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新,刘进炼,顾士杨,董桂秋,吴秋月,徐 媛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九龙医院,江苏 215000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由于糖尿病引起的慢性微血管病变,引起肾脏功能异常,出现蛋白尿、水肿,甚至肾衰竭[1]。根据病理变化特点,糖尿病肾病分为5期[1]:Ⅰ期无肾病表现;Ⅱ期仅在运动或应激时出现微量白蛋白尿;Ⅲ期呈持续性微量白蛋白尿,为DN早期;Ⅳ期呈显性白蛋白尿,进展迅速,为DN临床期;Ⅴ期即肾衰竭,为DN终末期。有研究显示,如果对DN早期微量白蛋白尿病人(Ⅲ期)给予长期、系统干预和治疗,可延缓DN发展进程,减少肾衰竭的风险[2]。ADOPT问题解决模式是一种通过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行为干预模式,特别适合慢性疾病的长期管理[3],分为态度(atitude,A)、定义(definition,D)、开放思维(open mind,O)、计划(planning,P)、实施(try it out,T)5个步骤,提倡医患间建立平等伙伴关系和保持良好沟通,增强病人的主观能动性和自我照护[4]。ADOPT问题解决模式在国内目前尚处于初始实践应用阶段[5],本研究将该模式应用于DN早期微量白蛋白尿病人中,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9年5月—2020年4月在苏州九龙医院门诊治疗的178例DN早期微量白蛋白尿病人。纳入标准:①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6],且诊断为Ⅲ期DN病人,即尿微量白蛋白为30~300 mg/d,肾小球滤过率为(45~59)mL/(min·1.73 m2);②原发病仅限于DN;③年龄≥18岁;④认知和沟通能力正常;⑤知情同意并愿意参与。排除标准:①其他疾病或使用药物等原因,影响肾功能或尿白蛋白数值变化;②认知障碍或精神异常;③合并心、肝、肺、造血系统疾病,或其他严重糖尿病并发症者;④无法进行随访管理。脱落标准:①干预期间病情变化为Ⅳ期或Ⅴ期DN;②干预时间不足12个月;③退出研究者。按照病人确诊为Ⅲ期DN顺序排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9例。干预期间两组均有2例脱落,最终纳入174例,每组87例完成干预研究。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表1 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
1.2.1 对照组
由糖尿病专科护士进行门诊建档管理,建档时每人发放已登记、编号的糖尿病肾病知识学习手册。病人每次门诊复查时根据手册课程参与学习,每个月安排同一学习内容,每次30~45 min,包括DN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饮食与营养、运动和休息、心理疏导方法等。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干预措施基础上实施ADOPT问题解决模式干预。
1.2.2.1 组建研究小组
研究小组由5人组成,包括1名内分泌科医生(负责病人的筛查和诊疗,研究指导)、3名糖尿病专科护士(负责建档、健康教育、ADOPT干预和随访)、1名心理科医生(负责心理干预和指导)。干预前统一学习ADOPT问题解决模式并制定实施方案。
1.2.2.2 实施ADOPT问题解决模式
每周二和周四上午为ADOPT干预时间,由糖尿病专科护士负责实施。时间安排为病人确诊为Ⅲ期DN当日(干预前)、2周、1个月,此后每个月干预1次,共12个月。观察组病人在门诊宣教室先按照学习手册参加本月DN知识学习,再接受20~30 min的ADOPT干预,具体内容如下。①态度:通过“一对一”面谈,开放式提问,详细评估病人对DN的认知和自我管理态度。如询问病人“您怎么看待DN?DN的危害有哪些?如何控制血糖、血压和体重?”要求家属陪同,参与治疗和监督。②定义:面谈时结合本科室自制的综合评估表,调查并记录每例病人的DN临床指标、用药治疗、饮食、运动和睡眠、情绪变化等,帮助病人认识并定义DN自我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优点和不足。确定的问题由病人或家属记录,复印后医患双方各保留1份,作为随访和下1次复诊评估的参考。③开放思维:针对发现的问题,鼓励病人尝试调整自我管理方案,并拟定预期目标。如控制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不超过7%、血压低于130/80 mmHg(1 mmHg=0.133 kPa)等。