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套”式石膏外固定治疗Bennett骨折

2021-12-10 12:24:54肖爱民
中国伤残医学 2021年19期
关键词:指套棉垫掌侧

肖爱民

( 南杂木中心卫生院 , 辽宁 抚顺 112317 )

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脱位又称Bennett骨折,是一种很不稳定的骨折[1],多见于成年人,多由拇指受到纵轴方向暴力冲击或外力击打第1掌骨头所致。该骨折“闭合复位较容易,但复位后不易维持”[2-3],因此,稳定的固定成为本病的治疗难点;因病位靠近腕关节,要想将骨折固定在“外展30。位轻度背伸,拇指屈曲在对掌位”[4]尤为困难,临床常用的塑型铝板固定很难满足骨折的固定要求。笔者1995年以来,采用手法整复,“指套”式石膏外固定治疗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脱位30例,较好地解决了体位要求和稳定的固定问题,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本组30例患者男性23例,女性7例;年龄最大49岁,最小18岁,中位数38岁;30例患者均为间接暴力致伤;病程0.5-72小时,平均12小时。

2 临床表现:患者有外伤史,第1掌骨基底部之腕掌关节的桡背侧明显突出,局部肿胀,疼痛,握力减弱,纵轴挤压痛,可触及骨擦音及脱位的滑动感,拇指除末节稍能屈曲外,不能做内收、外展,拇指对掌、外展动作受限。

3 辅助检查:X线检查可见第1掌骨基底部斜形骨折,骨折线通过关节,同时合并腕掌关节脱位,骨折远端向掌尺侧移位,近端向背桡侧移位。

4 方法

4.1 材料准备:根据患手的大小确定石膏的长度,一般是以患手中指尖至腕横纹下10cm为长度,常规13层准备石膏及棉垫。用手术刀或壁纸刀在1/3处纵向切开约15cm,再在2/3侧约10cm处横向切除远端,形成长、短头的一窄一宽阶梯状(图1)。棉垫同样做形,备用。(见图示,以左手为例。)

图1

图2

图3

4.2 手法整复 常规麻醉生效后,患者取坐位,患肢外展屈肘,助手双手环握肘关节做对抗牵引,术者一手牵引并外展拇指,另一手拇指加压骨折处,纠正成角畸形和脱位。整复后在骨折之桡背侧及掌骨头处各加一个棉垫,便于石膏固定后维持力的方向。整复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整复过程中,不能只是将拇指外展,而要将第1掌骨一起外展,否则会加重第1掌骨内收,则脱位更加难以整复。

4.3 石膏固定:由助手保持复位状态,浸泡石膏,去除多余水分压实,铺上棉垫,注意方向,长头置于拇指一侧(图2)。石膏置于掌侧,平头端置于腕横纹下10cm,阶梯状之宽短头齐掌指关节,长头由掌侧绕过虎口向背侧覆盖至第一掌骨基底部与掌侧石膏粘在一起,形成“指套”状的一个整体(图3)。塑型时术者一手食、中、环指置于患手虎口间撑开,将第1掌骨保持在外展位,同时大鱼际在骨折处向掌尺侧平缓施压,以防止形成指压痕,另外一手拇食捏住患拇做牵引维持复位的同时给患指一个对掌的力,两手合力将骨折固定在外展对掌位。固定4-6周,期间定期复查,发现石膏松动及时纠正。

5 结果:本组30例患者均采用手法复位,“指套”式石膏外固定4-6周,其中26例取得了稳定的治疗效果,4例固定失败,手术治疗。

讨 论

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脱位的治疗难点不在于手法整复,而在于稳定有效的固定。因其紧邻腕关节,动是其特点,整复后要保持骨折外展的位置,还要保持拇指的对掌功能,还要维持固定物的稳定可靠,几个方向的力都要照顾到,因此,有效的固定方法是治疗成败的关键。

笔者1995年以来,采用手法复位,“指套”式石膏外固定治疗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此方法类似于只给拇指打了“管型”石膏,针对性强,保证了稳定性,同时因石膏的可塑性,可以兼顾几个方向的力,满足固定体位的要求,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本方法疗效满意,经济实惠,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故报告之,以供同仁参考。

猜你喜欢
指套棉垫掌侧
趾腓侧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手指掌侧软组织缺损
手套小怪兽
一种脑视觉头盔仪保护套的设计与应用
医药前沿(2019年36期)2019-03-23 10:53:28
功能隐形眼镜盒
新生儿静脉留置针不同置管及固定方法的效果观察
护理研究(2016年19期)2016-07-21 01:28:54
外固定架固定术与掌侧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对比观察
山东医药(2015年15期)2016-01-12 00:40:01
钢琴指套
大鱼际肌皮瓣在拇指掌侧皮肤缺损中的临床应用
AO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中节指骨基底掌侧骨折伴关节脱位
平胸妹子最可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