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蓉,陈小菊,罗 慧,张丽梅
成都医学院,四川 610000
死亡应对能力是指个体应对和处理死亡的一系列反应,包括所采取的技巧和适应性行为,死亡的信念、态度等[1]。研究指出,护理人员应对病人死亡时易出现焦虑、害怕、无力感等死亡应对能力不足的表现[2-4],严重者可因心理困扰导致护理服务质量下降,使临终病人生理、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5-6]。但目前研究多集中于死亡焦虑、死亡恐惧等负面情绪,鲜有研究报道护理人员死亡应对能力研究[7]。了解护理人员死亡应对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对于制定死亡教育课程、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8]。本研究旨在调查护理人员死亡应对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完善死亡教育课程提供依据。
采用便利抽样、滚雪球抽样法选取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58家医院221名护理人员作为调查对象。纳入标准:①年龄≥18岁;②从事临床护理工作;③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研究期间外出进修培训或休假者。本研究获得单位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
1.2.1 一般资料调查表
课题研究小组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并结合本研究目的制订一般资料调查表。包括性别、年龄、民族、宗教信仰、政治面貌、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是否单亲家庭、是否独生子女、医院等级、科室、护龄等。
1.2.2 死亡教育需求量表
此量表由颜淑慧[9]编制而成,共10个条目,各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评分,1~5分分别代表非常不需要至非常需要,得分越高代表死亡教育需求越大。Cronbach′s α系数为0.95,信度、效度良好[10]。
1.2.3 死亡相关背景资料调查表
此量表由陈玲玲[11]为调查护理专业学生死亡焦虑影响因素而编制,共11个条目,采用“是”/“否”进行回答。
1.2.4 死亡应对能力量表(Coping with Death Scale, CDS)
量表由美国学者Bugen[12]于1980年编制,后经曾焕堂[13]汉化应用于国内,共30个条目,涵盖死亡接受、濒死处理、死亡思考表达、处理丧葬、生命省察、处理失落、谈论他人死亡、谈论自己死亡8个维度,各条目采用Likert 7级评分法评分,1~7分依次代表非常不同意至非常同意,得分越高代表死亡应对能力越好,Cronbach ′s α系数为0.92,信度、效度良好。
研究者借助网络平台生成电子问卷,通过微信、邮箱等方式发放给研究对象进行不记名填写。问卷采用统一指导语介绍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所有条目设为必答项,保证问卷完整性;后台记录作答时间,作答时间少于100 s视为无效问卷,且同一账号/设备/IP仅能填写1次。持续开放问卷平台时间至少3个月,共发放问卷229份,其中无效问卷8份(6份作答时间少于100 s,2份填写IP重复),收回有效问卷221份,有效回收率为96.5%。
221名护理人员CDS均分为(140.48±25.20)分,其中死亡思考表达维度得分最高,为(5.01±1.46)分,死亡接受维度得分最低,为(4.11±1.69)分。各条目显示:“我了解哀伤所表现出的情感”得分最高,为(5.82±0.99)分,“对死亡的思考,无疑就是浪费时间”得分最低,为(2.83±1.69)分,各条目得分详见表1。
表1 护理人员CDS得分情况 单位:分
(续表)
2.2 影响护理人员死亡应对能力的单因素分析(见表2)
表2 护理人员死亡应对能力的单因素分析 单位:分
(续表)
将护理人员CDS得分作为因变量,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赋值情况见表3), 护理人员死亡应对能力的独立影响因素详见表4。
表3 自变量赋值方式
表4 护理人员死亡应对能力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本研究中221名护理人员CDS均分为(140.48±25.20)分,护理人员死亡应对能力处于中等水平,与Kim等[14-16]研究结果相似。护理人员死亡应对能力不足不仅导致自身出现死亡焦虑、死亡抑郁等不良情绪,更会导致其提供的护理服务质量下降,使病人的生理、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17-18]。针对护理人员死亡应对能力处于中等水平的现状,加强护理人员死亡教育,提升其死亡应对能力刻不容缓[19]。
本研究结果显示,男性护理人员CDS均分为(159.87±22.09)分,女性为(139.07±24.87)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故认为男性护理人员死亡应对能力高于女性。谢云天等[20-21]研究显示:女性情感较男性更细腻,面对病人死亡时更敏感,更容易出现死亡焦虑、死亡恐惧等死亡应对能力不足的表现,与本研究结果相似。但考虑本研究仅纳入15名(6.79%)男性护理人员,样本量较少,故此结论还需进一步论证。
本研究中外科护理人员CDS得分,与儿科、内科、急危重症科、肿瘤科、妇产科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ters等[22]认为,肿瘤科护士处理濒死或死亡病人的经历丰富,其死亡应对能力最高,与本研究结果存在差异。分析原因在于:本研究选取6个科室221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而Peters等[22]选取2个科室24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两者研究对象选取存在差异,可能导致研究结果不一致。另考虑到本研究各科室涵盖范围大(如:外科包括神经外科、心胸外科等),可能影响研究结果,故此结论尚需证实。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龄≥3年的护理人员CDS得分高于护龄<3年者,得分为(147.71±24.83)分与(136.54±24.60)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故认为护龄≥3年的护理人员死亡应对能力更高,与Seo等[23]研究结果一致。研究表明,护理为实践性、经验性学科,护理人员死亡应对能力随临床经验和死亡病人护理经历的积累逐渐增强[24-25]。本研究建议护理管理者将低年资护士与高年资护士组合搭班,建立“一对一”帮扶小组,有效提高低年资护士死亡应对能力,减少其死亡焦虑等不良情绪。
本研究中221名护理人员死亡教育需求量表均分为(41.05±6.22)分,其中201名(90.95%)量表得分高于30分,故认为多数护理人员存在死亡教育需求,与沈峰平等[26]研究结果相似。有研究指出,死亡教育对于降低护理人员死亡焦虑,培养其正向的死亡态度,提高死亡应对能力具有重要作用[27-28]。但目前我国死亡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29],死亡教育课程体系亟待完善[30],基于护理人员死亡应对能力影响因素完善死亡教育课程具有深远意义。
本研究中,参与过亲人/朋友临终处置者CDS得分高于未参与者,得分为(150.44±22.09)分与(135.77±25.27)分;阅读死亡相关书籍或文章者CDS得分高于未阅读者,得分为(149.73±23.36)分与(132.69±24.11)分,与Dunn等[31]研究结果相似,认为具有死亡相关经历者死亡应对能力更高。Chen 等[32]指出,护理人员首次面对死亡事件时情绪波动较大,易出现死亡焦虑、死亡抑郁等死亡应对能力不足的表现,而有死亡经历的护理人员面对病人死亡时负性情绪明显减少,更能从容不迫地处理死亡,可见具有死亡相关经历护理人员死亡应对能力更高。
本研究调查了护理人员死亡应对能力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得出护理人员死亡应对能力处于中等水平,性别、科室、护龄、死亡教育需求、是否参与过亲人/朋友临终处置、是否阅读死亡相关书籍或文章为护理人员死亡应对能力的影响因素。本研究存在不足有样本量较少且仅采用自我报告的形式进行测量,后期将扩大样本量,结合护理人员行为报告,进一步综合测评死亡应对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