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韩国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比较研究*

2021-12-10 01:38柯雁容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课程目标课程标准韩国

柯雁容,刘 乐

(1.哈尔滨体育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6;2.石家庄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35;3.又石大学,韩国 全罗北道 565-701)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通过以中国《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与韩国《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课程修订标准(2015年-74号-附则11)》中,基础体育课程改革具体内容为研究对象。其中中国《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于2012年秋季开始全面施行。韩国《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课程修订标准(2015年-74号-附则11)》于2017年至2020年,在义务教育各个阶段逐步推行[1],见表1。

表1 中韩体育课程改革基本情况对照表

1.2 研究方法

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对中国和韩国的基础教育阶段体育教育课程的改革情况进行分析,其中包括修订背景、改革性质、教学目标和阶段目标等方面。通过比较研究法,对中国和韩国基础教育阶段的体育课程改革内容的异同进行比较分析,并得出相关结论。具体分别在体育教学内容的编排、体育课程的教授、学习与评价等三方面进行阐述和对比研究。

2 体育课程标准修订内容概要

2.1 修订背景

2.1.1 中国基础教育体育课程修订背景

2001年,中国进行了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经过十余年实践探索和不断发展,教育课程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果[2]。比如建立了田径课程体系,这一课程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时代精神,体现出素质教育理念下的基础教育体育改革。这一课程标准覆盖小学、初中义务教育阶段,得到了广大师生的支持。

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契机,国务院为鼓励青少年参加体育运动,增强青少年身体健康,加强青少年体质健康,出台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国家通过制订相关文件对中国学校体育和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目标提出了具体要求。根据中央第七号文件的要求,教育部认真听取各省市、直辖市的意见,重新组织专家进行交流研讨[3]。对体育课程标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不断的整合与优化。通过多年的反复探索、修改、编辑,全新的“体育课程标准“于2011年正式颁布。这意味着中国义务教育体育课程的改革发展进入崭新阶段[4]。

2.1.2 韩国基础教育体育课程修订背景

韩国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课程修订改革,最大的特点是从过去以教师为中心向现在以学生活动为中心转变。同时提出了转换新的教授、学习和评价方法,以适应当今社会对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新要求[5]。通过优化现行的分科制度,改善知识偏科现象,小学、初中教育明确将课程和高考制度联系起来统一进行改革[6]。最新版修订教育课程由现行教育课程(于2009年修订)以追求健全人格为基础,为了满足信息化时代社会所要求的核心能力,提出了培养“创意融合型人才”的具体目标。自此,韩国基础教育阶段开展由“以知识为主的背诵式教育”向“幸福教育”转变的全新教育模式。

2.1.3 中国和韩国的修订背景比较

2.1.3.1 中国和韩国修订背景的共同点

中国修订的“体育课程标准”和韩国修订的“体育与教育课程”皆出台于两国政治、经济、文化飞速发展的时期。同时,世界大环境和时代大背景下新的社会问题急需通过教育的方式来解决,原有的教育课程标准或体育课程设置无法满足现有情况的要求[7]。

2.1.3.2 中国和韩国修订背景的区别

根据调查,中国在2011版“体育课程标准”实施前,学生的身体素质持续下降,相关部门为解决学生体力低下问题提出各种方案。而韩国通过2009年修订的“体育与教育课程”的实施,学生身体素质相较之前虽然有一定程度的提升,但从体育学习方面而言,学生们的兴趣程度和行为模式还是以知识背诵为主的应试教育,还在寻求更大维度的变革,比如寻求转变为学习享受的教育方式[8]。

2.2 中韩体育与教育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性质

2.2.1 中国体育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性质

中国“体育课程标准”是国家整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初中)的体育和健康过程的指导性文件。文件明确规定了相关的目标、内容和评价指标等,国家对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体育领域应达到的水平能力做出基本要求[9]。中国“体育课程标准”中的《体育与教育课程管理与评价》是体育课程管理与评价的基础,是教材编撰与教授、学习与评价的基础。教师和学生通过具体的要求与评价指标,对体育课程进行反馈。

