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 鑫/Qiao Xin
晋祠(图1)坐落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南郊,是一处祭祀晋国始封诸侯姬虞的祠堂。西南方向有悬瓮山,晋水所出流入晋祠。史载这里生态:“夫百神诸灵,以天地为乡,以山川为家。”[1]27祠内风景秀丽,古建园林分布错落有致。晋祠命名历经变迁:“北齐天统五年诏改晋祠为大崇皇寺,唐复名晋祠,宋代熙宁年间改为惠远祠,明洪武四年改名唐叔虞祠。明代顺五年再复晋祠,沿用至今。”[2]晋祠建筑主要集中在中轴线(水镜台、会仙桥、金人台、献殿、圣母殿)附近。现今以圣母殿为中心的晋祠规模形成于北宋天圣年间,后又经历代修整。
图1 晋祠全景图
关帝庙原名“昊天神祠”,由三清洞、关帝祠、玉皇阁三部分组成。它位于唐叔虞祠的东侧,以供玉皇大帝为主,是晋祠最大的道教寺观。因玉帝全称“昊天金阙至尊玉皇大帝”,故名昊天神祠。昊天神祠坐北朝南,整体规模较宏大。祠分前后两院,系清乾隆六十年(1795)扩建(图2)。前院正殿为关帝祠,里面供奉着关羽的雕塑。关公身穿黄金蟒袍,头戴黄金帝王冠,脸呈金色,一副尊贵之相。四周是一幅幅关于关羽生平故事的连环画(图3)。
图2 关帝庙建筑平面图
图3 关帝庙北壁全景图
关于关帝庙大殿名称发生改变最早记载于《宋真宗宝录》:“大中祥符七年九月上玉皇圣号,至天僖元年正月辛丑朔又上圣号,曰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昊天至尊玉皇大天帝。”[1]38
现存《重修玉皇阁、三清洞、关帝庙书名碑记》中这样写道:“凡事之与发必有其时,而人之能与不能与焉!先是乾隆癸巳间,里人杨给谏公以唐明叔为晋源主神,方伯朱公倡其义,邑宰周君宽督役于庚寅岁(乾隆三十五年)已重新之。而关帝庙在左,玉皇庙、三清殿居右,目就倾圮,新旧相形之下较为减色。慨然合于□□之举,规模已定,而事终不果。非不能也,时未至也。越二十有二年,而岁在乙卯(乾隆六十年),公议于帝庙之旧址,展后一丈七尺有奇,仿文昌宫之下洞上阁,尤阔大之,移祀玉皇于上,三清于下,左右配以厢洞各三间,而加亭阁于其上,改殿基二丈有奇。”
从重修的碑记当中可以读出,关帝庙所在的昊天神祠在乾隆六十年(1795)有过较大规模的改动:仿当时文昌阁的建筑形制,移玉皇阁在上,三清在下。三清的神明有着明确的排序,即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关帝庙成为晋祠最大的道教寺观后,关羽的神权性质发生转变,已作为道教的保护神与宣传者而存在。现昊天神祠分前后两院,两院四座配殿已成为陈列室与展览室。
总的来说,关帝庙建造于何时并不清楚,但在乾隆六十年(1795)进行了大规模的翻修,形成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样貌。
关帝殿内外的壁画共有两处。殿外北壁所绘大幅“天龙山”图卷,高约2.5米,长约9米,为粉底墨笔山水画,距今大约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因画露于殿外,长期经受外部环境的考验,大部分已经模糊不清,依稀可辨出远方的山水,近处的楼屋小溪,但西北角上部书写的“天龙山”三字仍十分清楚。据刘大鹏《晋祠志》所载,此画为清乾隆、嘉庆年间杨容所绘。[3]依据杨容所撰《重修玉皇阁、三清洞、关帝庙书名碑记》,此次重修时间始于乾隆六十年(1795),完工于嘉庆六年(1801)。
