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张思,刘晓丽
大学生处于个性成熟期,正常的人际沟通对于理解和充实自我、促进身心健康非常重要。但是,学习压力和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导致社交焦虑的出现成为了普遍现象。社交焦虑的产生一般与个体的低自尊、孤独感有关,自我效能感会影响个体的心理状态、焦虑反应、抑郁和其他心身反应过程,并进一步通过思维过程影响个体的行为表现。而体育锻炼不仅可以改善身体健康,还有助于个体保持健康的心态,提高自信和自尊,促进人格健康发展。基于此,本研究主要探讨大学生体育锻炼、自我效能感与社交焦虑之间的关系,一方面了解大学生体育锻炼、自我效能感、社交焦虑的现状,另一方面是通过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探讨社交焦虑的影响因素,为缓解大学生社交焦虑提供方法和建议。
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对于体育锻炼的目标选择、持久性和绩效结果具有重要意义,积极的体育锻炼可以提高自我效能感。研究者比较了未参加和参加排球训练的学生,结果发现排球训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同时自我效能感水平对排球的学习和训练也有重要影响[1]。李繁荣等人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自我效能感与体育锻炼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并且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两者之间还存在着较强的可预测性[2]。牛宙在跆拳道运动研究中发现,跆拳道对自我效能感的提高虽不显著,但相对于不参加跆拳道运动的个体还是有明显变化[3]。
体育锻炼对缓解社交焦虑具有积极影响。刘春对32名有社交焦虑的大学生进行了社团干预研究,发现有目的的体育社团干预可以改善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焦虑[4]。肖丽琴等采用了10周的体育教学发现,有针对性的教学干预也可减轻学生的社交焦虑[5]。这一研究也证实了王大贵等人的观点,即每周锻炼三次以上可以改善大学生的社交焦虑[6]。
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可以预测其社交焦虑。研究表明,一般自我效能感与社交焦虑之间存在普遍的负相关关系[7],自我效能感高的大学生的焦虑水平较低。付梅等发现自我效能感的干预训练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社交能力,并可以降低社交焦虑[8]。
随机选取大学生317人发放问卷,其中男生156人,女生161人,剔除无效问卷27份,有效问卷290份,问卷有效率为92.06%。
(1)体育活动等级量表(PARS-3)
该量表从参加体育锻炼的强度、时间和频率三个方面考察运动量。量表采用5级评分,强度和频率为1到5分,时间为0到4分,运动量=强度×时间×频率。运动量的评价标准为:≤19分为小运动量;20至42分为中等运动量;≥43分为大量运动。 量表重测信度为0.82。
(2)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
该量表共10个项目,采用4级评分,分数越高表明个体自我效能感水平越高。量表Cronbachα系数为0.87 。
(3)交往焦虑量表(IAS)
量表由15个自陈式条目组成,采用5级评分。其中,11道题目为正向计分,4道题目为反向计分。量表总分越高表明个体的社交焦虑程度越高。量表Cronbachα系数大于0.87。
2.3.1 体育锻炼、自我效能感、社交焦虑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分别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自我效能感和社交焦虑在性别、学生类型及年级变量上进行差异分析,结果见表1、表2和表3。
表1 体育锻炼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表2 自我效能感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表3 社交焦虑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由表1、2、3可知,在体育锻炼上,体育生的体育锻炼显著高于非体育生,大一、大二、大三学生的体育锻炼运动量显著高于大四学生。在自我效能感上,体育生的自我效能感显著高于非体育生。在社交焦虑上,体育生的社交焦虑显著低于非体育生,其他人口统计学变量差异均不显著。
2.3.2 体育锻炼、自我效能感与社交焦虑的相关分析
由表4可知,体育锻炼与自我效能感呈正相关关系,体育锻炼与社交焦虑呈负相关关系,自我效能感与社交焦虑呈负相关关系。
表4 体育锻炼、自我效能感与社交焦虑的相关矩阵
2.3.3 体育锻炼、自我效能感与社交焦虑的回归分析
以体育锻炼和自我效能感为自变量,以社交焦虑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见表5。
由表5可知,自我效能感对社交焦虑起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且对因变量社交焦虑的解释率为59%。体育锻炼对社交焦虑不存在预测作用。
表5 体育锻炼和自我效能感对社交焦虑的回归分析
2.4.1 大学生体育锻炼、自我效能感和社交焦虑的特点
体育生的体育锻炼显著高于非体育生,本研究面向的群体基本是体育院校的大学生,体育生偏多,一直保持良好的锻炼习惯,这与他们日常上课及考核有一定关系。大一、大二、大三学生的体育锻炼量显著高于大四。由于大四学生面临毕业,相对低年级的学生没有过多时间去锻炼,所以体育锻炼量较少。而低年级的大学生相对来说有较为充裕的时间进行体育锻炼。
体育生的自我效能感显著高于非体育生,这可能与体育生每天的体育锻炼有关,积极的体育锻炼可使人们身心放松,进而提高自我效能感。体育生的社交焦虑明显低于非体育生,这与多数研究结果一致。非体育生比体育生对人际关系的关注更多,对自己的负面关注也更多,自然在社交中会产生焦虑感。
2.4.2 体育锻炼、自我效能感与社交焦虑的关系
本研究发现,体育锻炼与自我效能感呈显著正相关,表明体育锻炼参与有助于自我效能感的提高。这与体育锻炼可以改善身体健康,帮助个人保持健康的心态,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创造力和主动性,从而提高自我效能感的重要意义有关。体育锻炼与社交焦虑呈显著负相关,即体育锻炼能缓解社交焦虑。从生物化学的角度分析,体育锻炼可以释放与快乐和积极情绪有关的儿茶酚胺,可以减轻疼痛,分泌内啡肽,从而减轻焦虑。自我效能感与社交焦虑呈显著负相关,且通过回归分析发现,自我效能感对社交焦虑有预测作用。自我效能感高的人会期望值高、遇事理智处理、乐于迎接应急情况的挑战,对待日常生活中的社交情境处以平缓心态,从而减少社交焦虑的产生。
(1)体育锻炼与自我效能感呈正相关,体育锻炼与社交焦虑呈负相关,自我效能感与社交焦虑呈负相关。
(2)自我效能感对社交焦虑有负向预测作用。