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中央将“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写入“十四五”规划,媒体融合进入朝纵深发展的新阶段。本文以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这三大中央主流媒体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5G、AI等多种媒介技术的叠加运用对媒体融合的影响。研究发现,5G技术目前在传媒领域的应用有两个特征,即传播渠道平台化与内容形态视觉化。从这两大特征出发,未来媒体融合的发展将持续深化,呈现出技术融合、跨界融合、时空融合这三大趋势,这表明人机共生、万物互联的智媒时代即将到来。
关键词:“5G+”;媒体融合;主流媒体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19-0023-03
一、引言
2019年,新一代信息技术5G的出现以全新的网络架构开启了媒体融合领域的新传播图景。媒体融合发展在技术创新的影响下日新月异,在5G技术带动下以5G、AI、物联网、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为内容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强化了互联网的传播优势,成为媒体融合的新动能。学者高钢曾指出,媒体融合的本质是技术融合、人人融合、媒体与社会融合,其中技术融合是整个媒体生态系统融合的基础和根基[1]。因此,在“5G+”技术赋能下的媒介传播新时代研究媒体融合发展的新趋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5G技术可用性的成熟和升级,5G技术将成为推动智能技术快速发展、社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动力,而媒体融合也势必将在5G技术的影响下出现新趋势。本文的研究以人民日报、新华社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为代表的三大中央主流媒体对于5G技术的应用为例,以此分析5G、AI等多种媒介技术的叠加运用对媒体深度融合的影响。
二、“5G+”技术背景下的媒体融合现状
(一)三大中央主流媒体的“5G+”报道实践
众所周知,我国三大中央主流媒体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有着省、市、县级媒体难以望其项背的顶级内容优势、技术优势和资金支持,因此在媒體深度融合发展的实践上遥遥领先,在5G技术的应用上也有地市级媒体难以具备的优势条件,能很快落实中央战略部署。故而,要分析研究“5G+”技术目前的实践应用,主要以这三大媒体为研究对象。
2019年6月,国家工信部颁布5G商用牌照后,我国正式进入5G时代,上述三大媒体也很快尝试应用5G技术。人民日报率先在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采用“5G+VR”技术进行全景直播,并与中国联通合作,在单位办公区布设5G基站;新华社也在全国两会期间运用“5G+AI”技术进行直播报道,并依靠5G网络传输和全息成像技术进行各省市连线直播;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全国两会期间更是基于“5G+4K/8K+AI”技术打造了我国首个国家级5G新媒体APP——央视频[2]。随后在中央主流媒体的带领下,各省级地方主流媒体也纷纷开始尝试应用5G技术进行实时播报。
2020年的全国两会,因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在线需求,使5G技术成为各大媒体的标配,其被广泛运用到两会以及后续报道的各个环节。例如人民日报通过5G技术与全国人民对话,打造云连线系列节目;新华社采用全息成像技术和5G快传技术传输现场信号,推出5G全息异地同屏系列访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5G新媒体平台央视频实现了VR视角下的360°4K全景高清慢直播。2021年全国两会的媒体报道,仍然以内嵌图片、视频的文字报道为主,在融合报道中常见的报道形式仍以H5、VR/AR/MR、Vlog等为主,令人耳目一新的新形式并不常见,而是5G技术升级带来的“5G+”技术融合产生了“5G+4K”“5G+8K”“5G+XR+AI”等创新融合形式。5G网络的千兆级超高带宽与毫秒级低延时为各类媒介技术的强强联合提供了可能,真正打破时空限制,实现云连线、慢直播和沉浸式传播。