关帝庙门前的匾额“如天之平”,是由“镇江府丹阳县虎臣韩宝授在咸丰岁次辛酉清和月之中浣敬立”。“如天之平”,这是称赞关羽最为贴切的话语。前院正殿为关帝祠,神龛内奉祀着一尊身材高大、凝神端坐的关帝像。山西解州关帝庙是中国境内关帝庙中最大的庙宇,其中的关公像和其他各地关帝庙中的关公像一样都是红脸,身材也并不算十分高大。唯晋祠关帝庙中的关帝像身材高大魁梧,身着黄色蟒袍,脸呈金色。两壁是一幅幅关羽故事的连环画,情节生动,关羽英勇无畏的神情跃然壁上。建安五年(200),因曹操赞赏关羽的忠义,极力推荐,关羽被汉献帝封为“汉寿亭侯”,宋哲宗绍兴三年(1133)被封为“显烈王”,之后更是备受推崇。明清时期,明神宗特封关羽“神威镇远天尊关帝圣君”等称号。
关帝殿内东西两壁及北壁均绘制着关羽的生平故事,由“桃园三结义”“上马金,下马银”“过五关斩六将”等生动画面构成,是我国早期连环画的雏形(图4—图7及其附表)。每壁分开排列,分上中下三层。画面不施界格,用山石、树木、建筑等分割布局。每幅画面标明主题,且主题突出。以下重点对此处壁画的内容、识读顺序、绘画风格及对周边村庄关帝庙壁画的影响等进行阐述。
图4 关帝庙东壁壁画内容
图7 关帝庙北壁神龛西侧壁画内容
晋祠关帝庙壁画中除了四个标有空框外,其余都有榜题描述画面内容。这些壁画按照观者的观看顺序进行排列(表1)。
整个壁画从“诛凶”开始,描绘了在一个凉亭内,关羽将一男子打翻在地,一手抓住坏人的左臂,右臂高举,手握长剑,欲砍杀此男子的情节。关羽身后,一人惊恐逃走,另两人亦受惊逃跑。壁画充分彰显出关羽嫉恶如仇、为民除害的性格。
关于关帝殿壁画的绘制年代在早期时有争议。张德一、杨连锁在《晋祠揽胜》中称:“昊天神祠的两壁及后墙上绘桃园结义、水淹七军等八十幅关帝故事图,传为明代作品。”[4]但“传为明代作品”的观点说服力不足。后来柴泽俊在测量关帝庙壁画尺寸时发现了壁画两侧的题记,从而确定了其绘制年代。题记记载:“大清乾隆六十年(1795)岁次乙卯三月二十二日卯时上梁阁镇重修……”此画东西两壁前段均留有年款题记。东壁题:“嘉庆四年岁次乙未六年仲伏日太溪杨容写。”西壁题:“嘉庆乙未七月十日里人杨容谨写。”[5]笔者在晋祠关帝庙考察时未明确找到年款题记,但从壁画的场景与主要人物的描绘可以推断其创作年代大约在明清时期。
关帝庙壁画所依据的文本《三国演义》,在明清时期有着多种版本的流传。中国学者张颖、陈速认为:“《三国演义》的现存版本,可分为三大系统,一是《三国志通俗演义》系统,嘉靖本、周曰校本、夏振宇本属之;二是《三国志传》系统,余氏双峰堂本、朱鼎臣本、乔山堂本、联辉堂本、雄飞馆《英雄谱》本属之;三是《三国志演义》,毛宗岗本属之。”[6]这表明罗贯中最初依据《三国志平话》写的一部历史小说,在之后出现了多种版本的流传。自清初以来,由于毛纶、毛宗岗父子修改过的《三国演义》广泛流传,罗氏原本的《三国志通俗演义》反而受到较少关注。笔者推测晋祠关帝庙这组壁画出自《三国志通俗演义》系统,书林周曰校刊版本的可能性和占比更大,但这并不妨碍画家在制作壁画时使用多版本的可能性,其主要原因如下:
1.第21幅《待旦》,画面描述的是关羽投降后,曹操为了试探关羽的人品,故意让他们叔嫂同居一间房,看他是否有乱伦之举。二位夫人在屋内对话,关羽在屋外秉烛夜读,通宵达旦;城门紧闭,三个士兵在墙外守卫,窥伺动静。曹操自此更加尊敬关羽。这个故事在《三国志通俗演义》(明弘治本)中描述为:“关羽分一宅为两院,内门外拨老军十人以守之,关羽自居外宅。”这段话提到了关羽自居外宅,并没有提到通宵达旦夜读。在毛氏《三国演义》版本中对这件事的描述为:“于路安歇驿馆,操欲乱其君臣之礼,使关公与二嫂共处一室。关公乃秉烛立于户外,自夜达旦,毫无倦色。”书林周曰校刊版本的《三国志通俗演义》在描述到关羽自居外宅后另外加了考证的一小段话:“《三国志·关羽本传》:羽战败下邳,与昭烈之后俱为曹操所虏。操欲乱其君臣之义,使后与羽共居一室。羽避嫌疑,执烛达旦,以至天明。”虽然后面两个版本都提到这个故事,但显然书林周曰校刊版本的《三国志通俗演义》出版日期早于毛氏版本,对这个事情的描述也更为详细。如果这一点只能是作为一个参考,那么接下来更加确定此壁画更多的参考来自书林周曰校刊版本的《三国志通俗演义》。
图5 关帝庙西壁壁画内容
?
