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生就业调查分析与对策

2021-12-09 22:29马利文
安家(校外教育) 2021年50期
关键词:毕业生岗位企业

马利文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为进一步分析研判我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向1.2万名毕业生、在唐7所高校、496家企业,重点围绕求职就业意愿、遇到的问题、校园招聘、就业签约情况和企业用工、岗位需求等多维度开展了网络问卷调查。

一、就业调查分析

(一)不利因素

1.从就业供需看:总量供过于求、结构供不应求的矛盾持续。总量矛盾方面,2019年市人力资源市场提供岗位11.7万个,求职12.3万人,求职倍率0.95:1;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矛盾更加突出,抽样的496家企业用工总需求9537人,同比下降30%以上。结构矛盾方面,①学法学、农学、文史等普通基础性学科的比较多,与我市产业结构调整相契合的新材料、新能源、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学科的少。②普通专本科的多,“双一流”院校的少。③愿意到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的多,到民营及中小微企业的少。④职业能力与就业技能偏低,转型升级所需要的高技能人才数量不足。⑤慢就业毕业生增多,约30%未投过求职简历,求职被动。

2.从就业质量看:一是薪酬水平偏低。初次就业的平均起薪3000元-5000元,与全国平均起薪5610元有一定差距,与毗邻的北京7750元、天津6473元相差更远。二是企业投入不足。在薪酬上不舍得花钱,很多企业期望即招即用,人才储备、培养意识淡薄。三是企业在人才成长发展空间上普遍缺少长远规划,大多数毕业生到民营及中小微企业就业,个人提升空间小,总体就业层次不高。四是有些民营企业提供的劳动保护不规范不健全,有的不安排休息日、节假日,还有个别企业不依法依规缴纳社会保险。

3.从就业形态看:吸附毕业生的产业优势、区位优势不明显。一是我市规上企业、上市公司较少,钢铁、煤炭、化工等传统低端产业链占比高;生物医药、智能物流、工业互联网、计算机通信、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发展滞后,人才集聚效应低。二是电商、快递、外卖等“互联网+”领域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就业带来的临时性就业、非全日制和待命工作、多方雇佣关系、隐蔽性雇佣等新业态,产生了一系列新问题。

4.从就业吸引力看:一是 “凤凰英才”计划在引进院士、长江学者等顶尖人才方面设定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小,但效果不高;我市亟需引进的博士、硕士等青年人才方面与杭州、珠海以及天津差距明显。二是“虹吸效应”明显。京、津对我市优秀毕生虹吸效应仍在持续,我市户籍“双一流”高校毕业生回唐就业的仅在1/3左右。三是我市与宁波、无锡、成都等很多城市在经济实力、城市吸引力等比较优势方面存在差距。

5.从疫情影响看:一是对在校就业签约冲击较大。高校错峰开学,在校期间签约同比下降13个百分点。二是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就业任务加重。2020年我市接收离校未就业毕业生1.3万人左右,而往年均不足万人,增加40%以上。三是求职预期更加“求稳”。希望到机关事业单位和国企岗位就业的占57%,“稳定有保障”成为择业首选,占33.6%。四是61.6%的毕业生表示疫情对就业产生了影响,44.1%的毕业生着急就业;华北理工大学45%的毕业生认为就业前景不乐观。

(二)有利条件

1.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被列为“六稳”和“六保”之首。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全面强化稳就业举措,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关心的就业问题。政府工作报告强调“促就业举措要应出尽出,拓岗位办法要能用尽用”。就总体就业而言,各有关部门不断强化政策供给,稳存量、扩增量、保重点、促匹配、兜底线,确保就业大局稳定,已经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2.企业复工返岗形势持续向好。面對疫情冲击,为减负、稳岗、扩就业,按照“五个一”新机制,落实中小微企业免征、大型企业减征、困难企业缓交社会保险费的阶段性政策,扩大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受益面并提高返还标准,“免、减、缓、返、延、提”一系列政策的综合发力,企业经营运转趋于正常,吸纳高校毕业生能力转强。

3.我市发展稳中向好基础稳固坚实。当前,项目建设、经济转型、动能转换、产业升级已经步入新一轮上升期,特种机器人、电子智能制造、新材料优势产业增量提速,数字经济、生命健康等新产业倍增突破,“自贸区+跨境电商综试区+综合保税区”政策叠加红利的释放,百家科研院校、百家央企、百家知名企业、百名高端人才进唐山活动的开展、“一港双城”建设提速,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带来有利契机。

二、对策建议

高校毕业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是国家的未来,是推动发展的新生力量,承载着很多家庭的梦想和希望。

(一)着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一是围绕政策联动、产业带动、支持自主创业、鼓励灵活就业等拓宽就业空间。二是聚合财政、货币政策稳定就业,拉动、吸纳、创业创新带动就业的投资项目、劳动密集型产业、小微企业等优先支持。三是加大对高校毕业生平台就业的扶持力度,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

(二)着力疏解毕业生安置渠道。一是落实鼓励中小微企业吸纳就业奖励政策,按规定给予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开展以工代训的,给予职业培训补贴。二是有序启动机关事业单位、基层服务项目招聘,提高各级教育、卫生等事业单位空缺岗位专项招聘高校毕业生的比例;增加“三支一扶”计划岗位;开发更多城乡社区服务、基层医疗、科研助理等领域的岗位。三是实施高校毕业生创业支持计划,加快落实创业担保贷款、免费场地支持等措施。鼓励发展平台经济,落实社保补贴政策,支持灵活就业。四是鼓励参军入伍,提高应届毕业生征集比例。五是支持企业、政府投资项目、科研项目设立见习岗位,鼓励留用,分级给予见习补贴。

(三)着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一是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加强就业、创业、学徒制、技能提升、通用职业素质和求职能力等综合性培训。二是围绕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以及循环农业、智慧农业、智能建筑、智慧城市建设等新产业需求,支持企业以训稳岗、以训待岗,做实线上线下培训平台,及时发布新职业,发挥技能导向作用。三是加大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新职业新技能培训力度。

(四)着力促进岗位供需对接。一是坚持经济发展和促进就业良性互动,主动对接重大项目建设及科技创新、海洋经济和临港产业发展,摸清用人需求,编制发布人才需求目录。二是强化就业服务,共享就业信息发布机制,开展 “一对一”、小型化、错峰式线下和网络线上招聘,促进人岗匹配。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纳入实名制管理,延长报到接收、档案转递、落户办理的时限。三是实施建档立卡贫困大学生“一对一”兜底保障式援助。

(五)着力推动创业带动就业。一是发挥“唐山领航创业大学”创业服务示范带动作用,服务新兴产业实体经济发展。二是鼓励各县(市、区)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增加创业就业孵化基地、众创空间等各类创业孵化载体,创新孵化方式,完善孵化功能,提供低成本场地支持、指导服务和政策扶持。三是降低创业担保贷款申请条件,优先支持高校毕业生创业,提高贷款可获得性。四是积极鼓励、扶持企业开展创业平台建设,创造更多新业态就业机会,增强劳动用工和社保体系与新就业形态之间的匹配性。

(六)着力强化就业创业服务。一是加大就业创业政策宣讲力度,开展服务进校园活动。二是完善毕业生失业登记和实名制,实施精准帮扶,落实灵活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社会保险补贴、一次性求职补贴。三是户口、档案在学校保留2年或转入生源地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以应届毕业生身份参加用人单位考试、录用。

猜你喜欢
毕业生岗位企业
9岁的高中毕业生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最“叛逆”的毕业生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