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子恺美术教育理论与学前美术教育

2021-12-09 01:28萧秋叶赵湘学
艺术评鉴 2021年21期
关键词:丰子恺

萧秋叶 赵湘学

摘要:丰子恺先生是现代著名美术家、文学家、音乐家、书法家及翻译家,他不仅致力于美术、文学、书法等艺术创作,同时也热爱并积极投身艺术教育工作。而且,在丰子恺的教学生涯中,留下了大量美术教育思想理论,这些理论可以有力地指导教师进行美术教学工作。目前,学术界研究其漫画作品更多,对其教育思想和理论的研究,尤其是关于学前美术教育思想方面涉足较少。丰子恺自称为“儿童的崇拜者”,强调尊重和欣赏儿童个体的差异性,本文将结合丰子恺的儿童美术教育思想与学前美术教育展开研究。

关键词:丰子恺  学前美术教育  美术教育理论

中图分类号:J20-0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1)21-0134-03

教育家蔡元培提出了“以美育代宗教”的著名观点,力倡美育,为中国现代美术教育蓬勃兴起和发展提供了初步的教育思想基础。其中,丰子恺一直是蔡元培的追随者,他对美术教育理论和研究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其众多著述中提到自己为“儿童的崇拜者”,这体现出他对儿童美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丰子恺关注儿童个体的差异性,以儿童为第一性的把握作为建造儿童美术想像空间教育的基础。他尊重儿童,将童心的培养视为儿童教育,甚至是艺术教育之上的要点。他认为小中能见大,弦外有余音,提倡儿童趣味本位生活,强调趣味的“艺术教育”。在现代,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美术专业教师缺乏,大家对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而儿童时期的孩子对万事万物充满好奇心,同时在学前儿童时期孩子的学业压力小,可以更好的感知美、欣赏美和享受美。本文将结合丰子恺的儿童美术教育思想在学前美术教育中的运用展开研究。

一、丰子恺美术教育理论概述

丰子恺一生中有长达十五年的教育经历,在教育生涯里他总结出大量的艺术教育理论。这些理论是实践和时代的产物,在中国艺术教育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对实际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童心說”

丰子恺宣称:儿童是他心灵的占据者,同时自称是儿童最忠实的崇拜者,在他看来儿童是最天真、真实的。由于他对儿童的独特感觉,形成的“童心说”包含了三层含义:一是审美无功利的“绝缘”观;二是一种同情观,也就是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三是培养孩子创造潜力的艺术心。

审美无功利的“绝缘”观是指超越功利,需要的是一颗“赤字之心”。在丰子恺看来,“‘赤子之心,其实就是孩童般的艺术心和宗教心,即赤子心、艺术心和宗教心是三位一体的,即‘童心”。对儿童而言,他们没有经历世俗的污染,他们眼里充满了美好,所描绘、表达出的都是自己最单纯的所思、所想、所见,他们将世界的美好都停留在记忆中。这些美好不会像“大人”所认为的好那样复杂,是无关乎功利的、发自内心让他们愉悦的事物。丰子恺说:“‘绝缘的眼可以看出事物本身的美,可以发现奇妙的比拟”。丰子恺的这种“绝缘”观,在艺术上的表达就是自由天真的象征。他提倡保护童心,尊重童心,认为儿童的随意涂鸦就是在用一种审美无功利的“绝缘”眼光描绘出来的图像,亦或者说审美无功利的“绝缘”观便是天真和自由的一种境界。

儿童没有遭受磨难及世间沧桑,他们内心都是非常善良、可爱、富有同情心的。他们的这种同情心可以说是与生俱来的,这种同情心不局限于对人类,还对花草、猫犬等一切有生命的物体。甚至是对一些无生命的物体也是充满了同情心的,比如他们会和自己的玩具对话玩耍,在这个“自导自演”的过程中也会有悲伤、难过的情绪存在。作为成人,应该去理解和肯定孩子的这种同情观,鼓励孩子成为一个充满爱的人。丰子恺从小生活在充满爱的家庭中,被家人的温情感染,让他总能以一颗温柔且富有同情的心去对待事物,在他的世界里也是充满爱的,或许,这也影响了丰子恺的美术教育中“同情观”的形成。他认为,保护好儿童独特的同情观,是健全人格的重要因素,是形成良好品格的关键,也是提高孩子审美意识的重要途径。

儿童时期是培养孩子创造潜力艺术心的关键时期,大师毕加索也说过他永远都无法像孩子一样绘画。可见,儿童时期对艺术创造力的培养是多么重要。在儿童时期,孩子的思维是很活跃的,他们有着天马行空、千奇百怪的小点子,这些点子需要被家长或老师肯定,让他们敢去想、敢去做。丰子恺提出的“艺术心”其实就是“童心”,这样的“艺术心”是儿童审美无功利的“绝缘”眼光和“同情观”的总概括。儿童的“艺术心”在后天的成长过程中,可能会被现实的利益、荣誉等埋没,所以丰子恺提倡呵护童心要从儿童开始,倡导大家回归童心,培养出创造潜力的“艺术心”。

