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保馨
摘 要:教学过程是个充满互动性的交流过程,需要同学与老师相互合作,共同成长。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一直是多重身份的角色存在,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在日常教学中扮演着“教”的角色,担任着学生的指导者与领路人的角色,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不断引导,不断指挥,促进学生的发展。另一方面,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扮演着“学习者”的角色,这也要求教师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改变视角,不断进行自我意识的更新,站在学生的角度思索问题,这更有助于对学生学情的了解,便于对学生进行更深一层次的剖析,更好地促进教育教学事业的开展。但是,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通常扮演着一个“专家”的角色,并没有真正站在学生角度进行思考,设计出来的东西往往是脱离实际的,不适用于学龄段学生教育的,长久下去,脱离学生认知规律,不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所以,如何稚化自己的思维,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提升课堂的参与度,让课堂变成学生主宰的课堂是十分值得思考的。
关键词:稚化思维教学;小学语文
所谓的稚化思维,就是要求老师学会“隐藏”教学时,隐藏起自己的外在权威,不要以“专家”的形象自居,而是思索如何将思维贴近于学生,将知识的已经达成变成一个知识的探索过程,在实际教学中,通过养成性学习,让自己与学生一起学习。在稚化思维的过程中,将自己的思维降格是十分重要的,需要教师保持相对的求知欲,与学生同样的好奇心,与学生一起攻克难关,如何稚化思维,学会在知识层面“做减法”是十分重要的,这将会是一门教学艺术。
就稚化思维的实质来说,稚化思维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学会思维的转换,放下自己专家的姿态,把思维的触角深入到学生的思维领地,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亲切探索学生的发展潜力,设计教学问题,引发学生之间的共鸣,同时激发学生与老师互动的热情,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达到引导式学习,共同学习的目的。那么在小学活动中究竟如何稚化思维,促进学生在学习方式与学习思维上与老师相投、相近呢,下面笔者将结合教学的实践,讲述一些认识与体会,希望对大家的教学有所帮助。
一、在思想上同步,想其所想
在学习中,学生应该是主体。所以,了解学生的想法是十分重要的,这往往也是最困难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不去深入思索如何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老师以为自己讲到位了,但是,学生却听得一头雾水,不知其所云,这不仅不利于教学的开展,更不利于学生个人的发展,导致后期的教学无法顺利进行。例如在在语文教学中,讲述巴金的《鸟的天堂》这一课时,如果老师只是阅读课文,将各种鸟类的形象告诉学生,这会导致学生只能明白语句中的意思,而不能深入去了解鸟类的样子,便不能达到深入学习,进行自我探索的目的,也许在这其中,老师对小学语文课文已经了如指掌,但是也应该从创设计情景开始,促进学生对书中画面的展开了解,促进學生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在针对这篇文章的教学中,老师应该做到,从导入开始就带着孩童的思维开展教学,创设教学情境,利用多媒体技术等开展情境的创设,介绍鸟类的天堂,带着童趣的语言,向学生描绘着在鸟类天堂里的情境,有树、有花、有云彩......引发学生的无尽探索,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向学生开展提问,记住问题的开展应该是在孩童的思维下进行,例如可以询问“同学们知道鸟类的习性吗?”“同学们对鸟类的天堂有什么好奇的吗?”等等,所提问题应该从简单到复杂,不仅符合课堂规律,更是符合学生当前的思维规律。或许以上所提到的问题对所有教师来说太过于简单,但是对刚接触校园的同学来说,是有困难的,必须进行逐步地引导,让学生在思考与交流中寻找问题的症结所在,从中促进学生形成一种不断探寻的思维模式。在实践中证明,教师要想把握学生的学习进度,促进学生的发展,必须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的探索,在学习与交流中探索学生的思维模式,与日后的发展模式。
二、在问题上同步,困其所困
教师在课堂中,不仅仅扮演的是讲授者的角色,更应该扮演观察者,解惑者的角色。在课堂中,教师们常常会看到学生皱着眉头,神情凝重,思维出现了障碍,如果不及时解惑,可能会造成心理上的不和谐,既影响课堂的推进,又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因此,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将自己的思维态势融入到学生的思维态势中,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在教学中应该营造疑惑与答疑并存的教学环境,根据学生的存疑点来确定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营造解答环境,一步步分析解答,是教师们应该思考的。
例如在学习小学语文课文《小壁虎借尾巴》这种科普类文章的时候,学生一定是充满疑惑的,可能会提问的比较多,带着思考提问。如,什么是壁虎?壁虎为什么要换尾巴?这都是非常可能的。但是这些问题,在教师眼中,往往是比较简单的,教师在解答过程中,可能存在着不耐烦,但是,这些往往是学生进行与发展的关键,所以更应该值得教师们去关注,在学生提问什么是壁虎时,老师应该跟学生一同去了解什么是壁虎,壁虎是在何种环境生存的何种动物,并且逐渐将问题清晰化,并且再一起探寻壁虎为什么要借尾巴,在文章中,壁虎都向谁借了尾巴,最后借到了没有,这些问题都应该是在老师带领下进行探索的,而不是学生好奇的提问,换来老师僵硬死板的回答。