2.2.2 韩国体育与教育课程共同教育阶段的性质

韩国又将义务教育阶段称为共同教育阶段。其中,体育课程是把学生身体活动作为教育的本质和教育的工具进行灵活运用。可以说这是将“体育”与其他教学区别开来的核心要素。体育教育可以增进学生身心健康,通过体育运动中的基本动作、技术技能、战术培养等方面,起到改善礼仪形态和内在态度的综合能力的作用。教学实践过程则是通过对固有学习过程的推进,帮助学生了解自己与世界之间的动态关系,培养良好的品质和社会适应性,从而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人生态度以及价值观。在体育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创造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多方面能力[10]。

2.3 中国体育教学目标

2.3.1 坚持“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体育和健康课程是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将知识、智力、思维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构建的课程目标和课程体系。通过对体育专业特点的运用,融合学生健康成长相关知识,进行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授与学习。让学生了解运动技能、增强体质,逐步提高健康水平,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此外,促进学生身心协调从而全面发展是关于体育和健康的基本要求[11]。

2.3.2 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意识和习惯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主要是通过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领域的具体要求来制定。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平衡紧张学习与快乐生活之间的关系,增强学生参与体验运动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体育与健康的动机,对学生进行正确体育价值观和责任感的塑造。此外,注重培养学生的精神意志力和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和习惯。

2.3.3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理解体育与健康观念

体育与健康课程非常重视学生的科学发展。从课程设置到学习评价,都旨在促进学生身心不断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主导教学,发挥指引作用。在指导学习过程中应当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培养学生主导学习、协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同时促进学生对体育和健康学习方法的理解并最终享受体育和健康学习的探索过程。

2.3.4 关注地区差异和个人差异,力争惠及每名学生

各地区及学校的体育和健康课程在满足国家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各地区、学校和学生之间存在较大的体育教育水平和方式差异。各地区和学校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将遵循区域内教学资源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使用,最大程度上有效地利用教学资源、学习方法和评价手段。尽力为每名学生提供乐于接受的基础体育和健康教育。同时,强调学生自我内驱力,进而推动体育课程的不断提高和自我促进的渐进发展模式。

2.4 韩国体育教学目标

2.4.1 教学目的

体育教学目标是教育课程总论中提出的总体目标,包括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知识信息处理能力、审美能力、创意思维能力、共情能力与沟通能力等[12]。

2.4.2 能力培养

“健康管理能力”是对社会、环境健康和个人的身体、精神健康进行的管理能力;“身体修炼能力”是在理解自己的身体水平的基础上,通过持续积极的努力达到目标的能力;“比赛执行能力”是以运动、游戏等竞技比赛为基础的,在竞争中实施适当的战略和战术,达到个人或共同的目标所展现出来的能力;“身体表达能力”是通过身体活动,积极地表达内心的感情、想法和共情的能力。

2.5 中韩体育与教育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目标

课程目标是指课程设计和开发过程中,课程本身应实现的具体要求。课程目标对适度水平的学生在品德、智力、修养、体能等领域的发展有着相应的标准要求。课程目标对课程内容具有指导性,具体体现在课程目标渗透到课程设计和课程实施的各个阶段。课程目标是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在课程中的具体表现[13]。

2.5.1中国的体育教育课程目标

2.5.1.1 中国“体育课程标准”的目标体系

中国“体育课程标准”建立了体育与健康的目标体系,即课程目标和阶段性学习目标等,使体育与教育课程对学生的要求更加具体和明确。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使学生的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全面发展。 课程目标体系在课程论和系统论的指导下,坚持“健康第一”的思想指导,对体育教育课程总目标进行分析,各要素相互之间形成横向贯通,纵向渐进的目标群。体育教育课程目标群纵横交错,形成了一个系统的目标网。体育与教育课程目标体系由横向体育与教育课程各领域的目标群构成。2011年版《课程标准》将学习目标分为运动参与目标、运动功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目标等4个领域的目标。运动参与、运动功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等领域课程的下位目标是成为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各个目标主要通过身体练习的过程来实现。目前正在实施的体育与教育课程目标体系由纵向的水平目标群组成。

