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陶”促学,建构高效数学课堂

2021-12-09 06:00陈灵燕
启迪与智慧·上旬刊 2021年11期
关键词:等腰三角陶行知创设

陈灵燕

新课改的逐步推进,使教育教学发生了重要转变,无论是从教育方式还是教学内容都有了前所未有的變化。而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给无数的教师点燃了前进的引路灯,使教学活动朝着既定目标不断前进,使教学改革取得了重要成果。陶行知先生一生创立了很多精辟的教育理论,提出了很多新的观点和方法,其主要精髓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在当前新课改的大潮中,广大教师以陶行知思想为指导,准确把握课堂教学目标,运用多种理论方法,结合现代技术手段展开教学,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初中数学课堂也正在稳步前进,在陶行知思想的引领下从学习情境的创设、知识动态生成等多方面入手展开教学设计,促进了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提升了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一、以学生为课堂主体,创设创新活动氛围

陶行知的创新教育理论提出:教育改革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学生是时代发展的创造者,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的手脚和头脑解放出来,为学生创设创新教学氛围,给学生创造一定的思维平台和空间,让学生在创新环境中自主思想、动手实践,在师生、生生的争辩与交流中标新立异,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这样学生才能有新的发现和认识,独立找出教材中的内在规律及联系,使教学课堂更具魅力。

例如:在教学初中数学“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时,教师可让学生提前做一个等腰三角形的纸质模型。课上学生拿出自制的大小、形状不同的等腰三角形模型,教师引导学生将三角形进行折叠,使两腰重合在一起,然后认真观察看会有哪些现象。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动手实践、观察、交流后给出不同的结果,有的同学说,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有的同学说,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两腰相等;有的同学说,折叠后的底边相等;有的同学说,折线可以将三角形的顶角平分……为了验证学生的观察结果,教师让学生画图证明,并进一步提问:将底角平分的线是什么?应该如何用数学语言描述这些结论?学生尝试着进行总结归纳: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高及顶角平分线重合为一条线。

上述教学环节中,教师没有进行灌输式的讲解,因为那样的教学方式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是将课堂交还给学生,使之成为学习、探究的主体,让他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地进行观察、发现、交流和总结,完成对所学知识的建构,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以生活为教学基础,创设趣味学习情境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的核心教育理论。所谓生活教育指的是生活原有、自营、必需的教育,根本意义在于生活的变化。生活是一个充满变化的过程,每一种变化都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数学起源于生活,又在生活中广泛的应用。因此,数学教学要从生活入手,从学生熟知的事物和情境出发,为学生创设趣味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知数学、把握知识动态形成,将数学课堂变得生动、趣味、简单易于理解,使学生学会知识的学习及运用,培养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实现数学知识的生活化发展。

例如:在教学初中数学“数据分析”时,有这样一道题目:张校长从学校出发去教育局领资料,去的时候以36千米/小时的车速行驶,回来使则以24千米/小时的车速行驶,请你计算一下,张校长在往返过程中的平均车速为多少?学生无不犹豫地给出答案:(24+36)/2=30千米。教师并没有直接指出问题的错误,而是引导学生从生活常识入手思考,找出题目中路程、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学生快速地给出数值关系:速度=路程/时间,且学生发现,题目中校长往返的路程是相同的,速度不同,因此到达目的地的时间也不同,所以要求出平均速度,必须要用往返总路程除以往返的总时间。捋顺了思路,学生很快就计算出正确结果,让学生掌握解题的策略,避免在后续的学习中,出现类似的错误。

学生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出现错误难以避免,教师首先要有宽容之心,包容学生的错误,然后智慧引导,让学生找出错因,进而进行修正。上述案例中,教师将求取平均数的内容融于学生熟知的情境中,使学生准确找出不同数值间的关系,并发现了他们之间的联系,激活了学生探知的兴趣,实现了知识的实践应用。

三、以教学做合一为手段,创设动态生成条件

在传统教学中,教学形式主要是讲授,很少有动手操作的机会,这样不但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展,还使学生陷入“学”而不用的境地,时间长了,使学生丧失了学习数学的热情。而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学做合一”思想指出,教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学,而学的目的是知识运用。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教材研究,为学生创设知识的动态形成条件,让学生通过亲自操作,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认知,摆脱传统教学的弊端,丰富学生的生活阅历,促进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发展,更好地体验数学知识的魅力,更好地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例如: 在教学初中数学“直线与圆的位置”时,在学生原有的认知体系中,认为圆与直线的关系只有两种:相交、相离。对于学生思维理解中的偏差,教师可组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探寻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学生小组内展开活动,真切感知它们的关系位置,与此同时教师适度展开引导,在相交与相离之间直线与圆以何种形式存在,学生不断移动直线的位置,由相交到相切,再到相离。这时,学生恍然大悟,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应该包括三种:相交、相切、相离。教师再通过多媒体将此过程动态演示出来,强化学生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认知。

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对知识进行直接讲授,而是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亲自动手操作、探究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让学生真切地感知了它们的位置关系,更好地体验了数学知识的魅力,促进了学生思维创新性的形成,很好地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四、以社会需求为背景,创设思维想象空间

陶行知的“社会即学校”的教育思想,主张教师借用社会多方面的力量,强化社会与学校之间的联系,其真正蕴含的意义是依据社会需求展开学校教育,即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校做出什么样的教育,培养相应的人才,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从社会的整体需求出发,合理展开教学设计,以社会需求为教学背景,创设符合社会现状的思维想象空间,引导学生向既定的目标发展,培养社会急需型人才,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构建高效性数学课堂。

例如:在教学初中数学“不等式的证明”时,教师首先让学生在头脑中想象出一个三角形,其顶点为(a,b)(2,3)(0,0),然后利用三角形定理: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都会大于第三边,让抽象的三角形知识具体形象化,如此就可以化难为简。或者让学生将题目中所给的图形信息转化为具体的数式信息,以图形的形式将题目中的信息表示出来,这样就减弱了题目中的推理成分,让学生清楚地观察到题目中形与数量之间的关系,促进了学生思维想象空间的形成与发展,有利于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形成。

教学中,教师从社会需求角度入手合理布局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对教学内容进行转化,削弱题目中问题所需,降低了学习难度,加快新知内化的历程,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了学生空间想象力,提升课堂教学效益。

总之,陶行知思想引领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变革以往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课堂主体,运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教学活动,激活学生的创新学习意识,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行为,使课堂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猜你喜欢
等腰三角陶行知创设
等腰三角形的对称性
陶行知:书香年少时
创设未来
陶行知夜归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陶行知不花一分公款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联手解中考题
陶行知的另类教育法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