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伊念
(江汉大学 期刊社,湖北 武汉 430056)
《江汉学术》是江汉大学主办的人文社科综合性学术期刊,创刊于1982年,双月出版,由《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3年更名而来。内容涉及政治学、经济学、法学、文学、史学、哲学、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学科。现有教育部名栏“现当代诗学研究”,地方高校学报名栏“法治中国建设的新视域与新话语”,特色栏目“艺术史论新视野”等。
《江汉学术》2016—2020年5年时间共出刊30期,发表论文456篇。本文以这456篇学术论文为统计对象,利用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对《江汉学术》2016—2020年的全部刊载论文进行统计分析,包括各年度发文量、各学科载文量、论文下载频次、论文引用频次、关键词、发文机构等,以期为《江汉学术》以后的办刊方向、重点发文学科、影响因子提升、核心作者群建设等提供导向[1]。
本文利用CNKI数据库的高级检索功能,在“文献来源”处输入“江汉学术”,“发表时间”选择“2016年到2020年”,检索出488条结果,剔除消息、报道,以及网络提前出版的2021年少量文章,共锁定456篇学术论文作为研究对象。将检索结果456篇文章的相关信息(篇名、作者、单位、下载量、被引量、年期、关键词、学科等)导入Excel表,按需求进行筛选、提取、统计分析,讨论相关情况[2]。检索日期为2021年4月21日。
载文量常被用作衡量学术期刊吸收和传递信息能力的主要指标,也往往被作为遴选核心期刊的基本指标之一[1]。《江汉学术》2016—2020年5年间共刊载学术论文456篇,期刊年度载文量分别为:2016年97篇、2017年98篇、2018年95篇、2019年88篇、2020年78篇,呈现出逐年略下降的趋势。2016—2018年度发文量相对稳定,保持在将近100篇。拐点出现在2018年,之后下降幅度愈加明显。
《江汉学术》是人文社科类综合性学术期刊,文史哲、政经法等均有涉猎。梳理2016—2020年主要发文类别,发文量最多的学科方向是经济和文学,计94篇和93篇,分别占比20.6%和20.4%;最少的是心理学,只有3篇,占比0.7%。由表1可以看出,经济、文学、法律是《江汉学术》的发文主力,共占据总发文量的半壁江山。哲学、管理、社会、语言学、教育也占据相当份额,不容忽视。历史、政治、艺术构成发文量的第三梯队,同样是重要组成部分。最后为文化、马克思主义、新闻与传播。其余学科领域发文很少,可以忽略。
表1 2016—2020年《江汉学术》各学科方向发文量统计
如果从各学科发文的年际变化来看(图1),5年间《江汉学术》主要发文学科中,经济、文学、法律都保持较高位,且各年度相对平均。文学稿件2016年发文量最大,法律稿件量2020年有较大幅度下降。哲学、管理、社会、语言学稿件都保持中等发文量,各年度变化不大;教育类稿件在2017、2018年显示出集中刊发现象;文化类稿件在2020年有一个小爆发。政治载文量逐年上升,艺术载文量逐年下降。
图1 《江汉学术》2016—2020年各主要学科年度发文量
《江汉学术》2016—2020年共刊发学术论文456篇,所有论文都被下载,总下载次数167 369,篇均下载数367.03次。截至2021年4月21日,一篇社会学文章收获最高下载量,达到2 103次,一篇现当代诗学文章下载量排名最低,只有27次。下载量大于1 000的论文有21篇,主要是政经法社类文章。统计下载量排名前100的刊文情况(表2),其总下载量80 140,学科分布集中在经济、管理、社会、法律、政治、教育、语言学、历史等,和学科发文量排名基本一致。不同之处体现在文学类文章的下载量,在下载量前100的论文中,文学类文章排名比较靠后。经济学稿件最多(29篇),总下载量达到23 223;排名第二的是管理类文章(19篇,总下载量14 859);紧随其后的是社会学论文(17篇,总下载量14 520);法律类文章位列第四,有12篇,总下载量有9 626;政治类论文排名第五,也达到了11篇,总下载量8 628。
表2 2016—2020年《江汉学术》下载量前100名学科分布
论文的下载量和被引频次可以较大程度体现期刊的学术影响力与质量。从文献计量学角度看,论文的引用一般具有一定滞后性,随着时间的累积,文章被引频次逐渐增加[3]。截至2021年4月21日,456篇学术论文总被引频次1 545,篇均被引频次3.4。中南民族大学刘占勇博士的《精准扶贫思想内涵特征及对扶贫实践的启示》为单篇最高被引论文,达71次。单篇被引频次大于等于5的有105篇,占比23.0%。参照《江汉学术》实际情况和刊物地位,可以称之为高被引论文。