2.第22幅《封侯》三个版本都对这个情节进行了描绘,即“援引关公朝见献帝,帝命为偏将军”。第23幅《下马金》和第24幅《上马银》在《三国志通俗演义》(明弘治本)中这样描述:“上马一提金,下马一提银。”毛氏《三国演义》并没有提到这句内容。书林周曰校刊版本的《三国志通俗演义》对这两个细节都提到了,所以其作为壁画的文本参考更为全面。
3.关帝庙壁画的排列顺序,与流传最广的《三国演义》毛氏版本相比较略有出入。如第13幅《论英雄》画面表现的是什么时期的论英雄?如果是曹操招各个英雄青梅煮酒论英雄的话,则它应该安排在第18幅《聚义》内容之后。另外,过五关斩六将,首先斩的是孔秀,其次是卞喜、秦琪等,而不是壁画上的顺序。
《三国演义》的明代插图有两种重要版本:第一种是明代建阳刊《三国志演义》上图下文的狭小型插图;第二种是南京(金陵)刊行的周曰校本系统,如《新刊正古本大字音释〈三国志通俗演义〉》《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等。
书林周曰校刊版本《三国志通俗演义》中有关关羽的插图十分丰富,采用线描的方式,将人物、风景、动物都描绘得栩栩如生;构图安排合理,与小说的描述吻合度高,每个章节的标题及描写均突出人物与故事情节。现将晋祠关帝庙壁画与相关文本插图进行比较:
1.画面内容与艺术表现
关帝庙壁画内容丰富,人物设色鲜明。为了画面的连贯性,以树木、山石作为每幅画面的隔断。人物动态和插图描绘很相似,场景分布也十分雷同。如图8的晋祠关帝庙壁画第三幅《结义》。无论是《三国演义》各个版本还是《三国志》,关于“桃园三结义”的故事内容大多配以插图。如图9、图10,以刘备、关羽、张飞为主要人物,背景为桃树林,又有乌牛白马、祭品等等。晋祠关帝庙壁画将这一画面描绘得更加细致,不同于其他插本绘画只注重结拜人物。壁画中的背景是一大片桃林,桃花用沥粉技法画出。中间案台上面摆香案,牌位字迹清楚,就连屏风上的风景画都浓淡适宜,场面简洁威严。如图11,不同版本的“张辽劝关羽”构图形式都趋向固定。关羽正襟危坐于右上方,一手捋胡须,陷入思考,神情凝重。张辽在左下方双手作揖,恳切地劝说关羽与其一同谋事。在晋祠关帝庙壁画(图12)中,背景将大军幕帘改为松树山林,尽显幽静阔达之意。
图8 晋祠关帝庙壁画《结义》
图9 《祭天地,桃园结义》,新刊正古本大字音释《三国志通俗演义》插图
图10 《祭天地,桃园结义》,《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插图
图11 《张辽义说关云长》,新刊正古本大字音释《三国志通俗演义》
图12 晋祠关帝庙壁画《约三事》
2.构图形式的比较
晋祠关帝庙壁画中的房屋、人物大部分呈正面面向观众的形式。图13是晋祠关帝庙壁画《鞭邮》。图14“震怒将军威借柳条加下邑,含羞鞭督吏”,新刊正古本大字音释《三国志通俗演义》插图对这一情节的描述既准确又生动。图15为《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插图。这三幅的场景都是在一个亭子内,新刊正古本大字音释《三国志通俗演义》插图和《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插图都是从亭子右上角俯视切入,地砖分布整齐有序。关帝庙壁画的《鞭邮》从亭子的正面切入,关羽鞭打邮差,邮差呈跪伏状。由此可见,每个画面对故事的描绘都存在着借鉴与模仿。如图16晋祠关帝庙壁画《封侯》仍采用正面的构图形式,与两种文本插图(图17、图18)不同的是将台下的百姓减去,使得画面更加简洁,主体人物更加突出。
图6 关帝庙北壁神龛东侧壁画内容
图14 《安喜张飞鞭督邮》,新刊正古本大字音释《三国志通俗演义》插图
图15 《安喜张飞鞭督邮》,《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插图
图17 《关云长封金挂印》,新刊正古本大字音释《三国志通俗演义》插图
图18 《关云长封金挂印》,《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插图
?
