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晓艳
1
彼時,我还是一名初中生。音体美三种特长中,没有一项是不需要付出努力的,但要说最“清苦”的一定非体育生莫属。不管是三伏酷暑,还是三九寒冬,体育生每天5点30分都要雷打不动地出早训,下午放学后和晚自习间隙继续晚训,蛙跳、折返跑、一对一对抗……那时,爸爸工作繁忙,同样有工作的妈妈则负责每天早晚来学校给我送饭和送干净的衣服,虽然忙忙碌碌却也总是将照顾我排在第一位。
早饭通常是肉夹馍配牛奶、包子配八宝粥,晚饭则是用饭盒装的各种炒菜和米饭。妈妈常常站在球场边看完我训练,再忙活着给我收拾好换下的臭汗的衣服,我边吃饭边听妈妈唠叨,直到我把饭菜吃得干干净净后,她才满意地离开学校。
但即便被妈妈这般呵护着,我的学习成绩依然差得一塌糊涂。年级考试我永远排在倒数一百名内,课上老师的提问,我基本无言以对,因为作业完成得不好而被叫去走廊训话的队伍里永远有我的身影,上课调皮捣蛋而被叫家长的名单里也总是有我妈妈的名字。
然而,青春期的叛逆却远不止这些。在无数次与班主任交谈和又一次统考后,我妈妈终于爆发了。
我的统考成绩依然稳定在年级和班级的倒数,我和一众孩子放学后被留在教室等待家长来接,看着其他同学的父母来后都是细心询问、谆谆教诲的模样,我心中的忐忑也舒缓了些。然而事与愿违,当我妈妈走进教室,查看完试卷后,她竟然将试卷狠狠地打在了我的脑袋上,低吼了一句:“你怎么这么笨?”
14岁的我,第一次在众目睽睽下被“羞辱”,内心的叛逆感也在那一刻如洪水猛兽般奔腾而出。年少不懂父母用情之深,我开始用沉默抗拒妈妈的呵护,我故意剩饭,作业本上的字迹更加潦草,课堂上也更爱交头接耳,妈妈被叫来谈话的次数自然也更多。
青春期的我,做了许多叛逆的事,但心中从未有过愧疚感,即便我站在走廊上看见抹泪的妈妈的背影,也是在心中执拗地告诉自己:“笨人,不就应该是这样的吗?”
2
我的叛逆期一直持续了6年。那时,我作为体育生,调皮爱玩,是老师眼中的“问题学生”。全班一共65名学生,课业本就繁重,老师精力有限,为了不影响其他学生的成绩,按照排名,把我的座位安排到了最后一排。我每天不是看小说就是听MP4,我乐在其中,当然也是我自我放弃的一种表现。
如果说,此时的我已经抱着“破罐子破摔”的心态,那么妈妈则是努力想要将碎片重新黏合的人。知道我喜欢看小说,妈妈送了我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英语基础差,妈妈就花钱请课外一对一的辅导老师,从最简单的音标教起;数理化学不通,她就给我报补习班,怕我在外面学到坏习惯,她总会出现在补习班的后门处,翘首探望着我。妈妈希望我更好,我却将这殷切期盼看作是监视。
高三生涯眼见接近尾声,我和球队队友一起奔赴省会济南参加高考体育特长统考,妈妈特地请假一周前去。在陌生的城市中,妈妈找宾馆、找餐厅,给我买补充营养的运动饮料……三天的靠实力,妈妈无微不至地照顾我,我的篮球统考成绩却意料之中地失利了。
之所以说意料之中,是因为我太清楚自己在初中、高中6年练篮球的时间里,并没有用心练习,而是在浑浑噩噩地混日子。
回程的大巴车上,我与妈妈皆沉默不语。尴尬的气氛令我内心极其拧巴。那时,我才真正体会到,曾经我对妈妈的冷漠是那样令人心寒而不安。彼此相邻而坐,内心却有如万水千山阻隔。都说打是亲骂是爱,站在18岁青春期尾巴上的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希望妈妈骂我一顿或打一巴掌。而我也是多年后才明白,当时内心拧巴的那种感觉,其实正是对妈妈的内疚。
3
那一年的盛夏,我是在查询到高考成绩265分之后的惊慌中度过的,这样的分数注定上不了大学,因此我被调剂到曲阜一所私立的职业学校。看着学校里简陋破败的建筑物,我的心中满是不甘,也有了人生第一次思考,我曾花费6年时光,难道就是为了上这所破败的学校吗?我才18岁,往后的人生难道还要继续混下去吗?
站在身后的妈妈看出了我的迟疑,开口道:“回去复读吧,明年再考,爸爸妈妈给你交复读费!”我扭头看着鬓角有些白发的妈妈,很感激她看穿了我的内心,更感激她的支持。
从曲阜回程的大巴车上,我与妈妈并排而坐,亦如当初从济南回家的场景。不同的是,这次妈妈一直在开导我,她说:“世上的事情,没有你能不能做到,只有你想不想做到。”
带着妈妈的这句话和3600元复读费,我弃理从文,走进了复读班的队伍中,和许多不甘心的复读生一起,再次为自己的人生奋力前行。
深知自己的学习基础不好,我便给每一门学科都配上了一本笔记本,正面记重点,反面记试卷错题,睡前温一遍。晚上11点后妈妈回来催我睡觉,为了对得起妈妈的支持和3600元的复读费,我会在妈妈离开后,偷偷开着手电筒躲在被窝里背冗长的历史题。
如果说,从小学到高中,别人家的孩子都是努力了12年,那么我所有的努力和认真则是用在了复读的这一年。而努力也真的有回报,这一年我的高考成绩大幅度提高,我最终被一所本科院校录取。
大学4年,离家千里。早已结束叛逆期的我,长大成熟之余,越发想念我的爸爸妈妈,每晚都要跟他们通电话撒娇才肯作罢。那时,虽然彼此分隔在两座城市,我与爸爸妈妈的心却紧紧贴在了一起。所以大学一毕业,我便回到了家乡,找了份普通的文职工作,守在了父母身边。而当年妈妈送我的那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直摆放在我办公桌的一角,直到加班的那个晚上,我随手一翻,在小说的最后一页发现了手写的一段话:“离你最近的地方,路途最远;最简单的音调,需要最艰苦的练习。孩子,妈妈爱你。”
时光牵引思绪,回忆拨动心弦。我匆匆写完报告,开车回家,一路上内心紧张又激动。我一直是个羞于表达爱的孩子,但那晚我坚定地告诉自己,想说的话就一定要说出口。而那句被我藏在心底多年的话,似乎随着我升学、毕业、工作、柴米油盐这些琐碎的事情而淡化了,所以我只能在心中练习着,一遍又一遍……直到打开家门的那一瞬间,看着爸爸妈妈像往日一样吆喝我快去吃饭的模样,我哽咽着,终于说出了那句藏在心底许多年的话:“爸妈,我爱你们。”
丁一摘自《哲思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