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审稿单看作者科技论文写作
——以《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为例

2021-12-10 02:20:10刘素锦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图表意见稿件

刘素锦,陶 婧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编辑部,湖北 武汉 430071)

科技论文是科学研究成果的主要呈现形式,而广大的科研院所和高校的科研工作者们是科技论文写作的主体,掌握科技论文的写作是必要的技能。目前,关于科技论文写作方面的文章比较多,但是关于岩土工程科技论文写作方面的文章则较少,李广信[1]综合性地从选题和选材、创新性、论文形式、语言和格式等全面的论述了岩土工程科技论文方面的写作,方玉树[2]针对前者的阐述内容作了有效的补充。从编辑部角度来讲,审稿单是最能反映本刊投稿作者写作水平的直接证据,如卢亚霞[3]总结了《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报)》的审稿意见表的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笔者拟从《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审稿单入手,通过分析审稿单中的内容、学术价值、实用价值、概念、数据、公式以及文字图表等勾选项,总结本刊论文作者的写作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供其他科技期刊的作者和编辑参考。

1 审稿意见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以下简称《学报》)是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主办的自然科技期刊,以反映我国岩石力学与工程领域的新成就、新理论、新方法、新经验和新动向、促进我国岩石力学学科发展和岩石工程实践水平的迅速提高为宗旨,报道国家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其他重要项目的研究成果,倡导和鼓励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面向工程实际问题。经过39年的学术质量建设和品牌建设,《学报》在岩土工程领域的影响力和学术地位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核心影响因子和核心总被引频次均排本学科前列,已成为中国岩土工程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学术期刊和交流平台。2005年8月16日《学报》稿件远程处理系统投入使用,作者上传至采编系统中的科技论文,需要通过收稿、初审、二次初审、专家外审、综合意见、总编审定、退修、主编终审等环节才能确定是否最终录用。编辑初审主要是检查资料是否齐全、文件排版格式是否符合要求、重复率是否超过规定、文章是否符合办刊宗旨以及筛选掉一些稿件质量较为低劣的文章。编辑二次初审则对稿件的学术质量进行精细化的审查,筛选掉稿件质量依然无法达到送审要求的稿件。经过两次初审,稿件才能最终进入外审环节。专家外审是对稿件进行小同行学术把关,请作者单位以外的专业审稿人(以下简称审稿人)审稿,旨在进一步保证审稿质量,对稿件做出准确评价,外审审稿意见,是决定稿件能否录用的重要依据,也是进一步提升论文质量的重要环节[4]。主编终审则主要是关注审稿稿件的政治导向和思想倾向,稿件是否违规、栏目是否跟踪热点等[5],同时,对稿件质量再次进行综合性的学术把关,达到论文较高水平的传播和对作者给予启发的目的。

《学报》编辑部为稿件审稿人提供的审稿意见有两部分组成,一个是审稿单,另一个是审稿意见附件(包括具体审稿意见和审改稿),外审专家在审完一份稿件时,需返回审稿单(见表1)和审稿意见附件,审稿单是审理意见的宏观评价,审稿专家可根据自己的评审在表中打勾,给予这篇文章大概的评价,同时,在审稿意见附件中给出具体的修改意见供作者参考。

表1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审稿单

从2020年7月1号至9月2号,《学报》一共收到来稿302篇,通过初审送外审稿件为204篇(初审退稿98篇,退稿率为32.5%),收回完整审稿意见表410份(基本上是一篇文章两个外审,极个别的有3个或4个外审),这里所说的完整审稿意见是指审稿意见单中所有勾选项均作了处理且给出了具体审稿意见附件。本文通过分析这410份完整审稿单,来总结投稿作者的论文写作水平。

2 从审稿单看论文的写作水平

2.1 从表格评价内容看论文写作

审稿专家在审理稿件时,需要根据稿件的具体情况,在评价表格中对各个选项进行勾选,通过统计410份审稿单中的每一个具体勾选项,总结论文写作情况。

(1)论文内容。内容创新的有21份,占比约为5%;有新意的218份,占比约为53%;新意不足、需要提升的有171份,占比约为42%。审稿单中的“文字重复率超15%”一项因为在编辑初审阶段已经由CNKI不端文献检测系统进行了查重,送外审的论文已经经过筛选。论文内容有创新的20份审稿单中,外审专家给予肯定并建议刊用的有11份。从有新意的文章占比为53%可看出,约一半的投稿创新性均不足,只在理论、技术或者试验方法等方面稍有新意,整体上来看投稿的创新性需要提升。

(2)学术价值。论文学术价值高的有16份,占比约为4%;学术价值较高的有164份,占比约为40%,这180份审稿单中,审稿专家给予肯定并建议刊用的有117份,可看出学术价值高和较高的文章的建议录用率为65%。学术价值一般的有201份,占比约为49%;学术价值较差的有21份,占比约为5%;学术价值无的有8份,占比约为2%。

