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任务分析的教学设计

2021-12-09 21:21徐艳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21年11期
关键词:议论文观点思路

徐艳

【教学目标】

能够梳理出本文的论证思路并对此论证思路进行评价。

【任务分析】

1.教学目标的确定

“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提出的语文学科四大核心素养之一,它要求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通过语言运用获得逻辑思维、辩证思维等思维的发展,和深刻性、敏捷性、批判性等思维品质的提升。学生学习具有深刻思想性和严密逻辑性的优秀议论文可以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但是议论文的常规教学较为固化,教师通常先找出论点,再分辨论据是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最后分析论证方法。此外,尽管高中生在初中时已经接触过议论文的一些基本文体知识,但是他们学习议论文基本上仅限于筛选出论点和论据,指出论据是属于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说出具体论证方法。学生对于作者具体论证某一观点的思考路径和这一思考路径能否达到论证的预期效果并不清楚。梳理并评价文本的论证思路,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快速理清文本内容,锻炼学生筛选、辨别信息的能力,还能够促使学生思考作者在论证过程中的内在逻辑关联及其逻辑推断的合理性,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论证推理的逻辑思维能力。且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对整体文本和局部段落的论证思路的考查和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对结构严谨、思想深刻的要求,都突出了“论证思路”作为教学内容的重要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整体论证思路清晰,逻辑严密,层层深入,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极具战斗力;文中四个小节的局部论证思路也各有特点,极具代表性;这有利于学生学习不同特点的论证思路及其作用,对于读懂议论文和写好议论文有重要指导作用。因此我确立了“能够梳理出本文的论证思路并对此论证思路进行评价”的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的类型

本课教学目标1中,“论证思路”属于理解概念性知识中的规则,“‘梳理和‘评价论证思路”属于运用、评价策略性知識。“梳理论证思路”需要学生在明确观点的基础上,分析作者在论证该观点时的具体思考路径,学生需要自主生成一种学习策略并运用这种策略来分析。“评价论证思路”需要学生找出理据对已梳理的论证思路的逻辑性、合理性等方面进行分析,这显然也需要学生自主生成一种学习策略并运用这种策略来解决相应问题、评价相关结论。

3.学习的起点能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现见于2019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教科书《选择性必修》中册。本文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此前学生在初中学习过议论文,并对议论文的文体特征有一定了解,如议论文的三要素,“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三段论式结构等。此外学生在初三还学习过不同类型的议论文论证思路和论证结构,如在《不求甚解》《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人教版《语文》9上)中学习过“破立结合”的论证思路,在《敬业和乐业》(人教版《语文》9上)中学习过“引论—本论—结论”的论证结构、在《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人教版《语文》9上)中学习过“并列式”的论证结构、在《论读书》(人教版《语文》9上)学习过“并列式和递进式交织”的论证结构等。学生对议论文论证思路的概念有较为感性的认识,还未上升到理性逻辑的层面,他们尚不清楚文本的论证结构是作者论证思路的外化,论证结构是静态的论证框架,而论证思路是动态的逻辑思考过程。同时他们对论证方式和具体的论证方法等概念理解不清,有所混淆。

4.使能目标的分析

⑴目标1的使能目标:①能够理解论证思路的概念。②能够梳理本文的整体论证思路,并评价该论证思路是否具有逻辑性和合理性。③能够梳理本文四小节的局部论证思路,并评价该论证思路是否具有逻辑性和合理性。

目标1的这三个使能目标之间可以处理为先后关系。

【教学设想】

1.教学重点:目标1。

2.教学难点:目标1。

3.教学时间:2课时

4.预习活动:浏览全文及注释,了解作品内容和创作的历史背景、过程。阅读教师提供的议论文理论知识,尤其是涉及到的论证思路、论证逻辑、论证方式、论证方法等方面的概念知识。预做课内研读练习,思考并完成教师布置的活动任务。

【教学内容与步骤】

第一课时

一、情境创设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回忆旧知,用例规法与新知建立连接,明确教学目标的核心关键词“论证思路”的概念。

导入语:在初三同学们学习过不少议论文,你们还记得吗?(学生回答)

提示:《不求甚解》《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敬业和乐业》《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论读书》等。

师:初中生中流传着一句话: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我想大家对周树人写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应该印象更深刻一些吧。作者在文章开头首先摆出了敌论据“两年前自夸地大物博,不久希望国联,现在求神拜佛”,得出敌论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然后批驳敌论据,只有“他信力”和“自欺力”。接下来提出己方观点“我们有并不失去自信力的中国人在”,然后罗列古今证据加以证明。指出中国自古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舍身求法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最后得出结论: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看地底下。鲁迅在这篇文章论证观点时展现出来的先破后立、破立结合的思考路径就是我们所说的“论证思路”,简而言之,就是论证的次序,先论证什么,再论证什么。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选择性必修》中册里的一篇议论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将重点研究本文的“论证思路”,希望在本课的学习中同学们能够梳理评价本文的论证思路。

PPT展示学习目标及论证思路的概念:

能够梳理出本文的论证思路并对此论证思路进行评价。

论证思路:证明或阐释某种论点或观点的思考路径。

二、研究探索

(一)梳理、评价整体论证思路——递进式论证

1.问题:本文约有6250字,我们初读这篇长文,想要快速梳理出本文的整体论证思路,同学们有什么好办法?

