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宝青
摘要:在新时代背景下,学校教育要求德育为先。之所以强调德育为先,是因为国家明确提出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而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就必须发挥德育的主阵地作用,充分发挥德育功能,寻找有效的、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德育工作路径。只有这样,才能为新时代中小学德育改革发展指明目标与策略。基于此,本文将对新时代背景下小学德育途径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德育;德育途径;新时代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1 新时代背景下小学德育的内涵
一是今天的小学德育更加重视生活逻辑。对生活逻辑的重视,体现在生活德育等理念当中,也就是上面提到的将德育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在一起,将德育渗透在学生的生活中。将这些思路凝聚为生活逻辑,那么在具体的德育过程中,思路就会更加清晰,理念也会更加先进。同时,这也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德育的过程本质上也是一个认知过程。面向小学生的德育,不是让学生接受德育观点,而是让学生在认知发展的过程中形成德育认知,然后再用这些认知来影响自己的言行,这才是真正有效的德育思路。
二是今天的小学德育更加重视实践逻辑。所谓实践逻辑,强调的是“实践出真知”,这对于德育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德育不一定是要让学生能够說出大道理,而是把确实影响学生言行的良好道德品质体现在学生生活与学习中。因此,德育过程一定要坚持实践思路,要符合实践逻辑,这是探寻新时代背景下小学德育途径的理论保证。
三是今天的小学德育更加重视以人为本。这里所说的人当然是指小学生,也就是说在小学德育过程中应当坚持“童本”思路。这是一个重要的概念。“童本”意味着教育者要有一颗童心,要知道儿童需要什么样的教育环境,要知道儿童在德育过程中有什么样的期待。只有知道儿童有什么样的需要,知道如何满足儿童的需要,才能寻找到有效的德育途径。在开展小学德育活动的过程中,只有构建“显”“隐”结合的德育课程体系,明晰隐性德育课程的目标指向,强调德育课程主体的话语权及强化隐性德育课程所要体现的价值,才能让德育真正取得实效。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寻找到一条有效的德育途径,是当前小学德育研究的重要课题
2 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德育教育工作不受重视
对于大多数教师来说,由于传统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它只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把教学工作的重点放在提高学生的成绩上,比如布置家庭作业。在德育工作中,一些学校已经严重脱离了社会教育发展的要求,使德育工作逐渐正规化。
2.2 学校与家庭德育之间存在矛盾
众所周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方面。然而,根据实际调查,大多数家长明显缺乏对道德教育的重视,认为只要学习好,就会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这种情况直接导致了学校德育与家庭德育的不统一,影响了德育的顺利开展。
3 新时代背景下小学德育途径的有效对策
3.1 了解学生的心理成长状况,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
俗话说,少年强则国强。小学阶段是学生人格成长的关键阶段,也是其道德意识形成的重要时期。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成长与成人有很大的差异,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和德育工作过程中需要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有效运用课外时间选择多种教学方式对学生实施德育,让学生知道在公共区域不可喧哗,不能随地乱丢垃圾。在课余生活中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志愿活动,通过这样的方式对学生实施德育,通过正面的教育,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当然在日常生活中,教师也需要与学生进行交流与互动,这也是提高学生道德认知水平、实施德育的重要环节。教师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要注重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这样能更好地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如培养娇惯的学生学会吃苦耐劳;对于比较内向的学生,教师需要在生活和学习中对学生进行更多的鼓励,让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班级组织的活动。引导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到德育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学生的综合性发展。
3.2 引入家庭与社会的力量
我们都知道,要真正提高德育质量,光靠学校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引入家庭和社会的力量。通过各种分析,可以看出家庭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式,因为学生每天在家的时间最多,所以父母的言传身教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学校德育教师应联系家长,引导家长开展德育工作。教师可以通过微信等方式及时向家长传播德育知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另外,也要对社会教育加以重视。社会教育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延伸,会对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产生影响,因此要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无论从哪一个角度分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都具有一定的道理。在德育教育中要树新风,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被感染、被启发,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德育教育的有效性。
3.3 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
校园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空间,也是对学生实施德育的主要场所。学校方面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德育环境氛围,首先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公共宣传平台,如报刊栏、黑板报、广播站等区域进行文化建设。给学生展示时事政治、历史事件等内容。通过优秀文学作品影响学生,实现学生的自我成长,并开阔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的综合性发展。其次,学校方面也可以合理利用周一的升旗仪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师可以对之前的德育工作进行适当的分析与总结,并且部署本周的德育工作计划,及时纠正学生在生活学习中存在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在校园中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最后,学校还需要为学生宣传民族传统节日,通过传统节日组织德育活动,加强道德建设,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3.4 改进德育教育考核制度
德育与素质教育相联系,在评价上有别于其他学科。一般来说,如果一个人有良好的道德习惯,他们可以弥补智力的缺乏。相反,如果一个人缺乏良好的道德品行,再多的智力也弥补不了这一缺陷。就目前而言,素质教育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推广,德育教育考核制度也关系到德育的效果,因此需要从现实出发,进一步改进德育教育考核制度,不可死板地按照相关任务进行考核。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实际的道德情况把握教学效果,以此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4 结束语
德育不只是品德学科的内容,也不只是其他学科的事情,德育应当渗透于小学生日常生活与学习的每个细节中。只有立足于小学生成长的每一个环节,才能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有效的小学德育途径应当是:关注小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从小学生学习与生活的细节中寻找德育素材,抓住德育契机,并确立在小学生生活的细节中渗透德育的思路,通过“德育引导学生生活,生活培训学生品德”来达到预期的德育效果。
参考文献
[1]魏兴霞,庄明莹.基于《论语》阅读的初中德育途径和方式研究[J].山东教育,2021(Z6):30-31.
[2]张金福.新时代背景下小学德育途径再思考[J].教师博览,2021(33):17-18.
[3].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七里河小学让每一个学生都幸福健康地成长[J].中国德育,2020(2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