总的来说,媒体在5G时代开始寻求“AI+新内容”,结合PGC、0GC和UGC,朝AGC(人工智能生产内容)发展,传播内容趋向超高清视频与高速率传播。随着5G移动基站的不断建设,5G商用化逐渐落地,新闻业对5G技术与其他技术的融合运用不断完善。主流媒体借助5G网络的传播优势实现了“内容+技术”的充分融合,为促进媒体深度融合带来了机遇。
(二)传媒行业运用5G技术的趋势分析
从上述三大央媒的“5G+”报道实践可见,传媒行业将5G技术运用在媒体报道的趋势大致如下:
第一,传播渠道平台化:平台型媒体涌现。平台型媒体是指既有媒体专业编辑权威性,又有面向用户平台特有开放性的数字内容实体[3]。目前我国新媒体平台化发展趋于普遍,平台型媒体数量众多,既包括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推出的数字信息平台,也有“人民号”等专业媒体推出的新媒体聚合平台;既有融汇多种传播渠道的资源整合型平台,也有集生产者与消费者于一体的功能型平台,还包括以人际社会关系为链条的生态型平台。早在5G来临之前,我国传媒行业的平台型媒体发展就呈现出井喷趋势,5G技术成熟后,5G融媒体应用实验室、5G智慧融媒体中心应运而生,“央视频”“云听”等国家级5G新媒体平台不断建设成功,5G技术平台布局随之在国内陆续展开。
从媒体5G战略布局来看,平台型媒体构建、融媒体中心建设与全媒体矩阵建构实现了多种媒体角色的集聚。从本质上来说,兼具开放性和社会性的平台型媒体赋予了内容生产者自由生产内容的权利,以平台的开放性特征引流,着力开发建设新渠道。从这一方面来看,未来媒体转型发展的主流模式必将是与互联网逻辑相吻合的具备开放、激活、整合和服务属性的平台型媒体。这一点从5G网络大规模建设加速平台型媒体构建的过程中也可以窥见。
第二,内容形态视觉化:超高清内容成为新常态。近年来,短视频传播已成为各级媒体发布新闻的主要方式。从时下用户使用抖音、快手等移动短视频应用的时长数据统计来看,短视频已经成为大数据时代一种跨年龄层的新型社交语言。此外,作为移动短视频的下一个风口,Vlog个性化视频表达方式在年轻用户群体中快速火爆,同时也引发媒体行业的关注。显而易见,信息获取形式视频化已经成为未来网络内容发展的主流趋势。
在4G时代,视频的低分辨率特性使得场景的逼真程度无法有效提升。与4G相比,5G的数据传输量能充分支撑XR技术在传媒行业的充分应用,也为受制于宽带和网速的超高清视频技术的应用提升了上限,实现了高质量内容的传输。因此,在5G技术研发成功后,从前未能得到充分应用的VR/AR/MR等技术在2019年的全国两会报道中通过5G直播、全景拍摄等方式全方位呈现两会动态,打造了沉浸式的全场景互动体验。具有高分辨率、高清晰度、高动态范围的8K技术与5G通信技术的配合更是带领人们走向一个全新的更高品质的超高清视频内容时代。短视频传播在4G网络下受到的限制在5G时代已迎刃而解,5G通信技术的高速传输给受众带来了超高清的新闻内容和沉浸式的观看体验,进一步为视频形态的内容传播提供便利。
三、媒体融合发展的未来趋势
技术革新的浪潮时刻影响着传媒领域报道形态的更迭。2020年、2021年的报道形式在5G技术与其他媒介技术的多重加持下,在抗击疫情的特殊背景下给用户带来了更具沉浸感、临场性的直播体验。在各类媒介技术不断进步、相互结合的进程中,未来媒体进一步融合的趋势由此已经清晰可见。
(一)技术融合:智能媒体时代或將到来
5G是一项革命性的技术,技术变革是媒体融合的发动机。作为各类媒介技术应用的基础设施,5G技术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AI技术、VR/AR/MR、4K/8K、新基建等大规模场景应用的落地,并且重构了媒体产品的呈现方式和传播模式,在覆盖全方位、传播及时性和场景智能化等层面推动媒体融合深度发展。同时,发生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不断深度融合时期的新冠肺炎疫情也加速了5G技术与各类媒介技术的叠加融合、普及应用。
AI、5G等各类媒介技术不断发展创新、合作叠加,各技术要素相互融合,其创新应用将更深层次、更广领域嵌入媒体融合进程,带领媒体融合朝数字化、智能化方向深入推进,成为媒体深度融合的新趋势,如时下融合了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多项技术的“媒体机器人”已能在挖掘新闻线索、采集新闻素材、编辑新闻等诸多环节为各类媒体机构提供助力。技术发展不仅提高了新闻从业者的效率,而且更好地提高了媒体融合的效果。
随着“5G+”技术的全方位应用,超高清视频、智能化场景与AGC、MGC(机器生产内容)将成为新常态,智能化、数据化、场景化、平台化的信息传播格局初步奠定。5G商用后催生的传感器新闻、无人机新闻极大丰富了AI生长的土壤。5G技术与AI的有机融合,有望驱动“智慧社会”这一高级社会形态成为现实。我们或许正处于互联网技术与智能技术交融的智能融媒体时代,并且正朝着智能技术全面贯穿新闻传播领域的智能媒体时代逐步发展[4]。
(二)跨界融合:多元产业形态