3.典型性与概括性的观照
关羽擒忠捉岱在各个故事版本中的插画中都描绘得场面宏大威严,如图19、图20。图20中,奔驰的骏马上,关羽侧身挥舞大刀,欲将刘岱掳于马上,旁边只剩下马匹和倒地的长枪、战旗,远处是观战士兵。而晋祠关帝庙壁画(图21、图22)减少了士兵人数,只在擒忠画面中出现了以刘备、张飞为代表的随从队伍,使得整个场面更具典型性和概括性。
图19 《关张擒刘岱王忠》,新刊正古本大字音释《三国志通俗演义》插图
图20 《关张擒刘岱王忠》,《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插图
图21 晋祠关帝庙壁画《擒忠》
现存关帝庙壁画最早是从明清开始大规模修建,主要集中在秦岭、淮河以北,如山西、陕西、北京、河北等地。
(一)山西定襄关王庙。据清雍正《定襄县志》和现存碑碣“关帝庙始建于唐,为闵忠祠,宋宣和更为昭惠灵显王庙,主供灵显王李靖”[7]等记载可知,这里的壁画应是山西境内最早的关帝庙壁画(图23)。该庙现存建筑约在公元1123年重建。
图23 山西定襄关王庙壁画
(二)山西高平西郭家庄关帝庙。其正殿左右两壁壁画内容表现关羽故事。右壁右上方以一单拱石桥为中心。关羽骑在马上与曹操分别,双手持刀,刀挑红布。画面右下部还描绘了三英战吕布、关羽水淹七军等场面。左壁分别描述关羽斩华雄以及和颜良、车胄的对决。
(三)陕西韩城张带村关帝庙。其正殿创建于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单檐悬山顶,面阔五间,进深四间。有文献记载其“正殿东山墙上绘《三国演义》中关羽‘辞曹饯行图’壁画,壁画高2.7米,宽5.06米(图24)。西山墙上画‘古城城外斩蔡阳’壁画,画高2.7米、宽5.06米(图25)。在正殿内神龛西端,画有8幅三国故事壁画;最西端的一幅因雨水冲刷而毁;第二幅亦残损多半,仅留一穿白袍骑黑马站在桥中间的将士,桥下流水汹涌;第三幅是关羽在曹营;第四幅是刘备、关羽、张飞风雪三顾茅庐画面(图26);第五幅是刘备到东吴迎亲回归图;第六幅是虎牢关刘关张三英战吕布的故事;第七幅是关羽樊城水淹七军,活捉曹将于禁、庞德的故事;第八幅是刘关张桃园三结义”[8]。
图26 三顾茅庐
(四)北京延庆关帝庙。延庆几乎村村都有关帝庙,可见永宁和平街三义庙壁画、花盆关帝庙壁画、西白庙关帝庙壁画、下营关帝庙壁画等。其中以下营关帝庙壁画内容保存较为完整(图27)。
图27 下营关帝庙壁画一角
总的来说,关帝庙壁画题材的共同点是以表现关羽一生的故事为主,其次是表现刘关张三人的故事。比较而言,山西地区的壁画从整体数量和艺术水平上看都处于较高水平。
1.关于题材
晋祠关帝庙壁画的题材内容更为全面,故事情节更为丰富完整:从关羽诛凶开始,到桃园三结义、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威震华夏、玉泉山显圣等,完整地描绘了关羽的一生以及他去世后的民间传说故事。它与北京延庆壁画一样,都是采用连环画的形式,每个故事用云纹、树木、线条等作为隔断。但各地关帝庙壁画的具体故事情节略有不同。其他一些地区的关帝庙壁画是以关羽败走麦城收尾,晋祠关帝庙壁画则隐去了这一情节。延庆关帝庙壁画中还出现了诸葛亮吊孝的情节。“曹公赐袍”在多个地区的壁画中得到了体现。不同地区的壁画对曹公饯行的描绘在画面大小、人物形态上虽略有不同,但都表现出关羽毅然追随刘备的心态和他的英勇气概(图24、图28)。
图24 陕西韩城《辞曹饯行图》
图28 晋祠关帝庙壁画《饯行》
2.关于设色
从表现技法来看,晋祠关帝庙壁画属青绿山水和工笔人物相结合。画面依次展开,场景布置错落有致,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以树木、山石等作为每幅图画的分隔。其中,作为关羽的标志,曹操给予的枣红色汗血马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陕西韩城古代壁画主要以水墨设色为主,略施淡彩,背景淡雅幽静。
绘制于清乾隆至嘉庆年间的晋祠关帝庙壁画以其完整的故事性情节描绘在山西寺观壁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它完整地展现了关羽的一生,以及与刘、张的关系。通过与其他地区关帝庙壁画的比较,可见晋祠关帝庙壁画主题完整突出,场面宏大威严,刻画人物生动形象,表现手法渐趋成熟。该壁画内容反映了当地人们尊崇关帝、祈求庇护,希望生活稳定、商业兴隆等心理。肯定该壁画的艺术地位,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去了解与保护这一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