又例如,在小学课文《春夏秋冬》中,文章描述了许多关于四季的看法,四季的变幻,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因为小学生心智的不成熟,导致其对部分文章中描述的情境不太了解,容易产生误解,倘若在这过程中,教师没有发现其中端倪,认为学生已经掌握四季的情境变化,而不去挖掘更深层次的作者情感变化,这势必会导致对学生学情的掌握不到位,出现情感分析不到位的现象,严重的会阻碍学生学习进度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采用埋伏笔与疑问设置的手法,促进学生在情境中的融入,在引入中,逐渐学会个体的探索。在《春夏秋冬》的教学中,教师应该从开头进行不断地进入,营造一种氛围,或使用多媒体打造视觉变幻的意向,让学生在变化中,发出感叹“四季为何如此变幻?”“春天为什么是这样的?”随后教师便可以,在课堂讨论中逐渐引导学生的探索,一起探索为何四季如此变幻,作者在其中如何穿插情感的表达,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思考能力,更是锤炼了学生的情感探索能力,在疑问中进行探索,在疑问中成长,是教学的目标。
三、在困难上同步,难其所难
有些问题,在教师看来很简单,三言两语,几分钟的时间就可以解出来,但是,对于学生来说,学习起来却存在巨大的困难,甚至有些困难是难以逾越的。老师若在课堂上用平铺直叙的方法讲述,会使学生一头雾水,难以把握学习的方向,当前的问题解决不了,还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后面的学习,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会大大降低,甚至是懈于学习。此刻就需要老师在学生有困惑的时候及时发觉,进行答疑解惑,回归到学生的思维模式上,模拟学生思考的问题,来认识学生的难点,从而进行答疑解惑。同时教师们必须意识到,这种答疑解惑必须是引导性的,不能是直接灌输性,在此期间必须关注学生思维的变幻,注意教育教学方式的转变。
例如,在学习课文《姓氏歌》的时候,学生一定会对姓氏感觉到陌生,围绕着姓氏的来源,姓氏的读音,一定会展开很多的探索,在这过程中,如果用的三言两语,只是进行读音式的矫正,就起不到深入探索的作用。教师在这过程中,担任的并不仅仅是引导者的角色,更应该是一个课程深入挖掘带领者的角色,角色的作用在探索中更加明了,促进学生在课程中解开难题,不断进行个人的思考,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做到的。在学习《姓氏歌》的時候,老师在导入阶段,应该促进学生的快速融入,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从读音开始再到姓氏背后的故事探索,在每个故事中开展形式历史的介绍,深入地带领学生进入一个姓氏的世界,在故事中引发探索往往是趣味性与探索性并存的。
又比如在词语的学习过程中,听、说、读、写都是十分重要的。这些在老师看来很简单的存在,但是以学生的眼光看来,学习生词的读音以及拼写却是十分困难的,在生词的层面上不管是读音还是拼写都是十分有难度的,所以,在此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十分重要,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引导,从学生的思维角度出发,以全新的思维去思考生字、生词的学习以及运用。
四、在错误上同步,错其所错
作为学生,在学习中犯错误,是在所难免的,那么如何对待这些错误呢?作为教师,不仅要及时发现错误,纠正学生的错误,更是要在过程中,找到学生错误的根源所在,追本溯源,促进学生的自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学习中容易发生认知偏差的问题,开展典型错误案例的讨论,促进学生在讨论中挖掘错误的根源,促进对学习的深度认知,促进个人自查能力的提高,毕竟个人的反思能力是学习过程中重要的一环,所以更应该引导学生在课堂中学会进行自我反思,这不仅利于学习,更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
例如,在教授《荷叶圆圆》这一课时,池塘里的各种角色都在上演着他们的戏码,那他们说的东西是对的吗?是不是有不对之处呢?这是值得各位老师注意的,应该在讲授课文的时候促进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讨论。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扮演“小水珠”“小蜻蜓”等角色,然后就自己的角色进行讨论。其中,教师应该穿插其他讲解,扩充课文的内容,在角色扮演中加入其余角色,并且让学生判断表述的是否正确,在这其中,教师应该设置错误的选项,让学生在氛围中,自行思索何种表述是正确的从而进行自我的反思。
又例如,在古诗词背诵与默写上的教学上,教师应该适当进行词语替换,让学生进行词语的匹配,然后进行点评。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白,错误不可怕,知道错误的地方,并且进行及时改正,才是最重要的。
总之,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转变自己的思维,学会稚化自己的思维,站在学生的角度,想其所想,困其所困,难其所难,错其所错,这样才能从学生的思维出发,把握确切学情,开展适合学生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国雄,崔峦.小学语文特级教师课堂艺术集萃.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2
[2]郭根福.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及教材分析.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王一军 .中国当代小学语文教育课程标准研究.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教育部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