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社一体化构建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

2021-12-09 03:12袁圣云洪思云
体育教学 2021年11期
关键词:一体化模式体质健康

袁圣云 洪思云

摘  要:《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提出: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同时要重视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教育作为一项多主体共同作用下的立体工程,学校教育需要联合家庭、社会各项资源才能实现教育最优化。因此,家、校、社联合是教育发展的必然,是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期待,是推动教育现代化的重要选择。安徽省合肥一六八玫瑰园学校顺应时代潮流和教育实际,积极开展家、校、社三位一体的实践探索,推动了多主体共育共建,有效推动学校体育工作和学生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家校社;一体化模式;体质健康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21)11-0016-02

一、家、校、社一体化的提出

1995年国务院颁发《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从全民个体、学校、社会和家庭四个方面强调青少年体质健康改善的方向。这是可以追溯到的国家层面提出的关于家、校、社一体化的构建的最早文件。此后,政府多次颁布相关文件,推动构建家、校、社一体化的体育教育模式。但很多时候人们错误地将教育局限于学校教学,而忽视家庭、社区对孩子的教育影响,家、校、社一体化在推进中不可避免地遇到种种阻碍。于素梅博士在《从一体化谈家、校、社联合的困境及突破》中谈到家、校、社三者的“连接点”确定、相关制度的确立、竞赛制度建立的活动平台、家庭作业制度的建立等存在的现实问题。在中国知网以“家、校、社”作为关键词检索近10年的文献得到175条结果,多数文章都从理论上谈一体化的构建,缺乏真正的实践探索。

二、家、校、社一体化体系的构建

(一)学校统筹夯基础

课程建设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是学校教育思想、教学理念的集中体现,也是实现教育目标、支撑办学行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载体,更是学校创建特色、提高师资专业水平、提升管理能力的主要载体,我们可从三个方面夯实学生的体育基础。

1.课程一体化

安徽省合肥一六八玫瑰园学校开齐开足体育课,一、二年级每周4节体育课,三到六年级每周3节体育课。鼓励教师“推门”听课、跨校区交流、开展体育集体备课,共同研讨优化课程质量。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学校依托教育部门、社会团体等对教师培训。作为首批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一体化实验校开展走班制教学实验,以“学练赛”为课程主要形式,以“乐动会”作为评价课程的主要指标,体育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健康发展的主阵地,各走班项目开展得如火如荼。

2.学科融合化

体育教育需要充分利用各学科的融合教育,比如在语文课、道德与法治课和班会课上,教师们为学生树立体育观念,明确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在劳动课中,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韧性;通过体育节手抄报活动、运动会征文活动,有效地将体育与美育、智育融合,做到全科育人、全程育人。在体育学科的日常教研和集体备课时要有一定的敏锐性,罗列出各学科与体育学科的交叉点,促进学科融合化。

3.活动融合化

学校积极开展丰富的体育节系列活动,包含《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竞赛、体育家庭作业小达人评选、全员运动会、广播操、眼保健操比赛、大课间评比。体育节上学生用绘画的形式展现出一幅幅生动的运动项目,大课间体育活动更是学校落实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的重要举措。我校校长陈炳炎指出:“大课间体育活动是校长的公开课。”在疫情防控期间,我校创建了全天候的双大课间活动制度,“室外花样跳绳大课间”和“室内体适能大课间”让孩子们每天都能快乐运动。以“花样跳绳”为主题的大课间体育活动,两次获得安徽省合肥市大课间评比一等奖,成为学校的一张亮丽名片。

(二)家庭行动固效果

1.家长的榜样作用

家长是低学龄段孩子行为培养的第一任老师,他们在家庭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的行为习惯、意识观念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校定期对家长进行体育知识的相关培训,促进家长体育常识、运动观念的掌握与培养,从而保障家长在与孩子进行家庭体育互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体育观念、知识和运动兴趣。定期开展亲子运动项目,家长在依托校园资源中,能够有效陪同孩子进行体育活动,并以家委会的形式鼓励家长作为组织者、志愿者等参与到学校体育工作中。

2.家长的监督与评价作用

学校积极开展“体育锻炼365活动”,根据不同水平段学生设计符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体育家庭作业清单,体育教师借助手机端的“晓黑班”软件、QQ群教师助手等发布“打卡”任务,学生在家长的监督下按照教师发布任务的要求上传运动视频进行“打卡”。教师通过查看学生上传的视频,检查学生的打卡情况和参与情况,并与家长和孩子点对点进行沟通,促使学生形成持续的健康锻炼活动,实现校内、家庭体育锻炼一体化。

(三)社会推动强提升

引进来:通过汇聚社会资源,提升训练水平,学校引进校外优质体育俱乐部进校园,让更多的学生足不出校就可以接受到专业的训练,讓学生拥有体育实践的机会。各项目俱乐部整合了体校教练、社会体育指导员等人力资源,利用学校场地开展相关项目不同等级的训练(从兴趣班到校队梯队式学习),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求、自身的素质,自愿有偿地选择参与训练,从而更进一步获取相关体育知识、技能。学校目前有篮球、足球、手球、花样跳绳、排球、网球6个体育俱乐部让学生自由选择。让他们在展现自我中增强自主锻炼的信心,提高自主锻炼的意识,从而实现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送出去:在梯队式的学习中,学校不断发掘出具备相关特长的学生。再针对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学校协助沟通相关机构和训练队,将学生送出去进一步训练,发展竞技能力。除学生外,部分教师也有机会结合其专业,被送出去进行专业培训。

三、家、校、社一体化体系开展的效果

(一)一体化体系对学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影响

为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参加身体锻炼,我们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进行了积极准备,于2020年11月上旬对全校学生进行了年度体质健康测试工作。2020年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整体合格率为99.63%,其中优秀率38%,良好率36.8%,及格率27.4%,整体优良率为74.8%(图1)。总体较2019年均有提升,说明在一体化的模式下,学生总体体质是有所提升的。

(二)一体化体系对我校体育竞技能力的影响

在家、校、社一体化的实践中,学校打基础、俱乐部强提升、家庭配合巩固,不断提高学生的体育基本知识、运动技术、技能水平。在2020年我校积极代表校集团参与市、省、国家各级别的竞赛,获得全面突破的好成绩(表1)。

(三)一体化体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改善家、校、社沟通现状

通过问卷调查,学校有87.6%的学生表示在一体化的体系中,对体育的兴趣有所提升。尤其通过体育家庭作业积分榜,以积分制激励学生,强化学习动力;在俱乐部训练中提高技术能力,增强信心,以竞赛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同时,在实践中依托学校搭建的平台,有效加强家、校、社的沟通。

四、小结

从一体化模式构建的理论和实践检验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家、校、社之间的有效互动,形成教育合力,发挥教育的最大效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但三大主体不可避免因其各自的利益驱动而存在目标差异,要实现一体化进一步规范,形成真正强有力的“连接点”,还需制度保障、宣传普及,转变观念,坚持且满怀信心地去攻克困难。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应用驱动下的小学跳绳微课设计及应用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AH201902]

猜你喜欢
一体化模式体质健康
供电企业调控运行岗位培训研究
中高职人才培养一体化模式的实践与反思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影响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要素库及权重分析
影响西安市中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因素分析
继电保护测试发展方向的思考研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机械类专业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和就业工作一体化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