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多媒体技术打造高效课堂

2021-12-10 02:33郭小艳
学校教育研究 2021年19期
关键词:反比例图象函数

郭小艳

摘要:数学的课程特点之一是内容抽象,学生如果失去兴趣,更是感到枯燥无味.因此,考虑如何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做到生动形象,引发深层思考,是数学教学常常思索的问题.

多媒体教学其实古已有之,教师一直在借助文本、声音、图片来进行教学.在我国,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也使人们对课程资源的认识有了新的视角,那就是要丰富课堂教学的资源.而多媒体技术正是以其独特的魅力为课堂教学开辟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多媒体技术集声音、文本、图像、动画、视频等多种功能于一体,构成了一种全新的信息结构方式.原本单调乏味的数学课堂从内容到形式都变得温馨、生动和绚丽多彩;原本枯燥无味的课堂教学变得形象直观,生动有趣;原本常规教学的困难、矛盾、弱点都慢慢地消化与无形.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发掘,创新意识得到激发,思维空间得到拓展,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一、动态展示突出重点 巧妙解决旋转变换

初中数学教学中几何图形的教学较多,给学生的感觉比较抽象,对定理概念的学习、理解更是枯燥乏味.除了一些简单的几何教学可以通过教师的基本描述来解决.对于大多数的几何知识的教学却束手无策.特别是运动变换一类问题,课堂上老师的讲解显得苍白无力.

二 探索代替灌输 优化学习方式 全力突破难点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面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从教学内容、策略、方法、步骤,甚至学生做的练习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这个过程,学习显得枯燥乏味.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认为:如果学习任务对学生来说是太痛苦的话,那么他迟早会放弃.

人教版九下《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这节课一直是我们一线老师非常重视的一节课.

本节课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首先,反比例函数图象和性质,本身就是“数”与“形”的统一体.通过对图象的研究和分析,可以确定函数本身的性质,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其次,在画函数图象的过程中,对k的正负予以区别,体 现了分类的数学思想;从k的取值+6,—6到更多的正值,负值,最后到任意值,体现了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再次,从本节课知识的形成过程来看,由“解析式(确定自变量取值范围)”到“作图(列表、描点、连线)”,再到“性质(观察图象探究性质)”,充分体现了由“数”到“形”,再由“形”到“数”的转化过程,这种函数解析式及性质与函数图象之间的联系,突出体现了两者间的转化对分析解决问题的特殊作用,是转化思想的具体应用.据此,探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至关重要.我们再来看看学生方面情况,学生对于反比例函数图象的学习,仍然处于函数学习的初级阶段,反比例函数 图象由“一支”到“两支”,形态由“直”到“曲”,由“连续”到“间断” ,由与坐标轴“相交”到“无限靠近”,是學生认知上的最大障碍.为突破这一障碍,我用EXCLE表格配合作图解决这一问题.

先运用EXCLE表格描出12个点,体会变化趋势.然后不断地加密点,使点与点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

这样通过EXCLE表格辅之以“点加密”等手段,通过动态的演示,观察相关数值的变化,解决了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中的学习障碍. 还可以指导学生在电脑上进行操作,体验完成.这样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由“一支”到“两支”,形态由“直”到“曲”,由“连续”到“间断” ,由与坐标轴“相交”到“无限靠近”,学生是理解的,不是老师强加给他们的.

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中,有些知识的获得学生感觉很困难,有些地方需要向学生展示过程,但有些不便于操作,有些操作又太浪费时间,有些操作又不太可行……这些情况下,多媒体技术就可以帮我们大忙了.

三、抽象化为具体 引发深层思考

人教版七年级下《平行线的判定》一节,由角之间的关系推理直线之间的关系.孩子们体会不到.我特意在幻灯片上设置了一小段动画,就是“画平行线的过程”.学生反复观看,动手体验.最终大家体会到了,我们是要画平行线,但是操作过程中,我们不是光平移了一条线,本质平移的是同位角.最终得出了“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这一结论.

最后,作为教师不能因为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就把所有传统的教学方式统统放弃,它始终只是优化课堂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适时地发展和应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效率,促进教学理念的变革,让更多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猜你喜欢
反比例图象函数
上期《〈反比例函数〉拓展精练》参考答案
《反比例函数》拓展精练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图象解法
《一次函数》拓展精练
反比例函数相关的隐含结论及其应用
点击图象问题突破图象瓶颈
巧用点的坐标解决反比例问题
关于函数的一些补充知识
直线运动中的几个“另类”图象
高中数学中二次函数应用举隅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