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热点话题:“双减”政策背景下家、校、社联合开展体育锻炼研究

2021-12-09 03:12《体育教学》编辑部
体育教学 2021年11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体育教学

摘  要:家庭、学校、社区共同促进学生成长已成为教育现代化、民主化、个性化、科学化的必然要求,面对“双减”政策,学校最需要做的是什么?作为一名一线体育教师需要做什么?如何处理体育课堂教学与课后体育锻炼的关系?如何促进家长参与其子女的体育锻炼?如何促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有效联动,凝聚各方教育力量促使体育力量最大化、最优化?2021年11月10日(星期三)19:30-20:30,《体育教学》编辑部在读者QQ群展开了题为“‘双减政策背景下家、校、社联合开展体育锻炼研究”的热点话题研讨。

关键词:家、校、社联合;体育锻炼;有效联动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21)11-0008-03

《教育部2019年工作要点》指出应“明确家长主体责任,发挥学校指导作用,健全家校合作机制,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家校共育已成为教育现代化、民主化、个性化、科学化的必然要求。青少年儿童的体育教育仅靠学校单方面的努力是难以完成的,需要社会各方面,尤其是家庭、社区各方的协同合作。

本次研讨由清华大学附属小学体育团队引领主持。全国体育教师集思广益,各抒己见,热烈研讨。

话题一:家、校、社如何联合开展体育锻炼?

随着家庭健康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家庭重视孩子德智体美劳的全面成长,如何实现家、校、社的同频共振?

江苏朱云笙老师认为,增强青少年体质、培养青少年终生体育意识和能力是关系青少年健康成长,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从时间和空间角度而言,学校、家庭和社区体育对青少年体质的促进和体育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三者可以联动运行,学校体育是联动运行的主导,家庭体育是联动运行的主体,社区体育是联动运行的枢纽。

江苏朱丹阳老师认为,学校体育“家校社共育”的逻辑关系为学校体育(主导地位)、家庭体育(基础地位)、社区体育(辅助地位)。学校主导,即体育教师是体育课内教学、大课间活动、课外体育活动的主导,学校应主动引导家长参与学校体育活动,增强家长对学校体育的支持力度,为儿童青少年校内体育活动的开展提供支持;家庭辅助,即家长应转变观念,主动陪同或辅导儿童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积极完成教师布置体育家庭作业;社区参与,即充分发挥社区体育指导员的作用,打造社区运动空间,定期开展亲子运动会、体育嘉年华等活动。学校应加强与学生、家长的紧密沟通,围绕“教会、勤练、常赛”,构建学校体育新生态,引领学生走近操场、走进运动、走向健康。

山东李晓玲老师认为,“双减”下的体育还是要协调作业和体育锻炼的关系,学校在控制作业量。体育老师要做的是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让孩子爱上运动,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一个家庭带动一个社区,形成全民健身的良好风气。

话题二:面对“双减”政策,学校最需要做的是什么?作为一名一线体育教师需要做什么?

山东郭瑞凤老师认为,面对“双减”政策,学校最需要做的是,首先领导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必须认真研读“双减”的相关资料,找到核心问题,学校相关部门制订切实可行的“双减”方案,并传达给每位教师;其次,抓好课堂教学主阵地,力争课堂高质有效;再次,注重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培养一批品德高尚、业务精湛的优秀教师;第四,教师评价机制多元化,不要过于看重考试成绩。最后,开设有效的家校课程,让家长明确“双减”的真正内涵,让家长更了解老师们的辛勤付出,更信任老师,形成家校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安徽罗传伟老师认为,“双减”减得是家庭作业和课外辅导。作为学校最需要做的就是理念宣传到位,政策实施到位。将“双减”政策真正落到实处。都说“双减”给体育教师带来了“春风”,其实也带来了挑战,作为一名一线体育教师虽然体育教学工作的变化不是太明显,但是课外参与体育活动与锻炼的学生明显增加,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要求得到了落实。我们不仅要上好日常的体育课,我们还要统筹安排好课外体育活动和家庭作业,将“学练赛”一体化落到实处。

甘肃省达世荣认为,作为一名一线体育教师需要做到培养学生好的运动习惯。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经历从被动到主动、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让孩子养成运动的习惯,能帮助孩子确立正确价值观、责任感,提升独立能力;能有效地培养孩子的意志力;有助于塑造培养健全人格,全面发展,建立自信。其次,体育老师要提升“教”的程度,体育课上教了什么,会了多少,对与學生在校外参与锻炼的积极性、主动性、有直接的影响。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养成运动习惯。最后,体育教师的教学内容要满足学生的需求,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兴趣爱好和运动需求,体育教师在确定教学内容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根据不同学水平、年级、体质设置内容。