(二)“重兴味,轻写实”

丰子恺认为“儿童画是思想感情特殊而画技未练的人所作的画,是‘重兴味而‘轻理法的绘画”。儿童因为年龄特征的原因,不会去细看事物各部分,如形、色、线等,他们只会非常简单痛快的将对象描述出来。这是儿童的发展特点,他们体现的“兴味”可以说是成人眼中的“趣味”。所以往往我们面对儿童作品的时候,似乎不知道其描绘的具体是何物,但这些随意的线条、块面却能给观者带来一种童真的享受。这些作品确实没有如艺术家理解的绘画技巧、固定法则,但都是纯天然的具有创造力的作品。儿童所描绘出的对象不可能像成人绘画那样理性和讲究,但细看孩子们的作品都含有“神似”味道。因此,在品味儿童绘画作品时勿以成人的标准去评判,要推翻“画的像”就是好的错误认知,这也印证了苏轼的“论画以形似,见于儿童邻”著名论断。

(三)“儿童绘画必须是生活的反映”

儿童对世界充满着幻想,世界在孩子眼里是多彩的,虽然他们还没有总结自己人生经验的能力,学前儿童甚至没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但是他们具有体验生活的能力。可以说,儿童对生活的体验一点不亚于成人,他们能全身心的投入到生活中,用心的成长。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正是因为儿童具有上述特点,可以说在儿童阶段他们也仅具有感悟生活的能力,倘若绘画作品离开其真实生活就没有办法被理解。现在校外的诸多学前美术培训机构,有些能够从这一教育观出发,将课程内容结合孩子的真实生活。但是结合生活的教学不是名义上教学素材的结合那么简单,现在太多由模式化的图像、图片进行绘画的现象,孩子描绘的确实是生活中的元素,但是固定的传授模式(如简笔画)阻碍了孩子对真实生活的表达。孩子是一个独立个体,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他们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对生活的感受,这是与我们成人不一样的地方。丰子恺认为,判断一副儿童画的好坏,就是看作品是否是儿童真实生活的反映。换句话说,只要是从儿童的生活感情出发,真正出自儿童之手,且具有一定美术形式的,都是良好的儿童画作品。

二、丰子恺美术教育理论在学前美术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教育家德廖莫夫认为,并不是所有的儿童都有写诗和唱歌的能力,但所有的儿童都具备画画的能力。可见,绘画是每一个孩子都具有的天生“超能力”。幼儿在学前美术教育阶段的美术学习,对培养儿童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有重要作用。丰子恺强调保护童心,勿忘初衷,在学前美术教育中贯彻丰子恺教育理念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生活大于作品

如上文提到,“儿童绘画必须是真实生活的反映”,在学前教育中巧妙得将教学内容与幼儿生活结合起来开展教学有利于启发孩子的联想力,同时可以更好的激发孩子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儿童创作的作品更富有真实情感和生命力。简单的来说,学前美术教学中授课元素最好是孩子普遍见过且听过的物体,这样孩子对该物体就有一个先前体验,在绘画过程中就能更好的将意象具体化,将意象进行想象力的发挥。另外,将学前美术教育与幼儿生活完美结合也需要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老师和家长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孩子进入学校教育前,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应该带领孩子尽可能多得进行社会实践、接触大自然。大自然是感受美的最佳地方,小孩在大自然中经历的美好都会深深烙印在孩子记忆中。社会实践包括参观博物馆、登山、旅行、参加手工活动等等。研究表明,社会实践经历丰富的孩子,思维会更加的活跃,活跃的思维无论是在美术学习还是日后的文化学习上,都非常有意义。

(二)个性大于共性

美术教学具有特定的教学原则,教师要具备面向全体学生进行精讲善练和针对不同学生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特长相结合的原则。孩子在未进入学校教育前,个性特点可以说是最明显的,素质教育下也明确说明学生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那么在学前美术教育阶段对孩子个性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任务。孩子从出生就具备绘画能力,绘画可以说是孩子本能的反应,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幼儿都喜欢“乱涂乱画”的原因。当家长看见孩子在墙上肆意涂鸦时,切忌责骂孩子,这是孩子用绘画的方式在“说话”。作为教师也应该熟知孩子不同时期的心理特征和绘画特点,在讲授教学内容前对每个孩子的个性都有所了解。若是学前美术教育中一个班孩子的作品虽出自不同之手,却有着如同一个模子刻出的画面,那是多可怕的一个现象,这是对孩子思维的禁锢,也是对孩子个性发展的阻碍。