提示:抓住文章的大标题和四个章节的小标题,标题即论点。

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标题是全文的中心论点。

②开头第一段提出了检验真理标准的问题,总说论证检验真理的标准的现实必要性,阐明了写作的针对性,深入批判四人帮,拨乱反正。然后按照四个小标题分四个部分展开论述。

③第一部分,论证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确立并论证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正确性。第二部分,驳斥社会中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错误看法,指出确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并非削弱或抛弃理论的指导作用,而是要坚持理论联系实践,理论和实践的统一。第三部分,论证革命导师是坚持用实践检验真理的榜样。这既是论点也是论据,用革命导师的实践活动来进一步论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举了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毛泽东用实践检验一切理论包括自己的理论的权威事例,指导我们如何去做。第四部分,是本文的结论部分,论证任何理论都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作者从变化发展的辩证角度去看理论和实践,得出任何理论都要不断接受新的实践的检验的结论。呼吁我们要敢于批驳“四人帮”的谬论,立足现实,不断研究新实践中的新问题。

2.问题:大家觉得这四个小标题的内容能调换位置吗?为什么?

提示:快速通读全文,思考各小节论点之间的关联性。

不能调换位置。第一小节立论,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并从科学领域和社会领域论证该观点的正确性;立论的章节必须放在最前面。第二小节驳斥社会中的主要反对观点,说明理论虽然有指导实践的作用,但是理论能否正确指导实践、怎样正确指导实践,都需要实践检验,论证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理论的指导作用”和“实践的检验作用”二者并不矛盾,进一步证明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正确性。前两节都论证了为什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观点为真,联系紧密,不可分割。第三节论证了“革命导师是坚持用实践检验真理的榜样”,举了革命导师坚持用实践检验真理的典型事例,告诉读者普通人也应该学习革命导师去践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观点。这一小节的内容既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中心论点的论据,也解决了我们要怎么做的问题。第四节从辩证的角度,以发展的眼光看待理论和实践,论证了任何理论都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一方面更好地证明了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实践,同时也解决了面对理论和实践的新变化,我们该怎么做的问题。第四节在“怎么做”这个层面上,是对第三节的深化。四个小节从不同角度对中心论点层层深入进行论证,也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认知逻辑层层递进,逻辑严密,论证合理,不可调换。

过渡语:整体论证思路同学们已经把握,接下来我们来研究局部四个小节的论证思路。

(二)梳理、评价局部论证思路——第一节:演归立论

1.问题:在四个小标题中,显然第一个小标题的内容在立论,作者是如何确立这个论点的呢?

我们用思维导图来还原作者的论证思路。

学生1展示思维导图,陈述论证思路。

提示:区分观点和材料,明确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关系。明确段落与段落之间的关系。抓住段落首尾的概括性句子。抓住能够反映句与句之间逻辑关系的关联词语和限定性词语。

作者先引用经典理论文献《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的观点论证“一个理论,是否反映了客观实际,是不是真理,只能靠社会实践来检验”(第2段)。再引用毛泽东的观点论证“实践不仅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而且是唯一的标准”(第3段)。紧接着运用科学领域的两个事例门捷列夫制定元素周期表、哥白尼的太阳系学说被证实为真理(第4段),论证“只有实践,才能完成检验真理的任务”。为了使论证严密有力,作者又运用社会领域马克思主義被承认为真理(第5段)、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第6段)和中国革命实践的具体事例(第7段)进一步证明“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一个,就是千百万人民的社会实践”。

2.问题:作者论证这个观点的思考过程能说服你吗?