(3)实用意义。论文实用价值高的有25份,占比约为6%,其中,审稿专家给予肯定并建议刊用的有15份,建议录用率约为60%。实用价值较好的有168份,占比约为41%;实用价值一般的有176份,占比约为43%;实用价值较差的有29份,占比约为7%;实用价值无的有12份,占比约为3%。故实用性是一篇文章能否录用的另一个关键因素。

(4)概念。论文概念正确的有98份,占比约为24%,其中,审稿专家给予肯定并建议刊用的有57份,建议录用率约为58%。概念基本正确的有225份,占比约为55%;概念模糊的有78份,占比约为19%;概念错误有的9份,占比约为2%;“笔误”的为0份。

(5)公式。论文公式正确的有123份,占比约为30%,其中,审稿专家给予肯定并建议刊用的有69份,建议录用率约为56%。公式基本正确的有205份,占比约为50%;公式有疑问或交代不清的有78份,占比约为19%;公式错误的有4份,占比约为1%;“笔误”的审稿单为0份,故这里不做评价。

(6)数据。论文数据可靠的有74份,占比约为18%,其中,审稿专家给予肯定并建议刊用的有43份,建议录用率约为58%。数据比较可靠的有213份,占比约为52%;数据有疑问的有122份,占比约为30%;数据错误的有1份,占比约为0%。

(7)文字图表。论文文字图表好的有45份,占比约为11%,其中,审稿专家给予肯定并建议刊用的有20份,建议录用率约为44%。文字图表较好的有176份,占比约为43%;文字图表尚可的有155份,占比约为38%;文字图表模糊不清的有28份,占比约为7%;文字图表差的有6份,占比约为1%。

2.2 从审稿意见看论文写作

审稿专家完成审稿单的勾选后,还需要填写具体的审稿意见,如若需要,还可以在稿件上进行批注,以便于传达给作者具体需要修改的地方以及存在的问题等。通过对410份审稿单中的审稿人具体意见进行分析,从内容、学术价值、实用意义、概念、公式、数据以及文字图表方面,总结出论文写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内容。内容是文章所包含的实质性事物,是科技论文写作的关键,内容应真实可信,重点突出,主要存在的问题有:试验性的论文过于常规,试验方法和结论无新意;综述类文章内容不够全面,或者仅限于国内,或者文献过于老旧,或者仅是罗列已有的研究成果,提炼不完整;工程类的文章,或者仅局限于现场试验,或者仅采用商用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学术价值不高。

(2)学术价值。创新是一篇文章的灵魂所在,主要存在的问题有:新观点、新概念、新方法、新理论缺乏,开拓新、创新性的成果过少。从学术价值方面判定为价值高和较高的稿件的录用率来看,这个方面较好的文章录用的概率也是较高,故建议作者尽量写作创新性高的稿件。

(3)实用意义。实用意义是一篇论文撰写和刊出的核心,它决定了论文的质量以及传播时间,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常规性实验千篇一律,没有新意,读者的借鉴价值不高;工程技术类文章的手段只仅适用于本工程;数值模拟类文章的结果往往经不起工程实践的论证和检验。

(4)概念、公式和数据。这部分是一篇论文的骨架,概念正确、公式清晰、数据可靠才能支持起一篇文章的灵魂。存在的问题有:概念不清晰或者概念互相混搅;公式是否引用自前人还是原创性的;数据来源不明或者太少不足以说明问题,数据不正确,存在伪造的可能等。

(5)文字图表。这部分是一篇文章的形象。本刊官网上已有论文模板,里面详细的规定了文章的排版格式及写作要求,但仍有很多作者完全根据自己的感觉走,在投稿之前对《学报》的投稿要求不闻不问,不看不修,造成编辑部初审人员和外审专家对论文印象不佳,影响了论文的观感,导致了较低的录用率。

3 结论和建议

科技论文写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很多,本文仅从外审环节的审稿单出发,梳理并分析了投稿论文写作的现状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结论和建议如下:(1) 作者开始写作前,应谨慎调研和思考所写作文章的内容,是否有创新或有新意,较之前的同类文章具备哪一些异同,该创新点或者新意是否具有较大程度的理论水平的提高。不难看出:一篇论文能否录用,创新是关键,被外审专家判定可以录用的稿件,或者是理论上创新,或者是技术上创新,或者是方法上创新,或者是内容全面且剖析深刻。(2) 从文章的细节来说,概念正确、公式合理、数据准确、图表文字精炼是文章的骨架和支撑,所以对于作者来说,除了要注重论文内容、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也要多浏览一下编辑部投稿的格式要求,尽量做到内容新颖、格式正确,以达到录用、刊发和传播的目的。

猜你喜欢
图表意见稿件
录用稿件补充说明
评“小创”,送好礼
没有反对意见
评“小创”,送好礼
双周图表
足球周刊(2016年14期)2016-11-02 10:54:56
双周图表
足球周刊(2016年15期)2016-11-02 10:54:16
双周图表
足球周刊(2016年10期)2016-10-08 18:30:55
图表
世界博览(2016年16期)2016-09-27 18:25:26
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Visitor Professor Donald Grierson*
本刊欢迎下列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