在媒体深度融合背景下,5G技术的研发应用有效提升了融合传播的效果。融合不仅是媒体形态的内容、技术和渠道,也是媒体与各行各业的融合,即媒体的跨界融合。在如今这个“技术盈余”的时代,媒体跨界融合已经成为常态,并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各类媒介技术和国家战略的推动下呈现出新特征,这种新特征包括跨平台合作与跨地域合作两方面。
跨平台合作主要是指中央媒体和省市级媒体等传统媒体与商业平台之间的合作共享。媒体的跨界合作根据不同资源配置,将各大媒体机构具有的内容、技术等优势资源与商业平台具有的资本、渠道、流量优势集中,实现双方互补和运营模式创新。这样,商业平台可以借助媒体在传播速度与深度、广度方面的优势提升传播效率与用户点击率,而媒体机构也可以借助商业平台的聚合流量扩大媒体的广泛影响力、公信力,并且可以创新媒体服务方式,实现经济增长。
跨地域合作主要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和在战略驱动之下兴起的。2020年初,全国多个省份的多家媒体机构合作共享疫情信息,并组成全国首家区块链新闻编辑部,实现内容信息的高效聚合。媒体的跨地域联动合作为疫情防控形成了以广播、电视、互联网、直播等不同媒介形态进行信息传播的全方位、全链条、多层次、多侧面的传播链条,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民众的信息焦虑。此后,多家媒体机构开始纷纷尝试跨地域合作建立融合模式,形成横纵联动的区域布局,借力国家战略推进媒体深度融合。
(三)时空融合:沉浸式场域体验
随着5G技术应用的逐渐普及,时空概念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日益对时空序列造成了深刻影响。在5G融媒时代,时间与空间之间逐渐产生某种程度的互嵌融合,过去、现在和将来的一切社会活动日程可以被任意抽取,千里之外的人可以如临现场般观看全国两会、阅兵式,可以24小时观看直播。这与麦克卢汉论述新媒介对人的延伸时借用英尼斯“媒介偏倚论”提出的“媒介形态变革都会在人类的感知与交往领域引入‘新尺度’”的论断相契合[5]。
麦克卢汉还提出了“人是人类思维的延伸”“传播媒介是人类感官的延伸”的观点,这与保罗·莱文森的媒介进化原理相似[6]。5G时代媒体融合是技术媒介与人文生态、身体感官与客观世界、空间流动与时间压缩等方面的综合性诠释[7]。5G不仅带来了万物皆媒,也带来了场景传播与沉浸式传播。这些虚拟化、体验式的传播超越了时空概念,突破了传统传播形态中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的限制,将用户身体与场景地域无缝相连,在感官神经和身体触觉上多维展示虚拟的沉浸式体验,带来真实的临场体验感。5G等新媒介技术升级发掘了不同于以往麦克卢汉提出的延伸维度,将媒介对人体的辅助性提升至更符合人性化社会需求的水平上。
四、结语
如今,“5G+”潮流正当时,面对即将来临的人机共生、万物皆媒的智慧全媒体时代,智能传媒产业需要持续演进更新。与此同时,传媒行业要紧跟潮流风向,在媒体融合的纵深发展中坚持“人本主义”这一根本原则。我国媒体融合发展有着重要的使命和社会意义,它是国家提高主流舆论引导力,进行宣传、服务和社会治理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值此“技术满盈”之际,立足于技术层面,主流媒体在媒体深度融合的进程中既要对媒体的深度融合发展提出新的要求和目标,又要考虑到内容层面上“人”的融合,坚持积极正能量的传播方式,创造出健康良性的媒体平台和温暖善意的时代。
参考文献:
[1] 高钢.媒体融合:追求信息传播理想境界的过程[J].国际新闻界,2007(3):54-59.
[2] 我国首个国家级5G新媒体平台正式上线[EB/OL].光明日报,http://www.gov.cn/xinwen/2019-11/21/content_5454051.htm,2019-11-21.
[3] 喻国明,焦建,张鑫.“平台型媒体”的缘起、理论与操作关键[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5,29(6):120-127.
[4] 廖祥忠.未来传媒:我们的思考与教育的责任[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9,41(3):1-7.
[5] 曹素贞,张金桐. 5G技术赋能:媒介生态变迁与传播图景重塑[J].当代传播,2020(2):37-40,66.
[6] [美]保罗·莱文森.莱文森精粹[M].何道宽,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35.
[7] 段鹏. 5G时代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的思维辨析[J].中国电视,2021(1):74-78.
作者简介 张芮,本科,研究方向:媒体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