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溪山雨意图》谈绘画中的传统文化教育

2021-12-09 12:09陈昊
中国中小学美术 2021年7期
关键词:黄公望山水画画作

2012年12月,在国家博物馆“名家珍品集萃——孙照子女捐赠中国古代绘画珍品展”中,元代黄公望目前所见最早的作品《溪山雨意图》格外引人瞩目,吸引了不少中小学生慕名前来。但由于中国传统文人绘画往往富含深刻的内在含义,因此学生对于此类展品的理解,大多要依赖外界的引导。笔者曾多次陪同学生参观该展,其间尝试从《溪山雨意图》入手,研究如何为中小学生讲好中国传统美术作品,让学生能够从中汲取更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一、画作概况

首先我们需要让学生了解作品的基本信息,但信息不宜过多。如:《溪山雨意图》为纸本水墨山水画,纵29.8厘米,横106.6厘米,是元代画家黄公望70岁左右所作,早于著名的《富春山居图》十余年,是其目前所见最早的作品。

此处开篇为学生介绍了作者为黄公望,并强调是其70岁时的作品,主要是想突出这位画家虽年事已高,但在艺术生涯中仍然年轻,乃至在此画完成的10年以后依旧创作出了名震中外的画作。由此可以引导学生,想要认真做一件事情,任何时候开始都不晚。此外,对于画幅长宽的介绍,在于让学生知道这种卷轴式长卷构图与中国绘画的保存及阅览方式有关。如学生对这种阅览方式感兴趣,可以继续引申到早期的简书。

概况说明之后,开始引导学生从卷首观察画作。由于中小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有限,他们无法从成年人的视角去鉴赏绘画,因此笔者利用了绘画中可以看到的直观元素作为授课的方向。首先是明代文彭篆书题写的“溪山雨意”画名,由此可以引导学生从画卷的名称来理解画作的内容。此后继续让同学们观察画作上的其他文字,除卷尾有黄公望的自题一篇之外,还有不同时代的不同藏家所留存的收藏信息,如后隔水处王国器的《菩萨蛮》、拖尾处倪瓒的短跋、画中清乾隆题的七言古诗等。卷中还钤盖了鉴藏印90余方,其中有乾隆时录入《石渠宝笈》的印章。笔者通过这些题跋、诗赋或钤印可以向同学们介绍中国的收藏文化。许多藏家都会在获得名作之后将自己对藏品的所感写下,另附纸张托表在原作周围,使得一些原本尺寸并不大的书画在历经收藏之后成为一幅宏伟的巨作,这些收藏的题记也成为整个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处可以辅以类似的作品让同学们对比观察,如《水竹居图》。

之后,需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为后面讲解细节做好铺垫。此环节以学生的自行观察为主,开始观察前先抛出“这幅作品是元代山水画的变革之作”的论断,并辅以宋代院体画的图片,让学生通过对不同时代画作的对比,发现前后绘画风格的改变。

画面中所观察的内容如下:前景岩岸上的树木三两成簇,松树、枯木、垂柳错落排列。岸边弯曲的柳树向左倾斜,将观者视线引向河水对岸的远山。对岸山峦绵延起伏,主峰渐次高起,其间云雾环绕,烘托出风雨欲来的意境。最后山形随势减缓于画面左侧,以两峰相互颔首结尾。整幅画面清晰地留下了元代江南山水的印记,并呈现出元代山水画变法之端倪。

二、画家成就

当学生经过观察和对比宋代院体画和元代山水画后,对前后时期绘画特点有了更直观的认识,笔者便开始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元代山水画之变是成熟于黄公望的”,强调他的“变”是在心中烂熟前人绘画的基础上再加自己独特的认识而实现的。

黄公望的作品没有了宋代绘画的繁艳,将“平淡天真”注入了中国山水画。他宗法于董源、巨然,但并非一味模仿。他受赵孟提倡以书法笔法作画及作画“贵有古意”的影响,彻底改变了南宋后期院体画的积习,开创了画坛新貌。黄公望在大量临摹历代书画的基础之上,继承并发展了前人“浅绛山水”的画法,形成一股平淡之风,元代山水画从此脱胎换骨。

对于中小学生来说,他们实际上并不能完全理解古代绘画艺术风格的转变,所以在介绍画家对于元代绘画变革的意义时,还可以引导学生踏实学习的道理:作为名家的成功都不是轻松得来的,而是在长期临习前人的作品中,不断加深对绘画的研究,当有了一定厚度的积累之后,加以自己的理解,才能形成具有个人特点的画风,这是一个长期学习和积累的结果。