山东徐家鹏老师认为,体育教师首先要扎实做好课堂教学,提质增效,重在保障课上“学会”,养成“勤练”的习惯,激发“常赛”的兴趣。其次,课后服务满足热爱参加体育活动的学生发展需求,确保在校“吃饱”,有运动兴趣的学生可通过课后体育社团满足“学好”需要。再次,布置体育作业是课堂的延伸,要明确发展学生什么能力,培养学生什么能力,培养学生什么样的思维,通过什么样的方法来练习等,像备课一样备“作业”,这要求体育教师更高的学习能力与业务素养。最后,通过线上体育APP进行检测,保障学生学习的连贯性、系统性。

山东省寿光市袁茂林老师认为,作为一线体育教师,需要做的是做好思想引导者,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体育认知。体育不等同于“玩”,只有学会学精体育技术与知识,才能“玩转”各个体育项目,从而真正感受到体育的魅力;做好兴趣激发者,体育教师要结合学生心理、生理发展规律,采取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方式方法,帮助学生建立体育运动兴趣,让学生真正喜欢运动、爱上运动;做好动作示范者,作为体育教师应具备良好的体育素养和专业技能,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保证将准确清晰的技术动作展现给学生,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所学技能;做好潜力开发者,面对身体素质各不相同的学生,体育教师要具备选材能力,通过分层教学等方式,选拔出成绩优异者,进一步培养其兴趣与特长,特别优秀的可纳入学校运动队后备人才梯队。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作为新时代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新理念,以便于更好的顺应时代潮流,高质量完成立德树人任务。

上海刘苏莹老师指出,“双减”后,学生在校时间长了,学生的体育活动增加了,学校应该做出相应的措施:(1)在延时服务时间增设多样化的体育社团课、体育拓展课。(2)鼓励开展内容丰富和形式多样的学校“体育文化节”。“体育文化节”组织形式可以是以比赛的形式,也可以是展示的形式,如体育画报展示、体育拓展课汇演。(3)鼓励体育教师创新体育活动方式,实现内容、形式双转变的“阳光体育大课间”。一方面,打破广播操的传统形式,推广韵律操和武术(操)等集体活动项目。另一方面,根据校情、学情来设置活动“菜单”,分年级、分班级、分区域进行分项目活动,做到多样、有序、有趣。遇到雨雪天、雾霾天,将活动从室外转向室内,在教室进行室内操、“杯子舞”等,也可以在走廊里开展弄堂游戏,如“跳房子”、踢毽子等。(4)鼓励开展体育专业训练增设多项运动队。(5)鼓励体育教师适度的安排和布置体育家庭作业。(6)鼓励学生走出校园参加课外体育兴趣班。从教师方面来讲:“双减”政策发布后,家长和学校更加关注学校体育活动开展的多样性和有效性,这些“关注”对体育教师来讲既是压力更是动力,新形势下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要求体育教师“一专多能”——专业技能更扎实,授课项目、内容、方法手段更多样,这些给体育教师带来一定的压力,同时也给体育教师提高专业素养、夯实专项技能、丰富课堂内容带来强劲动力。

话题三:开展体育家庭作业,相当于开辟了学校体育的“第二战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如何有效联动,如何凝聚各方教育力量促使体育力量最大化、最优化?

江苏王磊老师认为,要正确处理课堂教学与家庭作业的关系。家庭作业是体育课堂教学的延伸与补充,弥补课堂教学的练习时间不足,有助于学生运动习惯的养成、运动技能的掌握和运动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健康的生活方式,奠定学生终身体育意识,落实“健康第一”,最终实现从“完成作业”到“养成习惯”的教育目的。同时,一定的体育家庭作业还能融洽亲子关系、提升家庭运动氛围、增强家长和学生体质、促进全民健身。

安徽罗传伟老师认为,体育课堂和体育家庭作业的关系应当是相辅相成的,体育家庭作业服务于体育课堂,体育家庭作业是体育教学成果的体现。要想理顺体育课堂和家庭作业的关系,应当做到:(1)布置体育家庭作业要以“生”为本,根据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规律,科学合理布置。(2)教师应当充分了解学情及学生运动能力,依据学情,因地制宜,因“生”为本,设计学生感兴趣、操作简单、参与度高的体育家庭作业。并且教师要及时有效反馈作业的优缺点,激励学生完成作业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把握课堂和家庭作业的定位和作用,是有机理顺两者关系的关键所在。北京杜灿彪、安宁老师认为,家庭作业是体育课堂的巩固拓展,在安全前提下,巩固课上所学,通过自主探究,提升对于体育课堂关键知识的延学和补充。体育课堂是家庭作业的实践场域,在自主探究后,将延学的知识和内容在体育课堂上进行实际演练,有助于技术动作的理解和掌握。

