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人工智能技术得到了深度发展。而人工智能赋能影视行业,催生出多元化的影视产业形态。本文主要针对影视产业发展的痛点进行全面分析,阐述人工智能技术对影视产业领域变革与发展的积极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探究人工智能背景下影视产业的运作与发展的具体路径,以期实现影视行业充分应用智能技术来提升影视产品的视觉呈现效果。
关键词:人工智能;影视产业;运作发展
中图分类号:J9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18-0218-03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20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人工智能与影视产业深度融合的路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0SJA2297
人工智能是现代互联网技术与机器算法技术应用背景下形成的一种新的技术范式,其能够依托高效的算法与语言处理技术来构建完善的算法模型,从而通过数字化的模式进行图像分割、人脸识别等多元化的数字技术处理工作。近年来,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背景下,我国逐渐出现了“人工智能+信息推送”“人工智能+文化产业”等新的市场运作模式,为整个市场经济的建设与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驱动力。影视产业作为我国经济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影视产品的创作过程中,能够构建智能化的影视行业发展体系,更好地引领影视产业的建设与发展。
一、影视产业目前的痛点
影视产业是基于电影、电视创作形成的文化产业类型,其能够在剧本创作基础上通过演员的形象演绎形成相应的影视作品,为影视产业带来一定的市场经济效益与文化效益。但是在目前的影视产业的运作与发展进程中,存在着影视作品质量不高、后期发展动力不足以及忽视现实价值等发展痛点与问题。
(一)流量明星话题营销,作品质量不高
在目前的影视产业市场化经营过程中,由于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大众对影视作品的需求会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影视产业的发展方向。我国诸多影视公司为在市场上获得较高的市场流量与社会关注度,在影视作品创作与拍摄过程中往往会邀请流量明星参与表演或通过流量明星的宣传来提高作品的知名度,从而在受众市场上通过一种话题营销的形式实现影视作品的流量变现。但是,流量明星与专业演员的艺术素养方面存在不小差距,种种不良职业行为长期被观众所诟病,给影视行业带来了难以估量的损害。总之,影视作品创作者邀请流量明星参与表演,虽可以提高作品的市场流量与关注度,但同时也可能导致影视作品缺乏文化内涵和镜头表现力。可以说,这是影视产业发展过程中最大的痛点。
(二)影视改编的后期发展动力不足
近年来,在影视IP、文创产业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影视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打造出一系列影视改编作品。这类影视作品主要是在小说或真实事件的基础上进行影视化的加工,从而艺术化地再现故事内容,如《苏菲的选择》《大红灯笼高高挂》等,可见影视改编已然成为影视产业发展的一大重要方向。在当前消费经济盛行的时代,影片的票房和口碑将大大影响影片的推行与公映,大众也将电影票房看作衡量作品质量的重要标准。在短平快的信息环境中,大众对影视作品的记忆度不够,影视作品缺乏原创性,也会导致影视改编作品难以成为经典。例如《西游记》,原本是观众耳熟能详的一个经典IP,但近几年市场上关于《西游记》的改编一窝蜂地涌现。据统计,2017年至今,仅片名包含“西游”二字的网络大电影就有26部。这些改编作品粗制滥造,毁了经典。长此以往,影视改编在市场上会逐渐失去生命与活力,影视产业也难以在市场竞争中实现长效发展。
(三)过于造梦,忽视现实价值
影视作品是创作者在社会生活反思基础上形成的对虚拟时空的再现与记录,其能够通过一定的蒙太奇手法将影视片段组合成一个完整的故事,从而构建出与大众共通的意义空间[1]。但在我国,由于大众更期待影视作品有一个更加美好、圆满的结局,这使得很多影视作品是基于造梦的前提进行创作的。这类影视作品过于追求完美化的结局,对人文价值、社会价值等内容的反思相对较少,使得影视作品逐渐与现实生活相脱节。目前,市场上充斥着玄幻、偶像等造梦作品,像《我不是药神》这种催人泪下、关注生活的现实主义佳作更是凤毛麟角,这是影视产业发展的又一个痛点。
二、人工智能给影视产业领域带来的变革
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背景下,影视产业能够在市场化运作的过程中发挥智能技术的优势,更好地用技术来促进影视产业的变革与发展。从影视剧本的策划角度看,选题的分析、决策等都能基于智能技术的辅助进行数据化的预测与分析;从影视作品的制作角度看,智能技术能够完成图像处理、声音处理、动作抓取等指令,从而提升画面的呈现效果;从影视作品的宣传角度看,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应用于市场调查、市场评估,形成大数据,能够为宣传推广提供依据。
可以说,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为影视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变革和进步空间,能够促使影视行业不断优化,适应市场经济的建设与发展。
