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数字化的今天,纸质书市场日渐没落,但是日历书以其精美的装帧、丰富的内涵深受读者喜爱。日历书选题丰富,充分满足了读者个性化的精神需求。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丰富多样,以传统文化为主题出版的日历书,深入挖掘文化精髓,向读者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收藏功能与教育功能彰显,打造出众多品牌,在日历书市场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关键词:传统文化类日历书;出版特点;优势
中图分类号:G237.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18-0248-03
一、引言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绚烂多彩,在世界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我国一直在强调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图书作为文化的载体,在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阅读习惯倾向碎片化,厚重的纸质书对人们的影响日渐式微。因此,日历书以篇幅短小的优势在人们的阅读中逐渐发挥作用,传统文化日历书在此基础上更是大放光彩。将传统文化的精髓放入日历书中,既符合读者碎片化的阅读特点,也达到了弘扬传统文化、激发民族文化自信的作用。
二、传统文化类日历书出版兴盛的原因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社会经济、政治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和政治。图书作为文化产品,是一个时代文化的缩影,也是一个时代社会的缩影。传统文化类日历书的出版既得益于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也离不开国家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同时,随着经济水平和消费水平的提升,人们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也推动着传统文化类日历书的出版。
(一)国家对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推动为日历书营造了一个有利的市场环境
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要加大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支持力度,支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重点项目,制定和完善惠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项目的金融支持政策。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国运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国一直在强调文化自信,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到2035年将我国“建成文化强国”。
增强我国文化实力,就要不断深入挖掘文化的内核,传统文化作为我国文化发展的根基,各个领域都在挖掘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并对此进行现代性创新。如以诗词为主题并进行创新的《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以博物为主题的《国家宝藏》等综艺节目,以传统文化为基点,创新性地采用人们喜欢的方式,以此更好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出版作为文化传播的核心之一,也在积極传播积累传统文化。例如,青岛出版社出版的《少年读史记》以孩子的语言和现代的视角讲述历史故事,获得了少年儿童的喜爱,并入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首届向全国推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图书。在良好的出版条件下,日历书市场上传统文化类日历书层出不穷,涌现了大批如《故宫日历》《唐诗之美日历》《笺谱日历》等优质的日历书,对于弘扬传统文化、提高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认同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日历书属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史料记载,自唐有历书,至宋代,仅福建建阳地区就有众多书肆大量印制历书。至元代,几乎每4家就拥有1册官方印制的历书,销售数量超过300万册。再到近代出现“民间的百科全书”式的万事通,寻常百姓几乎人手一册[1]。由此可见,日历书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来已经成为人们生产生活不可缺少的书籍之一。过去的历书通常是记录节气变化、纪念日等数据的书,与人们的农业生产、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如今所说的日历书,并非指过去的老皇历,而是指以日历为基础,融合科学、文化、艺术等内容,并对装帧样式进行创新性设计,拥有中国标准书号,实用性与审美性相结合的出版物。