山东王军凤老师建议:(1)家庭作业要体现出与课堂学习的不同,更加注重趣味性和亲子共成长。(2)对所有的学生不搞“一刀切”,每个学生根据自己在学校课堂上学到的健康知识,能判断自己身体素质的欠缺和不足,更能明白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同时根据老师提供的“健身超市锻炼项目”,制订个性化运动处方,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家庭锻炼项目。(3)形成家庭锻炼习惯。(4)引导家长形成正确的观念,明确体育锻炼、家庭作业只是形式,不是目的,最终目的是增强学生的体质,而不仅仅是体育成绩。

北京王晓旭老师认为,学校的体育家庭作业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技能水平,结合学生所能利用的资源,满足学生兴趣、要求、意愿,给学生充分的自由时间和自由空间去积极完成体育家庭作业。

话题四:不少家长有这样的担忧,运动本来可以一边玩一边运动,一旦要完成家庭作业,天天“打卡”,孩子会不会更不爱体育运动了。请谈谈应如何平衡应试压力与导向效能之间的矛盾,并提出建议。

山东省李玉珍老师指出只要合理安排内容,是不会存在矛盾的。天天“打卡”,开始坚持是很难,但只要坚持下去,对学生养成运动习惯是非常有益的。平衡应试压力与导向效能之间矛盾的具体建议:体育是一边玩一边运动,建立达标细则,让体育“玩”出水平,“玩”出精彩,而不是乱玩;做好宣传工作,加强对孩子家长心理健康教育,缓解压力和焦虑;让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喜爱的运动,哪怕只是一个运动项目,也是促进体质发展的有利手段。

安徽韩彤老师指出,体育家庭作业可以作为体育课堂的延伸,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设置不同层次的家庭作业。一部分学生可以将课堂学习内容进行复习,另一部分学生可以对课堂练习内容进行提升练习。家长可对体育家庭作业完成数量和质量进行监督。对于学校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可以聘请校外专业人员对学生进行授课。

北京的安宁、殷一平老师认为,体育教师在引导家庭进行家校共育时,一定抱着同理心与家长进行共情。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发布指导要求时,既要对学生有统一、严肃的体育锻炼要求和规则,同时在真正落实的过程当中,面对每户家庭情况的复杂性,又要秉持着灵活、弹性的处理方式,考虑不同的情况。

话题五:请结合自身工作经验,谈谈你如何处理体育课堂教学与课后体育锻炼的关系。如何促进家长参与其子女的体育锻炼?如何利用社区教育资源来丰富学校教育?

山东杨丽老师指出要建立“家庭-学校-社区”多元联动机制:家长每学年组织或参與学校的体育活动不少于3次;家长每学年陪伴孩子参与社区组织的体育活动不少于3次;学校每学年至少联合家庭和社区共同举办2次大型体育健康促进活动。

山东徐文杰分享了学校经验:设立家长开放日,让更多的热爱体育的家长参与到各项活动中,提高家长与孩子们校园体育活动的参与度,联络家长让家长成为孩子榜样的愿望大于对体育活动的关注,更多地把健康、阳光、积极的生活方式带给学生,使体育运动成为学校与家庭有机融合的“纽带”;积极发动学生走向社区,向家长、社区宣传健身的重要性,介绍健身的方法、技巧,推广体育运动项目,让社区居民理解体育,欣赏体育,关心体育运动,参与体育运动。建立微信公众号,定期将学生在校体验、参与体育活动的照片及相关信息发布,让家长们也关注到学校体育教育发展动态。

山东鞠燕飞老师指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政府、学校、社区等加大对体育锻炼的宣传,使家长转变思想重视体育锻炼,同时应开展面向家长的体育锻炼知识课,让家长跟学生一块进行体育锻炼,形成家校共育、全民体育锻炼的良好风气;家校合作,家长、老师共同监督孩子减少对电子产品的使用,限制使用时间,勤沟通出现的各种问题,让减少作业后剩余的时间充分利用起来,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对社区资源进行有效利用,社区要对各种器械的使用方法和锻炼效果进行宣传,将各种器械充分利用起来,也可以请学校教师来指导使用方法,达到校社共育。

山东陈振华老师指出,体育锻炼要与项目兴趣培养相结合;体育锻炼要与体育习惯培养相结合;体育锻炼要与体育家庭作业相结合;体育锻炼要与社区体育设备相结合;体育锻炼要与家庭锻炼习惯相结合;体育锻炼要与大脑开发智育相结合;体育锻炼要与阳光心理健康相结合。

学生是成长中的人,学生是完整的人,家校联合开展体育锻炼要围绕儿童生命成长周期,有针对性地开展家校共育的体育课程,实现家校共育的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完整培养,让学生“人人皆练、处处能练、时时可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实际获得。

(感谢清华大学附属小学任海江老师带领的体育团队张玉国、贾维佳、杨魁、安宁、杜灿彪、王晓旭、殷一平、魏兵引领本次研讨活动并为整理本文作出的贡献。)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体育教学
微信打卡小程序在学生假期体育锻炼中的应用分析
职高体育教学中的“教学做合一”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有关中小学教师体育锻炼的几点思考
小小“运动员”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