(一)智能技术赋能,催生多元影视形态
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背景下,技术能够作为一种有效的赋能形式提升影视产业的運作效率,从而衍生出多元化的影视形态。一方面,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早期拍摄的影视片段和镜头进行修复和还原,提高清晰度,实现历史片段的再现;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增强现实技术的应用来对未来发展的社会场景进行虚拟化的预设,从而在此过程中更好地创建未来发展空间,让大众形成无限的空间想象力与视觉想象力[2]。这对于影视拍摄而言,很多场景不再需要实景搭建,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可以说,智能技术的应用为我国影视行业带来了诸多新的影视形态。
(二)算法技术应用,市场大数据分析
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背景下,算法技术、大数据技术能够对海量的数据资源和市场受众进行调查与分析,从而通过数据的分析与比对形成相应的市场大数据,为后期影视产业的发展奠定基础。首先,算法技术能够通过收集大众对各类型影视作品的喜爱程度和话题倾向等信息来了解大众的期望与需求,从而为作品的前期选题创作与后期市场营销提供指南;其次,通过大数据了解受众市场的需求后,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基于大众的需求进行个性化的影视作品推送,这就能够对传统的影视作品网站形成一种“降维打击”,从而更好地实现影视作品的智能化宣传与营销[3],如今日头条、抖音等新媒体就是用这种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来进行信息推送的。
(三)影视作品评估,激发影视产业动力
在影视作品的宣传与营销活动中,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在应用过程中通过作品评估的形式对影视作品的质量进行考核,从而通过影视作品的市场考核为受众的观影需求提供一定的优劣参考依据。例如在豆瓣、猫眼等平台上,大众能够对市场上的影视作品进行有选择地评分,而系统也能够针对大众的评分对影视作品进行星级评分,通过评分对影视作品形成市场化的评价[4]。同时,在影视作品宣发、上映后,市场收视率、售票率、大众的好评度都会对影视作品的质量进行综合评估。这种评估形式能够在智能化的后台中对相应的数据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形成星级评价,以及优胜劣汰、良性竞争的市场格局,并以此对影视创作者形成评分激励,更好地激发影视产业创作动力。
三、人工智能背景下影视产业的运作与发展的具体路径
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背景下,影视产业能够在市场化的运作与发展过程中充分应用技术的优势进行作品创作,通过技术赋能的形式来增强产业运作的实效性。对此,影视类企业在运作过程中可在投资预算、脚本策划、剧组管理、镜头拍摄、后期拍摄、影视制作以及影视传播等方面进行智能化改进,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影视产业的运作效率,为大众提供更优质的影视作品,进而带动整个影视产业的市场化运作与发展。
(一)投资预算:构建数据预算系统
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背景下,影视产业首先要构建完善的投资预算系统,用数据信息系统进行成本核算,制定规范的产业市场运作计划。
具体来说,首先,依托于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对影视作品创作流程中所需成本进行准确统计,在市场化运作与发展的进程中通过一定的成本预算来构建完善的成本数据预算系统,并对每一笔资金消耗进行统计分析,再基于此制定相应的产业运作计划[5]。
其次,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在影视作品的创作前期进行相应的辅助融资工作。比如,应用了机器算法的智能投资机器人能够对市场上影视产业的投资需求与投资风险进行分析,为影视企业提供专门化的融资产品;同时,其也能够利用信息识别系统、视觉识别系统对企业的融资财务人员进行管理,保障财务公司的正常运作与发展。并且,人工智能算法技术能够对市场上的各类影视作品进行评估,基于多个维度对影视项目的当前市场价值与未来市场增值进行全面的分析与预测。总之,在人工智能技术与影视产业融合发展的进程中,影视产业应充分应用智能算法技术来辅助预算,基于预算来制定切实可行的影视拍摄与宣发计划。
(二)脚本策划:海量信息跨界收集
在传统影视产业的脚本策划过程中,影视产业主要基于人工创作来形成影视作品。这种形式能够充分发挥人脑资源优势。但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背景下,技术却能更好地对海量信息与资源进行跨界收集与整理,为影视作品提供多元化的创作素材与资料,更好地实现影视作品的辅助性创作,为人力创作与影视加工提供便利。不仅如此,人工智能技术还能应用到影视作品的脚本策划与设计过程中,如微电影Sunspring的影视剧本,就是利用人工智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创作出来的,技术的运用大大提升了影视剧本创作的效率。不过,这种创作形式存在一定的僵化、刻板、缺乏创新等缺点,因此在影视剧本的创作过程中,主要还是依托传统的人脑进行艺术化的构思,在分镜头脚本创作、镜头匹配、文本信息与镜头匹配等活动中应用人工智能算法进行脚本策划。现阶段,江苏蓝海创意云等一些企业已经开始相关智能化软件的研发与应用。该公司研发的安捷秀云端制片管理软件可以进行分镜头脚本拆分和管理,大大降低了人力成本。