提示:紧扣论点之间的关系是否合理,道理能否支撑论点,事实论据是否充足合理,分析论证的合理性和逻辑性。

教师用PPT展示论证思路的思维导图。

通过思维导图中第3段论点中的关联词语和限定词分析,明确各论点之间的并列关系。作者从不同角度反复论证同一个观点,火力集中,论证密度高,强度大,具有说服力。

通过思维导图分析道理能否支撑论点。第3段先说检验真理的标准要具备什么特点,“这是因为,辩证唯物主义所说的真理是客观真理,是人的思想对于客观及其规律的反映。因此,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就不能到主观领域内去寻找,不能到理论领域内去寻找,思想、理论自身不能成为检验自身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的标准,正如在法律上原告是否属实,不能依他自己的起诉为标准一样。”此处紧扣“因为”和“因此”这两个关联词,得出“检验真理的标准”必须是客观领域里的结论。同时,“检验真理的标准,必须具有把人的思想和客观世界联系起来的特性。”这两个特点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必须具备的特性。实践是客观领域中的,同时也具备将主客观联系起来的特点,实践满足“检验真理标准”的两个特点。于是作者得出结论:只有实践,才能够完成检验真理的任务。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里立论所用到的论证方式是演绎论证中经典的“三段论”,这是一种从一般到个别的原理,这种论证方式属于必然性论证,论证强度高,说服力极强。(点拨:紧扣句群中的关联词语“因为”“因此”和限定词“必须”分析演绎论证,理解演绎论证中经典的“三段论”的“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

通过思维导图分析事实论据是否充分、合理。作者在第4段举了科学领域中的两个实例来证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了增强逻辑的严密性和论证的合理性,作者在5、6、7三段还举了社会学领域中的三个实例“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被承认为真理,正是千百万群众长期实践证实的结果”和国际共运史、中国革命实践中的具体事例,从不同领域、不同国家去安排事例,扩大了举例的类型和范畴。此处采用了归纳论证中的举例论证法,归纳论证就是从个别到一般的论证过程,属于或然性论证,论证强度低,说服力较弱。但是作者扩大了事实论据分布的范围,增强了举例的说服力。(点拨:明确归纳论证的不确定性,学习作者通过扩大事实论据的分布范围增强归纳论证的逻辑严密性,提升说服力度)

小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写的,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它的目的在于如何从根本上批判“四人帮”,以推动拨乱反正,因此具有极强的战斗力。这种战斗力的根源在于本文的论证思路的合理性和逻辑性。今天我们梳理、评价了本文的整体论证思路和第一节的局部论证思路。我们学习了递进式、并列式、演绎论证和归纳论证相结合的三个不同特点的论证思路。希望同学们可以活学活用,用以指导自己的阅读、写作,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三、板书设计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光明日报》特约评论员

整体(递进式)

论证思路

局部(演归式、并列式)

四、作业布置

1.完成课内研读练习题。

第二课时

一、问题导入

问题:文中哪一节内容主要采用的是归纳论证方式中的举例论证法?

预设:第3节。

过渡语:接下来我们跨过第二节,先来梳理和评价第三节的论证思路。有请第三组的同学展示自己梳理的论证思路。

二、研究探索

(一)梳理、评价局部论证思路——第三节:归纳举例

1.学生2展示思维导图,陈述论证思路。

提示:本节作者主要运用经典理论文献和典型事例来论证。作者在14段开头先指明“革命导师们不仅提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且亲自作出了用实践去检验一切理论包括自己所提出的理论的光辉榜样”的观点,然后用马克思和恩格斯修改、完善共产党宣言的例子去证明这个观点。接下来作者在第15段指出革命领袖“一贯严格要求不断用革命实践来检验自己提出的理论和路线”的观点,然后用毛主席在编辑《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时多次写按语的事例证明这一观点。最后得出结论:革命导师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辩证唯物主义立场,保证了马克思主义的不断发展,永葆其青春。

2.问题:作者这样论证能站得住脚吗?

提示:归纳论证中的举例论证法,属于或然性论证,论证强度低,说服力弱。但是作者选择的是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并“用实践去检验一切理论包括自己理论”的权威人物——中外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和毛泽东的典型事例。通过权威人物的典型事例,极大地增强了说服力的同时,也在引导我们思考应该如何去做。革命导师都这样做了,我们普通人更应该这样去做。(点拨:明确归纳论证可以通过增强事实論据的典型性来增强说服力)

过渡语:革命导师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并践行了这一真理。但是社会上的人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观点的看法都如此吗?

学生回答(预设):不是。

师:他们的看法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预设):“有些同志担心,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会削弱理论的意义。”“有些同志说,我们批判修正主义,难道不是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去衡量,从而证明修正主义是错误的吗?”四人帮的“唯心论和先验论”。

(二)梳理、归纳局部论证思路——第二节:破立结合

1.问题:面对不同的声音,作者在第二节如何具体论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观点的呢?下面请第二组的同学展示自己梳理的论证思路。