日历书与老皇历的不同主要有两点。一是日历书满足了人们碎片化摄入知识的需要。由于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人们的阅读逐渐碎片化,阅读零散的几句话与阅读一大段长句子,人们更倾向于前者。日历书版面的限制恰恰符合人们的这一习惯。二是传统文化类、艺术类、自然科普类的日历书层出不穷,定位不同的读者,每个人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兴趣的日历书。但唯有传统文化类日历书的出版与日历书形式的结合最为自然。一方面,日历书的出版即是我国古代历书的复兴,有助于读者了解这一传统的图书种类;另一方面,日历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因此借用日历书的形式传播传统文化最合适不过了。
(三)我国传统文化资源丰富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形成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支撑着中华民族历经五千余年生生不息、代代相传、傲然屹立。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经上下五千年历史风尘的洗礼,是唯一一个没有中断文明延续的国家。在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发展中,蕴含着数不清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从仓颉造字到楷书、行书多种字体的演变,从彩陶纹饰到山水画、花鸟画的转变,从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小说,这些文化通过历史的凝练,最终都汇聚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国人民的性格塑造、中华民族的发展过程中,优秀传统文化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民族文化自信仍然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讲好中国故事,坚定文化自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日历书利用读者喜爱的阅读与装帧方式,嵌入传统文化精髓,创新性地向大众读者展示传统文化,让读者喜闻乐见。
三、传统文化类日历书的出版特点
传统文化类日历书除了具有日历书的共性外,还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在传统文化类日历书的主题分布中,诗词类、博物类日历书占主流地位,为了树立自身品牌,呈现系列出版的趋势。在传统文化类日历书的内容构成中,除了日历书本身的主题内容之外,画作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作为传播与弘扬传统文化的日历书,教育功能进一步彰显。
(一)诗词博物类日历书占主流
根据标准书目网的统计,2021年版日历书中,关于传统文化类的日历书一共有42种,其中诗词博物类日历书共有22种,占比接近50%。我国历史悠久,传统文化资源丰富,古诗词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学体裁,篇幅简短,用字精简凝练,讲究韵律,主题多样,恰好能够与日历书的版面相适应。如《唐诗之美日历》(2021·山川胜迹)共收录唐诗180余首,并配有历代传世画作180余幅。唐诗精练简短,并在下方配备评注,每首诗、每幅画的选取,与节气、节日、物候等情境相匹配,各类要素的搭配恰好适应日历书的版面,既不显拥挤,也不稀疏,能够让人们每天在诗词画作中耳濡目染唐朝的文化魅力。我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在五千年的历史更迭中留下了大量优秀的文物,日历书在众多文物中选取精髓,配备图片与文字讲解,让人们感受传统文物的魅力。如《故宫龙泉日历(公历2021)》是故宫出版社首次围绕“青瓷之最天下龙泉”这一主题出版的,以“天下龙泉——龙泉青瓷与全球化”大型展览精品文物为主体,设普世之美、青瓷之最等12个主题,分别对应展览中千年龙泉、国家公器、风行天下、交融辉映四大版块,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龙泉青瓷的发展脉络、历史地位、窑业扩展、产品流布和技艺传承。
(二)形成并打造品牌
优秀的品牌既是出版社的无形资产,可以给出版社带来长远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也会影响大众的思想意识与行为观念。系列出版就是培养并增强消费者对品牌认同的一种重要方式,系列出版的图书在内容上有一定的相似性和连贯性,能够持续吸引读者,有效地增强消费者与品牌的黏性[2]。由于早期日历书市场不成熟,《故宫日历》在2009年恢复出版后反响平平,但在2012年,《故宫日历》在外观与内容上作出了创新性的改变,以故宫红墙的颜色为背景色,封面与书脊的烫金字体沿用1935年和1937年版《故宫日历》所用《史晨碑》汉隶集字,以十二生肖为主题展示故宫的博物,才逐渐打开市场。由中华书局出版的《唐诗之美日历》在前几年没有限定的主题,只是通过不同作者来选诗以及不一样的装帧形式来突出差异,从2020年开始,增加了“琴诗和鸣”的主题,2021年以“山川胜迹”为主题。增加主题除了有助于提升产品的辨识度外,也能使“唐诗之美”更为具体,在后期的宣传营销上也会更有亮点。
(三)画作为传统文化类日历书增添了观赏性
不同主题的日历书有不同的内容配置。如文学类日历书以符合主题的文字为主,配备日期与记事区域。在传统文化类日历书中,画作发挥了重要作用。诗词类日历书的内容多是中国风插画与诗词互为一体,在博物类日历书及其他艺术类日历书中,多是图画、日期及记事三部分构成。《把日子过成诗:2021年日历》既有鲁迅与郑振铎交口称赞的珍本古籍《十竹斋画谱》之画,也有历代才子佳人的诗作,还有别具巧思的文人闲章,是日历,也是诗集、画集。由海燕出版社出版的《365每天一首古诗词(2021)》在每一首诗词的底部都会配备符合诗词意境的中国风插画,让读者鲜明地了解诗词的背景。《陕博日历》作为博物类日历的典型,在2021年以“花舞大唐”为主题,以何家村大唐遗宝为主要内容,配色古朴,装帧精美。每日一件文物图片,每件文物下方都配以短小精彩的中英文双语简介。让读者翻开日历就能感受到盛唐大气磅礴、积极进取的时代风貌。