病人制定预期目标时,糖尿病专科护士给予专业指导和协助。④计划: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引导病人根据自身情况制定计划。如遵医嘱定时规范用药,正确实施胰岛素注射,每天监测血糖、血压变化并记录、每周测量体重,按要求定期复查;饮食以高热量、低钠、低蛋白为主;适当运动,坚持每天2 h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等。⑤实施:发放统一制定的“健康每一天”记录本,请病人将拟解决问题、预期目标、计划写在记录本上,并以日记的方式记录血糖、血压测量值、体重、用药情况、每餐进食、运动和睡眠、心理状态、并发症观察等内容,每页记录下方有家属意见栏,邀请家属参与居家管理。糖尿病专科护士每2周进行1次随访,了解执行情况和解答病人提问。若发现病情变化或严重心理问题,预约内分泌科或心理科医生门诊就诊。病人复诊时,与糖尿病专科护士共同查阅记录本,评价过程和效果,调整方案以便实施。
1.3.1 自我管理行为状况
采用万巧琴等[7]编制的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Summary of Diabetes Self Care Action,SDSCA)测评病人自我管理行为。SDSCA包括5个维度(饮食控制、规律锻炼、血糖监测、足部护理、遵医嘱用药),共11个条目,按8级计分法,每个条目0~7分,总分为0~77分,总分越高自我管理行为越好。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620。
1.3.2 DN早期危险因素控制率
根据我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4],选择HbA1c≤7%、体质指数(BMI)18.5~23.9 kg/m2、尿白蛋白/肌酐比值30~300 mg/g、血压≤130/80 mmHg、肾小球滤过率(45~59)mL/(min·1.73 m2)为评价指标。
干预前(确诊为Ⅲ期DN当天),两组SDSCA总分分别为(42.8±11.7)分和(43.1±11.5)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71,P=0.865);干预1年后,观察组SDSCA总分(53.7±8.7)分,高于对照组的(46.6±9.2)分(t=5.230,P<0.001);观察组干预前后SDSCA差值(10.8±3.5)分,高于对照组的(3.6±1.1)分(t=18.305,P<0.001),说明ADOPT干预能提高病人的自我管理行为。
表2 两组干预前后DN危险因素控制率比较 单位:例(%)
本研究结果显示,对DN早期病人实施ADOPT干预,能提高病人的自我管理行为,这一结果和国内相关研究一致[8]。由于ADOPT模式干预在态度、定义、开放思维、计划、实施5个环节中通过医患共同评估、判断问题,商定计划和实施[9-10],病人由传统的被动听从变为主动管理,不仅增加了病人的参与度,也调动其主观能动性。病人在充分认识到自我照顾的必要性和责任感后,激发自我管理的动力[11]。有学者研究指出,促进DN早期病人自我管理的关键是提高其问题解决的能力[12]。由于ADOPT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在干预过程中帮助病人发现问题,根据其自身状况拟定目标和计划,最终采取个性化措施去解决问题,促使病人在实践中提高了自我照护能力,其间获得的疾病知识和成功经验又会增强其信心,进而以更加积极的态度进行自我管理[13]。同时,医患双向沟通、针对性指导,家属的全程参与、支持,均有利于稳定病人情绪和保持乐观状态,自我管理水平持续提高[14-16]。
干预1年后,观察组DN危险因素控制达标率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ADOPT模式能控制DN早期的危险因素,有利于预后的改善。由于DN早期病人需要长期用药、血糖检测、饮食和运动干预,如果院外缺乏跟踪随访或专业指导,病人往往因为症状不明显或就医不方便等原因忽略自我监测或停药,导致血糖波动,肾功能持续恶化[17-19]。因此,DN早期的防治应注重持续治疗和生活行为干预[2]。有研究表明,病人的态度和认知、主动性以及医护人员的健康教育是影响DN危险因素能否控制的关键因素[20]。ADOPT干预中医患间双向互动,引导病人自己确定问题,以开放性思维拟定预期目标和计划,通过自我监测和积极主动改善生活习惯、行为方式去解决其健康问题,重视血糖、血压和体重的控制、准时准量用药、合理饮食和运动,均有助于控制DN危险因素。
综上所述,对DN早期病人实施ADOPT模式干预,通过改变态度、调动病人主观能动性,自我拟定计划和管理实施,增加病人的参与程度,有利于提高其自我管理行为和控制DN危险因素,对疾病预后有积极意义,值得持续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