学生3展示思维导图,陈述论证思路。

提示:作者在第8段辩证地论述“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否“会削弱理论的意义”,因为这一点对于澄清被“四人帮”搞得非常混乱的理论问题,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作者在第9段先指出“‘四人帮出于篡党夺权的反革命需要,鼓吹种种唯心论的先验论,反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从而立起靶子,进行批判,证明其错误性。(破敌方观点)然后作者在第10段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之所以有力量,正是由于它是经过实践检验了的客观真理,正是由于它高度概括了实践经验,使之上升为理论,并用来指导实践。正因为这样,我们要非常重视革命理论。”来否定“削弱理论意义”的看法。然后作者明确自己的观点“理论到底是不是正确地知道了实践以及怎样才能正确地指导实践,一点也离不开实践的检验”。(破敌方观点,立己方观点)进而在第11段指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真理,要把它们作为武器,批判修正主义,但是用这些原理去批判修正主义,仍然不能离开当前的实践。作者以此来回应第二类人的看法。(破敌方观点,立己方观点)然后作者在第12段从发展的角度来看,理论和实践都在不断发展,我们要用实践来检验新的理论。(立己方观点)最后在13段重申坚持“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立己方观点)

2.问题:这样的论证达到了说服别人的预期效果吗?

提示:通过反驳对方的观点,确立己方观点的正确性。作者针锋相对地指出了错误观点的虚假性,充满了说服力。作者在论证过程中先破后立,边破边立,破立结合。反驳“四人帮”的观点时,罗列了丰富的不合道德、有碍社会发展的现象,直接用事实揭示他们是政治骗子。反驳第一、二类人的观点时,采用了辩证思维方式,指出“理论”如果是“真理”可以接受实践的检验,如果不是,又可以证伪;因为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所以要重视理论,但是理论是否正确地指导了实践,怎样才能正确地指导实践都需要接受实践的检验;批判修正主义需要原理,但是也要结合实践去批判,才有说服力。

过渡语:除了第二节具有辩证思维,第四节也散发着“辩证分析”的万丈光芒。下面有请第四组的同学来分享他梳理的第四节“任何理论都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的论证思路。

(三)梳理、评价局部论证思路——第四节:辩证分析

学生4展示思维导图,陈述论证思路。

提示:作者在第四节集中论证“任何理论都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这一观点,首先在第17段提出要从发展的观点看待实践标准的观点,因为实践是不断发展的,所以实践标准既具有绝对性,又具有相对性。然后引用列宁的话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然后在第18、19段用毛泽东的相关观点证明任何理论都要由实践来检验,并且要不断修正,进而批判林彪、“四人帮”的相关谬论。最后,在第20段基于新的历史时期的新任务、新要求,呼吁全党和全国人民:我们要有共产党人的责任心和胆略,勇于研究生动的实际生活,研究现实的确切事实,研究新的实践中提出的新问题。

1.你觉得这一节论证中哪里最能体现辩证思维?为什么?

提示:17和18段。这两段中大量采用《实践论》《列宁选集》这些经典著作,和革命领袖列宁和毛泽东的看法,极易陷入“经典不容置疑”的陷阱,但是作者的论证极具辩证思维。第四节的论点是“任何理论都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这里的“任何”强调所有的理论、一切的理论,“不断”强调了要运用变化发展的观点来看问题。作者认为“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它既具有绝对的意义,又具有相对的意义。就一切思想和理论都必须由实践来检验这一点讲,它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就实践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上都有其局限性,不能无条件地完全证实或完全驳倒一切思想和理论这一点来讲,它又是相对的、有条件的;但是,今天的实践回答不了的问题,以后的实践终究会回答它,就这点来讲,它又是绝对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关于实践标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辩证统一的观点,就是任何思想、任何理论必须无例外地、永远地、不断地接受实践的检验的观点,也就是真理发展的观点。任何思想、理论,即使是已经在一定的实践阶段上证明为真理,在其发展过程中仍然要接受新的实践的检验而得到补充、丰富或者纠正。”这些论证都是辩证思维的产物,更好地证明了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实践。使得论证逻辑严密,层层深入,充满思辨性。

小结:今天通过从局部3个小节的论证思路的梳理和评价,我们学习到了归纳举例、破立结合、辩证分析这三个不同特点的论证思路。希望同学们可以通过这篇议论文论证思路的学习,不仅了解本文的历史背景,《认识论》《实践论》的相关知识,更要学习思维的科学性和论证的逻辑性,感受思辨的力量,体会理性探索的精神,用以指导自己的阅读、写作和现实生活。

三、板书设计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光明日报》特约评论员

归纳举例

局部论证思路 破立结合

辯证分析

四、作业布置

1.阅读毛泽东的《论刻苦读书》,梳理、评价该文的论证思路。

2.从今天学习到的两种类型的论证思路中,自选一类论证思路,同样以《论刻苦读书》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议论文。要求:论证思路清晰合理,逻辑严密。

猜你喜欢
议论文观点思路
议论文阅读专练
更多观点,请扫码阅读。
更多观点,请扫码阅读
更多观点,请扫码阅读。
我的思路我做主
议论文阅读技巧表解
观点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