三、画家身世

说完黄公望的超凡艺术成就之后,便要向学生介绍一下黄公望本人。黄公望,1269年出生于平江常熟(今江苏常熟),本姓陆,幼年时过继给温州90多岁的黄姓老人,老人感叹“黄公望子久矣”,因而将其改名为黄公望,字子久。黄公望天资聪颖,青年时希望能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但因元朝初年没有科举,他仅做了二十余年的小吏,后因上司的人命官司而被牵连入狱。恰在这年,元政府开放科举,黄公望失去了这千载难逢的机会。出狱后,年近五十的他便隐居于太湖,以算命为生,61岁时加入全真教。其晚年山水作品多表现幽寂之境,并寄精神与思想于创作之中,这和他后期过着隐逸在山水间的生活有关。

虽然黄公望在中国古代书画界中声名显赫,但是学生不一定了解这位画家。所以通过对黄公望名字的介绍,学生可以了解古代社会起名、字、号的学问;通过其坎坷的身世,学生能懂得生活的苦难并不是成功的阻碍,有时也会是迈向成功的动力。

四、成功的个人内在因素

此环节为学生分析黄公望山水变法成就的内外因素,告诉学生成功的人往往都是从日常生活中汲取养分,环境因素对于人的认知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隐居期间,黄公望两度游历长江中下游,并在太湖地区云游不断,此画卷中的“溪山”很有可能就是他的故里虞山。他提倡“師法造化”并注重写生,外出时经常随身携带纸笔,时时将自然界的山水描于笔下并融于心中。这些日常的积累为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同时也促成了他“阔远”画风的形成。黄公望的山水画不仅仅是临摹他人画作,更重要的是他亲身感受的实景山水在画纸上的真实体现。这些都是成就他成为一代名家的重要个人内在因素。

五、成功的外在环境影响

在广泛交游过程中,黄公望结识了许多达官显贵、道门师友、画坛名宿及隐士逸人,这也对他的思想及艺术产生了极大影响。在元代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江浙一带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画家群体,他们虽在政治和经济地位上各不相同,但在艺术上却经常切磋。黄公望是他们当中社会地位较低的一位,但却享有较高的画名,从而弥补了自己政治、经济地位的不足,使他在这些画家中得到了类似于倪瓒这类富豪画家的崇敬,《溪山雨意图》中就有倪瓒的跋文(图8)。在元代,很多像黄公望这样的画家得到了富豪经济上的资助、社会上的保护或政治上的提携,使得这一时期的书画艺术,尤其是文人书画艺术得到了较高的发展。这也是黄公望艺术水平提高和艺术风格形成的一个重要的外在因素。

此段的讲述在于让学生们懂得,在勤奋努力的同時,还要多与人交流,相互取长补短,不能闭门造车。由于黄公望结识了众多富豪,才能有机会临习他们家中收藏的前人绘画,从而使他对绘画有了更深刻的认知。所以人际交往的圈子也是成功路上的重要一环。

小结

作为中国绘画史上的名作,学术界对于《溪山雨意图》的研究无论是从绘画技巧上,还是艺术鉴赏上都有不凡之作,但由于中小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尚且不足以理解文人画的内在精神层面,所以强硬灌输成人版的绘画理论并不可取。而对于学生的教育更重要的是借他所看的直观现象,引导其去思考和感受。所以笔者在与学生交流画作时,不仅引导学生从美术角度欣赏绘画,而且更注重引导学生获取绘画作品中所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从而激励学生更好地将从画作中感受到的文化精髓投射到今后的学习生活之中。

参考文献:

[1]徐邦达.黄公望《溪山雨意图》真伪四本考.文物,1973(05).

[2]谢成林.黄公望生平事迹考.美术研究,1986(03).

[3]于成龙、李雪.风流高格叙丹青——记孙照子女捐赠中国古代绘画珍品展.收藏家,2013(02).

[4]陈履生.黄公望的交游及对其思想、艺术的影响.美术研究,1986(04).

[5]王浩辉.溪山幽寂——黄公望绘画艺术及其《写山水诀》.《东南文化》,2011(04).

[6]胡光华.黄公望与元代山水画之变.荣宝斋,2005(02).

[7]温肇桐.黄公望史料[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01).

[8]潘倚剑.浅议黄公望山水画风格图式的差异性.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2(11).

[9]李峰.元代黄公望山水绘画艺术创作的成就.兰台世界,2014(15).

[10]崔卫.黄公望[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6(1).

作者简介:陈昊,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员。

猜你喜欢
黄公望山水画画作
论南宋山水画的艺术审美性
愿君读读黄公望
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
学生画作欣赏
答案就在《富春山居图》里
人生若觉无作为,愿君读读黄公望
“我心中的航天梦”画作展
“我心中的航天梦”画作展
行走的时髦画作
程灿山水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