(三)过程大于结果

过程大于结果即是丰子恺先生提到的体验过程重于终极作品这一观点。体验过程是孩子在艺术表达过程中的参与,这就需要孩子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一堂学前美术课程下来,幼儿能掌握的美术基本知识和技能是有限的,对终极作品的期望值不宜太高。幼儿只有参与到课堂中,对其作品才有感情,才能激发他们创作的内驱力。丰子恺提到发展美育的途径有:写生、白描、比较、平铺叙事,这些途径都能够很好的让孩子有体验过程。如写生这个途径,教师及家长不应该要求孩子在学前低龄阶段绘出具象的写生对象,孩子体验过程的价值远大于其终极作品的价值。在写生体验中,孩子收获的是快乐,是对美的享受。或许他们的一条直线就代表了一棵树,两个圆圈就代表了他们看见的人儿,他们可以尽情的、欢快的用画笔在纸上留下痕迹,这个过程会使他们产生满足感。这种满足感可能会持续很久,在今后,孩子们依然会拿起画笔欢快的描绘他眼中见到的物体。这些绘画作品是儿童的一种情感交流方式,也是对社会、自然的一种情感表达,尤其是在他们的语言文字表达尚未完全成熟的时候,儿童美术更是起着这种媒介的重要能力。

三、学前美术教育中丰子恺美术教育理论的现实意义

通过学习研究丰子恺的美术教育理论,有利于我们走进孩子的世界,更多的了解孩子,与孩子平等对话。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丰子恺美术教育理论对美术教育工作依然有着重要启迪。

(一)启发幼儿的艺术思维,培养幼儿的艺术兴趣

丰子恺的美术教育理论是根据其教学实践总结出来的先进理念,是能切实运用到现实教学中的理论。他的教育理论以孩子出发,将孩子放在第一位,保护童心、回归童心,倡导“绘画是真实生活的反映”,提倡“重兴味,轻理法”,这些都是提高美术教学趣味性的体现。趣味性可以通过游戏教学的方式实现,因为儿童既是艺术家也是游戏家。著名学者刘晓东教授说过儿童的游戏是自发的,是会在潜意识中自主发生的,这也是为什么孩子看见漂亮的花朵会开心、看见风车转动心情会很愉悦,也乐于手工折纸、看动画。有趣味的学前美术教学可以使孩子接受良好的美术启蒙,利于激发孩子学习的内驱力,启发他们无限的创造力。孩子艺术思维的大门打开,他们会有更敏捷的审美感知力、更丰富的审美想象力。

(二)为学前美术教师提供理论依据,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丰子恺美术教育观念里的诸多实用理论与现代素质教育、课程改革中的教学观念存在某些契合之处。丰子恺自称为儿童的崇拜者,认为艺术家的眼光就是儿童的眼光。他的言语观念里都是将儿童位居首位,这与课程改革里学生为主体有着同样的含义。教师传道解惑者也,教师的作用就是帮助孩子解决问题,而不是规定孩子这样可以那样不可以。丰子恺美术教育观念打破了传统的灌输式教育,充分尊重孩子的天性和差异性。他的目的不是将每一位孩子都培养成大师,但是每一位孩子都应该是艺术家,能用艺术的眼光、艺术的态度去生活。同时,丰子恺作为中国现代美术教育家,他提出的美术教育理论有助于美术教师更好的理解当下先进的美术教育理念。只有掌握先进的美术教育理念,才能打造师资专业化的教师团队。

四、结语

丰子恺的美术教育思想不是为了说明孩子学习美术专业知识的重要性,而是更多的强调美术启蒙的重要性。而美术启蒙这一环节容易被忽视,家长乃至社会的认知层面决定了美术启蒙认知的高低。丰子恺提倡尊重儿童的天性,回归童心、勿忘初衷,从而实现将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他认为:“美术是为人生的。人生走到哪里,美术跟到哪里”。也就是说,人的一生都离不开美术,离不开美,美术为生活增添情趣,为生活带来便利。丰子恺的美术教育理论在美术教育史上有着重要意义,也时刻提醒着大家,如何顺应时代的开展美术教育工作?如何实现美术教育培养人才的价值?“没必要使每一个孩子成为艺术家,但要使每一个孩子都养成艺术的眼光”,这是美术教育工作者和家长需要做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向明月.丰子恺儿童美术教育方法初探[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8(11).

[2]丰子恺.谈自己的画 丰子恺文集文学卷一.[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2.

[3]赵迁.丰子恺“童心说”教育思想对当下我国儿童美术教育的启示研究[D].新乡:河南师范大学,2018年.

[4]余连详.丰子恺的审美世界[M].上海:上海学林出版社,2005.

[5]丰子恺.丰子恺文集 卷二[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0.

[6]向明月.儿童美术教育思想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7]丰华瞻,戚志蓉.丰子恺论艺术[M].上海:复旦大學出版社,2002:202.

[8]赵迁.丰子恺“童心说”教育思想对当下我国儿童美术教育的启示研究[D].新乡:河南师范大学,2018年.

[9]谢雱.中学美术教材教法(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10]刘晓东.儿童精神哲学[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226.

猜你喜欢
丰子恺
丰子恺漫画里的童年2
丰子恺漫画里的童年
丰子恺漫画里的童年
有 “画 ” 说丰子恺爷爷
漫画欣赏
当代书画名家书丰子恺诗词选
漫画
漫画欣赏
爱画放风筝的丰子恺
丰子恺四格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