(四)教育功能在传统文化类日历书中彰显
随着电子产品如手机、手表的发展以及人们消费行为的升级,读者不再一味关注性价比、实用功能等外延价值,而开始强调品质服务、情感体验等内核价值的满足[3]。在此基础上,日历书的日期功能逐渐弱化,其他功能如彰显个性、社交功能逐渐升级。
在传统文化类日历书中,弘扬传统文化是主要功能,教育功能也逐渐发挥作用。对于普通读者来说,传统文化类日历书主要是展示古人的智慧结晶,扩展读者的视野,提升文化修养,增强读者对我国优秀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对于少儿读者来说,阅读传统文化类日历书可以让儿童自小受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熏陶,了解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积淀文化底蕴,培养儿童的民族自信心和文化自信心。
诗词类、语句类日历书多选用中小学必背诗词及经典语句。《365每天一首古诗词(2021)》所选诗词以中小学诗词为主,搭配中国风插画与节气的讲解,同时新增诗词接龙小游戏,做到美而实用。故宫出版社在接续传承《故宫日历》风格的同时,也在近两年出版了亲子版本与青少年版本,向儿童及中小学生传播故宫文化,激发孩子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图文并茂的形式让儿童不需要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就能读懂,尤其是对低幼龄儿童而言,历史不再只是枯燥乏味的纯文字内容展现。
四、传统文化类日历书的出版优势
日历书以装帧精美、富有内涵著称。传统文化类日历书与一般的日历书相比,在装帧方面并无太大差别,但内涵层次要高于一般的日历书。利用传统文化出版日历书,出版社可以不用担心版权问题。传统文化类日历书每一年的主题不同,内容各不相同,符合读者收藏的需要,降低了日历书的时效性。
(一)时效性低,收藏价值高
日历书在一定程度上也属于消耗品,无法重复利用。但传统文化类日历书可以很好地弥补这一缺陷,提升收藏价值。如博物类日历书《故宫日历》《陕博日历》每一年都有特定的主题,根据主题选择文物,每一年的文物各不相同,而且不可替代,甚至有的文物是通過日历书才首次亮相,这就导致人们在选购新版本的同时,也会出于收藏的目的选购旧版本的日历书。因此,故宫出版社在2021年将2010年至2021年的日历书合计形成典藏版本出版,将收藏功能发挥到极致,既扩展了读者的视野,满足了读者的收藏爱好,也获得了不错的销量,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诗词类日历书除了日历功能之外,还可以作为一本画册、一本诗集加以收藏。
(二)作者的专业性保证了日历书的内容质量
一般出版社在确定日历书的主题之后,由出版社编辑准备日历书的内容,作者一般为出版社的编辑部,而传统文化类日历书的作者一般为该领域的专业学者。诗词类日历书以研究诗词的学者为作者,如《把日子过成诗:2021年日历》的作者王迩晓,是国学爱好者、古诗词爱好者,广泛涉猎书法、绘画、金石篆刻等领域,参与编译多部国学经典著作。《唐诗之美日历(2021·山川胜迹)》作者为吕玉华,文学博士,曾在央视《百家讲坛》主讲《唐宋八大家》系列,对于唐诗有着深厚的见解。请专业学者作为作者编写日历书,既能够避免知识性、学术性错误,为日历书的内容质量提供保障,也可以利用学者的知名度,为日历书作宣传。
(三)免受版权侵扰
我国传统文化资源丰富,其中诗词类资源早已过了版权保护期,因此出版社利用古诗词的文本内容进行出版,可以不用担心版权问题。博物类日历书出版的背后是各大博物院自身储存的众多资源,在出版的时候免受版权侵扰。由中华书局出版的《红楼梦日历》,以曹雪芹撰写的《红楼梦》为基础,由于《红楼梦》文本已经成为公版书,因此中华书局在使用《红楼梦》文本時既不用担心版权问题,也是对红学文化的再一次发掘。《红楼梦》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一个巨大的选题资源宝库,其中包含的诗词、植物、饮食、中医等内容成为中华书局选题策划的基础[4]。如2020年的《红楼梦日历》以《红楼梦》的“园林雅居”为主题,从《红楼梦》描写空间场景的段落中提取园林、建筑类词条80余个,室内陈设词条20余个,按“园林”“建筑”“陈设”分类,并附有原文出处。从园林设计之妙到园林设计之微,是一部小型的清代园林建筑百科。
五、结语
我国传统文化资源丰富,而且国家对文化振兴的推动为传统文化类日历书创造了良好的出版条件,因此以传统文化为主题出版的日历书占据日历书市场的主流。传统文化类日历书选题不仅优质多样,而且创新性强,能够扩展读者的视野。日历书体积虽小,但以小见大,在弘扬与传承传统文化、激发读者的文化自信与自豪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传统文化类日历书中,诗词、博物成为日历书的主要组成部分,由于内容创新性强且免受版权侵扰,因此收藏价值的提高及教育功能的发挥让日历书不断形成并巩固品牌,呈现出系列出版的趋势。传统文化类日历书的出版让出版界看到了读者并没有对传统文化丧失热情,而是需要打破单一的叙述说教形式,重视创意,利用读者喜爱的阅读习惯,创新传播传统文化的形式,既让读者感受到书籍的美好,满足读者的精神需求,也向读者传播优秀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 魏婉琳.《故宫日历》开拓传统文化图书出版新思路[J].中国编辑,2018(3):57.
[2] 王笑圆.刍议日历书的出版现状与未来发展策略[J].出版广角,2020(21):58.
[3] 李琰霞.出版新业态下日历书的发展路径[J].出版广角,2019(21):51.
[4] 于洋.日历书出版现象分析[D].青岛:青岛科技大学,2018:11.
作者简介:陈琪(1998—),女,山东德州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