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清珍
摘要:“整本书阅读”的许多研究题目都包含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初探等字眼,实际只有一两章在讨论真正的教学活动组织,绝大多数篇幅在追根溯源、名词考据,恰恰忽略了阅读的关键是实践,是需要学生真真正正拿起这些大部头的书来看。因此绝大多数时间花在课堂之外的,绝大多数思考是寂静无声的。教师的挑战在于,如何抓住课堂指导并监督学生们的阅读实践?这种指导不仅包括提前设计好的导读,还在于学生随时提出的疑问,哪怕当时意见不统一展开辩论,却也算实实在在的思考。因此名著整本书阅读最重实践,学生需要实实在在去阅读、去思考,教师需要实实在在去指导、去监督,配合得当方能奏出和谐的曲调。
关键词: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整本书阅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本文将更为系统地研究不同阶段“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侧重点,因此也推出更为丰富的多种课型,如:以兴趣侧重的先行性导读课,以方法侧重的阶段性推进课,以活动侧重的归纳性展示课,以拓展侧重的延伸性读书会,以知识侧重的检测性竞答赛等,同一部名著不用全盘囊括以上课型,教师可针对名著本身的特点选择最合适的教学策略。
1 阅读书目的选择
语文课程标准认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但根据目前的教学和调查现状,阅读书目的选择权基本掌握在教材、教师手中。学生被动地接受每册课本中规定的阅读书目,自主空间几乎没有,兴趣自然大打折扣。有人认为当下的整本书阅读有一个认识误区,所谓“整”就是指向全体学生集体阅读同一本书。这种整齐划一的阅读的确为教学活动的展开和成果的检验提供了方便,但却违背了阅读规律,因为学生的阅读偏好往往受到自身经历、家庭环境、性格特点的影响,存在较大的差别,教师“一锤定音”的书单恰恰束缚了学生阅读的自由。初中名著整本书阅读的篇目应该提前调查好学情,充分考虑学生的意愿和兴趣,不应把自己的经验和想法强加在学生身上。
充分的阅读是精彩表演的前提。初一学生的古文基础有限,面对大部头文言小说会有一定的畏难情绪,教师要及时指导古典小说的读法:
1.1 学会有深度地“精读”
关注书中矛盾最集中、人物刻画最精彩的章节。如三调芭蕉扇,为什么孙悟空会遭拒绝?一借芭蕉扇被骗后,其他三人关于取经的对话各自展现了什么心理?孙悟空和罗刹女的语言各有什么特點?
1.2 学会有取舍地“跳读”
主动舍弃、有意忽略一些不甚精彩的章节,追求更高的阅读效率,如自己不感兴趣的内容、繁琐的人物外貌描写或打斗场面、“游离”于情节之外的说书人视角,这些部分大多有渲染夸饰的痕迹,可以略而不读。
2 阅读目标的确定
“整本书阅读”应该读到什么程度?笔者认为教师需要为学生设立三个层面的阶梯式目标,引导绝大多数的学生完成前两个层面的要求,一部分学生能达到文化层面要求。
文本层面:学生能通过阅读过程中摘抄好词好句,赏析作品鲜明的语言风格,最终达到完善自身语言和表达系统的构建。
文学层面:学生能根据不同文本的特点,梳理全书主要情节,赏析重点人物,结合作者的创作意图进行文学鉴赏。小说类作品的阅读目标是通过人物读懂社会现实,散文类作品的阅读目标是读懂情感,纪实文学的阅读目标是读懂历史,科幻文学的阅读目标是读懂科学和幻想等。
文化层面:学生能够触类旁通,主动搜集资料去了解作品相关的历史及传统文化,传承并汲取优秀文化的养分。当学生获得了深层次的阅读愉悦感,也就完成了书籍改造人格、影响人生的终极目的。
3 教学活动类型
3.1 图书漂流
图书漂流活动最大的优点是互相激励,尤其适合在群体中展开。为了保证图书能畅通无阻地“漂”下去,必须在一开始制定好规则,如:
确定所有参与漂流的书籍并编号;
每两周读完一本书;
每本书按照小组流动;
每本书留下至少三处旁批。
由于图书漂流中的每本书是一对一传递的,相比较完全开放的图书角而言,学生会更加爱惜图书,甚至精心准备小礼物(如书签、藏书票等)鼓励下一位书友。因此,图书漂流活动不仅能扩大整体的阅读量,让全班共读一本书,还能进行暖心的情感传递。对于孤独阅读的个体,对于缺乏动力的学生,有人从后面推一把,不仅可以督促读完整本书,还方便大家找到阅读品味相同的知音,从而获得阅读的愉悦感。
3.2 趣味知识竞赛
竞赛的终极目的是以考查带动阅读,这种活动适合阶段性阅读成果的检测,时间可长可短,规模可大可小,一般以一堂课为佳。知识竞赛的主要特征在于一个“趣”字,灵活有趣的题目和紧张激烈的比拼是它独特的魅力。如提问“孙悟空到灵台方寸山拜谁为师?”“孙悟空为何姓孙?”涉及的内容不一定都是书中的主干情节、主要任务,但却能引发孩子们关注思考。也可以是竞猜类题目,通过演员们朗读对话,判断他们是书中的哪些人物。通过趣味知识竞赛,能补充考试中对名著阅读粗枝大叶式的考察,让学生查漏补缺,更关注书中的细枝末节。
3.3 名著大舞台
这一活动是整本书读完的总结性展演,主要以唱歌、表演、配音、跳舞、朗诵等舞台形式,将名著周边相关的艺术作品呈现给大家。此类活动适合在全校范围或全年级范围内举行,一般表演场地是学校的大礼堂、阶梯教室等容量大的空间,所选名著最好是情节曲折丰富、戏剧冲突明显、易于表演的名著,方便在网络上获取影视资源,节省了作品原创的精力和时间。《西游记》部头虽大,好在人物熟悉;情节曲折,好在紧凑集中。由于里面的人物大多活灵活现,近年来与之相关的影视作品又层出不穷,媒体资源丰富,这部书非常适合舞台表演。将《西游记》作为以活动侧重的归纳性展示课搬上舞台,不仅检验了学生们的阅读成果,又拉近了学生和古典小说的距离。
4 结束语
虽然“整本书阅读”的说法不再新鲜,但教师鲜有琢磨创新的工夫,导致口号一直在提,反响却一直平平。笔者本次选择这一研究题目,不仅是想为这一研究领域注入一份思考,鞭挞自己关注教学薄弱的环节,也是想把本校优秀的校本教材、学科活动作一总结,将方法和经验介绍给更多的同仁。
参考文献
[1]董玉叶,吴建兴.整本书阅读书目的甄选策略.中学语文(下旬·大语文论坛)[J].2020(2):10-13.
[2]贺卫东.“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本质、功能与问题消解.课程·教材·教法[J].2020(4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