时的卡梅拉不想睡觉,她“想去看大海”,经过努力,她看到了大海,实现了梦想;现在,卡梅拉的孩子卡梅利多不愿睡觉,想多看一眼“天上亮晶晶的星星”。所以,他的“生活中比睡觉更好玩的事”应该就是想“有颗星星”。这里关注的是“情节的反复处”。第6题,是引导学生发现文本的“矛盾处”,“感受文章意蕴”。
示例1:问题:卡梅拉小时候不想睡觉,渴望看海,成为母亲后为什么催促正在看星星的儿子睡觉?
答案:作者借此表达在追梦的同时,我们也许会忘记初心,渐渐平凡,以此告诉我们应该永葆一颗探索之心(或作者借此表达随着岁月的变迁,身份的转变,人探索世界的想法可能会随之改变)。
基于双线的单元试题命制,我们需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回顾学习目标,不至于走得太远,“忘了初心”,从而保证双线学习的贯通性。
2.运用文本关联的试题命制策略
单元文本组合“形散神聚”的特点,非常适合我们运用文本关联的策略进行单元试题命题,提升单元试题的综合性和思维深度。如上面“活动二”关联了三个古代治水故事,实际上是对古代治水人这一“群像”的精神探究,而愚公形象的引入又与治水人这一“群像”一起成为了认识、利用、改造自然的人类“群像”。又如:
材料二的三个语段都写渡河(海),但人物的渡过方式不同,请任选两个,结合文本特质加以分析。(4分)
我们关联了三个与水有关的名著片段,学生通过归纳、比较、分析、综合等思维活动,既深度理解了“文本特质”与叙事内容的关系,又落实了单元导语“关注阅读策略,把握文本特质”的要求。
最后,我们在整个单元的层面上,以“理想”这一人文主题,关联了三个文言史料中的治水人,绘本《我想去看海》中的卡梅拉,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中的尼摩艇长三个形象,设置了第7试题。
第7题.古人治水是为了理想,卡梅拉去看海是为了理想,尼摩在海底行驶两万里也是为了理想……至此,你对理想也一定有了新的认识,请结合尼摩艇长的经历及自身的感悟阐述这种认识,准备在“我的青春,我的理想”阅读交流会上发言。(温馨提示:发言文稿200字左右即可)(8分)
学生在三个形象的比较评价中,结合自身感悟发表看法,让阅读成果内化。
3.采用读写一体的试题命制策略
统编教材的单元学习一般以阅读为主体,“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并通过写作内化阅读成果,“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攀升”[1],采用的是读写一体的单元设置策略,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力和写作力。单元命题也可以学习这种形式,这里的单元写作也是对前面阅读成果的一种评价方式。这种单元写作命题可以是如统编教材那样以读促写,进行写作方法的迁移,侧重语文要素的内化。
“写作是阅读的自然结果,也是真正思考的开始。”[2]更多的单元写作命题可以是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建立单元学习与时代、社会、自我世界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单元学习的“生活价值”。命题形式上可以是个性化的表达,如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单元学习的感受,侧重人文主题;也可以是用单元所学解决生活世界的问题,比如向特定的对象介绍单元学习的方法,侧重在知识的迁移运用。读写一体的命题是复杂的,有些单元写作命题兼具个性化表达和解决问题,前面提到的第7试题,就是如此。
这一小作文是“任务三:展示活动收获,表达个性理解”的写作任务,是个性化写作任务,是对单元阅读成果的内化,是与学生生活世界密切关联的一次交际活动。“写作力就是思考力。作品的优劣往往取决于作者思考的广度、深度和创意。”[3]学生需要综合单元阅读成果,形成对理想的深度认识,并自觉运用到对尼摩船长理想的评价中,结合尼摩船长的经历,联系个人实际,在比較综合中形成自己对理想的独特见解,从而提升自己“广度、深度和创意”,最终在读写一体中思考和表达自我。
4.渗透学法指导的试题命制策略
“单元是一种学习单位,一个单元就是一个学习事件、一个完整的学习故事”[4],单元学习命题的立足点是学生的“学”。所以,在单元命题中,特别要渗透学法的指导。
(1)单元学法的整体架构。这是在试题版块设计时须要着重考虑的。比如我们的三个版块分别是“任务一:补写单元导读,理解把握主题”,“任务二:研读多样文本,感悟丰富意蕴”,“任务三:展示活动收获,表达个性理解”,体现的就是以单元目标为导向、以文本研读为主体、以写作内化为总结的学习程序,这样的学习程序,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单元学习,形成单元学习的方法。
(2)单元试题的学法渗透。针对前面“活动二”的三个史料,我们设计了一个表格,渗透的就是内容梳理方法。再看第4题:
第4题.同样的内容,变换标点、字词、语序之后,表达的意思和情感会有所不同,请结合下面这个句子作简要分析。(4分)
学生在“做中学”,在做题目的过程中学习品读语言的方法,继而能迁移运用到以后的语文学习中。
“考试命题对学校教育教学具有重要引导作用”[5],单元命题的单元构筑和试题命制与统编教材的单元契合度高,单元学习命题的引入,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依据单元学习的特质进行单元学习,也可以促进教师根据统编教材的单元学习特质开展单元整体教学,落实教材编排理念,促进教学评一致。
参考文献
[1][2][3] 阿德丽安·吉尔.朱永新,王林.阅读力,文学作品的阅读策略[M].岳坤,译.南宁:接力出版社,2017:1.
[4] 崔允漷.如何开展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大单元设计[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9(02):11.
【责任编辑 关燕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