(三)剧组管理:演职人员系统管理
影视作品是集体劳动的成果,需要大量的演职人员和剧组工作人员,这就需要在创作过程中充分应用人工智能信息系统进行相应的剧组管理工作,以此提升影视行业劇组的管理效能。一方面,在传统的演职人员角色选择过程中,主要的选角模式是由导演或相关工作人员挑选,角色的选取存在一定的主观性,且存在不公平的现象。对此,可以应用人工智能选角的形式进行人物角色选定[6]。比如,在智能演员信息库中通过智能信息抓取出与影视作品原型人物相配的演员,以此增强选角的客观性。另一方面,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背景下,演员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换脸解决影视作品中不可调和的矛盾。例如在《了不起的儿科医生》中,主角人物的学历事件影响了影视作品的宣传与发行,该作品便采用了智能影视换脸技术将主角人物进行替换,从而减少影视作品创作过程中的损失。可以说,在智能技术应用的背景下,对演职人员进行系统化的管理,可以更好地提升影视作品剧组管理的效能。
(四)镜头拍摄:多元智能设备应用
影视作品拍摄过程中,需要通过一系列精确的镜头衔接,以构成符合逻辑与故事发展思路的作品。在智能技术应用的背景下,影视作品充分应用多元化的智能设备进行拍摄与制作,如导演通过人机操作、语音交流的形式来指导相应的机位拍摄等,这些方式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固定机位与运动机位拍摄的人力成本消耗,人机交互的形式将大大提升影视作品的拍摄效率[7]。同时,专门化的智能识别算法系统与设备能够通过智能抓取的形式选择影视段落中优质的影视镜头,能够对拍摄的影视镜头进行系统化分析,从而选取镜头内容丰富、镜头清晰度较高以及镜头中人物布局合理的镜头,进一步提升影视作品质量。
(五)后期制作:影视图像修复还原
在影视作品的后期制作中,人工智能技术可充分应用于剪辑与特效加工过程,提升影视作品的创作质量。例如,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将二维影视图像渲染为三维影视图像,拓展影视作品的镜头呈现空间;人工智能可以实现一定程度的自动剪辑,节省人力成本;人工智能AI技术能够将静态图像变为运动图像,比如利用AI智能技术将历史伟人的面貌进行动态化呈现,为大众带来全新的视觉体验[8]。此外,人工智能技术还能够对早期的影视作品进行辅助性的降噪,在作品的后期加工过程中对影视图像进行修复、还原,提升影像资料的清晰度,保障影视作品的画面质量。
(六)影視传播:市场受众需求调查
影视作品在完成了相应的拍摄与后期制作后,需要进行市场化的宣传与发行。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一方面能够通过智能数据收集系统分析大众的需求与偏好,敲定影视作品的宣传渠道与宣传方式;另一方面能够预测影视作品的市场周期,基于大众对影视作品上映之前的预评价对该作品的市场流量、明星带动作用、话题与事件营销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可以说,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来辅助宣发,利用算法技术对市场上的潜在消费群体进行预判,并结合作品阶段性的收视率、上座率、票房收入以及广告收入等数据制订下一阶段的宣发计划,能够极大地拓宽影视作品的市场覆盖范围。
四、结语
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能极大地提升影视产品的拍摄与制作质量,提升作品的宣传与发行效率,实现影视作品中的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最大化。面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影视产业要在技术变革中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改造,在投资预算、脚本策划、剧组管理、镜头拍摄、后期制作、宣传模式等方面进行智能化升级,为全面增强我国影视产业的竞争优势助力。
参考文献:
[1] 朱文珍,崔涵,何颖,等.影视文化产业发展态势分析——以横店为例[J].现代商业,2021(19):26-29.
[2] 丰梅.青岛西海岸新区促进影视产业发展之思考[J].文化产业,2021(18):151-152.
[3] 吴蔚.霍尔果斯地区性税收优惠政策对影视产业投资的影响研究[D].武汉:武汉纺织大学,2021.
[4] 陆瑶,于晔.“一带一路”格局下地方“影视+文旅”的发展研究[J].戏剧之家,2021(17):172-173.
[5] 符湘琳.生态文明视野下影视产业的问题及法律规制[J].哈尔滨学院学报,2021,42(05):72-75.
[6] 徐雄庆. AI时代江苏影视产业智能化升级的路径研究[J].西部广播电视,2021,42(01):22-24.
[7] 李波.人工智能对影视产业影响的途径研究[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20.
[8] 叶晓娴,王润彬.从“换脸”技术看人工智能背景下影视产业的发展[J].艺术广角,2020(3):49-53.
作者简介:徐雄庆(1983—),男,湖北天门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影视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