2.5.1.2 中国“体育课程标准”的目标

课程目标主要是运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层面的目标设定。 通过课程学习,让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方法,增加体能训练,学会学习与锻炼,发展体育与健康的实践与创新能力。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培养体育锻炼的习惯,养成良好的人格品质、合作和交往能力,培养自觉保持健康的意识,积极进取的品格,形成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14]。

2.5.1.3 中国“课程标准”的具体目标

在课程目标(总目标)下,又设置了分层次的学习目标。体育教育课程水平学习目标以学生身心发育特点和领域目标要求为基础,将小学到初中的9个年级分为4个学习水平(参见图1)。即水平1(为1~2年级)、水平2(为3~4年级)、水平3(为5~6年级)、水平4(为7~9年级)。

图1 中国体育课程标准水平分级

2.5.2 韩国体育课程目标的确立

韩国在第四次教育课程改革(1981年-1987年)中,首次创新地编撰并在小学1~2年级开始启用“综合教育课程”。即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在各学科不同要求的基础上,将课程内容相近且教学活动相似的相关课程编制为“综合教育课程”,统一进行授课。随后的第五次教育课程(1988年~1996年)改革,把体育、美术、音乐合并为“快乐生活”课程(参见图2)。韩国小学1至2年级的体育课程被整合在音乐、体育、美术的综合教材中。因此,在教育课程修订中,体育与教育课程的教育目标、内容、教授、学习方法、评价等方面,都是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设置的[15]。

图2 韩国小学1、2年级“快乐生活”课程构成

3 结论

3.1 中韩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的共同点

通过对课程内容设置和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相关比较研究,发现两国在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中存在以下共同点:

第一,以体育课程的目标设置来看,通过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以促进学生健康为目的的基础课程。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体力水平,培养体育运动兴趣,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态度,做为基础体育课程的目标;第二,从体育课程的性质来看,基础体育课程都是突出体育课程的基础性;第三,从体育课程的内容设置来看:虽然教学要求和教学时间等方面有所不同,但都是以基本的运动技能和体育基础知识为主要内容,进行授课和教学活动。

3.2 中韩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的不同点

第一,从体育课程的性质来看,韩国体育课程评价将体育课程与人性相互联系起来,通过体育课程将特色教育与特色学校相互联系起来,并使二者有机结合;第二,从课程体系的设置来看,韩国体育课程内容的最大特点是各个体育活动领域是从小学到初中通过一脉相承,确保了教育内容的连续性,同时克服各年级在教育内容上的重复性。中国对学习领域和目标只是做了大致的规定和建议,对教育内容和要求并未做出具体规定,各地区和学校的师生,拥有较大选择空间;第三,从课程评价来看,韩国的体育课程评价一方面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自主权与责任感的体现,并且在多元化的全面评价过程中,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评价的过程和结果的人性化与科学化。中国的课程标准是由学生的体能、知识、技能和学习态度为主要内容,将情感表达与合作精神纳入学习成绩的评价范围,让学生主动参与评价过程,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猜你喜欢
课程目标课程标准韩国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权威出版
韩国“第一步”
《计算方法》课程的“面向产出”评价改革实践
聚焦韩国大选
课程目标来源理论的批判与重建:从“小三源”论走向“大四源”论
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课程目标达成度定量评价研究
——以信号与系统课程为例
一种将课程目标关联到毕业要求的评估方法
关于开辟版块答疑解惑的通知
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怎样教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