梳理高被引论文各年份发文情况(图2),可知2016年有28篇,2017年有31篇,2018年有26篇,2019年有16篇,2020年有4篇。逐年递减,符合论文引用的滞后性,年份越近,被引用量越少。
图2 《江汉学术》2016—2020年高被引论文年份分布
在高被引论文中,选取排名前25位(有频次并列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表3)。25篇高被引论文最高被引频次71,最低被引频次12,篇均被引频次19,被引频次总数475,占总高被引频次30.7%。其中经济类文章数量最多(7篇),其次是法律类(6篇),再次是管理类(4篇),和下载量学科排名基本一致。
表3 《江汉学术》2016—2020年前25篇高被引论文
截至2021年4月21日,《江汉学术》2016-2020年发表的456篇论文中有101篇没有被引用。从图3可以看出,零被引论文集中分布在文学、哲学、经济、法律、社会学和语言学,以文学类文章为最多。这说明文史哲类人文基础学科关注度相对较低,社会影响力相对较弱;经济、法律、社会学等社科类文章零被引,可能与发文量较大、选题不够热有关。
图3 《江汉学术》2016—2020年零被引论文学科领域分布
关键词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文章是否能被搜索到,“能够体现文章所要表达的核心主题和主要思想”[4]。分析《江汉学术》2016-2020年105篇高被引论文的关键词,可以发现近五年来出现频率最高的关键词,主要有“社会治理”“养老服务”“司法管理”“文化产业”“政府职能”“刑事诉讼”“开放创新”等(图4)。体现出高被引论文关注度高,内容紧贴社会热点,积极回应学界关切。
图4 《江汉学术》2016—2020年高被引论文关键词分布
统计105篇高被引论文的发文机构,大专院校占绝大多数,占比94.2%。发文最多的高校是华东政法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都发了5篇,其次是江汉大学,有4篇。高被引论文中还有两篇来自海外的投稿,分别是美国杜克大学和美国新泽西学院。选取发文量前21的机构,观察它们的地域分布(图5),武汉市占绝对主力,占全部发文机构数量的38.1%,其次是北京,占全部发文机构数量的19%。
图5 《江汉学术》2016—2020年高被引论文发文量前21的发文机构地域分布
一是,与降低发文数量相比,提高论文质量才是提升影响因子的根本之道。《江汉学术》5年来,发文数量逐年减少,这符合期刊评价注重影响因子的趋势,有利于影响因子的提升,并且也得到了映证——《江汉学术》近五年影响因子稳步提升,复合影响因子由2016年的0.571上升到2020年的0.969;综合影响因子由2016年的0.263提升到2020年的0.624,各项计量数据逐年向好。但是,《江汉学术》在发文的学科分布方面,没有特别明显的优势,各学科发文数量较为平均。摊子铺得很大,却缺乏拳头产品。如果一味减少发文量,会导致可引用论文偏少,再加上文章质量不够好,更加不利于提升影响因子。因此,在发文方面需要集中火力,形成特色,在某一学科领域“冒尖”。
二是,在持续强化优势学科的同时,要注意补齐短板领域。下载频次具有更强的时效性,每天都在变化,其反映了上网论文的扩散速度,是期刊传播效率的一个新指标[5]。《江汉学术》高下载量文章学科分布集中在经济、管理、社会、法律、政治、教育等,说明这些学科领域关注度高,传播力强,扩散速度快。但也要注意,并不是所有的下载都会被引用。在下载量前100的文章中,有6篇为零引用。经济3篇,法律、社会、哲学各1篇。后续一方面需加强政经法社管的发文量,另一方面更要提升其发文质量。
三是,论文选题要关注社会热点,积极回应社会关切。高被引论文中,经济类文章数量最多,其次是法律类,再次是管理类,和下载量学科排名基本一致。考察高被引论文的高频次关键词,可以发现全部都和社会热点保持一致,理论观照现实是必然的选择。
四是,人文基础学科关注度偏低,亟待创新突破。可以发现零被引论文,下载量也相对较少,且集中在文史哲等人文基础学科。增加刊发这些学科的宏大选题或综述类文章,或是传统和新兴学科的交叉文章,就显得迫在眉睫,从而提高引用频次。
五是,“走出去”广泛征集好稿,才能持续提升论文引用率和期刊影响力。高被引论文发文机构出现地域分布不均现象,主要集中在武汉、北京地区。武汉的高校中,江汉大学“内稿”相对较多。以后需要多“走出去”,跳出所在地域,强化对其他地区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辐射,挖掘建立自己的核心作者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